作者:思乡明月
于是多尔衮提笔就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臣弟以为,我军可避开袁崇焕所守的辽东,绕道蒙古,至击京城!”皇太极心下大震,多尔衮的想法竟和他心中的计划一模一样!不愧是他亲自教出来的弟弟,这一刻,皇太极忽而对多尔衮生出了一丝知己之情,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将多尔衮当做跟在他身后的弟弟了。
多尔衮当然是知道皇太极心里怎么想的,毕竟前世他就亲自执行了这个突袭京城的任务——他敢这样提出战略而不怕皇太极猜忌,一是他此时和皇太极的关系正在亲密期,皇太极只会往好的方向去想他;二是此时的皇太极还有一大堆的国事家事要烦,哪用得着去猜忌他这个十几岁的小弟?因此多尔衮必须抓住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培养,站得更高!
突袭京城固然是不错的战略,多尔衮也这样做了,但他内心清楚这一次的结局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只因袁崇焕还在,他们就打不下北京城。
袁崇焕不愧是一代将才,他收到消息后半点儿也没有犹豫,就抛下了辽东回援京城,在远方遥控指挥的皇太极真是对袁崇焕又爱又恨,既爱他之才,更恨与他为敌。
随战报同到达的还有多尔衮的密信,“袁崇焕不死,大明难灭……崇祯素来多疑,还请大汗定计。”
皇太极用朱笔在“多疑”两字下狠狠地划了一道,思来想去,终于定下了“反间”的计谋。多尔衮圆满地执行了皇太极的定计,没过多久,对于满人来说的大好消息,对于汉人来说的巨大噩耗就传到了盛京——崇祯杀了袁崇焕!
于是多尔衮趁机就打下了辽东,还拿下了永平四城,立了大功,得胜凯旋。
皇太极满意非常,给多尔衮和多铎都封了贝勒,并钦赐开府。多尔衮即将大婚,多铎也指了婚,一时间兄弟俩从无人问津的小阿哥成为了新贵贝勒,赶上着去巴结他俩的人不计其数。
多尔衮早不像从前那样不知事了,面对着来巴结他的人也不会摆出一副清高或是青涩的姿态来,该拉拢的拉拢,未来什么人会飞黄腾达多尔衮自然清楚——即使不能成为自己人,至少得混个友善,总不能无故得罪人,平白树立敌人。
但,有几个人,多尔衮已然下定了决心,必定要在他们还籍籍无名的时候就下手除掉!比如鳌拜,又比如苏克萨哈。
鳌拜和苏克萨哈都是康熙初登基时的辅政大臣,后来都毫无疑问地被康熙给除掉了。但这一次有多尔衮在,康熙还能不能出生都两说了,这两个人自然也轮不到康熙来收拾——多尔衮就不会放过他们!
鳌拜是两黄旗的人,想除他,得找个好时机。主要是鳌拜此人确实勇武非凡,过不了多久就会屡立战功,被皇太极重用。而在皇太极死后,鳌拜先是支持豪格和多尔衮作对,后来又帮着顺治母子,总之就是他多尔衮的对头,非除不可。而且,必须要在鳌拜成为皇太极的心腹之前除掉他,否则就不知要等多久了。
至于苏克萨哈……如果说多尔衮要除掉鳌拜是因为鳌拜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么要除掉苏克萨哈,则是因为苏克萨哈是个叛徒!这苏克萨哈全家都在正白旗下,根本就是多尔衮的家奴——多尔衮看重他的能力,一路提拔,把他当做心腹,多番提携,在多尔衮当摄政王的时候,苏克萨哈也顺风顺水,沾了不知多少好处。结果呢?多尔衮一死,苏克萨哈翻脸便投了大玉儿母子——这也就罢了,人往高处走嘛,摄政王死了之后投奔小皇帝的人也不少。他苏克萨哈倒好,竟诬告多尔衮暗藏龙袍心有不轨!要知道,顺治早就想收拾多尔衮了,可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他不敢,死了以后顺治也找不到理由,还得憋屈地追谥他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终于顺治等到了苏克萨哈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当即就给多尔衮定了谋逆罪,开棺戮尸。
多尔衮每每想起这些事,都恨得牙痒痒。从前他只是个住在宫里的小阿哥,即使身为正白旗旗主,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动手把别人一家都处理了,免得让人以为他喜怒不定、脾气暴躁,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可不同,多尔衮已经是贝勒了,开府成亲之后就能名正言顺地管理正白旗事务,到时候……多尔衮阴森森地笑了起来。
成亲之后的日子颇为美好,多尔衮对自己的福晋还是挺满意的,长得虽然算不上惊艳,但能被选中嫁给他这个十四贝勒的女孩子,颜色自然也是上等。更重要的是她性格温顺,待人接物得体有礼,持家管事也贤惠能干——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她对多铎很好,多铎也很喜欢这个嫂子。
本来多铎还担心他哥会不会娶了嫂子就不疼他了,不过事实证明多尔衮绝不是“重色轻弟”的人,而且新嫂子脾气也很好,多铎终于是放心了也满意了。
多尔衮的好日子这才刚刚开始,然而没过多久,一则消息就打破了这种平静,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大浪!
——阿敏丢了永平四城,大败而归……这也就罢了,他竟还下令屠城!永平四城一户不留,俱成死地!
第25章
听闻了阿敏屠城的消息,皇太极气得脸都扭曲了起来,当下召集各贝勒宗室,阿敏甫一回京,便要将他定罪。
大政殿前,阿敏背手而立,毫无惧色,一脸桀骜之意。
代善越众而出,喝道:“阿敏,你可知罪?”阿敏不屑道:“打仗本就是有输有赢,我不过是输了这一次,丢了永平,怎么?摆出这样的阵仗来,难道还要杀了我不成?!”
皇太极忍不了了,冷笑道:“你不战而逃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屠城、掠财、抢女人?!”
阿敏怒道:“屠城、掠财、抢女人,这都是父汗教我们的,怎么到了大汗这里反倒成了罪过!”
皇太极咬牙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你可知就因为你此次屠城,从今往后大军所到之处哪里还会有人投降?这样我们会白白损失多少将士——阿敏你罪大恶极!”
阿敏神情无比怨毒地盯着皇太极:“好极了,大汗你真要杀我……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轮到代善和莽古尔泰了?!”
代善和莽古尔泰均是脸色苍白,皇太极微微眯了眼,目光扫过一众贝勒。
这时多尔衮站出来,肃然说道:“放肆!阿敏哥哥,你怎么能质疑大汗的决定,更出言挑拨?!你这是做错了事大汗才要惩戒你,与代善哥哥和莽古尔泰哥哥有什么相干?”
皇太极对多尔衮的这番说辞十分满意,但见各贝勒均有疑惧之意,终于还是叹了口气,道:“阿敏,咱们是兄弟,我不杀你。不过从此以后,你终身圈禁,再无转圜。”阿敏面如死灰地被拖了下去。
阿敏的倒台自然是多尔衮喜闻乐见的,而更令多尔衮满意的,是皇太极把看守阿敏任务也交给了他——看来皇太极也不想让阿敏好过。
多尔衮让人给阿敏颈脖上套了一个铁圈,更让人压着他的四肢,亲手把铜汁灌到了锁眼里,这样一来,阿敏除了死,永远也脱不掉这个铁圈了。在阿敏的嚎叫声中,多尔衮笑眯眯地给铁圈拴上铁链,像拴狗一样把阿敏拴在狱中,拍了拍他的脸,低声说道:“阿敏哥哥,你落到了我的手里,这可怎么是好?”
在阿敏杀人般的目光里,多尔衮站起身来,对专门负责看管阿敏的正白旗侍卫们说道:“你们可要好好伺候我的阿敏哥哥,明白了吗?”这些侍卫都有亲人死在了当初那场远征察哈尔的战役中,和阿敏都有深仇大恨,至于他们会怎么“伺候”阿敏……也就不用多尔衮操心了。
没过多久,阿敏便在狱中自尽了。听闻了阿敏的死讯,莽古尔泰又伤心又惊恐,抱着酒坛子喝得醉醺醺后,竟是酒壮人胆,跑去质问皇太极是不是存心要弄死他们几个大贝勒!
那时多尔衮正在皇太极身边,张口就为皇太极说话,但话语中却深深隐藏着不怀好意的激怒——果然,莽古尔泰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竟将他腰间的佩刀拔出了几寸……这是御前露刃,叛逆大罪!
皇太极怒极反笑,多尔衮连忙以一副“舍身救主”的姿态扑上去和莽古尔泰打了起来,偏偏多尔衮年纪小,落了下风,还死死抱住莽古尔泰不放手。皇太极瞪向四周的侍卫,大喝道:“都瞎了吗?还不快制住三贝勒!”
众侍卫这才上前把两人拉开,多尔衮嘴角都被打破了,一身衣服也脏得不像样,却是义正言辞地责问四周的侍卫们:“三贝勒御前露刃,冒犯大汗,你们竟敢袖手旁观?!”
侍卫统领低头讷讷道:“三贝勒是大汗的兄弟,我们……”
“愚蠢!”多尔衮怒道:“虽是兄弟,更是君臣!大汗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这样让人怎能放心?!”
皇太极这时真是越发地对多尔衮满意了,想来没有谁能够抵挡这样的攻势——有一个人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听从他的命令、保护他的安危,还能带给他感情上的慰藉……更何况多尔衮还越发能干,在军政上也能为皇太极分忧,皇太极怎么可能对他不满意?
况且多尔衮也十分谨慎,无时无刻都在引导着皇太极的感情,致力于把皇太极对他的疑心和防备降至最低——多尔衮实在太了解皇太极了,前世皇太极后来为什么抛下既聪颖贤惠又年轻貌美的大玉儿,偏要去宠幸一个嫁过人的老女人海兰珠?就因为皇太极觉得,海兰珠那是全心全意爱他,不把他当皇帝,只把他当做她的男人……每每想起那些事,多尔衮都忍不住撇嘴,这皇太极明明是个阴险狠毒的枭雄,结果一遇到海兰珠整个人都变了,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吧!
不过也亏得有海兰珠这个好例子,多尔衮现在做出的姿态就是——全心全意把皇太极当做他的好哥哥、好主子,一心为他着想,谁敢跟皇太极作对,那他多尔衮就要冲上去拼命!
果不其然,这些时日里皇太极看多尔衮的眼神越发柔和,对他也越发关心了。这不,莽古尔泰被侍卫们制住了,好似也清醒了一些,愣愣的不挣扎了,皇太极便关切地看向多尔衮:“十四弟有没有伤着?”
“臣弟无恙,大汗不必担心。”多尔衮眼神亮晶晶地看向皇太极。
近来皇太极每次看到多尔衮这种小动物一般的眼神都有种丧失抵抗力的感觉,心中的柔软屡屡被触动。
“哈哈,好,十四弟能和三贝勒打个平手,很好!来人,带十四贝勒下去整理一下。”
多尔衮又得到了许多赏赐,其中还包括了本来属于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一些庄子和奴隶——莽古尔泰御前犯驾,已然被革去了和硕贝勒的头衔,代善见状不妙,连忙上奏表示不该再与大汗南面并坐接受朝拜了。
皇太极作势推辞了一番,终于还是“顺应众议”,大权独揽了。四大贝勒的时代就此过去,皇太极终于不再束手束脚了。而多尔衮也在这一番风波里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真可谓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