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娜215
清晨醒来还趴在塌上的吕安忽而心念一动,他恍然间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六国不要的人才,他们完全可以要啊。
一夜安眠过去后,翌日清晨,吕安铺纸研墨,一道奏书顿时一气呵成,这一想法与秦王政一拍即可。
半月后,秦王以《招贤令》征集天下之才。不限国别,不定血缘,自觉贤德孝廉者皆可入咸阳一叙。响应者众。
此后,秦国又将税法变革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第一次推出了秦国国籍一说。
秦国出生并且有本地户籍者自动入秦国国籍。凡入秦国国籍者,税率、待遇均有优待,当然,既然享有这份优待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那份义务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保家卫国。
细分起来则是有遵守秦国法律、维护秦国安全、依法服兵役民役等,和如今生活的差别并不大。但其中有一条最为重要——秦国不接受双国籍,即一旦加入了秦国国籍,便必须要放弃在别国的一切政治权利,且在秦国犯法后即便逃到他国,秦国也有追究到底的权利。
这一点自然主要针对秦国大量的客卿,如果加入了秦国国籍他们就不再是他国来的打工仔,而是彻彻底底的秦国人,这是秦国对他们的一种接纳态度,以后他们将不再是客。
是接纳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成为了秦国人之后不再拥有后路,他们必须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负责到底,合则来不合则散的打工思想将彻底结束,他们的子孙也会随着他们加入秦国国籍,自此需要在秦国服兵役,这其间种种让不少人都有些难以抉择。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即不入秦国国籍,就和过去一样待在秦国,但是想也知道,入了秦国国籍者必然比没入的有更多的好处和爬升空间。
而且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份制度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变革,这种未知带来的不安感让他们难以下定决心。
而就在新制度推行的第一天,吕不韦一家人就齐齐自马车上下来,由吕老太爷带领,走去了给非秦国出生之人设立的登记处为一家人办理入秦国国籍的手续。
他们一家人走得坦坦荡荡,还带上了登记国籍所需要的资产证明以及在秦国办理身份证明。等一家人出来时候就看到了老朋友蒙氏家族,此后是尉氏家族、李氏家族,一个个老百姓平日里难以看到的大人物都在这里登记国籍啦!
大家都是同僚,又都是客卿,彼此之间平日里相处得也颇为友好,照理见面定要寒暄几句,但在这里遇见时众人均是极有默契地并不多说,只以眼神互相示意后安静等待。
围观人群从一开始窃窃私语,到看着一辆辆马车和一个个大人物出现时渐渐沉默,因为秦王的征贤令而聚在咸阳城的不少六国人士自然也在围观的队列中,他们不知不觉被这份气氛带动也跟着肃容起来。
吕老太爷作为第一个从登记处走出来的人,神采飞扬,他捧着全新的户籍登记册,见民众个个表情复杂洒然一笑,他冲着众人拱手道:“秦人吕翁,有礼啦!”
一时间,围观的不少秦人因为这句话竟是眼圈酸涩,他们终于,终于不再是那个被中原人看不起的国家了,看,有人会因入了他们的国籍而无限欢喜。
一中年汉子跟着拱手,声如洪钟:“老先生,欢迎入籍!”
第245章 大国崛起(28)
秦国推动国籍一事传到东方六国之时, 大部分人都觉得秦人多此一举,还要耗费大力气去整理户籍, 简直是钱多了烧的。
但真的是白费力气吗?同样的讨论也在秦国的咸阳宫内进行着。
秦国实施这一制度已有近半年, 越来越多的客卿加入了秦国国籍。但是,建国籍这一制度看起来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的改善,反倒是颇为劳心劳力, 于是自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奏书被直接递到了秦王手中,嬴政没有将之压下,反而在大朝会之时提起,让朝堂中臣子自由论述。
战国七雄之间经历了长时间的兼并,大家最初时候都是周天子所分封的诸侯, 虽然后来造反的造反,自立的自立, 但在成了王之后, 众人还是用着同样的方法分封底下的人。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制度不好,自己能造反,下头的人自然也能,奈何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地太大, 管不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咸阳宫朝堂上, 吕安如此说道:“之所以当年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治国, 就是因为单靠他一人以及一个周国政府无法管理偌大的天下,方才用了分级管理的方法。”
所谓分级管理法就是周天子只管理诸侯,然后由诸侯管理卿大夫, 卿大夫管理士,士管理最底层的庶民,庶民管理奴隶,层层递进。
周天子仅负责外交和军事,并不负责管理最底层的民众,民生如何与他无关,诸侯国内发生什么亦是和他无关。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庶民只认士,不识卿大夫,而卿大夫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士,却不知道封地有多少庶民。”吕安道,“士只效忠于卿大夫,却并不会效忠卿大夫所效忠的诸侯,所以一旦某个卿大夫背叛了,那么他底下被他所管理的士阶层以及士所管理的庶民也会跟着他一同背叛。”
随着他的话出口,朝堂上诸人表情都有些微妙,那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地往王位上头飘。只因为严格来说,吕安所说的背叛造反的人当中包括了先代秦王,当年孝公之子也就是嬴政太爷爷的父亲惠文王嬴驷就是自立为王,只不过那时候秦国强盛,周天子无可奈何只能捂脸承认。
在众人小心翼翼的目光中,嬴政面不改色,老秦人在这点上面头都十分铁,随便你怎么说,反正胜者为王。
见他表示浑不在意,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侃侃而谈的吕安。
诸侯为何都能纷纷僭越为王,此前众人只意识到诸侯国强大拥有更多的军事实力之故,确实没有想到吕安所说的这一更深一层的原因,再深入挖掘一下……
虽然话没有说出口,但吕安的言下之意便是——诸侯如果可以升级成了王,为了管理自己的属地自然会将原本的卿大夫封为诸侯,这就是活生生的领导造反,小弟喝汤。
在这种制度之下,当小弟的自然纷纷要怂恿领导造反了。
——等领悟到这一未尽之语时,众人纷纷牙疼,只觉得这吕小郎还是敢说啊!但反过来想想,他又有什么不敢说的呢?因为秦国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秦国的情况却和别的国家有所不同,秦国从楚国学来了县制,又在穆公时期创新了郡制,商鞅将之完善成郡县划分,以这种独特的分级方法来管理国家,后来的王为了管理方便又继续加以完善。传到了嬴政手上的时候,秦国的郡县制度已经趋于完美。
本来是为了方便中央直接统治地方,以最大可能征调民力的方法如今成为了钢铁骨架,支撑住了秦国的快速发展。
又因为秦国择优为官以及对于官员考察调动的习惯,郡太守和县令都成了“流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中央的需要进行调动。这种制度最初是因为秦国人才少,所以一旦发现一个就要立刻用起来的朴素思想,最后有效避免了小势力团体的形成。
“据臣观察所得,我国的郡县民众虽也是受县郡直接管理,但除非极寡闻者,都能知道秦王是谁。和六国分封制造成的层层隔断不同,在秦国,大王的声音可以传到国家的最下层,最下层的声音也可以一层层反馈回来。”
“我们,和六国不一样。”吕安肯定又骄傲地说道,他微微抬头,目光和嬴政对了个正着,青年勾唇一笑,又侧转过身向着诸多反对派说道,“六国连国内有多少臣民,又有多少外来人、多少野人都不知道,他们甚至连自己有多少土地都不知道,而我们却知道。”
“因此,秦国的百姓比别的任何国家也都清楚,他们自己是秦国的人民。”
“那不就够了,何必弄出个劳什子的国籍?”一个赢姓宗老十分不能理解,他站出来冲着嬴政拱拱手,看向吕安,“秦人就是秦人,外国人就是外国人,人的血统无法改变,难道说改一个国籍就能算作是秦人了?此岂不荒谬?”
“若此人出生在秦国,接受秦国教育学习秦国文字,说的是秦话,吃的是秦肉,演奏的是秦筝,宗老且想想,此为秦人还是外国人?”
都说了是血脉,和这些劳什子甚关联?
宗老皱皱眉,想要开口,却将出口的字吞了下去止住了话头,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秦人本身也并不是秦人。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些拗口,其实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赢姓家族是从东边迁到西边的,在迁徙之前,他们和赵氏那一支一样生活在如今的赵地邯郸,是他们的先人非子受周国孝王之封,封到了现在的秦国之地作为当时的秦地主人的附庸,所以他们才来到了这儿。
而当时的秦国甚至也还不是现在的秦国,秦民当然也不全是赢姓的血脉。
当年秦国的老祖宗们打败了死敌犬戎,将被犬戎掳掠去的诸多周人都又抢了回来充作秦民,后来这些周人加上赢姓人在一起融合,后期还加上了被收复的戎人,如此种种才铸就了今日之秦。
从本质上来说,秦国的老百姓从一开始就是混血来着。
所以,如果说以血脉的话,那谁都不是秦人,而现在的秦人之所以是秦人就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生存繁衍,既然这么说的话,六国客卿在这里生下的孩子又怎么不能算是秦人?
上一篇:(魔卡少女樱同人)桃矢·雪兔·月
下一篇:(寻秦记同人)始皇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