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晓
董媛敲着石桌,对青崖说道:“葛陂在汝南郡,那里是袁氏的老家,如此声势浩大的动作,黄巾军也是想趁火打劫,暂时黄巾余党和伪朝廷是没有合作的可能了。”
青崖点头,“若是讨董联军能跟冀州黑山军打起来就好了。”说完他脑子迅速转动起来,似乎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戏志才忙着政事,董媛与青崖汇合后,在宅邸里留到傍晚,仍不见他回来,便起身告辞了,鲁肃和马超已经离开多时。
走在出城的道路上,青崖侧身打量了一下董媛,几个月没见,他这位姐姐越长越漂亮了,“阿爹信上说凉州女军,又增了两员大将。”
董媛笑道:“一位是蔡老的女儿蔡琰,一位是王允的干女儿貂蝉,都是很厉害的女子。”
能得董媛如此称赞,这两位女子肯定有过人之处,青崖打量了一下董媛那神采飞扬的样子,由衷地替她高兴,凉州女军是她的心血,以后也会是大汉女子的标杆。
“你们从扬州一路走来,情况如何?”青崖换了个话题问董媛。
“扬州总体情况还比较好,江东地区原是孙家的势力范围,一切都比较妥当,只是扬州境内也有黄巾余党作乱,好在扬州刺史陈温是个有手段的人。”
青崖眉头微皱,对现在的朝廷来说黄巾余党是比伪朝廷更为棘手的存在,黄巾之乱去而复返,天下各处繁复发生,任何一地的百姓,都经不住这么来回折腾。
两人走到下邳城门处,夕阳已经落下,天空浮现点点黑意,百姓都各自回家,城门处寂寥起来。马超和孙策驱马等在城门外,他们还各牵着一匹空着的白马。
青崖很是惊讶地问道:“你俩这么在这儿等着?”
马超没说什么话,只是看了一眼孙策,而孙策则很不自在的揉了揉鼻子,他跳下马,对董媛姐弟说道:“营地来了一队人马,他是来……那个……”
见孙策吞吞吐吐的样子,董媛皱起了眉头,她看向青崖,“我们回营地。”
眼见这姐弟两人策马走了,孙策和马超赶紧追了上去。
下邳城外的营地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多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以及十来个穿着短打衣服的护卫,董媛驱马赶到时,车帘被拉开,里面走出来一个白嘟嘟的小孩子。
小孩儿装作大人的样子,对董媛拱手道:“这位便是董将军吧?我叫孙权,是孙策的弟弟,这次想跟着大哥一齐去国都,如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董媛还没回答,青崖跳下马背,他走到孙权跟前,蹲下后,与他视线持平。眼前的少年差不多与刘协同岁,他眼神透亮,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小孩,“我叫青崖,是你哥哥朋友,孙小郎君到这里来,家中长辈可知?”
孙权点头,“家母是知道的,她支持权的决定。”
孙策挠了挠头,走到青崖身边,“我这弟弟给大家添麻烦了”
“这不过是小事而已,伯符,你弟弟很聪明啊。”董媛开口,多带一个小孩儿而已,她不会在意,“你将他带到你的营帐里吧,一路北上十分辛劳,要做好准备。”
孙策兄弟面露感谢,手牵手走了。
青崖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的背影,见两人进营帐了,才问马超:“孙权是半途追上来的吗?你们从扬州出发时,他怎么没跟着一起?”
马超摇头:“我也不知道啊,待晚间的时候,问问伯符吧。”
第204章 三国建工忙(43)
孙权为什么这时候跟上来的原因, 最后还是孙策来找青崖说的。说来也巧,年节过后, 孙权便跟着孙母去了广陵郡看望外家祖父母。时逢孙权外祖母染病, 他们在广陵待了近四个月,等孙权外祖母痊愈时,他刚好听到了自家大哥要护送会试学子去国都的消息。
孙母想着洛阳除了有大汉学宫, 还有新开的大汉蒙学, 便决定让孙权跟着孙策一起去, 于是又在娘家待了一个多月,直到下人打听到孙策人马进入徐州后,才让护卫护送孙权一路追过来。
广陵和下邳同属于徐州,但两地相隔甚远, 孙权小小年纪,一路行来却从未喊累, 到了军营以后,也学着诸学子行事, 从未仗年幼而生娇, 可见其脾性。
对于不熊的孩子,青崖一向很有耐心, 等待徐州学子汇集的这段时间,他将孙权带在身边,教他读文识字, 还教他武功身法。于是小小的孙权很快就抛弃了他哥, 将青崖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整日青崖哥哥前,青崖哥哥后,把孙策醋得不行。
营帐火堆前,周瑜斜侧着身子翻阅着手里的书籍,眼角的余光偶尔会瞟到前方空地上,教孙权射箭的青崖身上。周瑜对面坐着孙策,他正往火堆里添柴,火堆上的铁壶里传来水烧开的咕噜声。
注意到周瑜的目光,孙策转身看了眼,刚好看见青崖百发百中,孙权一脸崇拜的情形,“弟弟都是白眼狼,枉我平日里那么疼爱他。”
“呵,这话你也好意思说。”周瑜卷起手中书籍,敲了敲孙策膝盖,“你这个哥哥当的真轻松。”
“我也不想,眼下这情形也没有我发挥的余地。”孙策耸了耸肩,不想被好友叨叨,他换了个话题,“徐州的解元,鲁肃,据说是个很厉害的人,他今天就要来军营了,你有信心在会试胜过他吗?”
周瑜瞥了孙策一眼,“临淮鲁肃,性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无人不称赞之,我与他各有所长,若只用一场会试定胜负,眼界未免太窄了。”
孙策毫不客气地吐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们读书人,就是喜欢装谦虚。”
这话才落,周瑜犀利的眼神便射了过来,弄得孙策立即举手讨饶。实在是孙策太了解好友了,周瑜的胜负欲很强,断不会让自己处于败者地位,就算暂时落后于人,也会努力地追上去。
青崖和董媛他们在徐州逗留的时候,甘陇行省的学子们已经到达了洛阳。这些学子并没有军队护送,他们都是跟着甄家商队一起走的。甄尧为了保护这些个未来的国家栋梁,也是费尽了心思,几乎将甄家最强的护卫都派遣出来,只把他们送到洛阳城门处,才真正放心。
诸葛瑾抵达洛阳之后,还在考虑落脚地,徐庶就接了过来。
“会试学子统一住在大汉学宫的宿舍里,不过登记之前,你可以在我家住几天。”徐庶爬上诸葛家的马车,才一抬头,就发现马车里还有一个正盘腿看书的小孩儿。他问诸葛瑾:“子瑜,这是令弟?”
小孩抬起头,眼中充满了傲气,“我叫诸葛亮。”
“阿亮。”诸葛瑾拍了拍诸葛亮后脑勺,“这就是为兄跟你提过的好友,徐庶,徐元直。”介绍完,他又问徐庶,“你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了?”
徐庶摇头,“我直接参加了选官考核,现在兵部任职。”
“兵部?”诸葛瑾有些惊讶,“我以为你会选户部。”
前几年进入凉州官场之后,徐庶一直跟凉州财务打交道,各种账目弄的他头晕眼花,到洛阳之后,他立即换了条路,相较于户部,他更喜欢兵法军事。“都是为国效力,不拘哪个部门。”
“说的好。”诸葛瑾笑了起来,只是诸葛亮眼中闪过了一丝怀疑的光。
徐庶注意到诸葛亮的目光,他瞥了诸葛瑾一眼,感觉一项温和谦逊的好友有这么个骄傲的弟弟,也挺让人意外的。不过他突然想起林禹州提起的一件事情,觉得诸葛亮这性格也挺好,便立即开口道:“将军要为陛下选伴读,预计有四个名额,我看子瑜的弟弟挺合适的。”
伴读?诸葛谨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瑾问道:“陛下还没有伴读吗?为何不先朝中大臣的孩子?”君王的伴读,要从多方考虑,这也是皇室向臣子施恩的手段。
徐庶摇头,他道:“是陛下自己提出要在蒙学里选的,将军同意了。别看只是伴读,也是要考核的,不过只要达标了,那就能跟陛下同进同出,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对吧?”
诸葛谨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寓意,他低头看了一眼诸葛亮,从弟弟眼中看到了一丝势在必得的光。他一直都明白自家弟弟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他有着不符这个年纪的野心,或许诸葛家族的人皆是如此,“元直,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个消息。”
“谢什么,能不能选上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徐庶摇了摇手,“你们先到我家住两天,然后我送你去大汉学宫,办理好登基后,再带阿亮去大汉蒙学报名。伴读考核的具体时间还没定,等等就是。”
林禹州提出要为刘协选伴读以后,这件事情就超过了行省改革和科考会试,成了朝廷最要紧的事情。为了得到伴读名额,朝臣们各显神通,不仅冒着危险给林禹州送礼,还偷偷地给刘协身边的小黄门塞礼物,以期他们能为自己的孩子多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