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难撩 第46章

作者:于欢 标签: 宫廷侯爵 前世今生 正剧 GL百合

“先王后在燕国十年,尽心尽力的侍奉着你,作为王后,她没有任何的失职,作为妻子,她也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责任,可是你们却仅仅只是因为她是齐国的公主,就生了那样歹毒的心思。”曹氏愤懑道。

“自先王后嫁入燕国,便一心向着燕国,与齐国的来往,不过只是几封家书与一些思念罢了,但是你作为丈夫,从未信任过你的妻子,宗法之制,不是你们定的吗,作为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一旦嫁出,便以夫家为大宗,你们制定规矩,却又忘了规矩,这真是太可笑了。”

听到这里,燕王裕终于明白了,曹氏并非是被策反,而是从一开始,曹氏就是先王后的人,因此要复仇的人,其实是曹氏。

姬蘅听着曹氏的话,字字句句,心如刀绞,没有人会比她更了解她的姐姐了,那样温柔和善的人,却无法善终而客死他乡。

她没有办法接受,仇恨再一次的占据了她的身心,并控制了她的言行。

“你知道,那夜的庆功宴,为何会如此吗?”姬蘅彻底黑下了脸色,“你的儿子,一死,一废。”

“哦,还有你最疼的长子。”姬蘅的眼神越发诡异,“也快要疯了。”

“阿姊的死。”她轻蔑的看着燕王裕,如一切都在掌握中,“我要你和整个燕国,都付出代价。”

这句话,让燕王裕彻底崩溃,他怒不可遏的瞪着姬蘅,双手死死攥住被褥,想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你…”

姬蘅看着他气急败坏,却又没有办法反抗的模样,忽然失声大笑。

“你猜,如果你的长子此刻进来,她会遵照你的意思处置我吗?”她又道。

“我告诉你,她不会的。”

“她绝不会。”她的话十分肯定,没有一丝犹豫。

“所有人,都将离你而去。”

燕王裕攥着被褥奋力挣扎,然而却只从榻上滚落了下来,生命,在气急攻心之下迅速流失,他望着殿门,只剩无助的绝望。

忽然门被推开,他期盼已久,苦苦等待的人终于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然而这时候的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父王。”子冉飞奔入殿,略过曹氏与姬蘅,跪伏到父亲身侧,她愧疚的哭喊道,“儿臣来迟了。”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已被愤怒填满,燕王裕死死攥着子冉,以目光示意她,这道带有杀意的目光,指向了姬蘅。

然而还没有等子冉给出答复,燕王裕便在恨意中离开了人世。

子冉的身子忽然一僵,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但这一切还是来得太过突然。

纵有恨意,可当真的失去之时,悲伤便弥漫上了整个人,想要努力使自己平静的人,却怎么也止不住从心底流出的泪水。

死亡,意味着消失,意味着,再也无法看到,听到。

对于燕王裕的死,并未解除姬蘅心中的恨,因为她所失去的人,并不会因为凶手的死而生还。

可是她的心也是痛苦的,当她看到沉浸在悲伤中的子冉时。

那颗冰冷坚硬的心,再次动摇,并填入了苦涩,她在矛盾中挣扎,一面是仇恨,而一面则是愧疚。

她的仇人,是她的父亲,横在她们中间的恨意,让她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相信。

子冉将逐渐失去温度的父亲扶起,并安置在榻上,她压制住心中的悲伤,重新调整好了自己的一切。

这是作为继任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去通知上将军乐易与都尉范梁,做好一切应变与准备。”她侧头吩咐跟随她入内的侍从。

“是。”

“丧钟,可以敲响了。”子冉又道。

“是。”

在呆坐了片刻后,子冉缓缓起身,她没有询问殿内发生了什么,甚至没有与王后说话,只是安排着父亲的身后事,与国家接下来要面对的局面,“接下来…将是新的风云。”

预示着国丧的钟声被敲响,整整九道,子冉并没有像其他的继任者,在先君死后,为了巩固权力继承王位而秘不发丧。

半个时辰后,阳华殿内聚集了宗室与朝廷重臣,以及燕王裕的所有子嗣。

如今除了子冉外,最年长的是燕王的第六子,不到十岁,而太子兴也才七岁。

因而朝中一半的大臣都支持长公子子冉继承王位。

宗室却在此时,搬出了周王朝制定的礼法,“太子兴为嫡子,并且是储君。”

“嫡长子尚在,王位,哪里轮得到庶子。”

面对宗室忽然支持起了太子兴,群臣皆感到困惑,但随着子冉的出现,局势并不偏向宗室,而他们原先拉拢的乐易,竟然重新站在了子冉的身后。

“吾奉先王之意,承继大统,尊王后为王太后。”

在拥有兵权的武将扶持下,王位的落定,似乎已没有了悬念,“我这里有先王的遗诏。”大宗伯子呈奉起一卷书简道。

第052章 子冉的选择

子呈奉出先王的遗命,群臣纷纷看向他的手中。

“宫中应该还存有一份。”子呈又道,“以防真伪。”

“有。”徐德说道,遂转身入殿去取,却在殿中遇到了王后,不由的心中一颤,但也只是行了礼便匆匆略过,并将那遗命取了出来。

“先王遗命,无嗣出的妃嫔,皆要殉葬,王后姬蘅失德…”子呈将遗命拿出,并与燕王裕所留在宫中的第一份堪合,无误之后呈出示众。

“赐以鸩酒,不得入王陵,后继之君当尊此诏,如有违抗,宗室及群臣,可另立明主。”

而作为王后的姬蘅此刻就在阳华殿内,曹氏跟随在侧,听到遗命的内容,却不觉得有任何的意外。

自她入燕开始,燕王裕便派人盯紧了她,处处提防,只是燕王裕没有想到,曾听命自己加害于先王后的曹氏,竟是先王后的人。

一切恩怨,都在他咽气之时了结,如今便剩后世之人的争执与抉择了,关于王位的继承。

云中君子冉与王后姬蘅之事,早已非秘事,整个朝野都知道,二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遗命是先王所留,子呈将之拿出来,也只是想尊先王的遗命。

“长公子若是要嗣位,承继大统,便要尊先王的遗命。”子呈说道,“赐死王后。”

然后并非所有宗室都是站在子呈这边的,因为乐易的重新支持,所有人都清楚,子冉一定可以继位,只要她想。

至于遗命,即便不遵照,在绝对的权势之下,子冉依然可以登上王位,只不过损失一些名声罢了。

但子呈作为宗室的长者,一直奉行着礼法为先,如若子冉真的违抗先王的遗命,便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宗室必定全力反对。

子冉看着父亲交给大宗伯的书简,心中五味杂陈,“好。”

她收起书简,“我放弃继承王位,拥立太子兴为燕国的新王,但是王后,是太子的嫡母,太子年幼,不能没有母亲。”

子冉的话,令宗室与群臣无不震惊,就连乐易和范梁都傻了眼,明明已经握在手里的王位,就这样送了出去。

对于子冉的选择,曹氏也有些惊讶,只有姬蘅的脸色平淡如水,内心似无波澜。

“长公子,你可要想清楚了。”子呈大惊失色的说道,“先王的意思,您应该明白的。”

“子兴是太子,又是嫡出子嗣。”子冉却并没有回答子呈真正要问的话,“吾可效仿周公,辅成王。”

子冉的话一出来,众人便明白了,交出王位,而不交权力。

这样一来,既没有违背先王的遗命,而燕国也仍然掌握在公子冉的手中。

“母后请回中宫等待,另外,新王还劳烦母后先看顾,余下的事,臣等都会安排妥善。”子冉没有再询问宗室的意思,而是转身向王后说道。

而余下的宗室因害怕得罪已得到权势的子冉,几乎不敢吱声。

唯有子呈,因奉出遗命而将子冉彻底得罪,待王后离去,子呈便不再遮掩面目的说道。

“云中君明明清楚先王的意思。”子呈开口道,“让齐国的公主成为王太后,并且立齐国所生的子嗣为新王。”

“云中君这是要把燕国,送给齐国吗?”子呈质问道。

子冉回过头,她看着大宗伯子呈,“不是大宗伯以先王的遗命相逼吗?”

“这都是为了燕国。”子呈力争道。

子冉忽然想到了什么,“为了燕国?”

“疑心,可害人,疑心,可杀人,疑心同样也能,害己,杀己。”

子冉抬起头,忽然眼色一转,冷道:“燕国的朝堂上,有一半臣子来自他国,是不是也要一并杀了呢?”

除宗室外的一部分重臣听后,纷纷惶恐了起来,并表态道:“长公子明鉴,我等既然入燕,便永为燕国的人臣,绝无二心。”

“我知道,父王的做法,让宗室多有不满,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燕国,这到底是为了燕国,还是为了你们的私心?”子冉继续说道。

不等子呈开口,子冉又道:“你们想通过我对于王后,这个齐国公主的态度,来揣测将来我执政之后对于先王之政的态度。”

“这就是我给你们的答案。”子冉看着子呈道,“也是我给群臣的答案。”

宗室这样做,其背后的动机,子冉一清二楚,她顺水推舟,向燕国的朝堂说明了自己的态度,从而争取到了异国在燕之臣的支持。

原本不太清楚子冉目的的上将军乐易,也突然茅塞顿开。

宗室想试探子冉的态度,并且动摇她的地位,然而却被子冉反过来利用。

但代价是,失去王位,但也仅仅只是王位。

然而子呈之意,并非如此,对于子冉的曲解,子呈想要开口解释,却被群臣的声音所打断。

“我等愿尊云中君之意,竭尽所能,匡扶燕国。”大臣们纷纷表态。

子冉看向子呈,“宗伯,您是长者,在宗室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高望重,宗室的事宜,仍然交由您,这一点,我和父亲的意思是一样的。”

“燕国,是我们子姓一家的燕国,宗室的地位,永远不可撼动,这几年父王病重,亦是宗室挑起了燕国的大梁,如今父王驾崩,我作为长子,代替先父向宗室表达谢意。”说罢,子冉向以子呈为首的宗室群臣拱手。

子呈与一众宗室老臣,皆感到错愕。

“燕国历经几次动荡与危机,最后都是仰仗宗室才得以平息。”子冉又道,“这些,父王与我都清楚。”

“只不过如今群雄并立,战火不断,大国欲吞并小国扩张领土,而燕国又地处荒凉,若再不图强,必然只能为鱼肉,任人宰割。”

“因此我希望诸位宗伯可以明白,父王的图强之心,是为了燕国。”

“至于宗室,父王从未忘记。”

“子冉亦不会忘。”

而这一番话下来,让子呈这个大宗伯直接惭愧的低下了头。

“臣今日方才明白,先王为何,执意要选您。”子呈看着眼前这位忽然变得无比陌生的长公子。

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察觉人心,子冉都远胜她的几位兄弟。

“是齐国的稷下学宫,改变了公子吗,听说天下的智者,都聚集在那儿。”子呈又问道,“所以齐国才会变得强大。”

“齐国不会因为一个学宫而突然强大,列国也不会因为没有学宫而一直弱小,国家的强弱,离不开做决策的人。”子冉说道,“学宫设立已有数年,至今尚在,可是齐国的强盛却早已不如从前。”

上一篇:阴鸷女皇的渣妻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