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子升职记 第203章

作者:六月飞熊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正剧 无C P向

干净整洁的屋子里,一个乌桓小帅对着门口的汉卒破口大骂,然后将沉重的桌案踢翻在地。

不过他发疯归发疯,也是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生存之道。

北边的汉人可不是好说话的主儿,与匈奴部落的百年血仇使其在有人监管时都易打死匈奴俘虏,更别提背着郡守的种种姿态。

况且对于不大宽裕的乌桓小帅而言,屋里的陈设即便不如关中之地,那也是境外难见的精美。

现任的郡守十个锱铢必较的性子,他可不想留下打工或是让妻儿变卖牛羊过来还清他所造成的亏损。

“吼什么吼。郡守是你想见就能见到的吗?在郡守来前你最好给我老实点,不然之后有你好受的。”看门的汉卒是个脸有刀疤的魁梧汉子,见状也是扬起大手狠狠威胁道:“再呱就削死你。”

第310章

“是再‘呱噪’就削死你。”一旁的同伴侧头纠正道:“郡守不是派了个儒生来教咱们读书写字吗?你怎么能连‘呱噪’一词都说不出来,搁那儿像个虾蟆似的呱来呱去。”

被问的汉子轻轻呲了声,不太高兴道:“那个儒生是江淮人啊!一嘴的秦腔楚语,听得难受。”

说罢他还无比郁闷道:“燕国这破地方真是从未顺过。也就是今上登基后,咱们的日子才好过些。”

停了这话,他的同伴也耸耸肩道:“可不是嘛!奉周天子为主时咱们就是外人,奉沛县而来的二流子后咱们过得像个奴婢。”

说罢他还深深地叹了口气,强颜欢笑道:“幸好遇到了当今天子,否则这日子过得真没意思。”

文景二帝不仅“带走”了关系较远的刘氏藩王,更是将彻侯与关内侯削了六成,腾出用于封赏的土地隶臣。

而在刘瑞登基后,得益徙陵政策与货币改革,税收改革,富商们又不得不把入粟拜爵的土地给吐了一半,这就导致刘瑞手里握有大量可以封赏的优质土地。

而且还是东西南北,四面皆有。

至此,北方的军人们才没觉得自己是后妈养的。

但要说对大汉有多么忠心 ……

嘶……只能说在血仇的BUFF与刘定国的不做人下,刘瑞在民智未开的黔首眼里实在是太拟人了。

拟人到搁李自成眼里,他绝对会拍桌骂道:“有这待遇我至于掀桌子不干吗?”

“说到天子。你们家赶上这次的授田没?”因为要跟河套之地的匈奴部落硬碰硬了,所以为了鼓舞士气,刘瑞是真真正正地千金买骨,花钱买命。

《贞观长歌》里的唐太宗问侯君集飞虎军是如何战无不胜时,后者的回答只有两字€€€€“敢死”。

因为每个倒下的飞虎军都将成为后代腾飞的土壤。

这个回答非常残忍,但对黔首而言绝对好过活活累死或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

而对边境的军人而言,刘瑞开出的“价格”也非常合理,并且在开战前就付了“定金”,给他们分了关东的土地。

辽西郡的军人:从没见过这么爽快的皇帝,日后就跟你混了。

“分了,据说在胶东那块。按照郡守的意思,我家在次月离开的队伍里。”原本还怒气冲冲的疤脸汉子笑得像朵怒放的菊花:“我都打听过了,齐鲁之地,先生最多。咱们是替陛下卖命的,家中的小子也能混个先生识字。”

提到儿女,疤脸的笑容再次一僵,比后世的考生家长还要紧张道:“咱们的孩子去了齐鲁之地,会不会在科举考试里矮人一头啊!“

除了苦逼的北方土地,那些愿来北方受苦的外地人要么是野人(这里指没户口的人),要么是犯人,要么是来蹭蹭军功的各家公子,以及一群鸡娃鸡己的可怜父母。

后世有北上广卷,大汉有边境加分。

刘瑞规定,凡是在边境生活并读书习礼的学子在科举和“预备吏”的选拔上是有加分的。而要是父母亡于对外战争或正在服役时学子,可加十到五分。

由上可知,在科举考试里加分最多的是云中,雁门,上郡,桂阳,闽中,巴蜀等英烈之后,其次才是这几地的军户与工农学子,最后是父母在边境服役的中原学子。

另外,为了不浪费隶臣妾里的高端人才的知识储备与各大学派的积极性,刘瑞还十分创新地设立了折磨人的“减刑指标”与“学派绩效”。规定三代总计六十年不得参加科举的罪臣只要教出过了科举初试的边境子弟,括弧,是祖上三代都是泥腿子的那种,反括弧,就能获得五年减刑。

教出一个预备吏,减刑八年。

进士,减刑十五年。

同理,关中给各大学派的补贴也是与他们的教书成果,尤其是去边境支教的成果挂钩的。

要说那把阳陵县的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信乡长公主真是个秒人。

为了捧皇兄的场子,同时也为报复那群碎嘴的读书人(尤其是鲁儒)。这名公主在阳陵县的太学府与最大茶馆外建了可挂数字的公告栏,定期更新各大学派的支教人数与在边境的学生人数,美其名曰是“扬君子之德,以教庶民”。

并不想支教的某些学派:“……”我可谢谢您嘞!

这下好了,某些自持背景够厚,看不起皇帝给的三瓜两枣的学派不得不为先师立下的人设奔走授课,狂做义工。

没办法,好面子与道德绑架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玩起这个可比现代人要熟练得多。

同时也残忍的多。

有了信乡长公主的“火上浇油”,边境,亦或是说边境南部与外二环的先生才多了起来。毕竟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肯定是把财产与妻儿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同理,读书人这种还算稀缺的人才资源肯定要监视一二,免得再出中行说般的超级汉奸。

“不加分又如何?你在这儿守着,好歹是有边境军户的优惠。难道要为加分而让妻儿在这儿继续受苦?”虽然在刘瑞登基后对边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可在世人眼里,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苦了。

苦到除了大灾之年,没有人会北上寻求一线生机。

可悲的是,历史的气候周期不会放过每一个民族。

农耕民族的崛起史(大一统时代)与游牧民族几乎是重合的。同理,天灾降临时,北方的牲口也是大片大片的饿死€€€€毕竟牲畜是吃草料的,而不是吃空气长大的。

旱季与寒冬来临时,没道理谷物不生而牧草尚存。

“哎!你说咱咋这么命苦啊!好不容易分到田地,结果孩子又得放弃辽西的加分优惠,这……”疤脸的男子痛心疾首道:“这不是挖我的心吗?”

“呵!这就叫挖心的话,那以前的人都不活了?”疤脸的同伴拍拍他的肩膀,低情商地安慰道:“况且你的儿子女儿至少得过科举初试才能获得加分资格。”

“你呀!就别想那么多了。还是先想想能不能在战场上争个爵位,为儿女……啊不!是孙儿争个关中或洛阳户口。”

作者有话说:

查资料才发现乌克兰真是种田人的圣地。世界三大黑土地里美国的有风沙困扰,中国的有日照困扰。唯独乌克兰是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然而在大灾难下,还是挡不住啊!

这几天看了孤注一掷和封神,怎么说呢!期待很高,看完后总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两部片子在我这儿都是六分,属于憋了口气但就是没能上佳作的地步。

孤注一掷是强行符合happyending而后半段反派降智了。对比刘德华和吴彦祖演的《门徒》,这部剧对反派的家庭刻画太简陋了。简陋到仿佛是为了洗白反派而强行弄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过来。让人怀疑反派到底疼不疼女儿。你说他疼吧!正常父亲会把女儿带到这种地方吗?你说他不疼吧!他又表现得很疼。如果孤注一掷和上个世纪香港禁片《打蛇人》一样搞个BE,估计导演会被骂死,但片子也会直冲八分。

封神是因为费翔的口音太出戏加上导演和拍画皮二时一样,很努力地讲了个有关人性的问题,但拍出来给人一种好像说了什么但又没直击心灵的遗憾感,而且有BUG€€€€殷郊作为殷商的王室成员在有闻太师和四魔将的情况下居然会发出“世间居然有仙人”的疑问。即便闻太师北征十年,他也应该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并且知道仙人是真实存在的吧!最重要的是妲己居然这么容易地附身殷商王子并杀了商人,这很不合理啊!

按照剧情设计,殷商的开国者成汤能封印白狐说明他们这一脉是有点特殊能力的,否则也不会有比干的玲珑心和闻太师的存在。所以如此特殊的殷商王室,有比干这种大祭司的殷商王室怎么可能在宫里没养保护大王的奇人异士?原版小说里有紫龙真气来圆杨戬为何杀不了纣王和女娲为何要让狐狸精去干坏事的设定,但这里没有,所以逻辑不通。

另外,殷寿都许下自焚的诺言了,这么大张旗鼓地召方士真的好吗?你能不能找个近臣偷偷地叫吗?正大光明地找不是告诉全天下你怕死,你的王位来的有问题吗?这不是给诸侯和百姓正大光明的造反借口?

第311章

同是准备应对匈奴的人,可刚匈奴本部的与刚匈奴仆从的还是有着较大区别,这也导致辽西的军人相当羡慕上郡与陇西的驻军€€€€因为他们碰巧刷到史上最值的福袋,直接获得关中户口与京畿之地的授田。

此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二流子与逃役者都惊了,然后便是捶胸顿足地祈求皇帝再给个机会,他们这次一定不逃,一定上前线跟匈奴人拼了。

同时也因刘瑞搞出:“苦一苦豪强,骂名由我来担”的离谱操作,那些想骂皇帝有病的关中人反而有些绷不住了€€€€因为刘瑞在拉拢关漂的同时也给关中的闾右之家还了负债并在闾左搞出西汉版的《棚改计划》。

当然,作为一个对昏君生活提不起兴致的现代灵魂,刘瑞的《棚改计划》没有狠活,全是良心,就是让你花钱拆了原本的危房,然后在原本的土地上建好新房并顺带建下基础设施。

西汉的闾左之家是什么条件?

海地的水平。

连秦始皇那样把税率搞到百分之六十七的狠人都不敢去抽闾左之家的劳役€€€€因为那是陈胜吴广的出生地。

同理,匈奴人要是打进关中,闾左之家的人即便不会跳反,也不会像闾右之家般拼死抵抗。

你不能强迫一无所有人的为你拼命。

所以如何绑死那群一无所有的闾左之人?

那肯定是增加他们的覆灭成本,把他们变成略有资产的闾右之家啦!

当一个原本无敌的关中人在关中有房有田,还有个备战高考……啊不!是备战科举的儿女时,他还会让匈奴人打进来吗?

老子/老娘跟他们拼了。

因此在闾右之家还了负债,闾左之家拿着皇帝的钱给自己建房,顺带还小赚一笔后,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有了明显改变,甚至觉得皇帝要是再给多了,为其去和匈奴人拼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刘非带着江都的奇兵去上林苑撒欢的功夫,刘瑞在宣室殿里翻着刚印的《孟子》,忍不住感叹了两句:“小子不才,读先人之言有感,所以想冒改几句。”

当然,他的冒改也就是在私人收藏的《孟子》上批注一二,压根不会篡改《孟子》的原著或是像《公羊春秋》、《谷梁春秋》般,传着传着,就把三创当正统了。

是的,你没听错。

现在流行的《公羊春秋》与《谷梁春秋》都是两派的祖师爷在孔子的《春秋》上注解而来的,其实就是各国春秋的三创€€€€因为孔夫子的《春秋》就是在各国春秋……亦或是说各国史书的基础上修编而成的,属于是各国春秋的合订二创。

不知为何,这种模式让人联想到很多著作。

比起《论语》,刘瑞更喜欢《孟子》。

可能是因为孔孟相差178年,且孟子处于更为野蛮的战国时期,所以才会提出更多的利民思想……然后就被朱元璋给拉黑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话搁在今天也毫不过时,但在有了身份转变的皇帝眼里,真当是十恶不赦之语。难怪后世考古到的清华简与马王堆帛书同流传至今的古籍有很大出处。

“也不知孔夫子见了《公羊春秋》与《谷梁春秋》会是什么反应?”批注完的刘瑞端详着上面的墨记,摇摇头道:“精细度不够。”所以需要放大字体来保证不糊,结果造成更大的浪费。

即便墨家求之不得地把麻纸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可是在蒸煮所需的柴禾钱下,黔首只能组团造纸,然后把粗糙的麻纸卖给前来收购的商人或本地的读书人。

经此一早,大汉境内的手工作坊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并且还以村和县为单位,在官府的引导下歪打正着地驱逐“劣币”,给富商引导的农庄经济带来史无前例的打击。

说得直白点就是半个官营与私营开始抢夺市场,从而提高了商品质量与生产速度。

更可气的是面对这种“可怕”的环境,豪强们曾试图花钱拉拢地方,或是派人打砸威胁,使之关掉辛苦捡起的手工作坊。

然而这种传统的打压模式在刘瑞拔掉“游侠”这颗毒瘤,并且让县令背上“人口指标”与“经济指标”后,豪强们买通官府的难度立刻从easy 上升到hard模式。

考虑到逐渐完善的回避政策与巡察频次极易拉下贪腐官员。

尤其是在诸子百家抢占坑位,等着对头犯下错误的当下,一个敢收豪强贿赂的地方官必须承担落马后的以下处罚:其一是罚金,其二是五服三代不许为官,其三是他所在的学派,以及知道他家背景的其它学派会一并拉黑与之有关的人。

“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的另一面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这沉甸甸的沉没成本下,地方官敢伸出贼手吗?

目前是不敢的。

但是等经济提高,生产力上来,受控于皇权与各方制衡的学派像战国那样厮杀吞并成可怕的集体,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学阀后。

古代的学阀可不是给儿子写论文的现代博士,而是能把国家玩死的朋党与架空地方的师爷团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