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月飞熊
张汤仿佛没听懂宁成的讽刺,微微一笑道:“毕竟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咱们还有好多茶好喝呢!”
宁成嘴上骂的正欢,可私心里并不像跟张汤闹僵。正如对方所说的那样,二人同为法家子弟,搞不好日后得像晁错郅都那般相互扶持,加上张汤的排名高于自己,又与晁错有旧,所以很快就摆正了态度,笑着给张汤添茶道:“我刚才为酸儒的事胸有怨气,言语间多有冒犯,还请张兄不要在意。”
“宁弟这是哪儿的话。”张汤见对方上道也加深了笑意,语气温和道:“我也说了,咱们以后还得天天见面呢!这等小事又何必放在心上。”
二人你来我往地又说了些漂亮话后,宁成终于直入主题道:“张兄对科举后的种种争议有何看法?”
宁成本想用“暴动”一次,可是想想自己的排名又选了个比较温和的说法:“据我所知,开始闹的大多是没上榜的学生,而上榜者都闭门谢客。”或是到勋贵遍地的尚冠里躲避几天,至少得到宣室殿或太子宫出面说话才能出来发表意见。
对此,各派的山头都没意见,甚至还将想出头的上榜学子都压了下来,鼓励那些天赋不够,或是想给师兄弟当幕僚的出去闹。真可谓是把“算计”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咱们的目标是把儒家弄残,而不是把已经考上的学子都一并赔上。”张汤可不像宁成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在宁成的尴尬眼神下直截了当道:“儒家到底有没有作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黄老家和法家都得让天下人乃至皇帝本人承认儒家的作弊行径。”
“再不济也是把儒家钉在疑似作弊的耻辱柱上。”张汤虽然年纪尚轻,但是跟晁错混了这么久,已经看清了官场上的黑水是怎么形成的:“唯一的难题是,皇帝和太子是不能有错的,所以我们泼脏水时如何避开他们就是个大难题。”
这也是黄老家和法家吼了几日也只是从太子詹事和北平侯世子的立场上进行诬陷,而没把刘瑞拉下水的主要原因。
因为对于天下学生而言,科举极有可能让他们摆脱身份的限制,能以更轻的年纪在政坛上施展抱负。
毕竟举孝廉的时间成本和宣传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人都拖不起,也不想拖。所以黄老家和法家都明白泼脏水的底限是不能牵扯到皇帝太子,更不能让皇帝太子一怒之下把科举的饭碗给砸了。
那样一来,别说是诸子百家里的其他门派和已经考上,准备给自家镀金的勋贵们能活撕了他们,就能他们的内部也会因此产生诸多矛盾,乃至走向分裂。
只是……
“黑锅总是得有人背的。”宁成听了张汤的话也是叹了口气,苦恼道:“皇帝不背,太子不背,黄老家和法家咬死自己是受害者,儒家也要死自己没作弊,那黑锅得由谁来背?”
“总不能莫名其妙地消失吧!”话到最后,宁成竟玩笑般地说道。
然而他没料到的是,这一猜测其实是最合理的。
因为刘瑞至始至终就没想让诸子百家里的任何一家背锅。
他的目标是将事情吵大后顺理成章地答应各家的查卷要求,“勉为其难”地向天下公布上榜学生乃至所有考生的试卷。
那时的勋贵们要是能坐得住就见了鬼。
倒不如说,各派还在吵架时,知道自己走后门的勋贵们就已经坐不住了,纷纷跑到长乐宫乃至馆陶长公主或周亚夫的宅邸里讨个主意。
“一群蠢货。”轵侯薄戎奴还是那副沉迷打牌,不问世事的模样。
听到管家绘声绘色地描述戚里尚冠里的兵荒马乱时,这个已经绝了仕途的老纨绔也不在乎风雅不风雅的,直接用吃饭的大碗喝茶,“咕咚咕咚”地湿了胡子才够酸爽。
“跟你一样,不中用啊!不中用。”用袖子抹嘴的薄戎奴瞧着坐在一旁的儿子,气得伸手去打:“他大母的,但凡你像汲家……或是窦家,郦家的小子那样出席,你阿父我至于这么丢人现眼吗?”
薄戎奴本想让太子开后门将薄梁给提进去。不求进士及第或是进士出身,只要能上榜就行,可以说是姿态摆得很低了。
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薄梁和一众薄氏子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不争气到太子把试卷送到长信宫时,即便是对娘家照顾有加的薄姬都说不出让刘瑞开后门的话,只能打哈哈道:“罢了罢了,你表舅也是有爵位在身的,咱们就当凑个热闹。”
“凑个热闹!!!”
薄戎奴把儿子打得满腹委屈后终于舒坦了点,随即擦了擦脖子上的汗,不知是劫后余生的冷汗还是气急败坏的热汗:“总之你得记住这个教训,记住你阿父,太皇太后因你丢尽了脸。以后多去拜访关中的先贤大能,少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在一起,成天除了博戏斗鸡就是喝酒打牌。”
“咱家已经出了一位太皇太后和皇后了。”
“陛下是不会让太子再娶薄氏女为妻的。”薄戎奴骂着骂着,居然有种凄凉之感:“以后得靠自己,靠自己懂吗?”
末了,斜眼瞧着半天都放不出个屁的儿子,决定找时间瞧瞧孙辈里有没有好苗子,怎么也得闭眼前培养出窦婴那种能文能武的外戚。
而在薄戎奴怒骂薄梁之时,堂邑侯府里的馆陶长公主也是面色阴沉地瞧着拜访她的勋贵们,第一次觉得上万两的黄金让她头疼。
拜访者也是看出了馆陶长公主的为难之处,讪讪道:“令公子也在本次考试里。长公主即便不看我等的面子,也得为令公子着想啊!”
“是吗?”瞧着对方讨好的笑容,馆陶长公主皮笑肉不笑道:“合着我要是不答应你就是不管儿子死活的恶母喽!”
对方立刻白了脸色,随即一名年长的彻侯上前拜道:“咱们明白长公主也是心里有气,可是气归气,这事还得长公主出手相助才能安稳解决。”
“哼!说得轻巧,可是都闹到这个份上了,我就算手眼通天也没法缝住所有人的嘴。”馆陶长公主的指尖拂过冰凉的黄金,脸色总算好看些:“你以为闹得只有各派学子?”
“难道那些参与监考的考官,参与出卷阅卷的博士们就没一点意见?”馆陶长公主的笑容愈发讽刺,但是落到彻侯们的眼里就只剩下一句话“得加钱。”
“太子詹事窦王孙可是我的表兄,太后的堂侄。而北平侯世子张奉更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如果不是太子所请,皇弟所邀,他何必去趟这个浑水。”
“最令人头疼的还是出卷的博士们。”馆陶长公主想起奉常府的兵荒马乱更是心有余悸道:“他们可是放话要是有人能找到他们徇私舞弊的证据就自裁以谢天下,甚至差点在宣室殿里服毒自尽,以死明冤。”
做学问的都有几分傲气在身上。
尤其是出题的小众博士们,即便不能名垂青史,也不想被天下人唾骂。要是真逼急了,他们是真敢拼命的。
第101章
“陛下,老臣这辈子没脸见人了。”某个大晚上上吊被妻儿救下的博士跪在宣室殿里,一把鼻涕一把泪道:“陛下……”
这声音足以称得上撕心裂肺,哀戚动肠:“您可要给老臣做主啊!”
主位上的刘启被博士的哭叫声闹得头疼,但还得是和颜悦色道:“卿的苦楚朕明白,朕明白。“
说罢便让宦官令将博士扶起。
可怜博士一把年纪了到老却姿态全无,脸上挂着泪珠,人更是一夜间苍老了十岁:“承蒙陛下信任,不然老臣真是……无颜以对天下了。”
“教书育人了二三十年,居然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博士见皇帝的态度还算温和,于是便放下心里的大石头,继续哭道:“还连累陛下与太子的英名受损。”
简而言之就是我受委屈没关系,可是那群见利忘义的混蛋都闹到陛下的头上了,您可得说句话啊!
刘启忍不住挑了下眉头,没有戳破博士的那点小诡计,继续与之假情假意道:“年轻人没受什么挫折,脾气暴点也在情理之中。”
博士见刘启有安抚之意,还没来得及着急便听见刘启继续说道:“不过这事既是太子起头,朕来排版,那咱们父子肯定得给天下学生一个交代。”
说罢,刘启还拢了拢衣袖,似笑非笑的模样看得博士心里发毛:“不然那些参与监考的官吏,负责秩序的官兵都得在黔首们的推波助澜下引咎辞职。那这提供人选的关中九卿,各乡间里正,有一个算的一个的都得连坐。”
博士的心脏就跟那心电图似的起伏不定,甚至在刘启的大喘气下感到胸骨都在隐隐发痛。
皇帝说得没错,各派学生要是想推翻科举的公正性,让皇帝或太子真的下决心解决这事,那就得把参与监考,维护秩序的官吏打残一半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可那些官吏会乖乖认罪吗?
开玩笑。
这可是糊弄全天下的大案啊!
一旦被定罪成功,那可不是辞职归家那么简单,搞不好全家全族的名声都臭了。所以不仅是出卷的博士,那些家里还算殷实的官吏都死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上来就要撞墙服毒,搞得不仅皇帝头大,那些被牵扯进来的九卿们也很头大。
毕竟是自己的手下,当领导的多少要维护一下。可是九卿里有不少都有学派立场,管太多了又会被骂欺师灭祖,所以在两边安抚的同时也是希望皇帝或太子能出面拿个主意。
对此,刘启也是很不客气地骂了句“白吃皇粮的蠢货”,然后再小本本上记了这群拉偏架的一笔,琢磨着找机会就给他们挪挪位子。
“去请太子过来吧!顺带也请协助科举的九卿,各学派的师长,入榜的学生们进宫。”刘启瞧着宫里宫外也吵了不少时日,动静大到连长寿殿的窦太后都被惊得派人询问,于是补充道:“事关太子的名誉,朕这个做阿父的也得给出收拾残局的态度。”
“所以也请两宫太后和皇后来一趟。”刘启知道闹到最后无非是公开阅卷,而那时必将遭到勋贵外戚的拼死阻止,所以……
他们得撕得响亮点。
不然学阀军阀融为一体,他这个当皇帝的还怎么玩啊!
底下人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就将杵着拐杖的窦太后和忐忑不安的薄皇后请来,二人与皇帝见礼后款款落座,然后打量着诉苦的博士,由窦太后开口道:“卿等受罪了。”
宫里的消息可比宫外灵通,而窦太后只是眼瞎了,并没有把心眼上窟窿一并堵上,开口便是顺和皇帝,安抚博士道:“卿等为汉室兢兢业业了二三十年,若非忠厚有才之辈,太子也不会邀请卿等出卷阅题。”
窦太后说罢用余光瞄了眼薄皇后,后者的脖子上泛起一阵鸡皮疙瘩,立刻回道:“母后说得是。”
不过薄皇后也不是窦太后的应声虫,过来前也被大长秋指点过,于是顺势叹了口气,忧愁道:“断人名利犹如夺人钱财,也难怪此事会惹出那么大篓子,倒是让卿等遭了无妄之灾。”
上座的窦太后眯了眯眼睛,感叹皇后真是越来越会说完,居然没顺势数落下太子,让她能借机转移怪罪的目标。
思及太子,窦太后不免心情复杂,同时也为梁王的前程而担忧。
小儿子的野心她知道的,甚至在暗中默默支持。可是薄姬还活着,丈夫的心眼不偏不倚地只遗传给了大儿子,她这个当阿母的也无计可施,总不能冒着跟婆婆长子决裂的代价,拖着窦家一起去死吧!
更烦的是,太子刘瑞把先帝和刘启的精明学了个十成十,而梁王又年轻力壮。
等刘启过失,她这个糟老婆子两腿一蹬后,刘瑞这个当侄子的面对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叔叔可不会手下留情。
“母后,太皇太后怎么没来。”刘启让宦官令请前来哭诉的博士们下去整理下仪容,顺势问道。
“太皇太后精神不济,所以让孤和皇后过来,说是皇帝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她都是支持的。” 窦太后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是冷笑。
薄家的废物也就是去凑了个热闹,喊道薄姬那儿都无济于事。可是想到自己的外孙和窦家子弟,她又烦得眉头蹙起,浑身散发出不悦的气息。
一旁的刘启喝着温茶,察觉到窦太后的不悦后弯了弯嘴角,笑容在茶水入喉时消散开来。
各大学派的山头接到进宫的消息时心头一颤,知道是最后的重头戏来了,于是都做足准备地登上了进宫的马车。
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同时也为了杀鸡儆猴,刘启不仅请了声音最大的儒法黄老家,还把墨农杂兵这类比较偏门的小众学派也一并请来了。不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当个气氛组,然后看看能不能挖挖大学派的墙角。
毕竟学派这么一闹,皇帝就是再好的脾气也得敲打一二。
更何况现在坐着的还不是个好说话的皇帝。
各大学派的山头们入宫行礼时也是诠释了什么叫亲疏远近,泾渭分明。
儒家的山头们孤零零地站成一团,分明是被挤兑的模样,可是他们脸上写着“不服”二字。
至于黄老家和法家也是保持一定距离。不过因为名家并入法家,杂家跟黄老家走的很近的缘故,反倒衬得墨家与农家像个抱团取暖的吃瓜群众,倒是让刘启觉得因祸得福,借此摸出诸子百家的人际现状。
刘瑞来后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好,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上座的刘启便直入主题道:“名头是你起的,事是你办的。如今闹成这副德行,你也得给个说法吧!”
此话一出,别说是窦太后震惊了,就连闹事的百家都慌的一批。
不是啊!陛下。
咱们只是想打打儒家,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并不想跟太子闹得不死不休啊!
而在皇帝的威压下,上榜的学生们更是吞了口口水,生怕太子掀桌子地表示重头再来,直接废了他们的共鸣。更怕太子承认科举有人作弊,导致他们也得背上疑似作弊的冤屈。
宁成见状,下意识地看了眼张汤,只见他神色如常,仿佛跟大殿里一切都毫无关系,假装自己只是宣室殿里的青铜器,冰冷地彰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不知为何,瞧着张汤的样子,宁成反而松了口气,随即看着太子的背影,期待他能说出什么维护的话。
刘瑞也不含糊,说了句“是儿子思虑不周”后直截了当道:“既然各方都怀疑有人科举造假,那就公开试卷吧!”
说罢也不等底下的各派山头,勋贵外戚们作出回应,那副和刘启如出一辙的似笑非笑里透露出森森的冷意:“身正不怕影子斜,上榜的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了。”
“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刘瑞阴阳怪气道:“不就是丢脸吗?早在你们闹到廷尉关了批学生时,孤和考官们的脸就已经丢尽了,所以赶紧公开吧!”
刘瑞的声音给了儒家一丝抗争的底气,反观黄老家和法家的山头们脸上闪过一丝丝的僵硬。
申培见状,也是趁热打铁道:“太子说得不错,既然有人提出质疑,那么公开试卷是最佳选择。”
说罢,公羊派的嫡系子弟公羊寿也上前拜道:“太子和主考官行得正,坐得端,自然不怕公布真相。只是那些鼠辈做派的无能者们,怕是不敢如太子这般坦坦荡荡。”
太子詹事窦婴虽然支持刘瑞,可是想到自己的人里多爱黄老,而且还有不成器的进宫去找窦太后走后门,所以也就不敢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