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子升职记 第68章

作者:六月飞熊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正剧 无C P向

“吾也清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文党知道要是让汲黯一人出尽风头一定会让太子宫很快陷入党争地狱,从而陷太子于不义,所以提了个折中的建议:“不如请太子修书于陛下,也好让少府以外的官员帮衬一二,省得咱们压不住兴风作浪的人。”

第131章

张汤虽有一丝丝的不满,但也承认文党的提议是最稳妥的:“非常时刻,又是咱们在太子宫里的首次任务,自然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内部消耗上。”

汲黯也是拱手赞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臣子不可胜于君父。文公之言,令吾惭愧。”

这一刻,汲黯是真心拜服名不见经传的文党。

难怪人家能当太子家令咧!

就这份气度,他当家令才能服众。

面对汲黯的夸赞,文党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毫不在意道:“忙正事吧!”

三人各自等到同伴后开始调查黔首们的生活现状与当下需求。

虽说经历了先帝时的休养生息后,黔首们的生活不说是有盛唐富宋的水平,但是跟以前相比绝对称得上非常幸福。

“自高祖建国到今上当政,税收减了三分之二,山河湖泊从归国家所有到现在会向黔首定期开放,加上各地的耕牛数量稳定上升,劳役从两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文党瞧着往来的黔首,发现他们衣着陈旧但也没到破破烂烂的地步,从而想起蜀郡的黔首里也只有小富农才堪堪够到关中生活的及格线。

“据说税收改革后就要严查贪腐。”同样对黔首们的生活感触颇深的张汤遗憾了下自己不能一枝独秀后,转而思考起飞黄腾达的另一途径。

别的不说,卫尉卿郅都就是靠走酷吏的路子成了皇帝的心腹,所以张汤也能学习下郅都的优点,成为刘瑞的黑手套。

可是反腐哪有那么简单啊!

张汤想到韩信之死,周勃之难便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指责别人家的破事容易,但一到自己家里便彻底哑火,推三阻四地说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打着五十步笑一百步的主意让朝上全是指责别家的掩盖之声。”

如此一来,搞不好会有人效仿荆轲之事。

而做荆轲第二的究竟是彻侯还是黔首,那就得看哪边的能量更大,更豁得出去,更有助于皇帝的统治。

…………

“广陵那儿已经下达命令,说是税收要涨到二十五抽一。”吴国的偏远地区里,辛苦一天的农民喝着兑水的劣酒,脸上满是涨水加役的苦闷:“他娘的,咱们过得还不如关中那群眼睛上天的二世祖。”

“别说是跟关中比,我们连燕地,代国的蛮子都比不过。”某个只有浅浅青茬的年轻男子捅了捅柴火堆,满腹怨气道:“人家的税是三十抽一,我们是二十五抽一。人家还有关中的补贴,我们不去补贴那群吃白饭的大才就不错了,还指望能过上关中的好日子。”

听了这话,正在打酒的老人手腕一抖,差点漏了几口稀酒。

一旁的年轻人见状,心疼的同时也埋怨道:“您老要是手抖的话就别做这个打酒的活计,省得钱都拿去浇灌脚下破地。”

老人瞪着微凸的眼珠,白了眼年轻人后讽刺道:“这就心疼了,那你也太没见识了。”

说罢便卷了捆草心嚼出里头又涩又甜的汁水,郁闷道:“你们别怪外地人抢了你们的活计,因为那些挤占福利的外地人早就跑了一大半。”

此话一出,别说是年长的满脸错愕,就连容易情绪激动的年轻人都站了起来,难以置信道:“不可能吧!要不是蜀蛮子和长沙的野人抢了我们的活计,我们哪会如此辛苦。”

“就是,就是。”

“绝对是外地人抢了我们的工作。”

“呵!那你的意思是我老头子张口胡来,引起恐慌?”老人吐出干瘪的草心,冷冷道:“老头子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呢。”

“要是那群蛮子占了吴国的江山,那咱们为何还有这么多空出的土地。”

“……”

“吴王又为何加重税收而不是强迫那群蜀地来的蛮子?”

老人的手臂瘪得像是树枝,但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动动脑子吧!求名的可以帮理不帮亲,但是国君帮理不帮亲就与自杀无异。”

以秦始皇后期的黔首为例,虽然嘴上说着六国遗民皆为秦人,但真正的老秦人还是人上人上人,其次便是跪的够快的韩魏两国。而在秦始皇时过得最惨的当属赵人,燕人,以及秦朝不灭,搞事不止的楚人。

即便是在西汉建立后,各地的排外现象还是十分明显的。

尤其是对刘濞这样野心很大的藩王而言,土生土长的吴国人才是他的基本盘,余者不过是可以压榨的添头。

而现在,老吴人觉得自己像是后娘养的,于是把怒火撒向来抢活的外地人,结果发现哪有什么来抢活的外地人啊!只有一群被人忽悠的大冤种。

“那就一定是关中的错了。”脑子不好的年轻人立刻回道,结果遭到老人的白眼:“你是不是傻啊!关中的皇帝连吴国的税收都管不了,哪能怪到人家头上。”

“就是,咱们这吴王啊!早八百年就跟关中闹翻了,你说关中能影响吴国?呵!谁信啊!你信吗?”

“我不信。”

“你信吗?”

“我也不信。”

“那到底是谁的错呢!”不爱动脑的年轻人摸摸被木桩子咯得生疼的屁股,苦思冥想道:“那群老爷天天叫着关中不好,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就是关中的错,可咱们不是吴人管吴国吗?”

“合着广陵城里尽内奸,吴王是个大蠢驴啊!”

“嘘!这话也是能说出口的,小心里正明天带人打上门。”某个比较胆小的中年人试图捂住老人的嘴,可后者依旧天不怕地不怕道:“不说是关中人的错,难道说是老爷们的错?”

老人一副“我见多了”的表情,冷笑道:“甩锅给不认识的人总好过自己认错。”

“别人要是越过越好那一定是别人抢了我们的财路。”

“别人要是越过越差那一定是别人的官员足够愚蠢。”

“二三十年了,永远都是这套说法?”老人盯着“劈里啪啦”的火星,继续说道:“吴国以外都是水深火热之地,吴国以内才有歌舞升平。”

“讽刺的是,那些从水深火热之地逃来的人又赶紧离了歌舞升平之地,连带着本地人都脑子不清地去别郡吃苦。”

“这可真是……”

“太讽刺了。”

第132章

广陵城的吴王宫里,因着吴国的粗盐在与巴蜀井盐和彭城海盐的争夺中逐渐失利,导致吴国只能走上最没脑子的价格战。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不仅没有拯救吴国的盐价,反而把吴国的商业声誉拖进深坑。

为了增产,刘濞缩减制盐流程,导致吴国出产的海盐不仅难吃,更是让贪图便宜的黔首们病了一片,死了一批。

为了压价,刘濞删减制盐工的同时延长他们的劳动时间,导致原本人人艳羡的制盐工人成了007的牛马,瞧着比田里的隶臣妾还要瘦弱。最后演变成吴国的爪牙不得不去各地抓人,结果导致离得最近的百越人遭了殃,连带着衡山王和庐江王那儿都抓了几个鬼鬼祟祟的逃犯,差点找吴王兴师问罪。

“给淮南王和赵王的年礼准备好了吗?”刘濞揉了揉生疼的太阳穴,唇干舌燥地灌完蜜水还是觉得口腔灼热,连带着脾气都暴躁起来:“她母婢的,乃公这么些年,花了这么多钱,养肥了这么人,她母婢的全都派不上用场。”

气到疯狂咳嗽的刘濞将桌上的竹简一一扫下,整个人如河豚般一戳就爆:“钱钱钱……他们一个人都不出,一句话都不跟,还想让孤继续去当冤大头。”

中大夫应高静静等着刘濞气消,亲自上前捡起那些快要摔散的竹简,静静道:“可是殿下,您的大业还需要他们。”

“小不忍则乱大谋。”

“没有淮南王和赵王的帮助,您不可能登上大位。”

刘濞虽气,但也没有理性蒸发到要与淮南王和赵王一刀两断的地步。

应高说的对,他就算是想杀那群拿钱不办事的人也得等到坐稳皇位后。

关中拿下燕楚两国后,吴王刘濞不甘心地派人挑拨两地的黔首对抗关中。面对这种西门庆梦嫦娥€€€€痴心妄想的举动,两地的黔首表示“我只是没读过书,但不是脑子与大肠换了位子”。

已经被废除的楚王和燕太子不说是处事中庸吧!他们连行为拟人都算不上。

大肆选美的人哪儿来€€€€地主阶级及其以上的漂亮妻女。

修建宫殿的钱哪儿来€€€€黔首们的税收和劳役。

就这,你还想借楚王和燕太子之死让两地的人民造反?做梦去吧!

刘启也是绝啊!

借着科举往这两地扔了一堆诸子百家的学徒,真可谓是开门就是公羊儒生,左转就是法家子弟;乡间全是墨农学者,市里遍布杂家之说。然后就是诸子百家打起来时由黄老家劝和,名家论罪,兵家拉架,医家善后。

嘿!还真是东北饺子配醋€€€€齐活嘞!

至于扔进这么多学派会不会有党争问题……

儒家表示只要干死黄老学和法家我就是老大。

法家表示只要挑起黄老家和儒家的争端我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黄老学表示我知道你们都想搞死我,所以我拉诸子百家里的小派当同盟。

诸子小派里最有实力的墨家表示我先把分出去的农家给钓回来再慢慢收拾你们。

诸子小派里的余者表示我们只要猥琐发育就有一鸣惊人的那天。

于是乎,燕楚两地的各个学派陷入了“敌不动,我不动”的僵持境遇。

当然,这种僵持并不代表新上任的官员们啥事不干。

因为能去燕楚两地的官员大都是年轻的小吏或是还未经历社会毒打的理想主义者。期间虽有比较惨的小家之徒,但是经过关中的真.画大饼之术和刘瑞的面子工程,已经开始卷生卷死地报效大汉。

结果小学派这么一卷,上面的大学派也不可能当忙里偷闲,最后导致两地的官吏€€€€包括最咸鱼的黄老学都开始像老黄牛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最卷的墨农两家甚至在下班后还要帮人耕地,拿着《汉律》给可怜的黔首们打官司。

卷不懂的黄老家和兵家颤巍巍地伸手:大,大可不必这么努力。

这般情况下,刘濞用于收买两地的钱自然打了水漂。

黔首们也不傻,他们现在过得挺好的。要么是有关中的补贴,要么是有制盐的额外收入,加上官员各自为了自家学派的未来导致贪污率直线下降,甚至还有被被废楚王和废燕太子剥削的黔首得到土地赔偿和免费房屋……

就这情况,他们是疯了才跟吴王胡闹。

所以面对刘濞的收买,智商上线的黔首们先用“好好好”忽悠一番,转身就找当地的里正告状。

反正那群卷生卷死的新官又看不上这点钱。

燕楚两地的黔首们对吴王刘濞的宏图伟业给予除帮助和表面鼓励外的一切支持。

除了吴王刘濞和吴国的黔首,没人在这一环节里受到任何伤害。

………………

“孤的内帑里还剩多少钱?”冷静下来的刘濞颓废地坐回原位,轻声道:“还能出得起军费吗?”

应高摇了摇头,语气比刘濞还要沉重:“大王的内帑早就空了。”

吴国不是关中,坐拥四十多郡和大部分山河,所以养得起职业军队。

以前有制盐业做后盾时,军民的矛盾都不是矛盾,但是支撑吴国经济的制盐业垮了九成后,军费和官员的高薪都成了当地黔首的噩梦。

吴国也从歌舞升平之地沦为黔首用脚投票的噩梦之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