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101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幸好此次赶考带的笔墨都是上好的,蘸笔凝而不落。

待点亮了铜油灯,放置在右墙上那一块凹进去的小龛里,秦朝宁才开始梳理答题思路。

题目一,是摘自[6]“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出处是《春秋》中的《左传》。

而题目二,竟然和题目一的出处一样。

这是秦朝宁第一次经历这般的选题。

按照常态,乡试的第一场是整个应试里面最重要的,八股文的出题虽然都是规范于四书五经内,但是大多数考官会以《论语》为主,《大学》以及其它为辅,拿《春秋》编题的,概率很小。

这里面,题目一的意思是,[7]天道很难被人所掌握,但是身边的人道,则是能够被掌握的。

题目二的意思则是,礼,是天地人都需要遵循的准则。

跳开题目三,再看题目四,[8]出处自《大学》,意思是国家的治理,应该莫以财富利益作为出发点,而是从仁义出发。

这三道题若是摆在一起看,秦朝宁产生了一种题目的“内核”在递进的感觉。

他条件反射,想到的是,如果题目针对的是当今的朝堂境况,从他这两年所看过的邸报来思考,这份考卷在映射当今,以首辅杨大人,吏部尚书曹大人为首的那批文官。

因为想得过多,秦朝宁呆滞了:“……”

片刻后,一阵冷风出来,才把他的魂拉了回来。

秦朝宁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颊。

他一个南州城本土的学子哪里知道那么多朝堂的事,他只需要按照原本题目的文字信息去解读,去答题就可以了。

日常汲取的信息太多,差点儿着相。

他拿起水囊抿了一小口水,便抬笔蘸墨开始打草稿。

第106章 106.秋闱第二场

秦朝宁在草稿上把题目一和题目二的两篇八股文, 题目四一篇策论写文,时间已经到了晌午。

考官们期间巡场了一次廊檐这边的号房,考差们在学子们埋头苦写的时候亦轮换了一次人马。

这会儿, 相邻的号房里都相继传出了窸窸窣窣收拾物什的声音,秦朝宁便把木板上的纸张笔墨也都整理好放置一边, 拿镇纸压好。

然后,他拿碳炉子和小陶锅, 蹲在地上给自己做了一锅胡豆腊味饭。

等饭好了,他在上面放了些许猪油渣, 拿勺子把锅巴刮下来,整锅腊味饭搅拌均匀才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因为早上的时候有些紧张,他把朝食的鸡蛋和饼都忘记吃了。这会儿饥肠辘辘,他的饭量就大了许多。

这个小陶锅做出来的米饭, 若是拿寻常的碗来盛, 也有两碗多的量。秦朝宁这会儿把它吃得一干二净。

等他吃饱了,他往陶锅里倒入些许水,简单冲刷两次, 洗锅水倒入号房里的小瓦盆。

这之后,他就按照他娘亲和二姐教的, 把从家里料理好带过来的半根棒骨、一小块排骨、一只鸡腿、桂圆干、红枣、人参片、枸杞放进去。

待倒入了水后, 盖好锅盖子,他就任由它在碳炉子的余热上熬汤。

秦柳氏和秦晚霞叮嘱他的话是,在里面得呆足足九天呢, 后面几天没办法吃好,前三天总该费点心思, 让自己吃饱吃好点。

人,吃得好, 心情都会好几分,面对考卷指不定脑子更灵活了。

说实话,秦朝宁觉得自己可能是整个贡院六千余名秀才里面唯一一个带了这么多材料进来,也可能是南州城贡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应试期间熬汤的学子了。

“……”

算了,反正他在半露天的号房,哪怕炖好了,香味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吧?

秦朝宁摇了摇小脑袋,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在答题这件事上。

四道题目,还差一道诗。

他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搜刮记忆里关于山的典故,来凑这首五言八韵诗。

时至今日,诗词歌赋仍然是他的弱项。

然后,他把草稿用纸上的文章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想到需要修改哪里的,才把正式的答卷从竹篓里拿出来,开始准备把草稿用纸上的内容誊写上去。

字体这里,他用的是楷书,字字工整。

皆因,南州城内传了许久的消息都是说的,本场乡试外帘官中的誊写官们年纪都稍微偏大。

答卷上的字如果太有个人风格,或是文章字数过多,历史上可是真实发生过誊写官们由于看得头昏眼胀而抄错字,或是心生不喜而抄漏段落等事情。

这些事后都是无法追究,无法申诉的。

等秦朝宁把所有内容都准确无误地誊写完毕,时间上差不多已是酉时三刻。

他把答卷上的墨晾干后,才朝外面驻守的考差举手示意缴卷。

考差上前收走了他的草稿用纸、考卷和答卷,并叮嘱他戌时前不得离开号房。

闻言,秦朝宁点了点头应下。

这意思,就是全员结束本场考试前,学子们都得呆在自己的号房。

于是,他就干脆准备吃晡食。

碳炉子上熬住的汤已经好了,随着他把锅盖打开,那香味飘出了老远。

附近两排号房的学子们:“……”

疯了吧!来贡院做这么香的饭菜!

不看看现在才什么时辰吗?太阳都没下山,吃什么吃呀!这样的人怎么考上的秀才的!!

他们的内心疯狂地诽腹着某个散发浓郁香味的号房,不少人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还有的肚子莫名就饿得很的。

太可恨了啊啊啊!

怎么会有这么不守规矩,应试不带馒头,还要自己做饭菜的人!怎么不把自家的庖人带上得了!看把你能的!!

这些心声,秦朝宁注定是听不到了的。

他把从家里带来的米粉扔进去陶锅里一烫,再撒点盐巴下去搅拌一下,一锅香喷喷的参鸡猪肉汤米线就做出来了。

随即,秦朝宁拿勺子喝了几口汤,才开始嗦米粉,接着才啃里面的肉。

这一刻,他发自内心佩服他娘和二姐的智慧。

实在是,真的好好吃!在半露天的号房里吹了半天,他的脸蛋都冻红了的,身子因为穿得厚倒无妨。

现在,这一锅热乎乎的汤粉下肚,他整个人都是暖洋洋的,一扫身上的疲惫。

娘亲和二姐真厉害呀!!

等到戌时,贡院的铜锣再次被敲起,乡试的第一场宣布结束。所有的学子终于都可以自由在贡院内活动了。

此时此刻,秦朝宁立即冲出号房,往茅房所在地拔腿跑去。

他的身影犹如小豹子一般飞奔,沿途那些因为刚结束考试,还没回过神的学子们:“……”

哪里来的野小子???

不是,怎么考上的秀才的呀?!

待解决完身体需求,秦朝宁一脸轻松地悠闲返回号房,开始收拾小陶锅等。

他的闲适和众多忙碌的身影格格不入。

天没黑之前,秦朝宁就给自己擦了身子,挂起号帷,铺好棉被,准备把自己卷成毛毛虫一般来入睡。

还有八天,灯油也是需要节省着用,他心想道。

实际上,像他这样的学子有不少,都是趁着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匆匆收拾好就去睡觉的。

不过,同样也有不少的学子还是选择了挑灯,在号房里复盘今日的应试答题。还有部分的,则是动作磨蹭那一类的,被迫只能挑灯继续收拾。

翌日寅时整,贡院内铜锣声响起,全贡院内的学子们窸窸窣窣醒来。

秦朝宁收起号帷那一刻,被清晨的刺骨冷风一吹,整个人打了个激灵。

他即刻先给自己套上厚衣服,把塞了棉花的厚袜子也套上。

然后,在外头那些考差逐步到场之前,秦朝宁动作利落,快速地把碳炉子点着。

然后,他拿出两个昨晚睡前洗干净了的鸡蛋放进陶锅里,加水任其慢慢煮着。

待到了寅正四刻,秦朝宁已经吃完了鸡蛋,喝完了一小碗温水,静待考差们分发考卷了。

待拿到了考卷,他立马就打开来仔细查看。

乡试第二场,考的是论和杂文。

题目一:策论,一篇。

题目二:判,五道。

题目三:诏,一道。

题目四:诰,一道。

题目五:表,一道。

他一边审题,一边在脑海里查信息,组织答题思路。

题目一,[1]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2]这题是出自《孝经·广要道》的,讲的是约束与管理百姓,没有比礼法更好的工具了。

看到这里,秦朝宁沉默了一瞬。

在他看来,无论是多少个朝代更替,那些门阀和豪强在礼法、律法上面的受影响程度,都会远低于寻常老百姓。

工具的受用程度不一。

有的情况里,它还可能是武器、利器,或是扼杀人性,或是杀人于无形。

而除去门阀、豪强这类群体,礼法对于民间的民生安定,就确实有它的正面作用。

结合宣朝目前处于农耕渔牧,冷兵器的大环境,他的答题思路定然要先肯定礼法的重要地位的。

再往下的判词五道,题目里这些案件看上去都很真实。其中有的太少见和奇怪,使得秦朝宁看得双眸都睁圆了。

譬如,第三道判题:李四的妻子指控李四不是真的李四,而是李四其兄李三,要求和离并补偿四十两银子,用作抚养二子成人的费用。而“李四”坚称自己是“李四”,“李三”亦称其是其弟无疑。邻里的供词则是李家穷困,李三和李四过于相似,他们说不得准。

第五道判题:两农户的狗斗殴互咬,并把对方家中的鸡咬死了数只,最后狗是一死一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