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49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孙夫子今日就是带他们去的王举人办的明德书院。

这所书院目前是盐边县最大的书院,里面不仅有王举人这位老爷,还有两名秀才授业。

第055章 55.县试第一场

明德书院位属于县衙后方那一带, 离位属商铺末尾那一带的东篱书院有些许距离。

孙夫子带着众位学子步行赶过去。

一行人里面,个头矮得突兀,长得白净可爱的秦朝宁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他昂首挺胸, 努力迈着小短腿跟上众师兄们的步速,觉得自己此时此刻也是和师兄们一般儒雅风流, 翩翩少年。

实际上,他们一行人在路人眼里则是, 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夫子带着一群清秀,朝气蓬勃的少年。其中, 还有一名年纪不大,看上去费了吃奶的劲,一路小跑着才能跟上队伍的蒙童。

等他们到了明德书院,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这座有些许古朴气息的院子, 就被门房恭敬地带进了院内。

他们安静地跟在孙夫子身后, 不时地,悄悄打量这一路从外院到内院沿途的园林景观。

秦朝宁个子小,仰着脑袋观察四周。

这所书院和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处处细节都稍稍精致,从假山到花木到路上的一颗小石子, 均像是经过一番风雅的安排刻意设计, 有种苏州那般的园林观感。

待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内院,抬眸可见几个学堂里的学子们坐得密密匝匝。他们的服饰如一,皆是青衿套棉衫, 头戴四方平定巾(一种方形软帽),目不斜视。

孙夫子看了一眼, 便抬手捋了捋自己的白须,目光又往队伍里穿得最厚实, 圆滚滚的秦朝宁看了看。

还是自己书院的学生们穿得暖和。

有一些罪,其实并不是非吃不可,他如是想到。

这时,一位与孙夫子年纪相仿、微胖、脸色红润的夫子走了出来。

他径直朝东篱书院一行人走过来,给孙夫子问候道,“孙夫子别来无恙。”

“鄙人见过王夫子”,他朝对方行礼道,然后带着举试班的学子们一道走了上前。

来者便是明德书院的院长,王举人。这位王夫子把他们一行人带到内院的正厅里。

这会,正厅里除了他们一行人,早已有十几个明德书院的学子在此等候着。

孙夫人与王举人在厅内寒暄片刻后,便各自坐在了正厅提前备好的书案前,抬手让对方书院的学子一一上前来问话。

随即,他们在裁好的纸张上,分别把这些学子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写上,末尾备注:[1]此子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今XX年秀才/举人XX为该学子保举,然后在其上盖上私印。

等到了秦朝宁上前时,王举人停下了手中的笔。他与秦朝宁四目相对了一瞬,侧过身问孙夫子道,“今年,你们启蒙班的蒙童也要下场?”

县试的报名费是一两银子,过去也有家境优渥的蒙童每年的县试都参加,权当试试。

王举人疑惑的是,面前这个憨态可掬,眼神澄澈的小子是不是也要下场。他是否需要为此学子保举,还是说他只是跟着夫子和师兄们来明德书院看看而已。

闻言,孙夫子抬头扫了一眼脸上笑容灿烂的秦朝宁,“……”

这小子当真常年虎头虎脑哇。

他顿了顿,告诉王举人道,“此子今年亦下场,劳烦王夫子帮忙保举。”

“好”,王举人顿时应下,把眼前的小子当成了花钱体验的蒙童。

直到秦朝宁把个人的三代信息说完整了,王举人才神情恍惚地看向孙夫子,“……”

军户营区军余幼丁???

所有人都知道,整个盐边县的百姓里头,前些年都是军户最穷,现在也不见得富裕。这孩童如何得以下场应试?

而且让他着实纳闷的是,他总感觉这秦家的信息有些眼熟。

见状,孙夫子与他对视了一霎,语气平淡地说道,“咳,信息确实如此,其中无误。劳烦劳烦王夫子了。”

谁能想到幼丁会下场举试呢?说实话,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

王举人:“……”

他只好抬笔把秦朝宁的保举文书写完。搞完后,他的整个人仍旧疑惑不解。

待东篱书院一行人都离开了明德书院,他才想起来,此子不就是前年柳家给他推荐的义男书童。当时柳家他们明言此子聪明伶俐,性情质朴,他还不太相信来着。

今日这般看来,这小子怕是当真聪颖,有过人之处。这孙老头可真藏得深!刚才竟然半点不动声色,按捺得住!

于是乎,王举人接下来对自己明德书院这帮即将要下场应试的学子们,要求更严格了。

县试的名额就那些个,僧多肉少。你不用功,总有别人用功。

二月初八这天,盐边县所有需要参加的学子们都前去县衙报名县试。

这天的一大清早,东篱书院举试班里,除了钱勤学与另外一名童生外,其余十二人都跟着孙夫子前往县衙。

在他们抵达县衙时,县衙门口已有不少学子在排队。孙夫子让他们跟在队伍后方,叮嘱他们入了县衙后,在主簿与衙役面前如实登记便可。

然后,他自己就去找别的书院的夫子叙旧去了。

县试的登记流程不复杂,首先是登记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祖上三代信息,接着上交保举文书与缴纳一两银子考试费,然后签署一份个人承诺函,保证信息属真便可。

所以,被留在原地排队的秦朝宁他们倒也不慌。

在午时前,他们一行人都办好了手续。

出了县衙后,秦朝宁拿着自己的考引,即“准考证”,有些傻乎乎地发着呆。

只因上面有关于他的相貌描写是:虚岁六、身高三尺五寸、肤白、面憨、五官标致、长相中上。

秦朝宁:“……”

所以,入考场时,那些考差是仅凭这寥寥几字来判定有无冒名顶替吗。

他的容貌描写辞藻,让他总觉得这是普通得县里的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孩童。秦朝宁忽然有种自我怀疑,自己是否长了一张大众脸。

不过,一会儿后,他就接受了这件事。因为他的这些师兄们的相貌描写同样半斤八两,唯一一个描写鲜明点的,就是把鼻尖一颗小痣给写上了的那位学子。

待到二月十三至十五,宣朝全境内的县试陆续开始。

盐边县的县试随南方各县,定的日期是二月十五,应试地点就在县衙大堂,主考官是知县大人为主,县丞、县尉、主簿为辅。

县试一共考五场,共考五天,期间是每隔一天开考一场。每场开考,所有学子需要在丑正二刻,即四更天开始排队检查入内。

县试中的每场考试的时间会从寅正四刻,即五更天,黎明时分开始,然后到戌时前缴卷结束。

若是学子们早早答完,需要提交缴卷亦可,只要不超过戌时就不会被作废答卷。

这天的丑时,东篱书院的举试班学子们提上各自的考篮,齐齐出发赶往考场。孙夫子与书院的管事,也一道与学子们前往县衙。

丑时一刻左右,摸黑在县衙门前排队的考生已经不少,大多年龄不一。

秦朝宁在队伍里,能够看到前面有几位而立之年了的模样的学子,同时也有头发灰白的学子。

他看得入神,他前面的师兄便告诉他,“这些人年年考,年年不中。”

“执着如斯,又家贫无以进学,这般年年考不是白费银子么。”

“倒不如归家老老实实地种地,省下点报考费补贴家里。”

“命里无仕途,盲目坚持不可行。”

……

其他的一些学子闻言,开始小声议论道。

秦朝宁没参与他们的议论,自己踮起脚朝队伍前面与后面都仰起脑袋张望了一下。

看完后,他心下感到甚是诧异,盐边县小小的一个县城,竟也有几百人参考。

日后府试那些,岂不是人山人海?

县衙门口的考差们,对学子们的考篮查得仔细,让他们一个接一个上前,反复确认考篮没有夹抄逾矩后,才转给后面的考差带进去脱衣检查,核对长相和考生考引上的信息。

待轮到秦朝宁的时候,由于他年幼,在一众学子中甚显突兀,对方便多看了他几眼,还伸手把他的头发都仔细盘查了一遍。

待确认一切无问题,考差才给了他一块上面写着丙乙的牌子,告诉他到了县衙大堂后自己找到自己的座位号落座。

秦朝宁谢过对方就往里走。

他的衣服穿得厚,步速不是很快。

关于分配的座位号,接下来这几天,不仅仅是他们这些学子们应试的位置序号,还会是每场考试结果张贴在告示栏上的考生号。

所有的考试结果,是以座位号的形式,在次日便会张贴在县衙前的告示板中。

只有在该告示上有写的座位号,该名学子才能有继续参加下一场考试的资格。

秦朝宁贴身带着自己的牌子,沿着县衙的廊檐走到了县衙大堂,花了一小会儿在各个木板隔间中找到自己的号房位置坐下。

由于考生众多,县衙大堂与县衙内院安置了不少木板,作为简陋的隔间以作房号。

来得早的学子,领的号便靠前,能够坐在县衙大堂内应试。来得晚的学子们,基本上都在内院露天的隔间为主。

盐边县二月的天气依旧湿冷,在大堂内会比在内院暖和,且不必受冷风干扰。

若是答卷期间,天气突变,露天的考场容易让学子们难以应对。

而且,每个隔间为了节省位置,均摆放得十分逼仄。这使得后面来的学子实在懊悔不已。

不过,对于眼下年仅六岁的秦朝宁而言,这个隔间的空间是够了的。哪怕是他在这个号房里起身,在原地伸展手脚都无碍。

趁着其他人还在慢慢排队进来,他把自己的考篮放置在桌子底下,把笔墨砚摆放到桌上,然后把府衙分配给各个隔间的小瓦盆(尿壶)放在号房的最后面。

搞完这些后,他拿巾帕擦了擦手,才从考篮里拿出书院发的两只鸡蛋,一个馒头开始吃了起来。

等吃过朝食,喝了两口水,他就专心等考题的发放。

临近寅正四刻,考场内开始有监考衙役经过,逐一发放第一场考场的试题。

没一会儿后,秦朝宁也同样拿到了自己的考题。

他缓缓把手中的几页纸张在考桌上摊开。

第一张是今日县试第一场的考题;第二张与第三张是考题答卷,需要在上面填写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后,才能开始在空白处作答;其余三张空白纸张,大概就是草稿用纸了。

盐边县县试第一场,考的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八股文两篇、五言六韵的试帖诗一首。

题目一:[2]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题目二:[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题目三:以惜春命题赋诗一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