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53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这场应试考的是八股文一篇,律赋一篇,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指定部分内容,并无偏门的题目。

题目一:[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题目二:以川流为题作律赋一篇。

题目三:[2]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为题作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题目四:默写《圣谕广训》务本业以定民志篇。

他对着考卷思考片刻。

题目一是出自《论语·子罕》,其中深意是孔子表达己身对于“利”的轻视,对于“天命”与“仁”的推崇。

秦朝宁回想《四书章句集注》有关利与义的观点,其中有的解释s是,[3]“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此言意思是,利是人欲是人性驱使而已,朱子并未对此多加批判。

而孔圣人的观点是[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大意差不多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意。

他停顿了一瞬,脑海里定下来要将其两者的想法结合,先以《四书章句集注》原句破题,在承题处引用孔圣人的话转折,尔后才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里面,他自己是认可利益会被人性趋之若鹜,他也同样认可钱财取其道才长久。他需要的是,把其中内容上升至家国情怀,无小利不可驱其往,无大义不可立其根本,达到升华立意。

而后续的三道考题,他就打算中规中矩作答即可。

秦朝宁确认自己心中有了答题的思路脉络后,他才在草稿用纸上下笔。

不出意外,他今日同样是早早答完考卷了。待墨干透了后,他轻轻卷好正式的答卷放置一侧,再把其余物品收拾好,才拿起水囊喝了一小口水润润喉。

这次,为了能够在号房里多呆一点时间,他在考篮里掏出一个鸡蛋和一个煎饼开始慢慢地吃了起来。

煎饼是孙夫子昨日吩咐公厨那边提前给他们几人做好的,是书院奖励他们进入第三场应试的奖品。

秦朝宁的小手捧着油纸,低头将其大口咬了一口。一瞬间,葱油的香气溢满他的唇齿。

虽然饼已经冷冰冰的,但是由于是白面加了鸡蛋加了鲜葱做出来的饼子,此刻入口仍是软绵绵的,美味犹存。

秦朝宁吃得心满意足。

而巡场了几周的县令大人、县丞、县尉、主簿刚坐下就看到了第三间号房的一幕:“……”

说实话,他们的肚子也有些瘪了。

等秦朝宁吃完了鸡蛋和煎饼,他就乖乖地坐在号房里,直到看到不少学子缴卷,他才跟着举手示意考差他也要缴卷。

这是举试班甲乙班的几人前天教他的。

这样的话,他就无需呆在外头吹冷风等他们了,而管事的也可以稍晚些再来接他们。

收拾好自己的考篮,秦朝宁兴高采烈地小跑着,哒哒哒往县衙大门赶去。

县试连续三场难度递减,不难猜出第四场与第五场会更简单。他有点迫不及待想把这个消息分享给几位师兄们了!

第059章 59.举试是只是考试么?

待秦朝宁他们回到书院给孙夫子禀告了相关事宜后, 孙夫子便让他们自行离去继续温书或是去内院打打五禽戏,八段锦。

他们这批应试的学生,已经好几天都没参与到书院学生们的集体晨运活动里。

晨运这个词, 是在东篱书院学子们之间流转起来的,偶然被孙夫子听到了, 他觉得倒也贴切,便也延用了。

这之后, 孙夫子在藏书室沉思了许久。

他的学生们今日回来告诉他有关华风书院的学子们的事情,让他想起了一些尘封多年的事情。

翌日, 他决定把举试班甲乙班全员都喊到了一起。

看着底下青葱,精神奕奕的少年们,孙夫子的目光顿了顿……咳,其中还有一个垂髫小童。

真是让人看着就操心的崽们。

“……今日为师不讲课业, 为师打算给你们讲讲为师自身举试的曲折经历。”

孙夫子拿起书案的戒尺拍了拍桌面, “你们务必认真听,且记下其中要点。”

“是!”底下众人齐声应道。

接着,孙夫子喝了一口茶后, 才开始把自己举试的经历,还有县里王举人以及其他几位秀才的经历娓娓道来。

他先点明, 很多学子刚开始走上举试这条路, 会对很多事情具有美好的幻想,总以为自己有才学就足够了,定能科举一片坦途, 甚至于官运亨通。

这是错的,纯做大梦。

实际上, 真正踏上科举这条路后,从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 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定然不仅仅只有才学这一项。

自身的学识,只是科举的基础必备条件。

在扎实的才学之后,是大智慧、心智、认知、城府、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自身运气、个人身体健壮程度……这其中,若有过分缺失者,注定不可能成事,更别谈成就大事。

孙夫子今日准备给底下学子们讲的旧事有好几桩。

他最开始讲的,是在他自己身上发生的旧事,发生于他去南州城参加院试期间的两桩遭遇。

当年就是因为这么两遭,让他的院试考了三次,足足费了九年才考上的秀才,让他们阖家同样受了不少罪。

其中第一遭事,是在他第一次赶考院试,长途跋涉赶到了南州城后所发生的。

当时,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所破旧的客栈大通铺入住。当晚住下,他就被同一间下等客房的学子们热情邀请一块做学问,交流应试心得。

只身在外,弱冠的孙夫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般热心的学子。他们不仅会在学问上互相帮助,在生活小事情里也热心得很。

这里面譬如,日常打个热水,去买些吃食回来,倘若他们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均会随手就帮其余人做了。

接连半旬的日夜相处下来,他们这个普通廉价客房里的二十余个学子,自然而然地感情好得都快要结契似的。

要知道,大家都是孤身来到大州城的贫穷子弟,下意识就更加惺惺相惜,更能主动理解对方境况中的不容易。

而他们之中那几位多年考不中的学子,他们这些新来的学子还会竭力宽慰对方,开解对方,诚心祝愿对方逢考必中。

结果,直到院试应试那一天,他们这个客房里的学子们都出事了。

他们一觉醒来已经是日落时分,任凭他们狂命往贡院赶去,院试第一场已经与他们无缘。

当他们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惶然无助地跪坐在贡院门前,痛哭流涕地跪求考差开恩,都于事无补。

错过了这一遭,就得又三年。这般令人不甘地错过应试,个中苦楚,只有他们才能体会。

待当天晚上他们回到客栈,他们才惊觉自己客房里少了两名三十几岁的学子。

这才让他们幡然醒悟,平日里都十分警醒自律的他们,为何次日竟是睡成了死彘似的,原是人为,非偶然也。

最后查明,他们是被人下了迷药。

这以后,他们才得知,他们这些年轻的贫寒学子在那些多年未中的学子的眼中,是一个威胁,他们觉得年轻的他们少一人,那些大龄学子便多一个机会。

可笑、可悲、可叹!

实际上,哪怕没了他们这十来个学子,那几人也不会中。

就南州城而言,一场院试就足足有一万五千余人参加,而取录者仅七百余人。

他当时真无面归家,识人不清的悔恨侵蚀了他许久。

接着,过了三年,他又一次鼓起勇气,踏上了从盐边县往南州城的赶考之路。

这一次,为了避开那些险恶人心,学子间的互相倾轧,他选择了落脚在南州城内的寺庙里。

按照他的计划,他是打算在临开考前,都几乎只呆在寺庙里,闭门不出,早晚书不离手。

他半点都忘不了家中老父亲老母亲为其节衣缩食,一文钱一文钱地抠出赶考银子的身影。自责使得他更小心谨慎了。

偏偏,在院试前一天,他在寺庙内就碰上了一件“人间惨事”。

往日里平静的寺庙,这一天人声鼎沸。借宿在庙中的许多学子都被寺庙前发生的碧玉年华少女卖身葬父一事给吸引了过去。

该名少女容貌不俗,我见犹怜,发髻上插了一根稻草,跪在寺庙前满脸泪痕。

在青年时期的孙夫子同样走到了寺庙大门前时,而此时,这名少女正被几人调戏中。

围着她的几位学子争相嚷嚷着要买下她,带她归家做个小妾,等玩腻了再卖去烟花之地。

这一年,不过二十三岁的孙夫子见状,登时怒火中烧,他上前制止他们几人的言语调戏,行为轻佻之举。

然后,他自己是万万没料到,该名女子就缠上他了,不仅要卖身予他,还在他拒绝后竟是污蔑他举止轻浮于她,找来多人威胁他掏空身上的银子才不去状告他。

他这才惊觉自己怕是中了仙人跳的圈套。

而这些人,年年都会找赶考的学子下手,往往距离院试前一个月就开始下套,行情好的时候一天能逮住几只“肥羊”。

所以,这一年,他身上仅有的十几两银子就这样被抢走了,还差点儿落得个牢狱之灾。

这变故使得他立马就大病了一场,幸好有寺庙的住持心善,给了汤药,又派了小僧照料,他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待他康复后,他连回盐边县的路费都只能靠在寺庙里帮香客写了四个月书信挣回来,这才赶在过年前能够回来了。

三年又三年,其中心酸当真道不完。

待白发苍苍的孙夫子讲述完自己的应试经历,底下的举试班甲乙班的学子们皆目瞪口呆,久久不能言。

连秦朝宁都是一副呆若木鸡的小模样,双眸瞪得浑圆。

孙夫子歇了几息,喝了一口茶,尴尬地“咳咳”一声。他才继续往下说道,“好了,咱们继续且听王举人等人的应试经历。”

盐边县县里的秀才、举人们早年都会常联系,多有诗会聚会。他们之间都这把年纪了,便除去聊聊自己书院的情况,偶尔吟诗作对,便是忆当年了。

明德书院的王举人,当年能够中举,同样也是历经波折苦难。为此,孙夫子私底下对其甚是佩服的。

话说王举人本人,他在第一次赶考府试就遇到了同客栈的学子给整个客栈的庖厨里下巴豆粉。

等他熬过这一遭,第二次赶考府试就有学子强拉他去烟花之地,他苦苦坚持自己的原则,避开了这事。

而他所在那批赶考的学子却有不少人在开考前一晚上被灌醉得不省人事,以至于翌日缺考,或者状态不佳。

待他熬到了院试,竟然还有人收买乞儿偷其中优秀,有些许名气学子的行囊包袱,让其丢失钱财与考引。

而终于过关斩将,得以赶考乡试,各类事情就更加五花八门,其中譬如考篮被做了手脚就甚是恶毒的一种。这使得这些赶考的秀才当场就被考差逮住,押到考官面前剥夺秀才功名。

王举人能够中举,从府试到乡试,花了十五年。其中被耽搁的那些年,与其自身才学皆无半点关系。

孙夫子花了半个时辰才学生们讲完王举人。

他歇了歇,继而还把其他几个相熟的秀才的经历也同样讲给了底下的学生听。

举试班甲乙班的学子们这么半天下来,神色迷茫、不安、疑惑、不知所措……他们一时间失去了语言能力一般。

“今日之所以给你们讲这些,只是为了让你们知晓,科举一途并不是饱读诗书就能走到底。”孙夫子语重心长道,“死读书要不得,防人之心不可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