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67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禀告公子,在众多号房里,小的并未过多留意。若是有些许印象的,是靠前些的甲丙号房往前了一位,位于第二。”

“好,回府吧。”

闻言,陆杰修心下已经知道秦朝宁被知府大人等人排在了第二。

第073章 73.府试第二场

秦朝宁他们在临近正午时, 才得以凑近告示牌,看到了自己的府试第一场应试的成绩结果。

举试班甲乙班的六人里面,有三人过了府试的第一场。因为这个数据比东篱书院往年的都要好, 他们已是满脸欢喜,并未露出半点惆怅与伤怀这类表情。

其中, 秦朝宁的号房,还被圈出来提了号, 这使得东篱书院的这几人都打心眼里与有荣焉。他们觉得自己书院在此次的府试里,定然会是盐边县众书院中的佼佼者!

若是小师弟能得个府试案首归来, 他们书院下一年的启蒙孩童们莫不是要比这几年都多很多!

到时候一堆小师弟轮着被他们“传递”念书经验,想想,都好生有趣。希望他们性格都坚毅如朝宁师弟,耐得住他们日常考较。

于是, 他们一行人便欢欢喜喜地离开府衙大门, 转身就要返回西街。

而被众位师兄簇拥其中的秦朝宁,这会儿,举试班甲乙班的学子们轮流抱着他, 一路上毫不吝啬地给他买了糖榧、蓼花糖、笑粄等各式零嘴。

秦朝宁推辞不过,被他们投喂式塞满了怀。

“这次府试真多亏了小师弟天天陪着咱们这几个师兄连日来温故而知新”, 他们感慨道。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府试。无论这次他们自身有没有通过第一场应试, 在下场时,他们对于自己的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是有感觉的。

实话说, 朝宁小师弟的许多温书方法,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却是硬生生帮他们把基础知识都夯实了。从此中看来,天赋一事, 当真人比人,比不得。

“皆因师兄们厚积薄发,嘿”,秦朝宁憨笑着应道,“朝宁不过顺水推舟,和师兄们有伴,一并复习。”

他真的是这般认为。

六岁的秦朝宁,在这一年里,信天道酬勤,也信时势造英雄,更信只管努力,自有花开日。

眼下,他怀里有着各式零嘴,吃都吃不过来,回了师兄们的话后,他就专心啃糕点,没再说什么。

怀里的这些零嘴,比起糖榧,风消饼那些吃过了的,蓼花糖和笑粄,他是第一次吃。

蓼花糖金黄色的外皮上裹满了黑芝麻,一根蓼花糖有他的几根手指粗。他伸手在油纸包里拿出一根放进嘴里,“咔嚓”一声,酥、脆、香、甜,若细细品,真令人回味。

等他尝完一整根蓼花糖,他又拿起红糖色的笑粄,轻轻一口咬了下去。个中滋味绵软微甜,使得秦朝宁三两下就吃完一个。

没回到西街前,他就被师兄们喂得肚子圆滚滚的。

另一边

与这些应试的学子们现下放松的状态完全不同,临聿府城府衙里,李知府他们几人还在埋头处理公文。

每日的事务堆积如山,他们几人的发鬓皆发白。

待到差不多日落时分,底下的王知州与董通判眼瞧着知府大人停下手里的事务,他们才敢借机向上官提出自己的疑问,“大人,敢问,府试第一场的排名,何故不把本府城的学子顺势往上提一提呢?”

只有自己府城出身的学子,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嘞。

他们的意思表达完,目光与李知府对视了一瞬。这其中的缘故,他们三人心里都一清二楚。

在府试第一场的应试里,学子陆杰修的答卷确实比学子秦朝宁的答卷多出几分底蕴,且其中典故信手拈来。

这些均可见其博览群书,底子沉淀得又厚又深。

可是,比起陆杰修,秦朝宁这稚童才是他们本府城土生土长的学子。再加之,秦朝宁这般年幼,若是把他收入门下好好栽培,日后定能成大事。

待来日成才,与临聿府城,与他们,又岂止是座师门生情。

听罢,李知府面上无甚波澜。他手下的这两位同僚与他一道为官多年,是何秉性,他是知根知底了的。

他们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倒也不是他们生出了何种小心思。

于是,李知府抬头看向他们,顿了顿,对两位同僚问道,“学子陆杰修的才学,比之尔等当年府试如何?学子秦朝宁的才学,比之尔等当年府试又如何?”

他这样把话抛出,算是把事情点透了。

闻言,董通判与王知州瞬间就明了。

登时,他们二人起身朝上官李知府行礼道,“是我等二人拙见了,还是大人想得长远。”

他们二人心想,幸好今日定夺排名的是知府大人!

回想,陆杰修与秦朝宁二人,比他们当年府试的水平可是高出不少。这样的学子,只会比他们在科举举试中走得更远,官场的起点会完全不一样。

像陆杰修,自身家学渊博,满腹经纶都作不得假的。今日他们如果行事不公,在府试打压了陆杰修而抬举了秦朝宁,这并非是帮了秦朝宁,反而才是害了这位出身自本府城的学子。

罢了罢了,二子终非池中物,自会展翅高飞,他们又何必自作聪明。

这个小插曲过去后的次日,临聿府城内的众多学子迎来了府试的第二场。

他们如第一场那般,需要卯时左右就开始在贡院前排队,接受考差们的检查。

府试的第二场,肉眼可见队伍里那些学子们的数量比之前天,已经减去了半数。

东篱书院今日也只有举试班的三位师兄带着秦朝宁前来下场应试。

没多久后,待秦朝宁经过层层检查,确认没问题后,进入了贡院内。他今日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号房,安静进去坐好,继续先整理案桌上的纸张笔墨。

府试的第二场,考差们发卷的时间与第一场无甚差异。在对方发放考题时,秦朝宁双手接过考卷,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其拆开查看。

只见,考卷内的内容,府试的第二场,考的是帖经、杂文、策论。

这里面,帖经考的是对科举用书内容的熟背程度,需将其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杂文,此处考的则是表。而策论,竟是:伪倭初现,何以处之?

待看完考题,秦朝宁的小身子恍若顿住了一般,在案桌前发起了呆,心里沉沉的。

何以处之?灭之?降之?焉能弃之?

伪倭初现,是指有百姓放弃了宣朝子民的身份,自愿去投了倭寇,当起了卖国贼。

当初献上那些抗倭之法,是为了能够抗击倭贼。伪倭本身,流的血却是宣朝子民的血。

而在他的脑海里,关于伪倭的来源,大致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去投靠倭贼。另一类是,要么对于朝廷有恨,要么天生恶人。

在秦朝宁的认知里,宣朝的这些老百姓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忱,对于源自骨子里的根,断然是轻易不肯舍弃的。

那么,在这里就意味着,面对眼前这道考题,他的立场是,大部分伪倭的产生,是源自于他们在这片土地活不下去了,才恶向胆边生,投了倭贼。

他缓缓阖上眼皮,开始沉思,嘴巴里莫名觉得苦涩。

片刻后,他睁开眼眸,决定把答题思路集中在,从上至下压下来的苛捐杂税上面。

初到临聿府城那会,他们家要去南街那边摆摊子来着。当时,除去因为那个小摊子所需而了解的缴税名目外,他私下在摊子里代写书信的时间里,对于众多民生的实际各类税收情况也多了不少了解。

那几日,他由于对于各类奇奇怪怪的税后名目感兴趣,在南街那边时常会主动提问。眼下,倒是都可以把这些信息都整理整理,用在策论中。

此外,关于税收这一块的执行,秦朝宁下意识就想到了盐边县的县令大人和主簿他们。

此刻,他隐隐有种感觉,县令大人他们这些年都只呆在盐边县这个旮旯角里,得不到升迁,大概率怕是和上缴朝廷的税收也有很大的关系。

譬如,他们一家子在盐边县多年了,对于临聿府城这般多的税收名目,是真的见都没见过。

所以,县令大人他们的政绩,定然不会太好。

换个角度,倘使临聿府城这样的大城池都尚且如此,那么它的下属十二个县里,除去盐边县这般甘于穷困安稳的小县城以外,会否存在着个中层层递增压迫百姓缴税的极端例子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里面不得不提及,宣朝的律法里,各县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税收条例里稍作修改。

这意味着,但凡有些许操作空间,其中就能被有心人玩出五花八门来。

文字的理解,可能人人都不一样,但是刚好踩着底线蹦跶的事,古往今来,均不罕见。

秦朝宁花了些许时间理顺思路,才抬手在案桌上铺开草稿用纸,开始作答。

第一题的帖经,总共三道小题,分别是需要在考题中的节选片段后方往下默写《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的内容。

第二题的杂文,考的是以弘扬君子之风,题表一篇。

这两道题对于他而言,不难。秦朝宁便专注地执笔不疾不徐地作答。

等到了第三道题,他才多次停顿斟酌言辞,删删改改后把策论写了出来。

然后,待确认策论上的内容字句通畅,同时,他想表达的观点都写上了,他才把它抄到正式的答卷上。

尔后,申时三刻左右,他举手示意考差,自己可以缴卷了。

等秦朝宁缴卷过后离开号房时,他的余光所至,甲甲号房的陆杰修还在奋笔疾书。这位年仅十二的少年,身形清瘦,眉间蹙起,似有许多道不尽的烦恼。

第074章 74.豆芽仲永

出了贡院后, 秦朝宁一下台阶,抬眸就看到了他大哥秦朝阳的身影。

他哒哒哒地往秦朝阳跑过去,仰着小脑袋, 伸手拉了拉他的手,朗声喊道, “哥!”

这会在沉思状,发着呆的秦朝阳瞬间被他吓了一跳, 才回过神来,“幺儿考完啦?”

“哥, 怎么了?”秦朝宁见他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好奇地睁圆了眼。

见自家幺弟一脸纯真,秦朝阳抬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脸色不大好地沉默了一瞬。

片刻过后, 他下蹲身子拿起手推车的手柄, 想了想,还是选择把事情告诉他。

自家幺弟的心性,他是知道的, 比之他们家中几人都坚毅很多。

他边往前走,边给秦朝宁用两三句话就带过府城衙役在南街牌坊底下, 吊起了两具伪倭的尸首这件事。

听完后, 秦朝宁的脚步一滞。

待反应过来,他就安静地跟在后方,推着手推车的木板。

俩人这会慢慢走着, 眼下皆没了言语。

“哥”,秦朝宁好一会儿后, 才抬眸看着秦朝阳的背影,喊了他一声。

等秦朝阳回头来看向他, 秦朝宁便告诉他,府衙之所以这么做,大概率是为了杀鸡儆猴,让老百姓们切莫主动投倭。

他们不必为此伤怀,庸人自扰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在此事上面,做不了什么。

秦朝宁今日的府试第二场里,才梳理过伪倭发生的原因。他知道,宣朝的大环境一日没有做出大的变革,这类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百姓们本质上大多易于满足,只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家里日子过得下去,就会守着一亩三分地,吃苦耐劳地坚持下去。

大环境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才会在最差的结局里抓个较差的,去图一线生机,去图泄愤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