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96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若是当真买家仆,可先选那些受灾、受难里头,品性好的人。”秦朝宁把手里的木柴扔进火里,慢慢回话道。

这世道,外头卖身的不少。

他们一家子人口简单,买回来的人会比雇回来的用得更放心。

片刻后,他想了想,补充道,“可签活契,倘若那些人做得好,咱们家便发些工钱给他们。”

“等他们干上个十年八载,可自赎己身。”

秦石听罢,应下,“便依幺儿所言。”

幺子都觉得没问题,想来这事没什么需要避讳的。他等过两日再去牙行问问。

在太阳下山前,秦朝阳都秦晚霞都回来了。

他们一家子聚在一起,吃过晡食,便在正厅里喝秦柳氏做的栗子百合糖水。

秦朝阳三两下就把一整碗的糖水喝完了,他趁家里人和乐融融之际,放下碗后,告诉他们,“爹、娘、二妹、幺儿,我想考武举。”

他的话一说完,秦家其余几人皆愣了愣。

不过很快地,他们都反应过来了,就都笑着告诉他,想好了便去做就是了。

原本,他们还一直惦记着的是今年过完年后,秦朝阳就不知何时启程去军营找柏虎大人了。

现下,考武举也好。

宣朝的武举,都是在同年八月份的乡试结束之后,过两个月举行的。而武举主要考的内容分两部分,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

至于秦朝宁,对于他的大哥和二姐想做什么,往日里都是满心眼的支持的,眼下也不例外。

听完该消息后,他这会儿比秦朝阳还激动,问他骑射、步射、马枪那些,可有师傅教授?兵法那些,看熟没呀?他休假在家,可以和他一块看兵书的呀!

对于兄弟俩一块看书,他的小脸蛋上就差写着蠢蠢欲试了!

秦柳氏和秦石见状,都欣慰一笑,夫妻俩在桌子底下互相拍了拍对方的手。

而面对缠在自己身侧,龇牙笑得璨烂的幺弟,秦朝阳单手就把他横抱起,把人放回去椅子上。

“把糖水喝完再说。”他无奈说道。

“得嘞!”秦朝宁嘿嘿一笑,在大伙的笑声里拿汤匙一勺一勺地喝着糖水。

秦朝阳见他这副馋嘴小样,瞬间整个人都放轻松了下来。

他本来还有几分忧虑家里人刨根问底,追问他为何改变主意,如今想要考武举是否来得及等等。

眼下无人提及,他心定了许多。

考武举这件事,他考虑了挺长的时日了的。自家幺弟给他带回来的兵书,他都翻到纸张老旧了。

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还是从他爹失去了一条腿回来开始。当时,他就意识到,倘若他直接去军营投军,对于这个世道的改变犹如杯水车薪。

他可能会成为盐边县军营那些叔伯那样的士卒,也可能会像他爹一样,奋战在战场上……最终,什么现状都改变不了。

这段日子里,他苦恼过,困惑过,郁闷过……甚至对家里人无从诉说,只能逮着道观的道童倾诉。

等他想明白了,他才觉得自己应该去考武举。

像幺儿在家里对他和晚霞时常无意间说的,人只有拥有更多的资源,才能追随内心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或是力所能及的事。

一会儿后,他们一家子接着聊起了祥记打算买下隔壁铺子,把两间铺子打通,然后聊起了秦晚霞的铺子想再招个女工,还聊起了集贤堂书坊那边今年的分成……

这些家中营生的事情,秦朝宁已经许久不怎么去关注。

现下,他时不时接过秦朝阳和秦晚霞剥的炒花生、炒栗子投喂,静静地听着家里人商议着各种小事情。

在家中呆的时光过得很快,待到秦朝宁需要返回东皋书院这天,秦柳氏让他穿上缝制了一层薄薄棉花的新衣裳,秦晚霞给他的箱笼塞了一大盒糕点,秦朝阳还给他捎带了几颗梨,才放他出的家门。

他背上箱笼,挥别家中的父母、大哥和二姐,叫了辆马车先赶去学政大人的府邸。

待到了学政大人府上,这次,在他敲门后,门房就喊来书童把他的人领了进去了。

该书童长得虎头虎脑的,脾性其实十分活泼。

此时,他见秦朝宁年纪比自己还小两三岁的模样,就悄悄告诉他,“咱们家大人好像很喜欢你呢。”

“上次你离开了后,大人当天回来便给府上的吩咐下去,日后只要你来了府上,都能领进去书房去。”

“若是大人未能得闲,公子你便自行看书。”

听罢,秦朝宁笑着谢过他的提点。

随即,他不由得生出一丝好奇心。

韦大人何故对他这般慈爱?这种善意,让他想起了孙夫子。

他乖乖地跟在书童身后,由对方带着到了书房。

当书童把秦朝宁领过来时,韦之贯穿着常衣,正在看一本游记。

“学生见过学政大人”,秦朝宁行礼道。

“无需多礼。”

韦之贯让书童去沏茶,然后让秦朝宁坐在一侧。

前两日秦朝宁送到府上的文章,他都看完了。此子的学识,乡试、会试倒是如探囊取物。

可若是想取得个好名次,却差几分火候。

第102章 102.两年后

在点评秦朝宁的文章前, 韦之贯把一篇关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八股文递给了他,示意他先看看。

秦朝宁接过纸张, 正准备阅读时,韦之贯开口道, “不急,先把茶水喝两口, 润润嗓子。”

闻言,秦朝宁把文章放置案桌上, 接过书童送上来的茶碗。

细抿一口后,秦朝宁:“……”

……又是苦丁茶。

他好像知道了张山长的茶叶从何而来了。

秦朝宁木着脸,缓缓喝了半杯,才放下茶碗, 拿起文章来细看。

书案后的韦之贯把他的反应看在眼里。

觉得此子的行为颇为淳朴。

而秦朝宁把文章看得很是认真, 心里想好好应答韦大人稍后的提问。

韦之贯让他看的这篇八股文,是王鏊写的文章,堪称名篇。

[1]民既富于下, 君自富于上。(破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 , 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承题)

……

这篇文章的考题,和他在县试应试中的某题都是出自同篇文章《论语·颜渊》。但是对方的整篇文章,无论是结构、点题、论证都环环相扣, 字字珠玑,比他所写的一个天一个地。

待他看完后, 秦朝宁简单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欣赏,以及反思了几点自己的不足。

然后, 他就坐好,一副静待韦之贯开口的小模样。

韦之贯把手里的游记放下,他示意秦朝宁把自己写的一沓八股文从案桌上拿回去,然后先把他用朱笔在上面写的批文看完。

见状,秦朝宁乖乖照做。他跳下椅子,就上前去,稍微踮起了脚把自己的文章拿到手里。

等他把自己的十篇课业都看完,他基本上从朱红的批字里面看到了自己的问题点所在。

韦大人满腹经纶,常年离不开笔杆子的人,留给他课业上的字句,一针见血,让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会儿,秦朝宁站直了身子,开口诚心讨教。

听罢,韦之贯便让他上前,站到他书案侧,随即摆上他的文章,指着文章中的某些段落告诉秦朝宁,他的破题执着于从四书五经中寻找类似原句,因而言辞中缺乏一击即中释题的力量。

破题,两句,需要对题目有正确且深刻的释义。纯粹引用原句,只能说明他的小脑袋记住了很多书籍,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承题,三句,是作为对破题的补充。在这里,他的八股文文风里,缺少气势,过于中庸,亦是无亮点的一种。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逻辑严密性,他具备,但是,文采与底蕴明显欠缺。

关于文采欠缺这里,韦之贯又提及秦朝宁的诗赋,他从他的院试答卷中,能够看得出来,他对于诗词歌赋的逃避。

不擅长,所以不欲作诗。

诗赋与他的八股文、策论,比较下,反倒是策论最优。

这里面和他的一些字句行间迸发出来那些充满鲜活气的,饱含热血的想法有关。

他的一些理念会比较其余学子更大胆。

而这其实又会引出一个问题,若是下一个考官是保守派,不喜推陈出新的理念,不喜锋利的文字,不喜变革呢。

秦朝宁的长处会瞬间变成他的短处。

韦之贯稍作停顿,喝了口茶后,再继续给他讲,科举举试中的名次差异,会造成的结果有何不同。

他拿来举例的是进士,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2]位列一甲的三人在殿试后,是直接分配进翰林院,一甲第一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二和一甲第三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3]二甲和三甲的所有进士,则会根据他们的会试排名与殿试排名,结合朝考,前二十的会被分入翰林院,作为庶吉士。剩下的那些,要么是六部有看中的要走了,要么都是外派到各地上任知县。

说到这里,他看着秦朝宁,神情严肃地告诉他,如果他是以单纯考过会试为目标的话,日后不必再到府上来。

秦朝宁的文章及性情里,在他看来,有很大程度上的随遇而安的品质,是那种非极端情况,不愿一争的类型。

此种性情,倘若身处盛世,当一方文豪大家未尝不可。

闻言,秦朝宁讶然地愣了一瞬。

他抬眸与这位大人对视,看得出来他的话语里并无儿戏的成分。

他说的是真的。

“二甲?”秦朝宁讷讷应道。

他其实觉得力争二甲都难度很高。

据他之前在东皋书院藏书馆看过的历年进士实记,宣朝的科举取录,那可是万分之一。每年会试,只取录两百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