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第160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天子很期待,王司徒很不期待。君臣二人心情迥异,上朝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

群臣亲眼看着他们陛下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也亲眼目睹王司徒从淡然自若瞬间变成黑脸。毫不夸张的讲,那一瞬间整个朝堂都精神了。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着小将军进宫,等啊等啊等,等的望眼欲穿却只等到小将军被北海国喊去当援军的消息。

青州的黄巾贼太过嚣张,不光能大张旗鼓进犯兖州,甚至还有余力围攻北海国,也不知道青州的地方官到底是怎么干的,治下匪患能严重成这样也是离谱。

如果青州的官员知道朝廷的官这么想,估计二话不说就会骂回去。

朝廷的官员倒是干的好,干的多好啊,一个月内七州二十八郡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黄巾贼势如破竹烧杀抢掠,当时那场面不比青州震撼的多?

五十步笑百步,啊不,这是百步笑五十。

不管怎么样,总之就是荀小将军进京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一个多月,经过这样和那样的动乱,人终于还是被京城的小皇帝盼回来了。

小将军不愧是小将军,听说这次还带回来了好几个乖乖投降的黄巾贼,他还没见过活的黄巾贼呢。

“太傅,小将军带过来的贼首要怎么处理?给他们升官?是不是不太妥当?”

杨太傅扯出礼貌的微笑,“陛下想如何处置?推出去斩首以儆效尤?”

“朕倒是想,但是这样好像有点下小将军的面子。”天子煞有其事的分析道,“黄巾贼已经投降,朝廷为了稳定局势就得不计前嫌放过他们,不然随他们一起投降的贼众就会再生事端。”

虽然招安贼众显得朝廷很没本事,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算,招安都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百姓走投无路才会落草为寇,有了活路自然会重新变成耕种劳作的百姓,只要既往不咎忘掉他们当贼时干的事情就行。

招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让招安的贼众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如果不能让贼众变回百姓就会前功尽弃,比最开始就强行镇压更麻烦。

再说了,能招安贼匪那是他们小将军有本事,其他官想招安那些贼匪还不干呢。

算了算了,封官就封官,反正封出来的官也不归朝廷管。

小皇帝嘟囔了几句,接着发愁下一件事,“太傅,小将军这次平定贼患立下大功,您看朕要怎么赏他合适?”

小将军已是县侯,食邑也远超寻常县侯,早先那些平定黄巾的将领没法参考。

人家平乱之后因功封侯,他们小将军已经是侯,想封也没法封。

正好兖州牧的位置空了出来,冀州牧的位置也空了出来,青州更是好几年都没有主官,让小将军去哪儿当州牧合适呢?

三州合在一起?

他倒是愿意,但是别人不一定愿意。

如果真的把三个州合在一起,再加上荀氏已有的并州和豫州,这就相当于把一小半大汉让了出去。

有这一小半大汉在,拿下剩下那一大半大汉还远吗?

反正他不觉得天底下有谁是他们家小将军的对手。

益州太远先不说,荆州眼看着要和小将军对上了也不说,就说才被袁术占据的扬州。啧,他都不想说。

那刺史陈温胆子小的还没他大,想当初那青州刺史焦和虽然荒唐可好歹还有几分血性要讨伐董卓,这位扬州刺史可好,谁都不想得罪,最后的结果就是全部都得罪。

扬州跟兖州一样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兖州牧刘岱好歹还有点兵力,他陈温是一点自己的本事都没有,治下豪族横行霸道百姓年年往外跑。

切,他觉得他当刺史都比陈温强。

当然,前提是他当的是个实权刺史,而不是被权臣拿捏的提线木偶。

他可是太傅的得意学生,开疆拓土不行守成肯定行。

自信.jpg

小皇帝越说越气,骂骂咧咧了好一会儿才平复心情继续吐槽,“听说现在扬州军民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甚至都沦落到吃河蚌果腹的地步。”

要不是陈温好欺负,袁术也不会打不过荀小将军就往扬州跑。

可是对扬州百姓而言袁术也没好哪儿去,那家伙是比陈温有主见,但也比陈温更会搜刮百姓,扬州被他盯上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反观他们家小将军,年纪轻轻便无所不能,攻城略地招安贼匪,募兵养士保境安民,这势头说是打天下他也信啊。

“陛下慎言。”杨太傅听的额头直冒青筋,“小将军还没到,陛下先冷静冷静。”

还没见着人就开始发疯,见着人了得疯癫成什么样儿?

“太傅,朕很冷静。”小皇帝无辜的看过去,“所以您觉得还能怎么封赏?要不让小将军自己挑?朕觉得冀州兖州青州哪儿都行,不知道小将军会喜欢哪个。”

杨彪:磨牙.jpg

还让那小子自己挑,当州牧是路边的大白菜啊?

他错了,他不该觉得天子年岁渐长就教他分析天下局势。

现在可好,堂堂天子一点儿夺权亲政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跟看热闹似的点评天下各路诸侯。

怎么着?谁笑到最后就把大汉让给谁?您还记不记得您是什么身份?

这倒霉孩子,气死他了!

小皇帝理直气壮,他是天子,天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多正常,不能当实权天子还不能叭叭几句?

他和荀小将军关系好,只要把自己代入小将军方,就算在京城也能过的超快活。

唉,太傅就是太较真。

他这个皇帝本身就是被强行推上来的,当初董卓废立天子的时候那么多人反对,怎么现在又开始皇位非他不可?

再说了,前头几个皇帝把天下折腾的民怨沸腾都不脸红,他莫名其妙被推上帝位战战兢兢生怕莫名其妙魂归地府还要承受亡国之君的骂名他说什么了吗?

他和小将军年龄相仿,估计去地底下见各自列祖列宗的时间也差不了几年,到时候他就紧紧跟在小将军身后,看哪个祖宗好意思过来找他麻烦。

明君祖宗要问责首当其冲的是前头的桓帝灵帝,他和他哥都挺冤,桓帝灵帝……他俩还好意思问责?

第125章 朕如此机智

*

马蹄声疾驰至皇城, 进京的军队整整齐齐的绛衣银甲,和禁军配色相似细节却全然不同,一眼就能看出这支军队到底属于谁。

如此精神气, 想把他们错认为禁军都难。

城中百姓兴冲冲跑出来看热闹,他们都知道荀小将军的能耐,有亲眼看到小将军回京的机会必须珍惜。

小将军这回打服了不少黄巾贼, 里头那几个没穿盔甲的就是贼头子吧?

青州那边的黄巾贼真是猖獗, 祸害完青州不算还要祸害其他地方。那边的官也离谱, 他们小将军过去帮忙剿匪还被地方官给数落了一顿, 数落完后小将军还没生气那个莫名其妙发火的官还先跑了。

听说先跑的那个官在当地还很有名声, 据说还是孔老夫子家的传人。这是孔圣人已经仙逝几百年, 人要是活着非得抽不成器的后人一个大嘴巴不可。

都姓孔了肯定得讲究以理服人,哪有不占理还这么嚣张的?

还是荀小将军好,遭受无妄之灾也没迁怒北海百姓,而是帮他们解决了匪患之后才怒气冲冲的离开。

不愧是荀侍郎的儿子, 跟荀侍郎一样好脾气,就是脾气太好了也不行, 容易被不识好歹的人欺负。

京城毕竟是京城, 每日往来商队不断,大汉各地的消息都能迅速在这里汇集,百姓的消息也都格外灵通。

他们知道天下很乱,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凶险,但是只要洛阳城没被战火波及, 他们就没法切身感受到乱世的压力。

生在京城就是比生在别处命好, 外面都打出脑浆子来了他们经历过最可怕的事情也就是董卓进京。

董卓当政的时候富户豪族人人自危, 如今王允当政是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反正怎么危都和底层百姓没关系。上头打架是上头的事, 他们谋生已经够忙了,有空的时候更乐意凑在一起说闲话,而不是担心战火会不会烧到京城。

要是连京城都躲不过去战事,上头肯定比他们更担心。

天塌下来有朝廷顶着,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就别管那么多了,不如担心往哪儿挤才能多看凯旋的大军一会儿。

哇,接下来半个月的谈资有了。

荀小将军已经习惯每次进京都被百姓夹道相迎,和城门禁军打过招呼便直奔皇宫,不然会被热情的百姓堵在路上一整天都走不了一里路。

大腕儿就要有大腕儿的自觉,他在京城的人气高着呢。

熟悉的洛阳城,熟悉的皇宫,熟悉的崇德殿,熟悉的天子和满朝文武。

几次进京的流程都一样,他已经当洛阳城是刷奖励的固定任务,小皇帝就是给他发奖励的固定NPC。

系统爹只发任务没有奖励机制,他们小世界内部自洽能给他补上。

逻辑通。

至于看他不顺眼老给他使绊子的王司徒,那就是他拿奖励路上的小BOSS。

大BOSS还轮不到王司徒,他们的目标是改朝换代,终极大BOSS应该和发奖励的固定NPC一样都是天子。

还怪不好意思的。

小皇帝没有半点终极大BOSS的自觉,如果不是太傅的脸色太黑,他甚至想换上新朝服戴上冠冕率领文武百官出宫迎接得胜归来的荀小将军。

最近有点太过分,他得乖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撩拨太傅,万一把太傅气走他哭都没地儿哭。

旭日东升,朝阳给宫殿的瓦当镀了层金光,天子的心情和头顶展翅欲飞的飞檐一样雀跃欢脱。

长枪破雾,浩气昭彰,瞧他们小将军这气度,真战神下凡也不过如此了。

荀晔轻车熟路走流程,带来的几个贼首乖乖的跟着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整场表现非常对得起昨天晚上进行到半夜的礼仪训练。

小皇帝也很开心,今天先把赏赐给出去,官职等他和小将军商量之后再给,免得他和小将军喜好不同到时候还得改。

朝臣们满怀期待的等着王司徒发难,朝廷如同一潭死水,小将军不在的时候王司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得有个不给王司徒面子的耿直少年郎可以给他们放松放松,错过这次再想看热闹就得等到小将军下次进京了。

吵起来,打起来,吼吼哈嘿。

然而这次王司徒没有跳出来说什么“于理不合”“没有前例”“有违祖制”之类的话,全程都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好像朝廷真的变成了天子当家做主。

不对劲,有猫腻。

众臣看看老神在在的王司徒,再看看不远处笑吟吟的荀侍郎,猜测会不会因为荀小将军的父亲在场导致王司徒不好意思欺负小孩儿。

都是体面人,确实不好在人家父亲眼皮子底下干的太过分。

散了吧散了吧,今天大概率打不起来。

没有见不得人好的家伙跳出来闹事,此次论功行赏圆满结束,满朝文武各回各官署,荀小将军意料之中的被天子留下。

荀悦眉眼弯弯,傻小子升官加爵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寻常人一辈子也走不到的高度。

这两年聚少离多,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这么正经的模样。

一时不察,傻小子都变成大人了。

荀晔让跟他一起进宫的众人先去城外军营,然后一本正经的随宦官去面见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