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酒花间
众人脸上带着如出一辙的震惊,除了这些天饱受排挤的韩胤。
韩长史察觉到他们家主公的意思后立刻恭维道,“是极是极,天下能者居之,如今海内鼎沸群雄并起,汉室气数已尽,袁氏四世三公当为天命所归啊!”
袁术:……
再说一遍,天命所归的是他袁公路,不是汝南袁氏!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家伙这么不会说话?
烦死人了!
旁边的田长史嘴角微抽,但也没闲着,他挑拨离间从来不看场合,“韩长史此言差矣。古有谶语云:‘代汉者,当涂高也。’主公字公路,正应其谶,而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亦应其运。若不为君,天理不容啊。”
袁主公脸上的笑容唰的一下就绽开了。
看看什么才叫会说话!
韩胤僵着脸坐回去,他算是看明白了,主公心里有谁谁说的话就对,主公看他不顺眼他说的再对也是讨人嫌。
以前在南阳的时候主公身边只有他一个人走佞臣路线,当时的同僚也还算好相处,所以他说什么都是对的。
现在主公身边来了个比他还能惑主的佞臣,有这姓田的成天在主公身边吹耳旁风主公能想起他的好才怪。
阎象平时不过问主公身边佞臣的斗争,内政外事都要经他之手上报,他也没空管别人勾心斗角。
真要说的话,他其实更喜欢现在这位佞臣,至少有脑子,不像韩胤一样和他们家主公糊涂加糊涂越糊涂越糊涂。
但是现在,他决定收回之前的评价。
见鬼的有脑子,这家伙分明比韩胤还糊涂。
什么“若不为君,天理不容”?还嫌他们家主公不够飘吗?
“主公心怀天下苍生,实乃天下之福啊。”旁边人看气氛不对连忙插话,生怕闹出见血的乱子,“青州那边以考试来筛选官员的确是个好法子,诸位来讨论一下具体是什么章程吧。”
其他人反应过来也连忙开口,别管说的有没有用,总之不能让阎大人较真,不然吵起来吃亏的肯定是他。
来说考试来说考试,考试也挺好的,至少得罪的只是扬州本地世家而不是全天下。
扬州境内有多少大儒?他们主公家学渊博,需要延请多少大儒来九江坐镇?
考试时间放在什么时候?要提前多久放出消息?
扬州的世家得到消息后会不会捣乱,兵力要如何分配?遇到乱子要如何镇压?
众人纷纷出谋划策,气氛会传染,议事厅中很快便讨论的热火朝天。
不热闹不行,不热闹眼看着就得打起来。
……
“袁术在扬州搞科举?”荀晔震惊道,“消息保真吗?不是谣言?”
九江和下邳挨边,搞科举也不能藏着掖着,九江郡各城官署白天放出消息说半个月后要科考取士,当天晚上消息就传到了下邳国。
不出意外的话,三天内能以九江为中心散播出去,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朝廷也听到消息并展开讨论。
这年头消息传播的慢,九江官署放出的消息是半个月后考试,能赶上考试的只有九江本地以及周边几个郡的士人,再远的地方就算听到消息也赶不及。
不对不对,问题不是多少人能赶得及参加考试,而是这场考试是袁术办的。
袁术!搞科举!
那什么,现在的袁术还是原装的吗?
这个世界本来就乱七八糟,要是再冒出几个穿越者和他抢地盘,那才是真正的乱成一锅粥。
“世界屏障结实的很,我们每次过来都要经过好几轮检查,不可能有人悄无声息的偷渡进来。”赵匡胤看出来荀晔在怀疑什么,不用他问直接解释,“早年那种因为千奇百怪的死法而穿越的情况早就被打上了补丁,现在的穿越流程正规的很,连你这种走正规程序进来的都能延迟那么多年,还有空子给非正规的钻吗?”
荀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爹,这是什么能骄傲的事情吗?
回归正题,既然袁术大概率还是原装的,他闲着没事儿搞什么科举啊?
听到新鲜消息跑过来的孙策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显然也不知道为什么,“九江那边已经开始准备考试了,所有的章程都按照大哥之前在青州做法来。大哥请大儒郑玄出山,他就让大儒宋衷坐镇,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荀晔满脑袋小问号,“袁术啊,那是袁术啊,他搞什么科举啊?搞得明白吗他?”
孙策不知道他们家大哥困惑的点儿在哪里,只以为他是不满意别人抄他的创意,“就是就是,搞得明白吗他?”
荀晔捶捶脑袋,连着好几天在官署和人打交道,精力充沛如他也难免有些头昏脑涨,“这几天多盯着九江的动静,看看他们还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袁术那边一直是几位叔父在盯,他给家里写封信,看看能不能问出点儿别的消息。
……
天才!
又一个天才!
收到颍川回信的荀晔忍不住拍案叫绝。
“爹,袁术真的很不走寻常路啊!”
如果被当成垫脚石的不是他就更好了。
“看看人家的心态,身处逆境也从不觉得自己不行。”赵匡胤煞有其事的感慨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儿呢,人家已经开始以皇帝自居从皇帝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了,的确是非同寻常。”
“问题不大,我也自信。”荀晔拍拍胸口,“最多半年,保管让他哭着喊‘既生术何生晔’。”
不管袁术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能在扬州推行科举都是好事,至少能让他的第二届科举考试没那么拉仇恨。
他这些天已经将下邳的情况摸的七七八八,接下来就是接手徐州全境。
下邳的官员和豪强富户看上去都很听话,大概是已经被笮融收割过了,所以只求保命其他都能退让。
被笮融祸害过的富户豪强能退让,其他地方的豪强就不一定了。
阿飘陛下旁观了好几天终于能派上用场,立刻打起精神准备出远门刺探情报,“下一个要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的是哪儿?”
荀晔拍板,“就近原则,东海郡。”
袁术要搞科举就让他搞,有颍川的叔父们盯着那边翻不了天,他得抓紧时间把徐州稳住然后回青州。
最近事情多,冀州那边张燕特意跑到临淄说要见他,但是那家伙出发之前没打听他在不在临淄,到地方了才发现扑了个空。
就……
来都来了肯定不能往外赶,张燕和公孙瓒深度绑定,难得人家主动找过来了肯定得抽时间见一面。
下邳这边已经稳定的差不多了,赵昱、王朗、陈登都是名臣,陶谦也还撑着没断气,徐州明面上依旧可以按照开战之前的模式运行。
劳烦阿飘爹再多盯几天,他回临淄见个客人,等他忽悠完张燕再回来就对着爹探查出来的名单开始杀。
“放心,这次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
半个月后,再次一无所获的阿飘陛下发出无声的呐喊:!!!
青州的世家大族遭受过黄巾的毒打胆小谨慎也就算了,你们徐州的世家豪族怎么也都怂的跟老鼠似的?造个反能死啊!
第154章 温侯吕奉先
*
张燕很烦。
从他被迫离开太行山和公孙瓒会和到现在, 无时无刻不在烦。
他百万之众的黑山军怎么就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不过看看比他更惨的袁绍,部众被荀氏招揽去七七八八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他命还在。
可他好歹是曾经纵横北方的悍匪, 总跟失败者比算怎么回事?
间接性接受命运,持续性怒问苍天。
如果只有张辽成天在他耳边哔哔荀氏有多好也就算了,那小子已经被忽悠的找不着北, 这辈子估计都正常不起来, 他气的是公孙瓒那家伙自己不好意思扒着荀氏不放就撺掇他去谈条件。
什么意思?就问什么意思?
弄死刘虞之前没想过后果是吧?非得再找个帮手来处理内政?混蛋东西就不能支棱起来自己扛?
公孙瓒也想有本事自己扛, 这不是试过了知道不行才不得不抱大腿吗!
俩人在信里来回对骂, 骂来骂去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还是张燕出来打头阵。
没办法, 眼瞅着夏天过完就是秋天、秋天过完就是冬天,要是入冬之前还没把刘虞留下的烂摊子搞定,他们冬天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他们肉体凡胎,喝西北风活不下去的对吧?对吧对吧对吧?
他们凡夫俗子, 野菜草根不是人吃的,是人都想吃肉对吧?对吧对吧对吧?
就算公孙瓒不在跟前, 所有的话都是写在信上送过来的, 张燕看到那些文字也好像有八百只鸭子在脑子里嘎嘎叫。
他要是能带着弟兄们吃香的喝辣的还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吗?
再强调第一万次!天下人更熟悉的张燕是黑山贼首张燕,不是平难中郎将张燕!
公孙瓒也很愁,他好歹是有实无名的幽州之主,他也要面子的好吧。
别说什么当过贼名声不好,荀氏手底下的贼头子那么多, 没当过贼的才不合群。
再说了, 什么贼不贼的, 他们飞燕兄弟那是生存之道。
朝廷不管他们死活,他们不自己想办法难道要坐等着饿死吗?
是朝廷的错!是老天的错!反正不是他们的错!
所以飞燕兄弟不用自卑, 以前什么样儿以后还是什么样儿,他们厉害着呢。
实在不愿意去荀并州那边也没关系,往旁边看看,小荀青州肯定比六七十岁的老狐狸好说话,他们挑好说话的年轻人去谈。
幽州和冀州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大汉的地盘儿多过问几句不亏。
有什么区别嘛?不就是袁绍死了他公孙瓒还活着?反正他也处理不来内政,荀氏派人来接手官署时他帮不上忙也添不了乱,跟死了没什么区别嘛。
现在青州在和徐州干仗正是缺人的时候,飞燕兄弟堂堂黑山贼首能力在明面上摆着肯定能脱颖而出。
张燕:……
也就是公孙瓒不在跟前,不然他非把人揍成猪头不可。
身边有个碎嘴子张辽已经很烦人,他看上去像没有脾气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