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第32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荀晔挽了个枪花,骄傲抬头,“肯定是我厉害。”

他有二凤爹教枪法,谁来都不带怕的。

枪有的挑,强弓的选择却比较少。

能拉开一石弓的士兵已经是精锐,即便是以骁勇著称的凉州军中能拉两石弓的将领也不多,三石以上都属于强弓。

能拉开的人不多,自然也没那么多库存。

他以前看小说的时候感觉书里主角随随便便都能开十石的弓,到将军府后玩吕大将军的武器库发现只能拉到四石还自卑的不行。

谁家天生神力却只能拉四石的弓,说出去多不主角?

然后他就被同样拉四石弓的吕大将军给教训了一顿。

弄明白后才发现,能拉开四石弓的人已是凤毛麟角,整个将军府也只有他和吕大将军两个人。

弓兵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不是随便来个兵就能干,正常臂力没法维持长时间的瞄准,拉开后马上要把箭射出去,因此很难组织齐射,不适合大规模的攻坚和城防。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军中逐渐推行可以精准瞄准然后再发射的弩,能引弓一石的人挽弩能挽九石,挽弩能挽九石才能引弓一石,他以前看的那些小说一定是把弓和弩的拉力给弄混了。

不用自卑,他还是那个大力牛。

一行人从京城出发去董越、段煨营帐时天已经黑了,解决完两个大营汇合又是半夜过去,中间没有休息赶到董卓的藏宝库,这会儿外面天色已经开始变亮。

忙活一天一夜本该是最累的时候,但是几个人对着良驹神兵却都丝毫没有困意。

困什么困,起来嗨。

董卓为了迁都已经将临时藏宝库里的东西全都登记造册,现在正好便宜了他们。

荀晔没想到他这辈子竟然还有做假账的机会,但是看着藏宝库里的那么多东西,在名声尽毁的边缘大鹏展翅完全不带怂的。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他们让洛阳百姓免遭西迁之苦,从战利品中取出亿点点留下怎么了?

又不是私吞,留下也是为了养兵,为了回并州和胡人干仗维护大汉天威,合情合理!

再说了,如果吕大将军藏着不说,朝廷可能都不知道董卓把搜刮来的东西藏哪儿了,他们吕大将军放着泼天的富贵却依旧选择分出一部分给朝廷难道还不够忠心?

区区假账,账本拿来他来做!

其实也不用特意做假账,他们只需要把真账本带走不让朝廷知道董卓到底搜刮了多少东西就行。

把他们需要的骏马、粮食、金银珠宝另寻地方安置,剩下的不好带的大件儿打乱之后作出被守兵监守自盗的场面,到时朝廷派人来接收也没法说什么。

董卓已死,残存的亲信为求自保很可能带着他的私库里的战利品四散而逃,傻不愣登的留在这儿等朝廷发现才是不正常。

给朝廷留下战利品已经很仗义了,不用那么贴心的做好账再留下。

做账是个大工程,假账更是劳心费力,他只有一个人,就算会做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来。

京城有成百上千的官员可以查账,现在地方不听朝廷的话京官闲着也是闲着,没必要给他们省事儿。

之前藏匿的并州兵已经回来,他们吕大将军不再是光杆司令,并州军凉州军两支军队在手完全有本事掀翻朝廷。

这样,先让信得过的兵直接带上他们用得到的东西转移,转移完后再给朝廷一个大概的方位让他们自己来找。

能除掉董卓已经是意外之喜,战利品对富有天下的大汉朝廷而言属于是锦上添花,有没有都行。

就算现在的朝廷已经无力控制全天下,立国以来那么多年的积累也不是说着玩的。

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荀主簿豪情万丈的安排着,然后在看到账本册子的数量时瞬间泄气。

那什么,还是尽快将里头用不到的金银珠宝另找地方藏匿吧,这个暂时藏宝库先留着他们自个儿用。

老东西搜刮的民脂民膏太多,也不知道挪多少次才能挪完,等回头要离开京城出发去并州的时候把能带走的都带走,离开之后再通知朝廷让朝廷派兵过来扫尾。

不是他们贪心,实在是并州穷苦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唉,为了避开中原纷争他也是操碎了心。

第28章 进封苑陵侯

*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完成任务领奖励拆出SSS级超稀有宝箱。

划重点:金灿灿的超稀有宝箱!一堆!

守兵将记载战利品数目的竹简搬过来, 荀晔直接在兵器库席地而坐。

现在没时间仔细看,先大致过一遍知道这儿究竟藏了多少好东西,回头有空再好好梳理。

他错了, 他不该抱怨系统只发任务不给奖励,这奖励给的及时又贴心,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奖励了。

系统爹到处学习先进经验已经很忙了, 优秀的小孩儿要学会自己找奖励。

养兵打仗花销巨大, 没有足够的本钱说什么都是虚的, 感谢董相国的馈赠, 不然他们还真不好攒本钱。

不管局势乱成什么样, 正统依旧在大汉朝廷那儿, 各路诸侯无论怎么打都不会在明面上和朝廷过不去,最多就是学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

指望朝廷给钱给粮供他们打地盘是天方夜谭,富庶的中原一带打的太激烈风险太大又不能待,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带上足够的本钱去贫瘠的边边角角苟发育。

是的, 自带本钱。

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优秀的统筹规划, 朝廷能真正掌控的地方并没有版图上显示的那么大。

人口不能随意流动, 物资运输缓慢,遇到地方受灾需要救济只能就近支援。

先不说朝中推锅揽功要耽误多久,就算能及时安排救济,物资大老远运过去可能几个月都过去了。

生产力水平不够,朝廷统筹规划能力再强也落不到实处, 何况现在的朝廷连统筹资源的本事都所剩无几, 所以出门在外必须自力更生。

再次感谢董相国的馈赠。

张辽和新得的爱马在外面跑了好几圈, 回来后依旧兴奋的坐不住,不好去打扰正在翻账目的荀晔, 于是拉着他们吕大将军去外面询问怎么回并州。

吕布看里头的荀主簿没注意到他们,悄悄朝高顺打了个手势,然后三个人神神秘秘开始嘀咕。

留在中原风险太高,并州肯定得回,但是不能只他们几个带兵回,得想办法拐个聪明人一起走。

他们有事只会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阴险狡诈的敌人给坑了,必须得有个能看出对面阴谋的聪明人帮衬。

不不不,说错了,应该是负责和敌人斗智斗勇的主公需要能打敢拼的他们帮衬。

吕大将军朝里边努努嘴,将声音压的更低,“明白了吗?”

张辽兴高采烈,“明白!”

里头那位也是他们的战利品,带走带走都带走。

高顺很认真的想怎么才能让荀晔和他们一起回并州,想来想去想不到一点成功的可能。

他们回并州是因为他们是并州人,人家荀氏子弟在哪儿都很吃香,何必大老远和他们跑去贫瘠混乱的并州和胡人干仗?

世家大部分都在中原,也只有中原这些地方才认可世家的声望,并州连读书的人都不多,在那儿自报家门说是某地某氏子对面八成都没听过。

看那些弃官离京的世家子和皇室宗亲,人家就算离开京城也首选京城周边,最远也就是以路途险阻百姓安居著称的蜀地,没听说谁放着富庶的地方不待特意选并州、凉州等地落脚。

袁绍离京去的是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冀州,袁术离京去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郡”的荆州南阳郡。

京城又不是待不下去,荀司空多想不开才会让明光跟他们一起去鸟不拉屎的并州?

高伏义实诚的提出疑问,然后被恼羞成怒的吕大将军一个脑瓜崩敲的闭上嘴巴。

好的,将军也不知道怎么说服明光。

张辽乐呵呵的没那么多想法,他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万一将军一开口明光就答应了呢?

吕大将军撇撇嘴,抬手也赏了他一个脑瓜崩。

人要矜持,为什么非得他开口,就不能想办法让荀氏开口招揽他们吗?

张辽:……

天已经亮了,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张文远捂着脑袋龇牙咧嘴,不敢和异想天开的吕大将军多说,他怕他说多了大实话会落得和高伏义一样的下场。

看看可怜的伏义,啧啧啧,就因为不会说话,现在只要敢开口不管说什么都是一记眼刀子。

忙活一晚上大家都累了,他去让伙房起灶做饭,将军填饱肚子再发愁。

吕布摆摆手让他去安排,坐在塌了一半的矮墙上托着脸继续发愁,连董卓留下的泼天富贵都没法让他开心。

金银珠宝的确重要,但是本事不够大也守不住。

就像董卓,老东西这半年来在京城可谓是翻手云覆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天子都想杀就杀,满朝文武看着他嚣张跋扈都敢怒不敢言。

现在呢,攒下的家底都便宜了他吕奉先。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单靠自己守不住这么多好东西,得有个聪明人在前面顶着才行。

找个靠谱的主公挡在前头吃肉,他们跟在后头喝没有风险的汤,虽然吃到肚子里的少了点,但也好过吃肉不成反被噎死。

他吕奉先已经不是刚进京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傻子,现在的他可能离聪明人还有点距离,但是绝对不傻。

所以到底怎么才能让荀司空主动派明光去并州?

发愁。

荀晔没注意仨人在旁边嘀咕什么,简单吃点东西继续投入工作,忙活了一上午才粗粗看完所有的竹简,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直接躺下。

富贵迷人眼,心跳太快,缓一缓。

高顺看看那堆的比他都高的竹简,再一次确定文书的活儿必须找文化人来干。

军中可以少几个能打的将领,但是必须得有处理军务的主簿。

明光这次在天子和群臣面前露了脸,再加上荀司空的诛董首功,论功行赏之后肯定不会继续当一小小主簿。

回城后让张文远和将军说说,信不过京城的人可以从他们并州军里挑些识文断字的出来,反正不能再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使唤。

荀晔缓了一会儿坐起来,让张辽高顺过来帮忙把竹简收起来带走。

他们不需要给朝廷省事儿,但是得尽量给自己减少工作量。

等到并州后清点家底的活儿估计还是他来干,有这些账目供他参考比一点一点从头整理强太多了。

所以吕大将军什么时候开口邀请他一起去并州?

发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