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酒花间
匈奴青壮年们看到将领打扮的人过来连忙跪拜,听到他们的话更加惶恐,只有领头的那个壮着胆子抬起头,“将军,我等本是离石县的百姓,前不久王庭从美稷迁至离石,我等无家可归不得不带领部众流亡。”
离石县是西河郡的治所,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汉话匈奴话混着说。
能成为领头的自然有一定的本事,不看别的,单这汉话就足够流畅。
如今是他们有求于人,回话的领头者老老实实将出现在这儿的原因交代清楚,然后低下头跪俯于地和其他人一样表示臣服。
荀晔蹲下身子,“你们的住处被王庭占领确可怜,但是本将军有个问题,州牧大人到并州并没有大张旗鼓,你们怎么知道州牧大人一定会经过这里?”
刚开始他还没觉得哪儿不对劲,直到看到这些人的模样才反应过来,他们虽然带的兵不少但是沿途很低调,甚至没有进城修整过,被欺压的四处流亡的匈奴部落为什么能精准的在这里堵他们?
领头之人不敢隐瞒,“回将军的话,我等先前去过谷积山,偶然间听到山里的白波军提起州牧大人的车驾可能会经过这里,所以才斗胆过来碰碰运气。”
前些天太行山中忽然冒出来一支神兵,那支神兵露面后穿过上党郡一路向北直奔太原郡,打的盘踞在上党的贼匪四散而逃,其中有不少都逃到了西河郡的山里。
上党不能待,跑去太原等人家到了还得挨打,周边司隶、冀州的朝廷兵马强盛,能供他们藏身的只剩下距离最近山地还多的西河。
张辽抱着手臂,“既然已经进过山,为何不直接落草为寇?”
为首那人头压的更低,“将军,白波军只收壮丁,不要老幼。”
他们部落本就人丁不丰,不然也不会沦落到无处立足的地步。
因为人丁不丰,所以男女老少都感情深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人。
张辽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荀晔拍拍手让他们站起来,“你们的族人呢?”
为首之人感觉有被留下的可能,面上也带了些喜色,“都在山林里。”
族地被占领的仓促,他们来不及带太多行李,除了粮食就只有十几匹马,牛羊一只都没能带出来。
马匹数量不多,只能将老弱妇孺安置在山林里,他们这些青壮去寻找出路。
山林看不出深浅,荀晔想了一下,让他们去将族人带出来,然后再好好聊聊王庭的无道和白波贼的凶残。
众人听到这话都激动的不行,跪谢之后连忙回去带人。
还是朝廷的官好呜呜呜呜。
张辽看到几个抹眼泪的小伙儿,扭头当什么都没看到,“我还以为你要随他们过去查看情况。”
“林子里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万一是埋伏呢?”这荒郊野岭的荀晔可不敢冒险,“虽然有埋伏的可能很小,但是也保不准他们饿极了把我骗过去杀死吃肉。”
张辽哽了一下,“别瞎说。”
前几天看到路上有尸骸都能蔫儿半天,现在就敢说什么杀人吃肉的浑话,这适应能力也是没谁了。
队伍速度照常,说话的时间牛车已经走到跟前。
刚才已经有士兵给荀爽荀攸汇报情况,羌胡主动来投朝廷没有拒绝的道理,如今这并州他们代表朝廷,自然也不会拒绝。
荀爽和荀攸相信他们家明光不会在正事上胡来,既然傻小子已经和那些匈奴人接触,接下来的事情就继续由他处理。
那些匈奴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荀攸点了一队兵马留下来守着,看他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便回到马车上继续往前走。
张辽没走,他们已经快到太原境内,不需要再时刻打探前方情况,他想看看那伙匈奴人的情况再回去,“去年我进京的时候,路上还时常能看到携儿带女南下避难的百姓,今年这一路上除了城池附近都没怎么见过活人。”
村寨空空荡荡,田地荒芜无人打理,不知是被裹挟至大族手里还是被羌胡路过掳掠。
他们要在并州立足,肯定不能再让地头蛇这么猖狂。
荀晔拍拍他的肩膀,“往好处想,也许是几个村寨合并到一起建坞堡以抵御羌胡劫掠。”
张辽叹气,“希望如此。”
俩人都知道现在这情况路上看不到流民很是反常,越想越觉得希望渺茫,心情控制不住的低落下来。
寒冬难熬,羌胡粮草不够就会找附近的城池打草谷。
丁原将并州精锐兵马带至京城,能打的兵都走了,羌胡肯定趁虚而入大抢特抢。
如今已是春日,等着他们的正是刚被劫掠扫荡过的并州。
荀晔捶捶脑袋,“文远兄,说点开心的。”
张辽白了他一眼,“开心不了一点。”
荀晔摇头叹气,“没事,我自己乐观也行。”
可算知道这家伙为什么对匈奴人有那么大的偏见,他要是并州本地汉人他也看见胡人就骂。
一方男女老少全民皆兵的劫掠,一方男女老少全民皆兵的自保,怎么让他们和平共处?
旁边的阿飘看俩人不再说话,绕到傻小子跟前说道,“汉室强盛,朝廷能保证羌胡各部安稳过冬,绝大部分内附的胡人都不会选择寇边。如今冬天越来越冷,草原养不活那么多部落,就算没有赶上汉家朝廷衰微,胡人部落为了活命也会南下。”
荀晔听的心里发沉。
冬天越来越冷?他们该不会倒霉催的赶上小冰河时期吧?
赵匡胤知道旁边有人傻崽不会回答,扛着棍子自顾自继续说,“羌胡南下劫掠,并州各郡兵力不足,各城为求自保肯定坚壁清野。你刚才说的其实没错,百姓不一定都被残害,更大的可能是众多村寨合为一座坞堡来御敌。”
魏晋时期并州有过“州界夏霜”的记载,连并州的气候都恶劣至此,塞外的情况就更不用提了。
以他成为魂灵那么多年的见识,气候应该不会突变,所以魏晋之前的东汉末年北方草原大概率已经水旱霜冻频发。
汉人要生存,胡人也要生存,内迁是无法阻挡的大势。
游牧民族各自为政组织松散,不过一旦出现能降服各部的枭雄人物,凝聚起来的力量就会空前强大,对中原的威胁也会倍增。
比如汉初的匈奴冒顿单于,再比如这个时代才死没多久的鲜卑首领檀石槐。
好在草原上不会一直有枭雄,枭雄死后会立刻四分五裂恢复成各自为政的状态。
没有人能统一草原各部,但是各部也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不只汉人会建坞堡而居,胡人也会。
豪强筑坞堡聚族而居,逃难的百姓为求安稳依附豪强成为部曲佃客,慢慢的坞堡发展成少则几百户多则数千户乃至上万户的强大势力,最后连朝廷都奈何他们不得。
“当然,那是五胡十六国混战时的情况,现在的并州应该还没严峻到那种地步。”
荀晔:……
爹,说话能不能不要大喘气儿?
备受伤害的脆弱崽不想搭理阿飘爹,转到另一边继续和小伙伴说话,“文远兄,虽然并州地广人稀,但是各郡县的土地都很肥沃,对吧?”
张辽点头,“是很肥沃,怎么了?”
如今并州空虚,也不像幽州那样因为有能打的将领和善于治理的州牧所以有数以万计的百姓逃去避难,就算土地肥沃也无人耕种,大部分良田都是荒着的。
荀晔磨了磨牙,“在想怎么捡起老本行。”
幽州文有刘虞武有公孙瓒,他们并州的配置比幽州更好,等站稳脚跟后还能满天下摇奇才能士过来相助,断没有比不过幽州的道理。
他记得山西的汾河谷地和太原盆地都非常适合种地,如果刚才的分析没有问题的话,并州也不是真的千里无人烟,必要的时候那些被豪强大族藏匿起来的人口都可以扒拉出来种田。
既然民族矛盾最大的原因是填不饱肚子,那就先解决粮食问题。
胡人也别想光吃饭不干活,他们并州不养闲人,不会种田就去学。
光吃饭不干活的一巴掌,吃饱了之后到处挑事儿的一巴掌,不想着靠双手养活自己只想凭武力劫掠弱者的更是邦邦两巴掌。
第35章 引公孙入室
*
荀晔托着脸看着幽深的山林, 眼神比山林还要深沉。
他就知道他魂兮归来后那么多年的地不是白种的,争霸天下要有资本,获得入局资格的前提是把种田基建的进度条拉满。
从家长里短的乡村种田变成八面受敌的边疆基建而已, 问题不大。
张辽有些莫名其妙,“老本行?”
这么大点儿的少年郎有什么老本行?世家子小时候不都在家里接受长辈或者大儒的教导吗?
荀晔摇头,“不不不, 我家和别人家不太一样。”
张辽作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愿闻其详。”
荀小将军更加深沉, “天下愦愦, 朝堂混乱, 家父不愿置身事中, 遂在颍阴隐居不出。”
闲着也是闲着,来听他讲故事。
赵匡胤以为这小子真的要和张辽讲家中往事,特意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好好听。
然而前几句听着还像那么回事儿,后面越听越不对劲。
父子二人隐世不出, 父亲在家精研学问,儿子表面上勤勤恳恳种田实际上却是天神降世降妖除魔, 这合理吗?
随着故事渐入佳境, 张辽的表情也逐渐空白。
他错了,他不该对这小子的正经程度抱有一丝丝的信任。
所以从天而降的天神小将可以停下了吗?
显然不可以。
荀晔一本正经的补充故事细节,“每逢乱世,必有妖孽。妖孽横行,必有豪杰挽天倾。远的不说, 就最近的董卓乱政筹谋诛董, 你可知孝武皇帝曾现身洛阳城?”
张辽:……
“武帝有没有现身京城不清楚, 反正你小子肯定是个大忽悠。”
荀小将军一脸真诚,“信我, 我说的都是大实话。”
张小将军白眼翻上天,“信你个鬼。”
赵匡胤:……
故事还没编完,队伍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压阵的吕布看到俩人打马上前,“怎么不走?”
张辽趁机摆脱神神鬼鬼,赶在荀晔开口之前将刚才的事情讲一遍,然后指着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林子说道,“那些匈奴兵回去接人了,应该很快就回来。”
吕布抬头看看悬在天边的太阳,不耐烦和俩人一样等着,“我去看看。”
张辽扭头,“吕将军艺高人胆大,我们不要学。”
荀晔面上赞同,心里却暗戳戳想着等他和吕布一样厉害了他也这么胆大。
世道太乱,城里都称不上绝对安全野外更不用说,匈奴青壮年不敢离族人太远,不一会儿吕大将军就飞驰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