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桃
脚下的土地有些松软,黄立安站在到他腰高的土豆秧跟前, 上面一簇簇白色的花, 花上有个小虫子, 转眼间不知道钻到了哪里去了。
这片地并没有用化肥,因为土壤肥沃,庄稼长势很好,长的好的不仅有庄稼,还有杂草,打眼一过,就能看到好几堆手指头粗细的野草。
黎阳伸手去拔,费了点力气才薅出来。
在黎阳他们老家,种子下地之后,要拔好几遍草,根本不可能会有杂草长这么大。
但是在这里不一样,地太多了,只能用除草剂,根本不可能除的干净。
虽然知道这些草薅不完,黎阳还是看不下去,把跟前的都拔光了,还要往里走。
“别费力气了。”谭帅开口道,他蹲下身,扒拉一下秧苗下面的土,直到看到土里面淡黄色的土豆表皮,“今年天气正常的话,再过一两个月就该收了。”
黄立安是城市小孩,但是他和大哥在盆里种过土豆,知道这玩意一棵就能结一嘟噜,看着面前大海一样的庄稼,嘴巴微张,“这得收多少土豆?”
“土豆好像种了四千公顷。”大毛把土豆花摘下来,捏在手里滴溜溜的转,“收成大概是六七千吨吧。”
大毛没种过地,他也不懂这个东西,这个数字是他从谭帅那里听到的。
黄立安并不知道知道“一吨”到底是多少,只觉得应该有很多,好奇的问道:“吃不完我们要带回去吗?”
听到他这样问,大家都笑了,这么多粮食,吃是肯定吃不完的,肯定要卖,但是卖到哪里,得看关税和价格。
看完土豆,他们又开车去瞧了小麦和大麦地,这两片杂草就稍微少一些,可能是喷洒除草剂的时候天气正合适,效果好。
因为来的路上花了不少时间,看着表,一行人纷纷上车。
往回走的路上,黎阳心里感慨着,机械解放劳动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希望有一天,老家的人也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
第136章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 黎阳他们只在试验田那里转了不到两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没有办法,路上花费的时间有点久。
远远的看到了城市边缘, 谭帅却没有开车进城, 沿着外面的公路向东边行驶。
“还要去哪儿?”黎阳道:“不急的话回厂子先吃口饭。”
相比于小小的黄立安,黎阳更不习惯这里的饭食, 早上随便垫了一口, 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饿意。
“去大棚。”城市最外面的路上没有车,谭帅抓着方向盘, 转头看了黎阳一眼,“比回拖拉机厂近。”
确实很近,不到二十分钟, 汽车就停了下来。
道路一侧是稀稀拉拉低矮的小楼, 灰突突的像是没有人住一样,另外一侧则是成排的大棚,规整的大棚中间有几个房子,房子前面有人也有些小型的机械。
谭帅他们一下车,外籍工人们去里面喊了一声, 很快就有熟悉的面孔冲着黎阳他们小跑过来。
负责这里管理和建设的是海城农机厂外派到俄国拖拉机厂学习和工作的人, 见着谭帅和黎阳分外亲切, 喊的是“厂长”和“黎工”, 一边走一边兴奋的说道:“大棚里的柿子和黄瓜正好下来了, 产量不低, 味道也不错……”
外派到俄国的工人大都是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来在拖拉机厂做事, 突然收到谭帅的电话跑来种菜, 虽然不用他们亲手干活, 这几个月没少劳累,终于见到了成果,想要带谭帅和黎阳现在就去看看。
黎阳脚往大棚里拐,谭帅往房子那边,边走边挽袖子,“先吃饭。”
大棚这边的工人不少,这些房子既是工人宿舍,也有食堂,这个时候正是饭点,大铁锅热气腾腾,旁边两个煤气罐也都热着东西。
一听谭帅他们要在这吃饭,有人便出去摘菜,先不说大锅饭味道咋样,来了这么多人,也不够吃啊。
因为忙着盖大棚和种菜,这里的生活设施还没完全弄好,谭帅把浇灌大棚的水管子扯过来,没用盆子,黎阳和黄立安等人就着水管的水洗手擦脸。
摘菜的人回来了,也放在水管下面洗,黎阳在旁边擦手,看着那茄子、辣椒和小白菜还有一些都没见过的蔬菜,惊讶道:“种了这么多?”
“正经栽培的就五种,这些是种来自己吃的……”洗菜的人这般说着:“就算大棚全盖完,这里也有不少空地,放着也是放着,就随便撒了些种子。”
黎阳点头,别说他们农村老家那边的人都会把房子前后空地用起来,就算是在海城的工人家属楼,楼下的花坛里也有不小退休工人种菜,就像他和谭帅两个人吃葱一直不花过钱。
盆子里的柿子粉嘟嘟的,个头不小,沾了水之后看上去十分鲜嫩,洗完手的黎阳他们一人拿了一个柿子吃起来,皮薄,汁液酸甜,不亏是谭帅花钱专门在农业科学院买的种子,味道果然不错。
肚子里有了东西,没有刚才那么饿了,黎阳进到厨房里头帮忙。
黄瓜拍开,放上碎蒜和酱油,西红柿切成块,撒上白糖,茄子辣椒一起炒,剩下的菜切吧切吧放在塑料筐里,旁边是一大碗和好的酱,能生吃的都可以做蘸酱菜。
没一会儿就弄好了,谭帅他们和工人们一同吃了顿午饭。
吃完饭,这里的负责人带着黎阳等人进了黄瓜大棚,这是一个小拱棚,大约有三亩左右,一排排木头架子上面,青翠的黄瓜垂下来,大多数上面还挂着黄色的花,有的快要干了,有的还很鲜嫩。
“我们已经跟几个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每天采摘一定的数量送过去……”负责人边走边介绍着。
看着硕果累累的景象,众人都很高兴,黎阳试着拢了拢黄瓜秧,手里沉甸甸的,又放了回去。
在黎阳老家,瓜架子用几个树枝绑一绑就行了,这里用的都是统一长短和宽窄的木条,明显就是加工出来的,不知道用了多少木头,好再能循环利用。
看到黎阳打量,负责人解释道:“城市周边好几个木材加工厂,给蔬菜搭架子和大棚用的木头价格很便宜,减少了不少成本支出,当然节省的大头还是这片地原本就有水、电和路,不需要自己架,省时也省了大笔钱。”
远东地区出产木材,他们这算是占了小小的地利。
在俄国,黄瓜和西红柿这两种蔬菜需求量最大,所以这些大棚里一半都种了这两种,剩下的则是青椒、彩椒和卷心菜,涨势都不错。
这片土地面积不小,并没有完全建成,外头堆着建筑材料,最后面的几个大棚还在施工,这一片是用来养蘑菇的,里面的建造跟蔬菜大棚略有些不同。
因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俄国向来喜欢食用菌类,大棚的存在能让人在一年四季吃上新鲜的蘑菇,很受市民喜欢,而这里有养蘑菇的秸秆、玉米芯等原材料。
看了一圈,谭帅和黎阳他们跟工人们一起搭建了大棚,黄立安也没闲着,在远处的地里挖胡萝卜和洋葱,这些在傍晚时候送去拖拉机厂的集体厨房。
黎阳有一阵子没干体力活了,忙活了一下午,身上有些酸疼,晚上喝的是浓郁的土豆蘑菇汤,肚子里暖暖的,吃完饭就有点犯困。
这里的天黑的格外早。
这里的负责人跟谭帅说话时,黎阳靠在铺上打瞌睡,谭帅让他跟着周乐一起,带着大毛他们先回市里的酒店。
跟首都的灯红酒绿不同,这个城市的夜晚有些冷清,路上基本没有什么人,周乐一边开车一边回头看,“黎阳,你们厂子这两年进来的女大学生多不多?”
“不多。”黎阳揉着眼睛让自己清醒些,低叹了一声,“我们部门有三个,其他科室就不咋清楚了……”
周乐咂嘴,不死心的追问道:“有没有长的很好看的,跟你谭哥走的近的?”
“啊?”黎阳看向驾驶座位,原本他以为周乐随便问问,听这话,好像有别的意思。
“你谭哥也不小了,你们厂子那么多姑娘,你有没有发现,他跟哪个走的近?”周乐继续问道。
自从上次喝醉酒后,谭帅自己口吐真言,说出了有喜欢人的事情,周乐一直惦记在心里呢,总想弄清楚了,但他从谭帅那里撬不出来什么,只能找黎阳来问问,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周乐本来就是个好奇心重的,认识谭帅这么多年,自以为清楚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结果愣是没有发觉,谭帅竟然有了心仪的姑娘!
汽车停在了酒店门口,几个人往里走,周乐还在黎阳身边旁敲侧击,“谭帅往国内打电话时,一般都谁去接?”
“大多时候是我。”黎阳回道,“有时是邵哥,还有孔经理。”
“除了你们还有谁?”周乐又加了一句,“女的。”
“邹老师和韩姐。”
“这俩人多大年纪,长的咋样?”
“邹老师应该六十多,韩姐多少岁我不太清楚,只知道她家的大女儿上高中了……”
周乐:“……”
被黎阳一说,周乐也想起来了,邹老师是运输队的会计主管,那个姓韩的应该是农机厂的财务科长,这俩人很显然都不是他想要知道的。
说着话,到了房间,他们都是双人房,大毛哥俩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含混的说了一句就进屋了,周乐和崔磊一个屋子,黎阳和谭帅住在一起。
房间的窗户开着,夜风吹进来,屋子里有点冷,黎阳洗完澡出来,躺下一会儿就迷瞪了。
谭帅什么时候回来的,黎阳并不清楚,再睁开眼睛时,窗户已经关上了,卫生间里有橘色的光透出来,里面传来哗哗的水声。
拿起怀表看了一眼,凌晨三点多,外面还黑乎乎的,黎阳爬起来穿衣服。
浴室里的水声停了,没一会儿,谭帅走了出来,“半夜你要去哪儿?”
“这个时候大棚不是要摘黄瓜和柿子吗?”黎阳一边穿鞋一边道:“我跟着去市场看看。”
谭帅换衣服,黎阳去洗脸,照镜子才发现嘴边有两道透明的痕迹,可能睡觉又流口水了,使劲擦了两把。
没有惊动其他人,黎阳和谭帅出了酒店,开车去往大棚。
周遭一片漆黑,大棚里面有亮光和动静,工人们已经开始采摘了,一筐筐的蔬菜被抬上了车子。
黎阳和谭帅戴上手套也进大棚,开始采摘今年的黄瓜、西红柿和辣椒,摘完后,跟着车一同去往当地的市场。
为了能让市民在早上买到新鲜的蔬菜,市场开门也很早,他们装满蔬菜的车子到了地方,谭帅跟着其他人往下卸,黎阳在地上过称。
这个时节远东地区的清晨十分凉爽,黎阳搬了一会儿袋子,脸上身上都是汗,直到所有的菜都交付完,这才有时间喘口气。
俄国虽然土地辽阔,但农业并不发达,尤其是经历了那场动荡之后,粮食和蔬菜水果以及轻工业品都要进口,在这里的蔬菜并不便宜,正因为这个,吸引了不少国内的农民来到这里种菜,只不过他们规模都不大。
这次谭帅搭建的大棚初步估计大概一百五十亩地,现在看来结果比想象中要好不少,利润比进口货物要高,下一步会在其他城市周边投入建设,可能会更忙。
作者有话要说:
断更了好久,给大家道歉,其实还没找回状态,先更一章,大家别着急看,等以后更多了再一起看吧,感觉可能会卡文
第137章
大棚这边一边采摘一边建设, 有些蔬菜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看涨势也能估计个大概,这几个月没白忙乎, 刨除人工和各种成本, 能盈利不少。
大棚种菜只是谭帅接下来计划的一小步,他瞄准的是西伯利亚地区新出的土地开发合作政策。
土地制度转轨已经提出来好几年了, 因为俄国动乱自后, 原有的集体农庄相继解体,大量土地弃荒, 农业情况倒退几十年,所以即便俄国国内反对声音很多,但以谭帅的了解, 这件事情虽然慢, 但是以后一定会实施,这片荒凉的土地,早晚会因为低廉的租赁金而吸引许多目光,他要做的就是抢占先机。
黎阳在拖拉机厂和工程师们交流学习的时候,谭帅见了不少人, 他申请的新的试验田终于通过了审批, 合同协议上写着四万公顷, 但是达成合同约定的条件, 才能取得全部的租赁权。
黎阳翻开合同的时候惊呆了, 一公顷土地的租赁费用才几十卢布, 折合下来还不到十块钱,四万公顷的土地, 整整六十万亩, 一年的租金竟然还不到四十万……
要知道, 他们今年才盖成的大棚,刨去材料和建设成本,挣的钱都不止这个数目。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试点。
合同上的条件附加了谭帅要在当地建立相当规模的加工厂,以及要雇佣一定比例的俄国工人,但是想到用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在那么大片的土地上种庄稼,黎阳心头无比火热。
土地不仅代表着粮食,还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耕垦和收割,很显然,这个合同不单让黎阳看到粮食满仓,还能想到以后再有人来这里开发,都是他们农机的客户。
西伯利亚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他们承包的只是一小块,其他投资者占有剩下的土地,需要的农机数量可是不小,就算是啃下一部分,这里的拖拉机厂以后的盈利可想而知。
想到以后一手卖粮食挣钱,一手卖农机挣钱,黎阳十分激动,连谭帅头发上的水掉到床单上都没发现。
不用问,单看他的神情,谭帅就知道黎阳在想什么。
俄国动乱这几年,价格失序,燃料和各种工业品价格涨的最快,粮食上涨的速度是最缓慢的,谭帅有别的办法比种地更挣钱,但是他要回国守着农机厂,不能再在这里花太多的精力。
上一篇:你不对劲(西方经济学)
下一篇:送给美人攻的恋综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