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 第18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当然,有谭帅看着,他也不敢这样做。

晚上回去,黎阳手抖的握不住自行车把,老老实实的坐到了三轮车里。

照例先到大毛家,黎阳跟大毛通了气,大毛他们不到半天就把那一百根冰棍卖完了,每个人赚了四五块钱,告诉黎阳多多做就行。

从大毛那出来,黎阳拎着一小捆苦菜,不知道他从那里挖的,菜根上还带着泥巴。

窄小的门口旁,蛇皮袋子放在墙边,年轻的男人坐在蛇皮袋子上,不耐烦的看着左右。

寻思着晚上做啥饭,黎阳下车后发现自家门口坐着一个人,愣了一下,吃惊道:“三哥?”

张富文扶着墙站起来,忍着腿上一阵阵酸麻,抱怨道:“你咋才回来,我都等你半天了。”

张富文是黎阳大姑嫁的小儿子,只比黎阳大一岁,在他们老家镇上长大,虽然住的不算远,但是只有过年黎阳跟着父亲去镇上给大姑送鸡和粮食的时候,才能碰上一面,平时没有什么来往。

上次黎阳去大姑家借钱,呆的算是时间久的,只是张富文一直关在屋里,没说两句话。

谭帅开门,黎阳赶紧拎着墙边的袋子往里走,张富文犹豫了一下,跟了进去,看到里面的屋子小小的,只有一张床,皱眉道:“你就住这儿?”

黎阳点头,一边跟谭帅介绍这是他堂哥,一边应道:“我到海城之后就跟谭哥一起住在这。”

黎阳招呼他坐,张富文没动,问道:“你不是在这赚了大钱,咋还住这么破,这里都是些啥人啊?”

从他的语气中听到了浓浓的嫌弃,黎阳倒水的手慢了一下,道:“这看着破,其实挺方便的,多少人到海城还没地方住呢,我觉得挺好的。三哥,你听谁说我挣钱了,我自己都不知道。”

“你爸拉着你哥去市里看病,我妈去进货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张富文看着黎阳,撇嘴道:“你爸把借我家的钱都还了,不是你汇回去的,那一千多哪里来的?”

听着他一口一个“你爸”,黎阳慢慢皱起了眉,他不是一个喜欢挑刺的人,但是这个三哥说话听着不得劲,而且,他打钱回去是想让家里先给大哥治病,咋还先还债了。

耐着性子,黎阳解释道:“我大哥的病不能多耽误,钱是我从谭哥那借的。”

“是吗?”张富文看着谭帅,一脸的不相信,黎阳过完年来的海城,顶多和这人认识三个多月,就敢借那么多钱给他?

真当自己是三岁小孩子呢!

眼下黎阳更想知道大哥的病情,问道:“三哥,我大哥去市里检查结果咋样?”

“我哪儿知道啊。”张富文道:“我妈也没跟我说。”

慢慢吸了一口气,黎阳问道:“那三哥你到海城是干啥来了?”

“看看你在这里干啥,我也想找点事儿做。”

黎阳一边摘菜,一边道:“我到海城来先卖了几个月红薯,天热了,昨天开始做冰棍。”

“卖红薯这么挣钱?!”张富文一脸纠结的问道,他不想念书,但也不做那么丢面子的活。

“天气冷的时候,卖的好一天能有十几块钱,正常一天六到八块钱,现在热了不行。”黎阳语气平平的道。

“我不卖红薯,那个有、有点……”张富文想说脏,但没说出口,道:“这里厂子不是很多吗,没有别的活?”

“不太好找,小工厂里面的工资是死的,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

本来还想出去买个菜,现在黎阳就把苦菜洗干净,用热水烫一下,加盐和酱油醋拌一拌,然后煮了一锅疙瘩汤。

黎阳的大姑父是做老师的,大姑在镇上开了个商店,算是不缺钱的人家,张富文是家里小儿子,吃喝穿戴都比别人好,他进了这个小房子都觉得憋屈,再看到这寒酸的晚饭,只觉得跟猪食一下,没法下咽。

看着他的脸,谭帅呼噜呼噜,吃的比平时声音还大。

吃完饭,张富文呆不住了,想要拿着东西去找住的地方,黎阳虽然觉得跟他不咋太对付,但想到他跑这么远来,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劝道:“住旅馆贵,三四个晚上顶这里一个月的租金,要是想在这里干活,还是住这边更合适。”

张富文从家走时,揣了几百块钱,见黎阳不肯说出赚钱的路子,也不多多呆,满不在乎的走了。

因为突然见到了亲戚,黎阳又开始惦记家里,吃完饭去买信封和邮票,伏在桌上写信。

不管咋样,第二天黎阳还是精神抖擞的起来了,谭帅骑着装满东西的三轮车,黎阳坐在边上,先到书店,买下了那本字典,立刻往南边走。

今天黎阳来的早,到地方先给字典包上牛皮纸的书皮,然后放到箱子上面,出去烧火做冰棍。

大毛和一群半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到了,比昨天的人更多,他们抓着手里的零钱举的高高的,有的喊要一百根,有的要一百五十根,其中还有好几个女孩。

这几个女孩是他们中个头最高的……

眼下没啥活,黎阳收钱,谭帅进去装冰棍,他手大又稳,一百根的多装十根,一百五十根的多装十五根,这些孩子都挺高兴的。

装完时间还早,黎阳把昨天做坏的冰棍拿出来给他们分,有的当场就吃光了,有的放到保温箱里头,不知道是等热的时候再吃,还是拿回去给家里人。

黎阳特意叮嘱大毛,让他少给弟弟吃冰棍,小孩子吃多了容易坏肚子。

大毛道:“他很听话,从来都不给我要吃的。”

黎阳心想,我知道他不要,我是怕是老是给他。

这些孩子真是厉害,早上像是一股风,一来一去,刮走了三千根冰棍,黎阳和谭帅进账约莫三十块!

大毛他们每一支冰棍卖一毛钱,快要化的时候,七八分也行,一箱子能赚五到十块钱。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27号)入V,当天万更

28号、29号如果少更,30号晚上就多更(30号上夹子)

5月份尽量保证每天6000或者9000更新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陪伴,么么哒~~

第24章

大毛他们一群人, 早早的都说好了,从南山拿上冰棍,先去市区的各个街道上走一遭, 快的不到中午就卖光了, 慢的等到中午学校放学,在门口停上一会儿也都一根不剩。

他们骑着车子带着空箱子回家吃饭, 吃完饭, 再三三两两的作伴去拿冰棍。

中午以后是最热的,大多数孩子会把车子停在长寻坡上面的工厂前叫卖, 上班的工人一次会买好几根,跟工友一同分享。

做冰棍的第二天,黎阳前一天做的六千多根甚至都不够, 还用当天现做的几百根填补了上去。

除去抛送的, 还有不小心做坏掉的,一天下来挣了六十多块钱。

这才一两天,要是每天都这样,一个月下来就能挣一千七八百!

虽然黎阳有点不敢置信,但是, 无论是收上来的钱, 还是账本上, 都清楚的记着每笔的进出, 确实没错。

“谭哥, 我们要挣好多钱!”数完了, 黎阳兴奋的把零钱用废报纸一卷卷的包起来,两天下来, 已经有半箱子了, 保险箱都放不下。

数目不多, 但是数量多,都是分角。

谭帅正在修一个收音机,头也不抬的应和着,这是一个工人家里头的,不转了,拿过来给他看看。

把钱都整理好,谭帅还有一点没忙完,黎阳去洗手,然后坐在桌前开始翻开那本英汉字典。

看了二十多页,好多好多都是不认识的,黎阳很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学到更多的英语单词了。

可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对照着那书上,一个个的在字典上找单词,很快,他就发现,有些单词字典上也没有……

这个时候黎阳还不知道啥是专业词语,就把这些字典也找不到的单词一个个的写在纸上。

才刚把第一页的前两段翻译出来,谭帅就弄好了,招呼他回家。

黎阳把字典和书合好,骑着三轮车跟谭帅一起出发。

回去的路上,看到了卖鸡架的小车,黎阳想要买三个鸡架,在谭帅的瞪视下,多拿了两个。

其实谭帅是想买半只鸡的,可是人家这里没有。

跟南山那边的做饭的师傅请教过,黎阳回家后,把鸡架洗干净切开,先控掉水,然后再放盐、味精、酱油腌上。

还没做晚饭,骑行车的铃铛声在门口响起来,有人上门送信了,谭帅拿进屋,放在桌上,跟黎阳道:“你们家里来的。”

黎阳很高兴,赶紧把手给洗了,拆开信一看,脸上的笑慢慢消失了。

这次的信是他爸托人写的,去市里三天没检查出来什么,黎阳的大哥知道黎阳借了这么多钱,不想治病了,要让把钱汇回去。

黎阳他爸拿到这么多钱也很担心,怕小儿子嘬瘪子,也想汇回来,但是其中有一千多已经还债了,他想凑够了再往回汇,问黎阳着急不着急。(注:1)

黎阳太着急了,如果他们老家市里查不出来什么,那就得赶紧去首都医院。

做饭的事情先顾不上了,黎阳趴在桌子上开始写信,他恨不得立刻就告诉家里面,自己现在挣的钱很多,如果能这样卖一个夏天的冰棍,得的钱跟谭帅平分,他也能有好几千!

因为今天的收入给了黎阳底气,他在信里一直说,四千多块钱他很快就能还上。

知道大哥一直为自己辍学的事情愧疚,黎阳也告诉家里,他已经借了高三的书看了一半了,以后还完债,回去继续读书,一点都不耽误。

写满三页纸,黎阳放下笔,看了看怀表,回头去炒鸡架,煮饭。

平日里,有事没事都能听到黎阳巴巴的说话,回来的路上就没停过,此时的安静,让谭帅有点不太熟悉。

“家里怎么样?”谭帅主动开口问道。

叹了口气,黎阳把信里的事情说了,谭帅道:“你写再多,他们可能也不咋相信,不如明天找人拍几张照片,跟着信一起送回去,他们看了可能会安心。”

黎阳回头看他,谭帅继续道:“我没啥用钱的地方,让你家里不用着急,来回汇钱得浪费多少汇费。”

被他这样一开导,黎阳心里好受点了,做好饭菜,让谭帅先吃,自己再接着写信,告诉家里面,如果把钱汇回来,他就再汇回去,特意写了,这样来回一次,汇费就得将近一百块钱。

此时的黎阳并不知道,他到海城后不久,家里的牲口就被债主牵走了,说是帮着拉点土,实际上就是怕黎家以后还不上钱,直接拿来抵债。

后来,黎阳开始卖红薯,隔三差五就往家里汇二三十块钱。

没种地这些日子,黎阳的妈妈在家里照顾儿子,黎阳的父亲去别的村子的砖厂背砖,每天也有收入。

村里的人都看的到,他们家的骡子这才被送回去。

前些天,黎阳的父亲带着黎阳的大哥去市里,他姑姑碰见了,说话十分不好听,黎阳的爸爸和大哥气的够呛,这才动用了那笔钱还给了她。

吃完饭,黎阳问谭帅,要怎么照相。

黎阳不到一岁的时候被带到了镇上,他穿着开裆裤跟大哥一起照了第一张相,照片至今还在他家东屋柜子的玻璃下面。

黎阳第二张照片是在初中毕业时照的,全班学生和老师,还有校长,班主任都在,照片上的人小的像是绿豆,但是家里人却能一眼找到他。

跟谭帅一起,是黎阳第三次照相,他和谭帅俩人坐在照相馆的红色幕布前,随着一道亮光闪过,照相馆的人告诉依旧笔直坐着的两个人,“好了。”

照片要三天后才能取,不过今天还没完,照相馆的人会跟着他们去南山,在那里再照几张,回来一起洗,不过这个要额外加钱。

今天有点不一样,到了南山开始干活,黎阳偶尔抬头看一眼照相师,年轻的照相师告诉他,“放心,我知道咋照。”

其实黎阳是看他手里的东西,好像跟照相馆里的不一样,不知道照出来啥样。

等到一群孩子呼啸着来拿冰棍,黎阳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开始忙乎自己手里的活。

忙完,黎阳却发现照相师已经走了,谭帅告诉他,照好了,过几天去拿相片就行了。

因为市里的雪糕厂还不能批发雪糕,来南山这边拿冰棍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不少已经退休的老工人。

从前,孩子可以顶替父亲母亲的班,读书少也不用担心,这些年,这种事情越来越少了,很多工人家属都要自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