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 第92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在黎阳眼中,表姐夫一直都很憨厚老实,平时在表姐跟前真的很少发脾气,这次急眼,估计是生意遇到了麻烦,着急上火了。

“阳阳,这事姐心里有数。”肖欣欣已经吃完一碗饭了,站起来抱孩子,换黎母吃饭。

肖欣欣去喂奶,然后跟小女儿一起躺在床上,好像是睡着了。

怕吵醒他们,黎阳娘俩吃完饭没有洗碗。

快到上班的时间,黎阳看了看怀表,没有动。

黎母推着他出门,黎阳骑着自行车走时,总感觉耳边回荡着哭声。

二车间的机器开工了,黎阳守在旁边,亲眼看着第一批零件生产出来,但是最近还无法组装,因为其他不能生产的零件还没有采购回来。

这些日子,黎阳就跟着技术员一起,检测和登记记录各种零件。

趁着晚上的时候,他又去了一趟海边的小镇,依旧是在那里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回来。

八月末,第一批组装了十台插秧机,不出所料,毛病特别多,比农机厂从前生产的插秧机还不如。

开学之前,黎阳一直在试验田,在这里实验和记录插秧机的性能,结果是惨不忍睹。

接下来就开始漫长和折磨的修正和重复实验的过程。

这种事情截至到黎阳开学的那一天。

谭帅和大毛他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黎阳到表姐家,看到表姐夫笨拙的抱着小妞妞,心里总算是放心了。

火车出发前两个小时,黎阳才离开工厂,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上了火车。

这趟车是白天出发的,黎阳把简单的包放在架子上,坐在靠近窗户的小凳上看资料,有几个零件的精细度差的太多了,估计得换机器,还要再花不少钱。

火车在B市的站台停下来时,黎阳往外面看了一眼,大包小包的人往车上挤,他不止一次庆幸,还好他是从海城上车,B市转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谭帅也在B市,但是他在忙车队的事情,黎阳看着外面刺眼的太阳,总会觉得时间过的太慢了,他还要两年才能离开学校,这两年,啥都得要谭帅一个人忙。

火车离开B市后,黎阳收敛了那些没用的心思,继续看资料。

新的学期开始,黎阳是最后一个到宿舍的,学校的食堂开的晚,宿舍另外五个人已经在外面吃了好几顿了。

黎阳到时,他们一个个的道:“你再不来,我们就要把分给你的那份特产给吃光了。”

话是这么说,他们每个人都把从家里拿的东西给了黎阳。

这个时候,黎阳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不自觉地尴尬笑笑,“中午出去吃饭吧,我请!”

“你也太客气了!”郑清源装模作样的锤了黎阳一拳,“我要吃大骨头。”

“我想吃炖鸡!”

“这顿饭不能超过八块钱。”黎阳立刻给出了限制,“我现在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怎么了?”五个人大惊失色的看着他,“是谭哥的车队出了什么麻烦吗?”

这几个人太清楚了,黎阳是没有钱的,有钱的是他背后的谭帅。

“没什么麻烦。”黎阳努力绷着脸,控制自己不要露出太明显的骄傲的神色,“他买了一个工厂,花了不少钱,我们现在还欠……”

“买工厂了!!”五个人齐声大叫,“那你得请两顿,一顿算是我们吃你的,一顿算是替谭哥请我们的。”

“就这一顿,爱吃不吃。”黎阳转身就往外面走。

五个人立刻紧跟着出了学校。

到了小饭馆,黎阳还是点了他们想要吃的菜,涂林搂着黎阳的脖子不停的晃,晃的黎阳都头晕了。

菜还没上来,黎阳就道:“实不相瞒,还有事情求教你们。”

五个人纷纷装模作样的抱拳,“兄台,直言无妨。”

“连杆式机水稻插秧机你们知道的多不多?”黎阳一边倒水一边道:“分插机构不稳定,该咋办?”

听黎阳说了一连串,五个人眨巴眨巴眼睛,这才明白,这顿饭不是白吃的。

“这种机器都是落后的型号了,你们生产这个不会亏本吧?”

“你说的这个我好像听师兄们说过,要调整反射板的高度和角度,但是具体咋弄,我也不知道。”

“你咋不把机器运来,咱们也不能对着空气研究啊。”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这话,饭菜上来,一边吃一边讨论,最后骨头端下去好几盆,也没说出个一二三来。

吃饱喝足,几个人往回走,这时不说插秧机的事情来,而是说开学之后的实习。

他们班级的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厂,也就是说,一起住宿舍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黎阳是要跟着袁教授和他带的研究生去实习,这可把宿舍几个人羡慕坏了,他们这种项目研究的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工厂里面的还要差点。

黎阳道:“我只有时间表,没有收到具体的研究计划,最后还不知道咋样呢。”

他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事情还真有了变动。

袁教授他们小组被别的大学的课题组邀请一起研究一个省立的项目,而且还有些保密性质,黎阳没有办法参加了。

所以,当大三大四的学生们纷纷到各个工厂去实习报道的时候,黎阳落单了。

黎阳倒是没着急,把收到的所有信都回了,然后往袁教授给他推荐的工厂写实习申请书,等待工厂方面的回应。

反正不管大小,总归是有地方去的。

如果实在没有,黎阳想,自己就回海城农机一厂,正好跟着厂子里面的大家伙一起干活。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在24点之前吧

第85章

黎阳要回农机一厂的想法泡汤了。

在他发出实习申请后的第三天, 学校教务处就收到了企业的回信,让黎阳收拾行李去报道。

这家企业是全国排名前六的汽车品牌,几年前引进了日本的技术, 发展十分迅猛, 他们本地学校的学生都争抢着进去实习,黎阳这个外地的能进去也是一种幸运。

唯一有点不方便的是, 这家企业离的太远了, 不管是距离黎阳的学校,还是海城, 坐车都得几十个小时。

没有耽误,黎阳跟宿舍的几个人分别打了招呼之后,坐车先回B市, 然后向西北转车。

因为是第一次往这边走, 这段路途显得格外的漫长,等下了车,一股酷热袭来。

跟海城的湿热不同,这里的热是干燥的,热风吹过来, 脸皮上的水分都被带走了一层。

这种感觉黎阳很熟悉, 他们老家天气也是这样的。

这座陌生的城市有着陌生的口音, 黎阳带着行李, 辗转到了实习的企业。

因为黎阳来的晚, 实习生宿舍满了, 他要跟工厂的工人一起挤。

实习企业的新工厂修建的特别现代化,但是宿舍的条件就很简陋了, 黎阳他们屋子上下的架子床, 一共住了十几个人。

窗户不大, 没有一点风,仅靠一个风扇,很多床位上都得不到风。

在火车上坐的太久了,黎阳到了新宿舍,第一宿,睡死了过去,第二天,褥子上被汗浸渍出一个人形的图案。

在工厂,所有实习生先学汽车构造相关的知识,有专门的主管培训。

参加培训的人里面,不单有各个学校大三大四的学生,还有刚毕业被分配到工厂的毕业生,人数非常多。

黎阳学了一个星期,然后宿舍来了一位新实习学生,陈泽默。

陈泽默是一所名牌大学大四的学生,他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去年也是在这里实习的。

人如其名,陈同学话非常少,同住在一个宿舍,黎阳只要不开口,他从不主动说话。

不过,他来到宿舍之后,黎阳却是受惠了。

陈泽默改了他们宿舍的风扇,把原本平着转的风扇改成了双摇杆机构,可以一边转动一边摇头的。

而且他在下面挂了一个有双层弧度的布,风扇转动时,被这个带有弧度的布兜着,能被带到范围更广。

托他的福,住在上铺的黎阳也终于能吹到风了。

一起去参加培训的时候,黎阳坐在陈泽默的身边,他手里拿着的是要培训的书,书里却夹着看不懂的公式。

下课之后,黎阳提醒他,“培训要专心。”

“这个培训我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了。”陈泽默道:“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直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黎阳才知道,原来这种培训,每一期的实习生都要参加,像是陈泽默大四来实习,也就是说,相同的培训,他大三的第一二学期已经经历过两次了。

黎阳特意去打听了一下,培训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点没变。

他问了为什么要重复参加,明明培训内容也不是多难,得到的回复是,工厂的科研管理要标准化,一切都是按照流程办事。

听到这个回答,黎阳一下就想到了工厂里那些外国专家,很显然,企业不单引进了外国的技术,还同时沿用了外国的管理,即便这种管理方式令人质疑。

培训结束后,黎阳和陈泽默被分配到了同样的车间,这次陈同学主动开了口,“我之前一年也是在这里实习。”

黎阳:“……”

实习的企业车型十分全面,工厂很大,车间很多,来实习自然是想要学更多的知识,又不是车间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车间干活。

毕竟是初来乍到,黎阳赶紧把脑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给压下去,专心的听着分配的工作。

实习学生刚进车间是不允许触碰机器设备的,黎阳他们像是小鸡崽一样跟在工人身后,看着他们的各种操作。

观摩了一个星期,陈泽默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工作,黎阳他们则被委派了零碎的事情。

一起吃饭、工作、睡觉了一个多月以后,黎阳才知道,这位陈同学竟然是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明明他的桌子上面都是关于数学的书……

意外之余,黎阳还在收着涂林他们的加急信,这些信里面闲话少,都是他们从学校的师兄和实习的老师傅那里打听到的关于插秧机的种种。

黎阳看过信之后,再统一整理,然后发送给农机一厂。

工厂里的管理制度比学校还严格,不管是吃饭、休息还有上工,下工都是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这里面没有电话亭和邮局,黎阳周六周日的时候出去,才能做私人的事情。

而休息的这一天,陈同学一直都在市里的图书馆。

黎阳给海城打电话时,又习惯性的拨打到了棉花厂那里,接线员笑着问他,“咋,你谭哥那么大的车队和工厂,就没有安装一部电话机?”

黎阳也笑,这次没有留言,而是跟接线员闲聊了一会儿。

棉花厂的效益也不行了,接线员他们工资现在只发百分之七十,他嘴上说着“我不担心,厂子倒闭了,我就去给谭帅看大门”,实际上,心里还是很彷徨的。

从北往南,曾经辉煌的各大企业大都在衰败,从南往北,私营企业一片欣欣向荣。

多年以后,很多人回头看,这几年,他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是此时看不清未来的路,只有茫然和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