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病中
吴泽钦犹疑了一下,还是拿起一颗尝了尝, 刚咬破皮,清甜的滋味儿就迅速在口腔里迸发,那是他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这是什么东西啊?”
“野地瓜,我们这儿叫地鼓儿,好吃的很,就是皮太容易破了,经不起运输,外地人都没吃过这种好东西。”这次收拾后山,苏天是特意交代过的,尽量不要伤了这些地鼓儿。
“啊啊啊。”看到爸爸和哥哥都吃的津津有味,狗狗馋了,小嘴儿吧嗒吧嗒的想吃。
吴泽钦挑了一个干净点的,仔细擦了擦,然后扒掉皮,放到狗狗嘴里,喜得狗狗笑眯了眼,挣着个身子想往吴泽钦怀里奔。
苏天拍拍狗狗的小屁股,“好了,安静点儿,别找事儿。”
现在还没到地鼓儿最繁盛的时候,但漫山遍野都是地鼓儿藤,苏天和吴泽钦跑了没多远手里的篮子就满了。
快到院子的时候,苏天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吴泽钦,让他藏到后头,偷偷溜进去。僧多粥少,可别被院子里那群人给瓜分干净了。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两个人一进院子就被闻到了香味儿,“小哥儿,你又弄了什么好东西。”
苏天摊摊手,无辜道:“什么都没有。”
“别藏了,在那个小娃娃后头呢,快拿过来。”
“嘿嘿嘿,大爷您怎么知道的?”
“我当了几十年刑警,你说呢,那娃娃的神情一看就不对。”
苏天只得往一个牌桌上抓了两三把,笑道:“您牛,看来我这儿是卧虎藏龙啊,本来还说洗了给大家送来呢,既然大家等不及就自己去洗吧。”
请湾山庄的东西就没差过,大家拿起几颗往边上的小溪边冲洗了两下就塞进了嘴里,果然,清甜可口,果香很浓。
“小哥,这是什么呀,真好吃,再给我们来点儿呗。”
苏天说:“山上的一种野果子,我们这边叫地鼓儿,我就采了这么点回来,屋里还有那么多人,都不够分的。”
众人咂摸咂摸嘴,还是舍不得这味道,问苏天能不能带他们上山上采。
苏天想了想同意了,说二十块钱一个人,愿意的下午就跟他上山,嫌贵的不出钱也可以,采够十斤就免费,多的一斤按两块钱收,有多少他收多少,想自己留下也可以,十块钱一斤,但身体不好的人不建议去。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一传十十传百的,村子里的客人们基本上都知道了,也有人说苏天黑,明明是野果子还收他们钱,人家苏天可一点儿也不觉得,他花那么多钱包的山,咋个也得想办法收回点成本不是,觉着贵的可以不去,又不是什么必备项目。
听多了调侃,苏天本来以为下去没人去呢,结果临出发的时候发现一下子就集结了两三百号人,那家伙,浩浩荡荡的,跟上山打劫一样。
来苏天这乡旮旯度假的都是城里人,上了山都稀奇的不得了,这碰碰那摸摸的,高兴地很。
地鼓儿一般生长在山坡上和田坎上,瓜蔓贴着地面爬的到处都是,就是比较娇嫩,采摘的时候一不注意就捏破了,苏天再三叮嘱,让他们小心点,不要给自己浪费了。
小小的果子有神奇的魔力,一旦吃过,压根就停不下来,没一会儿带来的大桶小桶就全满了,苏天扒拉了一下,红了的一个都没给他留下。
他本来是想收的,结果人家压根就不卖,说拿回去给家里人吃。苏天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便问李安远那边要不要新鲜玩意儿,要的话他就马上摘了找人送过去,不要他就另外找人。
李安远自然是要的,而且说不用送,只要摘下来,他明天早上就派人来拉。
话说自从开店以来,他的生意就没有差过,尤其是最近天气热了起来,大家都喜欢吃点凉悠悠的水果消暑,纷纷要求李安远上请湾山庄的水果,但苏天那儿的果树刚刚种下,要卖也是两三年后了,他只能从别地儿进货,客人们都说品质不行,所以他这儿的水果相比蔬菜来说,卖的并不怎么好。现在苏天这儿有了果子,李安远自然是求之不得,有多少要多少。
这天一大早,来店里买菜的人照样是挤得满满当当的,服务员一边过称一边忙着维持秩序,“麻烦大家排一下队啊,蔬菜尽量每样都少买点,不要囤,时间长了不新鲜。”
服务员居然让客人少买点,老板不想挣钱了吗?真够玄幻的,不就是卖个菜而已。不过店里的客人们明显都已经习惯了,不管服务员怎么说,该下手抢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手软。
“服务员,西红柿呢,没有了吗?”
“有,在您左边,多的是呢。”
那客人捡起一个看了看,倒是红彤彤的,就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不对,这不是请湾山庄的,没那个香味儿。”
服务员说:“请湾山庄的早上七点多就卖完了,您来晚了,这些西红柿是咱们郊区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的,也是没用过农药的,品质还是不错,价格也便宜,只要五块钱一斤,比请湾山庄整整便宜一半呢。”
“我就说怎么味道不对,还是不要了,请湾山庄今天运过来的菜还剩哪些?我买点别的吧。”今天孙子又生病了,她在家帮儿媳妇带孩子,这不就来晚了。
“就还剩下点豇豆和茄子,看着不太好看,现在一律打七折。”
客人过去看了看,请湾山庄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说是次品,其实也就是个头稍小了点,看着一样水灵。
老太太听人说过,请湾山庄的蔬菜都是每天凌晨三点多现摘的,然后快马加鞭运到清江,六点半就开门卖,往往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像现在才八点多,就剩下了十来斤的茄子和豇豆,所以要想买请湾山庄的菜,有钱还不行,得赶早儿。
像老太太他们家亲戚,申市人,家里开着个大公司,吃的用的样样玩的比他们家好,每次碰到人家,说实话,这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落差的。不过人家对他们家确实好,每次来都是大包小包的带着,老太太也是知恩的,上次他们过来,特意咬了咬牙,六点多就来店门口守着,一开门就冲进去照着清湾山庄的菜买了不少,想着还是要好好招待一下人家。
果然,请湾山庄的菜就是不一样,亲戚全家一吃这菜就赞不绝口,非得买点回去,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可让他们长脸不少。
照着请湾山庄的茄子和豇豆一样挑了两三斤,老人又问:“请湾山庄还有点别的啥卖不?”
服务员就说:“赶巧儿,今天请湾山庄还真上了样新货,野地瓜,刚刚从山上采回来的,我们经理人好,一人分了几个尝尝,那味道,反正我是形容不出来。就是价格贵了点,五十块钱一斤。”
是有点贵,而且看起来一粒粒都小小的,淡红色,颜色一点儿也不够艳,但老太太觉得请湾山庄出来的东西应该差不了,便狠狠心说,“算了,给我来一斤尝尝吧。”
到家的时候,老太太的儿媳妇正抱着孩子在屋子里转呢。他们家这孩子早产,心脏又不太好,这长到一岁多,大大小小的病就一直没断过,瘦的身上一点肉都没有,又不愿意吃东西,每天就喝点没啥营养的母乳,把一家人折磨的,真真是恼火。
“妈,你回来了啊?买了些什么?”
“去晚了,就掉下些茄子和豇豆,不过请湾山庄今天来了种野果子,我特点买了一斤回来给大家尝尝。”
孩子身体不好,儿媳妇夫妻俩忙着工作,公公婆婆一天在家既要帮他们带孩子又要洗衣做饭,连生活费都没让他们出一分,儿媳妇一直心怀感激。“妈,你们攒点钱也不容易,请湾山庄的菜一向不便宜,没必要非买他们家的,我跟大志年轻,吃点啥不行。”
老太太说:“那不行,你们年轻人工作那么辛苦,不吃好点儿怎么行,中午我给你们用茄子炒个肉,凉拌个豇豆,晚上再给你们包豇豆包子,你看行不?”
“行,妈你做啥都好吃。”
“对了,宝宝怎么样,早上有没有吃点什么?”
一提这话儿媳妇眼泪水就打转,“什么都没吃,大人生病都没有胃口,别说他一个孩子。”
“哎,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不行下午就带他上医院吧。”
儿媳妇只能点点头,心疼的紧,人家这么大的孩子都白白胖胖的,就他们家这个,瘦的都只剩下骨头了。
急也没办法啊,老太太叹了口气,去厨房把刚买的野地瓜洗了一些,端出来给儿媳妇,“别愁了,尝尝,他们说味道好的很。”
别说,人贵有贵的道理,这果子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香味儿倒是浓的很,放到嘴里一尝,那味道简直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妈,太好吃了,你也快尝尝。”
婆媳两个一人一颗压根停不下来,突然,怀里的孩子拱了一下,伸出小手,不怎么清晰的吐出一个字:“要。”
第73章 第 73 章
难得孩子想吃个东西, 老太太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特地捡了一个大的剥了皮喂他, 没想到这娃娃一口就吃了,然后嘴巴张得大大的,“要。”
孙子愿意吃东西,老太太乐坏了,又挑了七八个地鼓儿剥了给孩子吃, “只要你喜欢, 奶奶天天给你买哈。”
估计是地鼓儿酸酸甜甜的开胃,这娃娃吃过地鼓儿后居然食欲就上来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愣吃了小半碗蒸蛋, 一家人看着那叫一个高兴啊, 孩子能□□神就好,这精神好了身体不就好了,可不比那些苦死人的药强多了。
既然孙子爱吃, 那就没啥舍不得了的, 打那以后, 老太太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守在那家店门口,这五十块钱一斤的地鼓儿,愣是让孩子吃到它下市。
……
清晨, 苏天好不容易忙的差不多了, 端着个大海碗碗蹲在门口那呼啦啦的喝稀饭, 不是他不想找个地儿坐着吃, 实在是里面人太多了, 站都站不下。
幽幽的凉风吹着,清淡的花香弥漫在四周, 喝上一大口稀饭再咬上口泡姜,苏天还是觉得美得不行。可惜这姜不是他们自家种的,泡出来味道差了点,等秋天苏天他们自己家的嫩姜熟了,就泡他个几十坛,以后炒菜下饭都好的很。
电话铃声响起,苏天见是李安远,掏出来开了个免提,“怎么啦,你今天这么早就起了,昨天没出去浪啊?”
“浪什么浪啊,我这忙的不可开交的,你那倒安逸。”
“忙啥呀?又忙着买玉去了?”
“什么买玉啊,我这是忙正经事呢。你不知道,你那地鼓儿真的是牛B了,这才上新一天,专门买它的人都快把我的店挤烂了,今早上我就去城北分店转了一圈,出来人都快被压扁了。”
苏天乐开了花,“真有那么好卖啊?你卖多少钱一斤?”
“五十啊,你说我要不要再提提价?感觉那东西小小的一个,一斤有一口袋呢。”李安远可不觉得自己黑,这车厘子啥的都能卖四五十,他这纯野生的神仙果儿咋个就不能再卖贵点?要知道种车厘子的人多得是,长地鼓儿的地方可没多少。
苏天一口稀饭差点喷出来,“五十?你丫是不是人啊,从老子这儿就买成十块钱一斤,你一转手就五倍卖出去,还想提价,提你大爷。”
李安远哈哈大笑,“别这么说嘛,你不也是干的无本买卖嘛,就给人家采的人两块钱一斤,转手就卖我十块,不也是翻了五倍?”
苏天没好气道:“基数都不一样,有啥好比的?再说老子包山不也是花了钱?”昨天采的都是苏天自己山上的地鼓儿,苏天琢磨着这生意要长久做,当然得先摘无主的荒地,到时可就不是两块钱一斤能办到的。
李安远赚了大钱也不在乎这一星半点儿,“行啦,给你涨价行不行,十五块钱一斤,你待会儿多带些人去采,有多少我要多少,但你不能卖给旁人哈。”
苏天满意了,“那还差不多。”
地鼓儿果期只有一个月,要想赚钱可得抓紧了。苏天三两口把稀饭刨完,嘴巴一抹,就上书记家说这事儿了。
地鼓儿这东西怪的很,人多了不长,人少了也不长。早些年他们不光他们清江,南方好多省都有,特别是他们清湾这边,山坡坡上、田埂边、沟边、灌丛边、疏林下、路边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长。就这两年,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到处都长满了野草,这东西也越来越少。就他们大湾村这边,还留了不少,味道也格外甘甜,所以也算是稀缺物了,卖的贵点也说的过去。
听说苏天的来意,书记有些惊讶,“你想找人摘地鼓儿?准备卖到哪儿去?就你那请湾山庄能消化吗?这东西可是娇得很,经不起长途磕磕碰碰的。”
“就卖到清江,到时包装好点儿,应该问题不大。我有朋友在清江专门开蔬果店的,听我说这个,就说帮忙卖试试,反正不采也是浪费了,正好这些天地里也不是很忙,也可以给大家增加个进项。”
书记咂摸了一下,“倒是个好事,你准备收多少钱一斤啊?”
“我地头上的两块钱一斤,不是我地头上的五块钱一斤,有多少我收多少。”
书记有些不解,“论理说两块钱一斤也不低,只是这差价怎么这么大?”
“我这不是想留种嘛,万一一下子都被糟蹋完了,明年怎么办?我自己的地盘好控制一些。”
书记点点头,“也对,这样,待会儿我就让大家过来,说一下这个事儿,左右地鼓儿结果也就是这一个月,能挣一分是一分。”
苏天一走,书记就在村里那个大喇叭里吆喝开了,说苏天那招人采地鼓儿,想去的就到他那报名。
采地鼓儿?这不是小孩子干的事儿嘛,反正这群兔崽子放假了在家也没事儿,去挣个零嘴儿吃吃也好,村里的家长们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让孩子们自己去了,自己在家忙着洗洗刷刷,摆龙门阵。
被关了几天的泼猴们一股脑拥进书记家里,叽叽喳喳的,闹的书记脑壳痛,吼了两声才把场子镇住。
“好了好了,想挣钱就别吵了,不然把你们撵家去。”
书记大小也是个官,泼猴们对视一眼,闭了嘴。
“叫你们来就是为了采地鼓儿的事儿,今天苏天来跟我说要在咱们村收地鼓儿,工钱是五块钱一斤,不过在他地里采就是两块钱一斤,只要你们愿意,有多少他收多少。”
孩子们面面相觑,有个胆大的直接说:“五块钱一斤?五爷爷你唬三岁小孩儿呢,我一个小时就能给你采一盆。”
书记瞪圆了眼,“怎么说话呢,没大没小的,我能骗你们吗?就是五块钱一斤,采完就送清湾山庄去,找你们苏天哥哥。”
孩子们将信将疑的走了,到底也没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去摘。
家长们看自家泼猴儿回来,随口问怎么样了,孩子说工钱有点高了,五块钱一斤,感觉像骗人的,不敢去。
五块钱一斤,去,咋个不去,争着抢着都要去。书记什么时候骗过人?苏天也是个靠谱的,这不是白白给大家送钱嘛,往年这个时候也有人采了往镇上卖,也才三四块一斤,一天撑死也卖不到五十斤,苏天这儿收就收成五块钱一斤,咋个不划算?
当天下午,全村上下的人基本上就全部出动了,跟过节似的,山坡上田坎上到处都是人,背着个背篓提着个箩筐,跑不了多远基本上篮子就满了。拿苏天那儿一过称,好家伙,短短两三个小时就采了三四十斤,一两百块钱呢,就志云家那仨小孙子,撅着个屁股,打着个灯笼弄到晚上十一点多,一算,全家挣了八百多。
八百多块钱啊,再采两天大娃的学杂费也就够了,加上之前做家具的钱,今年可算是宽裕了些。
要说志云家那仨孩子真真是可怜。他爸是个老实人,活到三十多才从外地买了个十几岁的小媳妇儿。
那媳妇儿也是个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被叔叔婶婶卖过来,等生下仨孩子,也不过是二十多岁。二十多岁的人什么都懂了,就不那么好掌控了,出去打工的时候跟同村的一个二流子跑了。
可怜仨孩子,没了妈妈,过了没两年爸爸也得病死了,就剩下仨孩子跟爷爷奶奶过活。现在大的读高中了,得亏去年他爷爷在苏天这儿挣了点钱,不然早就辍学了。
苏天觉得可怜又可恨,“既然这样为什么要生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