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荒野爆爆熊
快递点里人来人往,趁没客人的时候,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萧云徊纳闷:“你怎么不问我生意上的事了?”
“怕你不高兴,等你说的那种思想感情过去了,我再和你聊。”袁恒宇可能没学会萧云徊说的感情不感情,但交流技术已经显著提升。
萧云徊被他的识趣逗乐,调戏他说:“那可能我说的那种思想感情已经过去了?要不你说说看?”
话音刚落,他看见袁恒宇翻开他的书包,从里面掏出一沓用简易文件夹装订过的A4纸,纸上密密麻麻的表格。
袁恒宇把这个交到他手中,一边说:“我最近在1677和挖宝网上观察一些头部和中部的店铺,用模型简单分析了一下它们的盈利和走向。你可以看看这些项目的横向对比。”
萧云徊叹为观止,一页一页翻,发现袁恒宇把义乌那些他们看过的热门的商品类目的利润增长点等数据都罗列出来,甚至还生成了线性图表。他不得不在内心感慨,这就是学霸的力量吗?
很神奇地,当看到袁恒宇的表格后,他觉得袜子店给他带来的对从头再来的PTSD减弱了许多。说白了,不管前面几个月再怎么风吹雨打千难万险,放在A4纸里不还就是几页Excel的事吗?
他突然少了一些瞻前顾后,多了几分勇气。
他还没来得及消化感动呢,袁恒宇又从他的小书包一阵乱掏,掏出一个中号的印有Z大校徽的信封,上面工整地写着“袁恒宇(赠予)”递到萧云徊手中,里面厚厚的看起来挺有分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萧云徊随手拨开信封,发现赫然躺着一沓扎实的人民币。“这是?”萧云徊疑惑。
“这是我存的,一共有三万块了。”袁恒宇稀松平常地说道:“我高中时候,就开始打工。我妈和我爸吵架了,总说想搬家,说我是她唯一的依靠了。我就想,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打工存钱买房子。”
萧云徊突然想起来义乌前在老家他问袁恒宇高中毕业在家干嘛,袁恒宇说去工地搬砖,原来都是为了给他妈妈存钱。
袁恒宇接着说:“你创业需要钱,先拿着用。三万块可能对你不多,但我还存了挺久,其中五千还是高中参加创新大赛和同学分的。上大学这几个月我开始当家教,打工能挣的钱比以前多了。”
萧云徊知道袁恒宇前几个月一直忙得焦头烂额,除了功课以外,还在兼职。他一时间无言以对,但无论如何,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当然,理智上,他仍然把信封又推回给袁恒宇,说:“这钱我不能要。”
谁知道袁恒宇这小子还挺轴,手抵着信封就不肯再收回去。
萧云徊见快递点人流量大,这样几万块赤裸裸地推来搡去总归有些不合适,袁恒宇又仿佛心意已决,他只得将信封先揣进自己的兜里,说:“我先帮你保管着,回家你再拿回去。”
袁恒宇一住又是一个周末。到了他要走的前一天晚上,萧云徊听响动,估摸着袁恒宇已经睡着,便悄悄地将信封放回到他书包的夹层里。
等他送完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子去车站回来,居然发现那个信封又金蝉脱壳飞进了他的衣柜里。萧云徊这才惊觉袁恒宇这小子比他以为的要敏锐奸诈多了。
他坐在工作椅上,看着信封上“袁恒宇(赠予)”五个大字,沉思良久,在微信对话框打下两行字。
【小宇,我想试试看承包快递点。】
【你觉得行吗?】
第10章
萧云徊终于鼓起勇气决定重新开始,他认同了袁恒宇当时在酒桌上的话——过去的四个月虽然损失了一个赛博店铺和两万块钱,但仍然留下了痕迹。
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认为按照电商这样发展下去,快递行业还在上升趋势。他发给袁恒宇的微信也很快得到了回应。
“我支持你。”袁恒宇回了四个字。
接下来的一周,萧云徊开始查看系统内近三个月、近半年,乃至近一年的单量趋势,发现过去一年单量的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近半年更是增长了百分之三十。
尽管数量上在增长,弊端在于每单的盈利也做出了些微下调,比如今年比去年每派一个件收的钱减少了五分,以慧姐主要负责的三个小区片区为例,保守估计每天五百个派件,每天就会损失二十五元,每个月损失将近一千元。当然,由于单量的增长,这种损失实际上被抵消了。
萧云徊拿不准这种抵消意味着一种什么趋势,便把他计算的结果拿去和袁恒宇讨论。
【就像我们之前观察到的一样,快递单量真的在稳定增长。】
【可是有一个问题,我发现今年收的钱在减少。比如去年派一个件能拿到1.5元,但今年只能拿到1.45元。结果加加减减下来,盈利增长就被减少了。】
【你怎么看?】
“我这几天也在查快递行业的文献资料,发现近几年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有些母公司做得好了产生利益纠纷,又分裂出来成立新的公司,可见这个市场很大。”
“上次我回义乌,注意到去慧姐快递点卸货的又多了一个没见过的快递公司。”
【速达?】
“应该是。可能你看到的这个降价是行业开始竞争的结果,在代理端的体现。”袁恒宇说出自己的揣测:“正是由于市场太大,早两年呈现出一片蓝海态势。但由于相似企业不断复制和分裂,行业内迅速进入恶性竞争的循环。而通过上游到下游的挤压,到了慧姐这一端,直接的结果就是单价不断小幅度下降。”
【那快递行业还能做吗?按照我的计算,如果单量继续这样猛增,即便现在这种降价,也架不住数量大,至少近几年还是大有可为。】自从袜子店被关以后,萧云徊逐渐开拓了思路,那就是观察市场的数据和趋势,及时做出调整,好过坐吃山空眼下的一些优势格局。
“我赞成,先做再说。”袁恒宇回。
在一起烤串时,萧云徊又和林超讨论自己调研心得:“我觉得我们俩合伙承包慧姐的快递点,行。我能出五万。我算了算,加上收发件,这个点乐观情况下收益,明年应该能达到月均不到三万。这还是保守算法,因为这两年国家一直在鼓励电商发展,你看天天电视上,那些返乡电商创业。快递行业能分这一杯羹。你我二人,一人一个月一万总有,只要勤勤恳恳干,比现在不会差。”
林超当然乐意:“那敢情好,我也出五万,我们兄弟平分。再加上这个烤串店,我们也算是走上勤劳致富之路了。”
萧云徊泼他冷水道:“快递行业对时间要求比较苛刻,虽然咱们可以雇临时工人去收发货,但我们人得在,看着生意,有些不自由。所以我估计如果我俩都一起承包一个快递点,烤串店得结束。”
林超想了想,说:“行!在这行你比我有经验。咱们烤串店现在冬天每个月收益也有些惨淡,想想确实太费劲。如果你真的决定盘下慧姐的店,那咱们一起关店,承担损失。”
萧云徊笑道:“损失倒也不一定有很多,毕竟咱们都是刚开始。到时候我们把店铺转租出去,应该问题不大。我想明白了,创业有时真得及时止损,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深耕可以有,但也得有抗风险的勇气。”
他顿了顿,郑重其事地问道:“只一点,咱们首先是兄弟,其次才是合作伙伴,你觉得咱们能做得到么?”
“No problem!”林超大笑,“你第一天认识我的?当年考试作弊我们互相掩护,哪次我不是肝胆相照?我是那种会为了利益对兄弟不利的人吗?”
林超猜想萧云徊这么问,是不是对李博阳产生的背叛创伤后应激反应。
当年他、李博阳还有萧云徊三个人可谓是亲如手足穿同一条衣服。
或者说,林超开始以为是这样。过了很久以后他琢磨出来,应该是,他和李博阳、萧云徊分别亲如手足、能穿同一条衣服。
李博阳一入大学就是标准社会中流砥柱配置:老师喜欢、同学爱戴,GPA、奖学金、学生会多个抓手,一个也不落下。
萧云徊相比之下就沉静很多,轻易间不显山露水,和人讲话总说半句藏半句。
林超前两年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觉得萧云徊这小子长得不错、人也看似温柔,但总有距离感,并没有真正深入交往。直到大三一起进入一个项目小组合作几次次作业,他发现萧云徊其实嘴硬心软、责任感爆棚,从此才开启了和萧云徊的友谊地久天长之路。
开始总是林超和李博阳、萧云徊分别吃饭。后来李博阳提议大家一块儿吃,才有了所谓的三人格局。
就这样,林超、李博阳和萧云徊的三角友情持续到大三快结束,李博阳突然向林超坦言,自己暗恋萧云徊已久。
从小直到大的林超,虽然对此震惊不已,但瞧着李博阳人品相貌都不错,再瞅瞅萧云徊成长不易,便心甘情愿当起了这个红郎。
如此这般李博阳猛追、林超在一旁摇旗呐喊了将近大半年时间,萧云徊总算松口开始试着和李博阳两人约会。
孰料李博阳毕业即翻脸,又说担心家里人接受不了他的性取向,又说要找稳定的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现在不敢承诺那么多,反反复复犹犹豫豫。结局是萧云徊快刀斩乱麻一场决裂,他们的好基友铁三角中的两人也变成老死不相往来。
林超甚至一直因为这事有些自责。
但萧云徊想得比他少多了,只是单纯从袜子店中汲取经验,明白一些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创业风险,两个人买单比一个人买单的情况要复杂许多。总而言之,林超的一番豪言壮语后,萧云徊终于下定了决心,打算找个时间约慧姐谈正事。
说时迟那时快,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萧云徊又收到了袁恒宇从微信上传来的新消息。
“我这两周跑遍了杭州各大高校,找到工大正在招聘快递校园代理。”
“工大位置很好,正好在大学城的中心,东起Z大,西接师大,南北还有技术大学和商学院。这边派一个件有1.7元,比义乌高。大学生收发快递也多,老板没有告诉我准确数字,只说每天500单以上肯定有。我查了一下,工大现在的在校生大约有至少一万多人。承包押金需要十五万人民币。”
原来,袁恒宇最近说自己在研究快递行业,是身体力行跑到杭州各大高校去开拓快递点市场了。
萧云徊猜测他可能没想到自己是先有了慧姐的快递点这个机会,才动了念头。萧云徊有点感动,感动之余,竟然又陷入摇摆。
他不得不和林超重新谈:“小宇说他在杭州找了个大学城中心的位置的快递点,总共需要押金十五万,但那块地段很不错,单量能比咱们现在义乌这个位置高上一倍可能。”
“所以呢?你动心了?”林超反问,也不得不交底:“问就是我觉得是个好机会,但哥们口袋翻个底朝天,只有这区区五万块。”
“小宇他还有三万块,应该可以救救急。”萧云徊突然想起袁恒宇那个信封,还被他保管在他衣柜行李箱的深处。
他沉默了一会仿佛想起什么,说:“实在不行,我还能从我奶奶那儿借两万块。等我挣到钱立马还给她。”他似乎觉得还不妥,又补充道:“我知道杭州消费和生活成本比义乌要高很多,如果你觉得不妥,我们再从长计议。”
林超听罢,欲言又止了一会,终于忍不住问:“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为了杭州大学城中心,还是为了袁恒宇?”
萧云徊下意识反驳,严肃地说:“你以前开开玩笑我就不计较了,但现在说的是正事儿,你别把我往那方面想。我只认真和你讨论:杭州还是义乌,十五万还是十万,预计盈利两三万每月还是一两万每月。还有杭州生活成本不确定的那些风险。”
林超思考了一会,脑子里没有明确的答案。说白了他不是一个拘泥于某地的人。
他确实有个创业梦,这就是为何他当初和萧云徊一拍即合杀到义乌。但是,现在要问他是否留恋义乌,他倒随便,要问他怕不怕去杭州,有点怕,也有些期待。他想和兄弟一起开疆辟土。
他不得不换个方式再确认:“那你和我说实话,你是想去杭州,还是想留在义乌?”
这回换成萧云徊思考了。
平时擅长插科打诨的林超此刻也不再干扰,直到他听到萧云徊终于做出决定:“准备好钱。我们,去杭州闯一闯吧!”
第11章
萧云徊向奶奶借了两万元,加上袁恒宇的三万,林超和自己的各五万,两个人以萧云徊60%和林超40%的比例计算入股,决定日后分成。
本来林超和萧云徊的意思,是把袁恒宇的三万也兑现成入股比例,但袁恒宇执意这钱是他借给萧云徊的,大家便也没有坚持。
凑够钱后,林超和萧云徊即刻启程去了一趟杭州工大的校园快递点,把合同签了一切敲定。得亏有几个月帮助慧姐的经验,萧云徊在琢磨合同条款的时候还算老练。
慧姐那边,萧云徊也礼貌地婉拒了她给的机会。慧姐表示特别理解,毕竟义乌青年创业社区这个地段的快递点,她也不愁找人转手。她还激动地说,日后大家都在杭州,能多走动照应,反而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由于杭州那边要转手的老板预计年后再撤,适逢慧姐也需要一些时间善后交接,萧云徊便再帮慧姐做了两个月物流,其他杭州事宜交给袁恒宇打理。这一做就做到了过年。
林超也依靠着烤串店贯彻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生哲学。好在在此期间,萧云徊和林超努努力省吃俭用,把欠萧云徊奶奶的两万元缺口凑上了。
袁恒宇放寒假的时候,萧云徊料理完烤串店的转租问题,拿到了慧姐给他在义乌结的最后一份工资,收拾完自己奋斗了将近半年的义乌两居室小出租屋,风风火火和袁恒宇一起回了家乡星港。
“这些钱本来就是留给你用的,还说什么还不还。”韩采蓉见萧云徊真的原封不动把两万元还来,有些无语。
“这些钱不是我的,如果萧星星有需要的,给萧星星花。”萧云徊自顾自地把钱装回韩采蓉放贵重物品的衣柜里,又问:“还是回头你把卡给我我去帮你存了。”
韩采蓉已经习惯萧云徊这个臭脾气,说:“萧星星有她自己的小金库。你的就是你的。”随后又很无所谓地回:“你实在要还,就帮我存在卡里。你乱放回头我还得找,别增加我的麻烦。”
话说到这,韩采蓉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起来,你妈今年过年又给你们……”
萧云徊听到那两个关键字,赶紧打断韩采蓉施法:“不听不听!大过年的。”
他一边说着不听,一边举起正在和面的手捂上耳朵,耳朵和面颊后方被稀稀落落掉下来的面粉染得白白的,可爱又滑稽。
韩采蓉见萧云徊带着罪恶的双手朝自己走过来,知道自己可能被祸害,连忙制止道:“你别吓我,尊敬老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你懂不懂的?”看到孙子像小孩子一样和个面就被弄得乱七八糟,她又精准吐槽:“你看看你,就会嘴硬,行为上永远长不大。”
萧云徊被韩采蓉逗乐了,刻意避开手上的面粉,俯身下去双臂箍住她的脖子,将头重重靠在她肩膀上撒娇:“我本来就是你的小孩,不在你面前做小孩还能在谁面前做小孩,哼。”
在客厅里看电视的萧星星正走进厨房想看看有什么新鲜东西能拿来吃,见到这一幕露出鄙夷的神情,阴阳怪气道:“萧云徊好缠人,撒娇怪,每次回来奶奶都不陪我玩了,就你会争宠。”
萧云徊一副胜利者姿态黏住韩采蓉,两兄妹各种鬼脸魔法攻击对方。
韩采蓉见萧星星刚好进来,想起有活儿,问道:“我做了一份糖醋煎带鱼给小赵他们家,你们谁有空帮我送去?”
“小赵”指的是赵钰萍,袁恒宇的妈妈。
“我我!”萧星星举手。
萧云徊纳闷,之前怎么没见萧星星干活那么积极。
过年就是高兴。萧星星翻出挂在门口的羽绒厚外套穿上,右手抄起刚出锅的糖醋煎带鱼,盖上盖子,便欢天喜地出门了。萧云徊还在后面补刀:“送完赶紧回来,别到处乱跑,要不你回来就干扒白米饭!”
萧星星冲他吐个舌头,一溜烟跑了。
大约过了有四十分钟,萧星星还没回来,明明萧云徊和袁恒宇家的距离只有楼里楼外,来回加上寒暄,顶多就十五分钟。萧云徊不得不给萧星星拨了个电话,发现这姑娘手机也没带。
上一篇:豪门老公天天都在爆金币
下一篇:总裁别宠了,我是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