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时弈
“好嘞。”大爷拿着一个杆秤把两个土豆的重量称了出来,眯着眼睛盯着杆秤上指着的数字,“三块二,娃,爷爷给你抹个零,给三块就成了。”
“这么便宜?”谢君熠听到两个巴掌大的土豆只要三块钱,人都惊呆了。
宋晞从兜里拿出三块钱零钱递给大爷,从大爷手中拿过装土豆的袋子:“那你觉得这土豆多少钱?”
他余光瞥见大爷摊位上还有葱和芹菜,又弯下腰挑选着芹菜:“大爷,我再买两把芹菜,能送我点葱吗?”
大爷花白的胡须吹了吹,笑得和蔼,说话还带着:“可以可以,娃你随便挑,这芹菜是俺家老婆子今儿个早上刚折的哩。”
宋晞又拿了两把芹菜,专门拿多了些,大爷依然用的杆称称的,给宋晞抹了零,还送了宋晞一把小葱。
买了两个土豆两大把芹菜还有一把大爷赠送的小葱,总归才花了个位数。
谢大少爷这辈子也没想到,几块钱能买这么多菜。
他纠结了一下,然后艰难地说:“我们那边的超市土豆论个卖。”
宋晞在这个菜市场买菜买多了,知道卖豆腐和卖肉的摊位在,哪儿,他边走向卖豆腐的摊位,边漫不经心地问:“那你们那边的土豆一个多少钱?”
“一个二十。”
宋晞脚步一僵。
他缓缓转过头,盯着谢君熠那双眼睛,好像想从里面读出谢君熠在撒谎的意味。
活了二十多年,他第一次知道一个土豆也能卖二十块。
宋晞:“……?”
他盯了谢君熠半晌,也没从谢君熠眼睛里看出谢君熠在撒谎。
说明,谢君熠没撒谎,一个普普通通的土豆真能二十块卖给大冤种,而谢君熠就是那个大冤种。
“你认真的?”
“认真的。”
谢君熠皱了眉,这段时间和宋晞一起节俭用钱,发现花少的钱也能过好生活,比如刚才买的三块钱两个大土豆和他在高档超市里花二十买的一个土豆外表上压根没区别,甚至三块钱的土豆还要新鲜一些。
他感觉,他以前过的生活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充当大冤种的角色。
“我感觉,我似乎被坑了。”
第75章 过年
宋晞在看到谢君熠两手空空来他家的时候, 以为谢君熠就在他家住一天,住一天就回谢家去了。
没想到谢君熠第二天一大清早去他们楼下小超市买了一堆洗漱用品,直接赖在他家不走了, 似乎有想在他们家待一个寒假的架势。
宋玉兰倒是很欢迎谢君熠在他们家住, 平日里宋晞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学校,她在家里一个人待惯了,想和人说话只能去找相熟的邻居聊天。
现在家里多了两个人,冷清的家一下子热闹起来, 她也天天拉着谢君熠唠家常,不过他们聊的家常十句有八句都有关宋晞。
宋玉兰甚至把宋晞小学数学考试有一次没有考满分,只考了98分,然后躲在被子里偷偷哭的事都讲给谢君熠听了。
谢君熠不犯病的时候还是挺招人喜欢的,有时候宋玉兰拉他说话能说一整个下午,他也不觉得不耐烦, 认真地和宋玉兰聊天。
宋晞觉得谢君熠住进他们家的事, 实在是让他有点尴尬。
他们租的这个房子是两室一厅, 只有两个卧室, 他住一间宋玉兰住一间, 没有第三间卧室。
他想让谢君熠去客厅睡沙发,但谢君熠不要,怎么说不愿意去, 非要和宋晞住一间卧室。
他们在这边争论着谢君熠是去客厅睡沙发还是去卧室和宋晞一起睡,那边的宋玉兰就拍了拍身下的沙发, 站在谢君熠那边,笑着劝说宋晞:“小晞呀,这沙发硬,睡久了会出毛病的, 还是让小谢和你一起睡吧,你那个床大,也睡得下两个人。”
宋玉兰发话了,宋晞只好让谢君熠住进他的卧室。
谢君熠在他家比他还像宋玉兰的儿子。
宋玉兰睡得早,起得也早,一般宋晞刚起床的时候,宋玉兰就已经做好了早饭。
早上六点,宋玉兰准时起床,准备下楼散散步买买菜,再回家做饭,岂料她刚出卧室,餐桌上就摆了一碗白粥,还有包子馒头等早点,而站在餐桌旁边的居然是谢君熠。
“怎么起这么早?”宋玉兰走上前去,“不再睡会儿吗?”
“早起习惯了。”谢君熠说,“您先吃饭吧,待会儿我等晞晞起床再一起吃。”
宋玉兰笑了笑,坐了下来,拿起桌上摆着的筷子:“好。”
谢君熠和宋晞同居的时候一般都起得比宋晞早,早上宋晞还在睡觉的时候,他一般就醒了过来。
有时候蹑手蹑脚地走出出租屋,去外面买早饭回来,有时候在家做早饭。
昔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谢大少爷在和宋晞同居的日子里,他和宋晞轮流做饭,有时候也一起做饭,一段时间过后,如今谢大少爷也会做饭了。
日子一日一日过去,平淡如水。
新年渐渐将至。
A市很少下雪,这几天A市倒是一反常态,天上一直飘着落雪,不过下的雪不多,只在地上积了有鞋底一般厚的雪,车驶过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两道车辙。
过年的那一天是一个晴朗的雪天。
往日的年都是宋晞和宋玉兰两个人过,如果天气好他们会回村里,走走亲戚什么的,但宋玉兰身体这些年愈发不好,受不了长途跋涉,所以说这两年都是在家过的,今年的年却多了一个人。
谢君熠。
过年很热闹,就连平日里人迹鲜少,清寂的城中村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对联,放着喜气洋洋的音乐,来往的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宋玉兰今天换了一身喜庆的红色衣衫。
宋晞也从衣柜里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这件毛衣是宋玉兰给他织的,去年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穿过。
他们三个在厨房包着饺子,聊着天,客厅的老式收音机在放着每年过年大街小巷都会放的音乐,在厨房他们也能听见。
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有人敲门?”宋玉兰有些意外。
宋家的亲戚基本上都在乡下,离A市很远,从搬到A市边缘的城中村来之后他很少回乡下,没怎么和村里的亲戚交流过了,每年过年也没人会上他们家串门。
宋晞也在想着这时来的人会是谁,忽然想到之前见到周一易的时候周一易说的话。
周一易随口说了一句到时候等过年来他们家拜年。
看来来的人是周家了。
“是周一易。”宋晞说,“我们先前在学校遇到过,见了一面。”
他简单讲了下周一易说要来拜年的事,宋玉兰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年龄大了,毕竟几年过去,一时想不起来“周一易”和“周家”是谁,细细想了下周一易这个名字之后,她想到了他们宋家确实有个周家的亲戚,在乡下的时候就住他们家隔壁,在她丈夫去世的时候也帮衬过他们。
脸上的迷茫之色褪去,换上了宋玉兰一向有的温和笑容。
她用水冲了冲手上沾着的面粉,洗完手,擦干净手上的水渍后说:“那你们先继续包饺子吧,我去开门招待一下他们。”
敲门声又响起,宋玉兰边走出厨房边放大声音说:“诶,来了!”
不一会儿,厨房外响起了宋玉兰与周家来拜年的几人客套的声音。
宋晞用筷子夹起一筷子肉馅,放进刚擀好的面皮里面,包了一个皮薄馅大的饺子,褶皱漂亮极了。
谢君熠不会包饺子,怕控制不好馅的分量,又怕包得不紧煮的时候散开,还怕把皮包破。
但擀面皮简单,刚才宋玉兰教了他,他亲手擀了几块面皮后差不多也熟练了。
他拿起一个面团,沾了点面粉用擀面杖一点点擀开。
他现在知道周一易只是宋晞的朋友,听到周一易的名字也不会应激了,他非常平和地问:“他们要留下来吃饭吗?需不需要多包点饺子?”
“应该不吧?”宋晞边包饺子边随口说,“周家在城里挺多亲戚的,我们跟周家算远房亲戚,不是直系亲属,因为住在一个村里,再加上我们两家挨得比较近,所以说关系还算比较好,不过也不算特别熟,他们估计还得走几家亲戚然后再回周家吃年夜饭。”
“多包点也行,到时候放冰箱里冻着,正好冰箱里的饺子前些日子吃完了。”
他们正在这聊着,厨房门被人轻轻打开,他们同时向门口看去。
来的人是周一易。
过年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周一易也不例外,他嘴角洋溢着喜悦的笑,自然地走到宋晞身边看他俩包饺子:“我就说怎么在客厅看不见你们,特地问了一嘴伯母,伯母说你们在厨房包饺子,我来看看。”
“需要帮忙吗?我好久没包饺子了。”周一易跃跃欲试地搓了搓手,不等宋晞回答,他直接开了厨房的水龙头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宋晞往厨房外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宋玉兰和别人正坐在沙发上聊天。
他收回视线,落在周一易身上:“你不用去外面和我妈妈聊天吗?”
周一易哈哈笑了笑:“我爸妈在外面跟伯母聊呢,他们聊的话题我都听不懂,我在那儿坐着也是尴尬,就跑到厨房来找你们了。”
宋晞给周一易让了个位:“也行,你随便包点吧,待会儿等他们聊完了,你带点回家去。”
“好嘞!”
周一易一撩衣袖,跟着宋晞包起饺子来。
周一易偷摸看了眼在擀面皮的谢君熠。
谢君熠和宋晞一个人擀面皮一个人包饺子,配合十分默契。
谢君熠和宋晞恋爱的事在学校里也不是个秘密了,他作为宋晞的朋友,虽然明面上宋晞没跟他说他在和谢君熠恋爱,但他听到过周围人的一言两语,再加上宋晞现在也不避讳与谢君熠的恋爱关系,有时候他看见宋晞发一两条有关谢君熠的朋友圈,也能猜出来宋晞和谢君熠在谈恋爱。
作为直男的周一易在得知好友是同性恋后,也和宋晞的室友一样没有对宋晞退避三舍,反倒调侃着宋晞:“宋哥,你之前跟我说他只是你朋友,没想到几个月没见,你们都见家长了,给朋友前面加了个男字,变成了男朋友。”
“本来没想说的。”宋晞包饺子的手一顿,回想之前他不想暴露与谢君熠恋爱关系的心路历程他也觉得可笑,他无奈地说,“之前总感觉和朋友说我在和男的谈恋爱有点怪……但现在觉得好像也没那么奇怪。”
周一易说:“当然不奇怪啊!我有个室友也跟你一样喜欢男生,他有个谈了四年的男朋友,人家从高中就谈上了,虽然没考到一个大学,但他俩成天腻歪得……唉,我都想找对象了。”
周一易进了厨房后,这厨房就没消停下来过。
周一易还是个心思单纯的男大学生,在家长面前放不开,一和宋晞还有谢君熠两个同龄人共处一室,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手上不停地包着饺子,嘴上也喋喋不休地讲着。
一会儿讲到他室友的男朋友上个学期还到他们学校来请他们一整个宿舍的人吃饭,一会儿讲到上个学期他有一科差点挂科,幸好老师捞了他,一会儿又讲到他和室友打游戏打了个通宵,第二天早八四个人全迟到的事。
有周一易的帮忙,桌上的肉馅全包完了,还剩点面团,宋晞打算把这点面团拿来煮面疙瘩汤喝。
饺子包完了,外面的周家夫妇和宋玉兰也聊完天了。
周家夫妇在外面叫着周一易的名字,叫周一易快些出来去走下一家亲戚。
他们刚开始包好了一批饺子,放进冰箱里冻着,这会儿饺子也冻好了,宋晞从冰箱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袋子饺子交给周一易:“这里,都是今天包的饺子。”
周一易没有拒绝,接过宋晞递来的饺子,脸上的笑容更甚:“小时候我可爱吃伯母包的饺子了,每年过年都来你家蹭饺子吃,真是好久没吃了,还怪想念那个味道,待会儿回家我就煮了和爸妈一起吃!”
“谢了啊,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