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长歌
释雪河释丛云顿时没精打采,好想吃肉!每天那么点根本不够吃!
杨新忽然说道:“说起来,今天田五娘倒是提醒了我一句,财不外露。”
李从嘉有些意外:“什么?”
杨新想了想说道:“她当时没有解释,不过很快就转移话题,说如今军费吃紧,赵匡胤好几次上折申请出兵,郭荣都留中不发。”
财不外露?军费吃紧?
李从嘉顿时恍然:“哦,赵匡胤这是……想把我当冤大头?”
和尚们一脸懵逼:“什么?”
李从嘉细细分析道:“我觉得他可能是看中我手上的钱财,若是娶他义女,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我必然要出很多聘礼才会好看一些,而且我现在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偏偏手上有大量钱财,在他而言自然好操控,成为他的女婿之后,他想要钱,我还不得乖乖奉上?”
越想越是可能,田五娘是闺中女郎,如果不是为了提点夫家,怎么可能贸然谈起朝政?只不过这个提点,是她想到的,还是田通判通过她的嘴代为传声,十分值得思考。
和尚们刚才没有想到这些,毕竟两姓婚姻这些世俗之事,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今听李从嘉细细说来,还真有可能。
仔细想想李从嘉如今的身份,还真是很好的傀儡人选,就算把他弄死了,侵吞他的财产,也没人给他出头!
不过知道赵匡胤另有目的之后,他也就放心了,他就说赵匡胤怎么忽然对他这么友好,刚开始还以为真的是身份要被拆穿。
杨新见李从嘉一脸轻松,着急说道:“郎君,赵匡胤卑鄙小人,总会想办法逼你答应的。”
李从嘉摆手说道:“无所谓,实在不行就先答应下来,反正还有‘守孝’这个借口。”
释青松忽然开口说道:“阿弥陀佛,贫僧有句话想要提醒郎君。”
李从嘉有些意外:“什么?”
释青松认真说道:“郎君父母尚且在世,守孝这个借口,能不用就不用吧。”
李从嘉刚开始还略有些奇怪,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顿时冷汗都要下来了。
亏了他身边是这些跟他一个壕沟里的和尚,如果有别人,只怕就算回去也要被参死。
从古至今,孝道都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一点,李从嘉可以说是逼不得已,但是这样说也相当于在诅咒父母,他的父母又不是普通人。
说实话,李从嘉心里没把这当成事情,非常时期非常办法,否则他也不至于说谎说得那么顺溜,然而以现代人的思维去揣测古人,不出事情才怪。
李从嘉起身郑重行礼说道:“多谢大师提点,此乃从嘉之错。”
杨新虽然没太明白,但也知道这个借口不太好,不由得说道:“那……那要怎么办?”
李从嘉苦笑:“虽然知道不好用这个做借口,但已经说出去,就只能当成真的了。不过也有好处,至少三年之内我不能娶她,三年之后……我早就回大唐了。”
释雪庭摇头:“若是被赵匡胤盯上,三年之内真未必回得去,他真的看重你手里银钱的话,怎么可能放你离他视线之外?”
李从嘉顿时一愣,低头认真思考一遍,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不由得皱眉。
释雪庭继续说道:“如今之计,郎君只能想办法让赵匡胤投鼠忌器,不敢对你如何。”
李从嘉长叹一声:“他乃是定国节度使,虽然算不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是高官,他不敢动的也就那有限的几个人了,我能有什么办法……”
李从嘉说到这里忽然一顿,转头看向和尚们问道:“你们说,我现在开始把自己刷成名士人设,来不来得及?”
科举当官是来不及了,就算考得上,说不定赵匡胤还会强行做他靠山,到时候还是捆绑在一起,更何况……他跑到周国去科举,等以后回到南唐,身份拆穿,那可真就是一出好戏了。
名士好啊,放诞不羁,声名在外,谁想动动都要先思考会不会坏了自己在读书人中的口碑。
而且名士如果立志不娶,谁也说不出什么。
虽然大家不知道人设是个什么意思,但还是听得明白,所有人都开始思考这个路子的可能性。
李从嘉越想这个路子越靠谱,杨新看他一脸喜色的模样,忍不住说道:“名士……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李从嘉眼睛看向杨新,挑眉说道:“你是觉得我没真才实学?”
杨新蹭到释雪庭身后笑道:“呵呵,那个……郎君的确是人中龙凤,只是还太过年轻,名士……都是年纪很大的人嘛。”
李从嘉哼了一声,刚想反驳,就听释雪庭说道:“学问不在年龄,不要限制自己的眼界,你若读过郎君所作诗词,必然不会有此疑问了,不过也好,郎君许久不作诗词,这次想必要大展身手,你也要跟郎君多多学习才是。”
李从嘉得意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坏了,忘了自己原本还有这么一个人设!
第44章
李从嘉见释雪庭认真给杨新科普, 忍不住说道:“诗词之道, 不过陶冶情操自娱自乐而已, 纵然写得再多,于时政亦是无用, 十一郎若是感兴趣倒可学一学,不过切莫沉迷进去。”
杨新敬畏地看了一眼李从嘉,摇了摇头说道:“我……我总也搞不清那些平仄韵脚什么的, 现在能认字能读书十一郎已很是知足。”
李从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释雪庭颇为遗憾:“郎君许久未曾下笔,若就此搁置, 实在太过遗憾。”
李从嘉没说话,他倒没觉得遗憾,反正……总能想到办法将李煜写过的那些词流传下去,到时候词帝依旧是词帝,若是能够将亡国之君的头衔去掉, 那就更美了。
只是当务之急是怎么找一个切入点, 名士不是自己说是就是的,要靠口碑, 而现在他人生地不熟, 想要打入当地文人圈子也不是特别容易,突破点估计还要在田家那里找。
恰巧, 李从嘉打听之后知道田家大郎无心仕途,沉迷诗词歌赋,开了一家诗社, 一群人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也经常有几首诗词被本地杨花院谱曲传唱,咳咳,这个杨花院自然就是青楼。
眼看快要过年,李从嘉借着送年礼的机会,跟田大郎提了一句,田大郎无比得意说道:“你也知道我们浮云诗社?”
李从嘉笑道:“大郎诗社之中人才辈出,江都府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想要不知道都难。”
田大郎心情极好地拍了拍李从嘉肩膀说道:“正巧过两日我们有一诗会,钟隐可有兴趣?”
李从嘉不掩欣喜:“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回去之后,李从嘉询问杨新要不要跟他去,杨新立刻摇头,他哪里看得出什么好坏,更何况一群落魄才子吟诗作对,又有什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