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想吃肉
朱寰摆摆手:“没地方放。”他一直做着御史,虽然儿子也出仕了,终究养家不太容易。郑琰也是吃准了这一点,才说这个话的,否则这种拿人当货物转赠的事儿,她做起来还是有心理障碍的。
歌舞间歇,大家互相劝酒聊天,当然未来几个月的大致布置要留到书房里商量。几个留京的人嘱咐池脩之到了熙山之后万事当心,郑琰也向在座两位有孩子在崇道堂读书的人保证:“熙山崇道堂有宿舍,再有什么,我就接他们到我那里住,总不会亏待了孩子。”
得到保证的程泓与汪礼都举杯表示了感谢,这两位的孩子照说比同学背景略差,能入崇道堂乃是内部操作。
池脩之对朱寰举杯:“令郎近来可好些了?”
“承蒙韦相公照顾,可是受益良多!”
郑琰动了动耳朵,眼角抽了两下。朱寰这声音明显跟刚才说话的时候不一样了,像是电子合成音在念剧本,郑琰就知道朱寰这是在言不由衷。
朱寰这人本身水平不差,要不池脩之也不跟他结交了,而他之所以这么多年了还做御史,也只能做御史就是因为这货特么不会作戏!朱御史也算是朝上一朵大奇葩了,不管是谁,哪怕是当初的二百五梁横,也有假惺惺麻痹群众的时候,还曾经欺负过几个人的眼睛。
朱寰智商比梁横高三等,情商比梁横高八百档,却死在演技这一项上。人在江湖飘,怎么能离了客套?偏偏朱寰不知道为什么,一要跟人客套了,说话的腔儿都变了!表演越与内心相背离,表现的就越生硬,装都装不下去。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有点脸皮的人都要让自己顺势“正直”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朱寰明明与池氏夫妇交情不错,自己也有能力,池氏夫妇有能力也想帮他,最后他还是在御史台这个清水衙门混的原因。
朱寰有五子,第三子朱方前阵儿被揪个小错儿罢了职,出手的是韦知勉。朱寰心中自然不痛快,他儿子有错,却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却被削成白板了,让人不记恨都不行。
郑琰笑道:“年轻人,这个时候吃点儿小亏也不算是坏事,吃一堑长一智,总比老大年纪了再折了腿强。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听到郑琰变相的保证,朱寰的声调又恢复了正常,词句间的停顿也符合正常人类的审美标准了:“娘子说的是。”
除了这个小插曲,其余一切都很不错,朱寰作为本年度轮职留守京城的人,也很放心地留了下来。
迁往熙山的路是大家都走惯了的,提前派人清理道理、打扫卫生、布置警戒,这一路走得十分顺利。郑琰一度乘马而行,心中大为惋惜:要是望远镜能现世就好了!多熙山多好的环境啊,学生们可以补充天文地理知识,促进唯物教育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撕碎蒙昧专制的利器啊!
有眼下这样的成果已经很不错了,由于迁到熙山的人群不是一天之内全部迁到的,总有个先来后到,亦有如程、汪这样家中长辈不能到熙山而要住校的学生,郑琰安顿好家里又安排学校。
大家对住校都不怎么抵触,此时常有远道求学的学子,如果师傅好心,就让他们依着师傅住下,跟住校也差不多了,倒是私塾里面走读的人略多些。名师们的弟子,尤其是入室弟子,很多都是近身侍奉的。
老师们在熙山校区也有住的地方,双宅缩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继续宅着,周边惊喜地发现,他多做的那一整套的器具都被小心地搬到这里来了。来不及摆放行李,周边就手持放大镜,热情地投入到了科研活动中。对于郑校长十分关注的活字事业,周老师表示,他已经研究完毕。
经过周边的研究发现,陶活字对粘土、火的要求比较高,不如木活字方便,木板会变形的问题在他看来暂时不会出现:“需要印多少套书呢?”
是啊,需要印多少套书呢?就算是活字一直在重复利用,又有多少书可印?全社会的要求水平上不去,优良的技术根本推广不了!什么铅活字一类,周边不是冶炼专家,在迷上透镜之后,这个项目就要暂缓。
“这里临水,要是山长不介意,印刷坊就设在这里好了。”周边丢下最后的建议,又一头扎进玻璃片儿里了,留下郑琰咬牙切齿。
活字印刷又遇到了一道障碍,郑琰和周边一个动口一个动脑,指挥着一群动手的人,把架子也搭好了,油墨也弄出来了,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拣字工人是要识字的!在乡间小地主大半还是文盲的年代,找识字的工人这个任务未免艰巨。郑琰不得征集识字的贫寒学子,如少年时的郑靖业那样的人物,许诺,每印一本书,底稿他们可以借阅,这才将将凑齐了十个人。
果如周边所言,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也不需要印那么多的书。
没有什么划时代的轰轰烈烈,活字印刷坊就这么悄悄地开张了,一本一本地慢慢印着书,每套书也就顶多印个十来本,印多了也没地方放!
郑琰略郁闷,又想起望远镜的事儿来了,心道,不着急,只要慢慢干,总会有成果的。穿越者能做的,也只是缓慢的改变,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推动,能够很快见效的,反而是政治生活。
在印刷外沿河行走,猛然回神却发现水边长的植物略眼熟,这个……是粽叶?
话说郑琰自从知道穿来之后没有端午节,小的时候还想过包粽子,但是那个时候厨艺非常有限,想做也做不来。到了后来,已经习惯了没有粽子的生活了,现在乍一见粽子叶,油然而生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感慨毕,卷起袖子招呼人上来采粽叶,明天就吃它了!
取下粽叶回来沸水煮过,泡糯米、备馅料,剪丝线。试了数十个,终于包出了棱角分明的粽子,郑琰的胳膊也累得发酸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
次日,煮好的粽子散发出清香,在郑琰的示范下,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吃起了粽子。池脩之喜欢吃蜜枣馅儿的,池春华喜欢吃咸肉馅儿的,池宪什么馅儿的都吃,三小什么都不给吃——怕他们的胃消化不了,只给剥了只粽子锅里的鸭蛋吃。
吃得挺开心的一家人还不知道,此时边关急警已经一路从北而来了——双鹰王先动了手。
“青牛部毕竟势衰,他们已经迁过一回了,虽则故土难离,到底伤了元气,较之双鹰王实在难成气候,吃了几场败仗,就有退却之意,”池脩之对狄部的情况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双鹰王两败青牛部,俘获无数却没未乘胜追击,反而以马骏为使,往青牛部说其族人,约为兄弟,又许为婚姻。”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丁忧
“青牛部就允了?”对这样一个结果郑琰虽然觉得惋惜,倒也不觉得太过意外。
“自是允了,否则怎么也要再耗双鹰王一些时日,等双鹰王收拾完了青牛部,天朝也准备好了收拾他了。”
作为数百年来再次一统狄部的强人,双鹰王的武力值是看得见的,智力值也是相当可观的。他绝不是以前那些可以任由南朝人随便抽打,又或者随意戏弄的前辈。说是“随意”,能随意的人也是一时俊彦,种种手段软的硬的一齐上,把曾经南下劫掠过半壁江山的狄部弄得欲生欲死。
眼下这一套却很难行得通了,饶是郑靖业奸滑似鬼,狄部毕竟不是他的主场,双鹰王拿出了与其现有功绩相匹配的能力,居然在这么短的时候内把青牛部给搞定了!用的办法简单概括起来也就是四个字——先打后拉。一力降十会,此时此刻,在对狄问题上,郑靖业的诡计也被双鹰王用实力给压制了一回。
阴谋诡计玩不转,那就只有打了。郑琰耸耸肩:“真是可惜了,好在早就准备打了的。只恨现在只有萧正乾一个能挑大梁的,一个人当不得两个用。”她对战争不说一窍不通吧,所知也不甚多,生长的环境在那儿了,就算郑靖业有心培养,说的多半也是朝中之事,至于军事,她真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池脩之神色有些古怪:“兴许,还是有的。”
“哈?这么些年了,一时太平一时不太平的,就算明着说太平了,狄人还是会扰边。连年的战事,大小而已,有能耐的早显露出来了。就似张进书那样的,比起一群只知风雅的人来算强的,对上狄人,防守是有力的,出击也是不足。还能有谁?”
就算对军事再不了解,她也知道,这样的战斗虽然说是会有一场大会战,却是少不得分兵几路前进,否则全挤到一块儿,光下饺子去了,还打个毛线!一个主帅是必须的,各路的将军也不能太矬,眼下擅长进攻的也就一个萧正乾出彩而已。前定远将军倒是随老皇帝出征过,却被萧令先安排来的猪队友给坑得提前退休了。昔年从征之将,也是老的老、死的死。
“说起来也算是半个熟人了。”
“谁?”
“袁守诚。”
咔啪,郑琰裂了:“他?他会打仗?没听说他还有这本事啊?他以前从没干过的。不对,他怎么到边关去的?”
袁大公子的大名一直响彻京城内外,卖相好、人品好,为人随和四处跑,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满足了所有少女的梦幻,也符合时下各个阶层的审美观。所以他从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可以预期哪怕四十五了,也还是会有人对他闪星星眼。
是,袁大公子更像是一位大侠是没错啦,可是大侠武功再高,他也怕菜刀,不对,是也打不了大仗啊。最有名的郭大侠还不是战死襄阳城了?人家身边儿还有蓉儿帮忙呢。袁大公子本身就只是半个大侠,武力值没那么高吧?也不记得他曾入行伍,他拿什么打仗啊?
“千真万确,”池脩之感慨又憧憬,“男儿当如是啊!当初我做抚慰使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经过的,靠着一股劲儿硬撑了下来,也是运气好,现在想想也还后怕呢。就是近的,萧正乾先前也没经过历练,现在不是照样上阵杀敌几无败绩么?可见有些本事真是天生的,没显出来只是没有遇到那个机会罢了。袁守诚,还真有这个天份呢。”
郑琰张大了嘴巴,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来。总觉得这事儿有点儿玄幻啊!萧正乾先前是什么样儿她是没见过,所以萧正乾横空出世她也只是略有惊讶而已“哦,还有这么一个人”。袁守诚先前是什么人她是知道的,突然这样励志了,真是让人不适应啊!
见郑琰似乎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也许是袁守诚所为勾起了池脩之心中的豪情,不由把自己听来的袁大公子的事迹与郑琰分享一二。
原来,袁守诚以前被郑党搞得丢了官,过了些日子又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再得一官,皆是在京为官。他爹袁曼道觉得他总是鬼混也不是个办法,历经辛苦终于给他娶了个老婆。新娘子也不算是系出名门,寻常官宦人家的女孩子而已,难得的是脾气很好,跟袁守诚结婚三载就生了两个儿子。袁守诚觉得他也算是完成了家族任务,索性找找关系把到手的官儿换成了个勋职跑去游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