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熊自然晓得他心中算计,“我想借荡除倭寇之名,整肃海运,从而使晏家心甘情愿地让利。”

“朕想点几个人上书,就说要剿灭海寇,然后也不需多说,记住,一定要逮活的,然后不管他招还是不招,直接说是晏家指使的。然后……拿着供词去找晏家,让他们与我等分成,否则,便直接法办。”

沈临插嘴,“海寇确实有大半都是晏氏等家族的势力,也谈不上冤枉了他。”

“就算是冤枉,又怎样?就凭他们在东南沿海做的事情,判晏家一个流徙岭南绝对不算过分。”孙熊冷笑,“更何况,漕帮尚且不敢垄断漕运,他晏家竟趁着先前乱世,朝廷无暇东顾,勾结海寇……整个海上,除了他晏家的船,哪怕是朝廷的船都走不通,谁给他们的胆子?”

沈临见他面沉如水,虽觉得晏家可怜撞到了枪口上,却也觉得皇上说的颇有道理,便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将晏家法办?”

“如今朕大位未定,羽翼未丰,查办了晏家,朕也无力控制海运,倒不如暂且先便宜了他,日后再徐徐图之。”孙熊目光森冷,“若晏家乖觉,那便乖乖做朕的鹰犬,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沈临踌躇道:“那派何人去开这个口?此事又让谁来办?”

孙熊揣摩着贺鞅的心思,“贺家是北人,势力范围不在沿海,对海运也未有太多了解。就算有人提出要剿灭海寇,他们也未必会想到海运上头去。朕如今放心的人家,不过一二,又要在江南……你可有兴趣?”

沈临连忙跪伏在地,“臣见识浅陋,恐怕难担重任。”

孙熊在他身旁弯下腰,“朕已经修书给赵之焕了,具体事宜,他自会去找个可靠的人。朕是想问你府上借点银子打点,定要为那人谋取市舶使一职。到时候的利润……”

“皆归陛下。”

孙熊笑笑起身,“朕本就是空手套白狼了,哪里还会亏待你们?到时候自有说法。朕去看看贺熙华,你且歇下吧。”

沈临心情复杂,“臣恭送陛下。”

作者有话要说:  胆大心黑

第53章 第二十章:百废待兴

随着傅淼锒铛下狱,治黄通运方略敲定,钦差再无停留必要,简单摆了一桌酒,留下朝廷的赈济后,便匆匆回京,让孙熊很是松了一口气。

中间还有段插曲,也不知包掌厨是如何混入衙门后厨的,竟意图在囚犯的饭菜中下毒,只可惜当时傅淼绝食,反倒毒死了其余的几个死囚。

其情可悯,其罪难恕,升堂时,无数百姓为包掌厨求情,贺熙华便判他三年苦役,为安保良征来治水的民夫们做饭。这判决既不算重,也能让他赎罪,更让那些辛苦修筑堤坝的民夫们有了口福,算得上是几全齐美了。

钦差走了不过半个月,十月深秋之时,朝廷的旨意抵达泗州,命贺熙华暂代泗州刺史,处置泗州大小事务,并协助安保良治黄。

暂代这二字,可就别有乾坤,若有心让他接任刺史,又何必暂代?明眼人都看出几分名堂,恐怕贺熙华在泗州留不久了。大小属僚,想起平日里他处事公允、为人宽和、做官清廉,纷纷生出些许离愁别绪,各个都是难舍难分。

贺熙华在泗州待了四五年,对离去也早有准备,故而接到旨意后,更加勤勉地处置泗州诸事,只求能再为泗州、为临淮留下点善政。于是乎,治黄蓄湖一事,便被摆到最紧要的位置上。先前贺熙华吩咐孙熊核清土地后,便令六曹做了大半,只剩下一些乡间豪强不肯退还,六曹不敢擅专,最终仍是报到了贺熙华这里。

“你们是朝廷命官,要回朝廷的田地本就是名正言顺,”贺熙华难得地冷肃,“你们是收了银子,还是怕得罪人,本官心中有数。孙熊……”

贺熙华到底重伤方愈,公事处理久了,难免精力不济。故而命人在身后摆了个屏风,屏风后再置一桌案,命孙熊每日在那温书,若贺熙华有吩咐,亦可第一时间效力。

贺熙华一发话,孙熊便搁下手中《玉台新咏》,起身踱至堂下,拱手道:“在。”

贺熙华面上怒意未消,眼神却柔和了几分,“你先选个临淮郊县的地方走一趟,随便挑几个豪强惩治一番立威,也好给其余诸县做个榜样。”

“可这些豪强动辄家仆成百,学生一介文弱书生,势单力孤,如何能和他们抗衡?”孙熊其实心中早有章法,只不过存心逗他。

可贺熙华根本不曾上当,无奈地瞪他一眼,“给你一百衙役,速去。我等你三个时辰,天黑之前,定要复命。”

在六曹或羡慕或看好戏的眼神中,孙熊也不拖泥带水,对贺熙华笑了笑,便领命而去。

贺熙华对他别有一番笃定,也不再管此事,将公务收尾。

约好了一块去巡防的安保良在一旁等候,越想越觉得稀奇,实在难以理解小贺大人为何对区区一个举人青眼有加。

正在浮想联翩时,贺熙华轻柔的声音传来,“安大人,抱歉让你久候了。”

安保良回过神来,“刺史大人客气。”

贺熙华将他那本厚厚的治河方略取出,“安大人此书实是惊世巨作,下官昨日收到后挑灯读完,方知‘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何意。”

安保良又客气了一回,又听贺熙华道:“然下官斗胆,有一拙见,请大人斧正。能否在此书中加上一节,水部命专人巡视堤坝,定时整修,形成定制,这样便可防患于未然。哪怕是遇上决堤这般突然之事,也不至乱了分寸。”

安保良一听,深以为然,“都说小贺大人是难得的能吏,今日见了,方知传言不虚。我回头便将这段添上,之后再请小贺大人过目。”

贺熙华谦逊一番,又苦涩一笑,“吃一堑长一智罢了,若是此次有专人巡防,就算歹人要掘堤,也不至……”

他摇了摇头,将这丧气事抛诸脑后,看了看案上积压如山的公文,“虽庶务繁杂,可若是每日不亲眼去看看,也是放不下心。安大人,你我早去早回吧。”

二人巡视堤防,说是早去早回,没一两个时辰哪里足够?待他们回衙门时,早已晚霞满天,衙役都已散去。

孙熊端坐在大堂正中贺熙华的主位上,正奋笔疾书,见他们来了,便淡淡地抬头扫了一眼。

这一眼谈不上有多凌厉,可对上那凤眼还是忍不住让安保良心中发颤,转过头来,又觉好笑,自己一个三四品大员,如何会被一小举人所震慑?又见身旁贺熙华微微扬头看了自己一眼,仿佛在向自己炫耀一般,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应了。

好在孙熊又匆匆写了几行字后,便极快地起身行礼,“学生见过安大人,见过贺大人。”

贺熙华走到他身旁,低头看他方才写下文字,笑道:“竟这么快么?”

孙熊笑道:“已比预想中慢些了。”

他起身,将贺熙华扶到座上,又从一旁的小炉上取了一直温着的鱼羹,“周叔备下的,怕凉了,便一直温着,大人趁热喝吧。”

贺熙华笑笑,小口啜着。

“学生不负使命,共收回临淮田亩八百余亩。”孙熊这才慢慢回报,“只是学生先斩后奏,用了个不得已的法子,假传了大人的钧命,还请大人恕罪。”

“哦?你又编排我什么了?”贺熙华挑眉,却也看不出多少怒意。

“学生先前便已对照往年记录,对各县豪强所占土地心中有数,今日学生带着百余衙役寻了占田最多的那户,随即当场宣了大人的钧令,朝廷原先颁布明旨,淮南道所有受灾百姓,免税两年,然而若有人抢占旁人土地,不仅不免税,还按照承明八年,税赋最高的那年缴纳。”

这也太胆大包天了!安保良咋舌。

“按照玄启田律,朝廷免征赋税,州牧有便宜从事之权,虽是先斩后奏,但你做的也未错,毕竟我也给了你便宜从事之权。”贺熙华赞许地点头,“如此,他们占的田亩越多,则越是亏了。”

上一篇:攻玉

下一篇:朕莫非是个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