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涂
又让云长玉负责带宣旨的官员去各大户家里。皇帝下了旨意,各有封赏,特别是宋家,一跃成为皇商了。得有人引着去宣旨。
众人走后,只留下刘连青来。
刘连青不解,“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没有吩咐,只是有一桩事情要告诉你。”这事儿谢来之前就想说的,只是无法解释消息来源。所以拖了这几日。“你和虞都那边还有联系吗?”
刘连青顿时满脸颓丧,“再无消息了。”那些同门师兄弟们,也都与他不来往了。
谢来道,“青云书院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刘连青着急的问道,“大人,发生了何事?”
“是和徐老……先生有关的。”谢来将徐宗元的一系列作为都告诉了刘连青。
刘连青被震惊的退后两步,“祖师竟然……是我害了他老人家。”
他难过自责的流泪。
谢来斥责道,“你还不明白吗?你不是害他,你是帮了他!若不是通过高子文此人闹出的这些事情,他老人家还要被蒙在鼓里。如今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足以看出,他老人家高风亮节,心有大爱。你要学的就是这种德行。不是在这里为了点名声就悲伤哭泣。”
他这番话让刘连青醍醐灌顶一般。
是啊,祖师那样的人,若是真的在乎那些虚名,又何必要写罪己书?
祖师是真的对门下弟子的作为失望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刘连青一抹眼泪,“大人,我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明白什么了?”
“明白以人为本,爱民如子。”
谢来点头,“既如此,日后心里不要有任何负担了。老先生已经为你指明了一条明路了,不是吗?”
徐宗元做出的表率,确实让刘连青再不迷茫了。
也不再因为被逐出师门而烦恼了。
目标已经找到了,只要朝着目标前进,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此时,东州府的百姓们个个都欢欣鼓舞,在街头欢呼。
减免赋税啊。
这对于东州府的百姓来说,可真是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本来处于困苦中的百姓得到了大大的缓解。许多人还在担心借款不够的时候,这消息无疑让许多人松了口气了。
减免赋税意味着明年地里种多少就得多少,哪怕少收成一些,也能勉强活命。
而且也不担心交不起赋税用银子凑了。可以少借款。
这对于穷苦百姓来说,如同天降甘露。
当然,众人也不忘称赞谢大人。爱民如子,仁义无双。
至于远在大虞的皇帝陛下,也被他们不吝的赞美了一句仁慈。
除了百姓之外,东州府一些大户家里也和过年一般。
东州府那几家在赈灾的时候出力颇多的大户,陆续都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许多都是赐下积善之家牌匾。并一些宫中赏赐。
哪怕只是一块牌匾,就已经让许多人激动的伏地不起了。这种荣耀,数百年才有这一次啊。
之前心中还有些后悔当时出力太多,觉得有些吃亏的,如今也觉得值得了。光是这牌匾,就为日后子孙留下多少荣耀。
走出去了,腰杆都要直三分。
当然,最大的惊喜是宋家。
远在东州的中等之家,竟然一跃成为了当朝的皇商。这可真是惊掉了不少得到这消息的商户们。
当天晚上,被授予皇商称号的宋家连夜就来拜谢谢来了。
宋父当时在家里接旨的时候,差点就厥过去了。
这是多么高的荣耀啊。
老祖宗要是知道了,都得在祖坟冒青烟了。
宋父可知道这和老祖宗没关系,这是谢来求来的。
这下子真是对谢来打心眼里的崇敬。在这之前,大人可是一点口风都没露出来啊。他们还以为大人忘了他们的好处。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好处。
日后他们宋家的货物不止可以进入虞都,有了这份名分,再也不怕有人来找他们宋家的麻烦了。
宋家兴旺发达,就在眼前。
哪怕宋父激动的走不动路了,也在供奉完圣旨之后,就来拜谢谢来了。
谢来还留他吃饭。顺便和他谈了谈心。
“这些都是你应得的,你宋家拿出来的,我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亏待。朝廷也不会亏待。”
“是,大人说的是。”宋父一个劲儿点头。
谢来道,“这都过去了,也不必再提。我想和你说说这府城的商市的事情。”
宋父立马道,“大人您说,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谢来道,“如今的江东府百废待兴,府衙缺银子。本官想的是,在东州府办商市,吸引外面的商户,也能促进本地商户的发展。此事到时候还要你,另外再找几家配合。”
宋父闻言,立马问道,“大人可是说的云州府那种商市?”
谢来笑了,“你也知道?”
“之前听人提起大人做的事情,倒是知道一些。大人果然……”
“不必再称赞了,要你配合做实事。”谢来真的没办法听太多赞美的话。事情还没做,夸的越多,压力越大。
宋父如今是谢来的铁杆粉了,自然是谢来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谢来说的要配合的事情,宋父也立马说,“哪怕倾家荡产,下官也要配合大人建商市。”
谢来这就放心了,让宋父先去联络。
等时机到了,就宣布这件事情。
银子一到手,就可以立马开始建设起来了。等码头建设好了,商市正好派上用场。
谢来从来不跑步子走的太大会摔跤。
只要能用的人多,多线开工时没问题的。
而且现在东州府需要的就是活力,需要的就是动起来。让那些暂时不能种地的农民能找到活干。
第二日,整个东州府都知道了宋家成为皇商的事情了。
一时间,整个东州府的大户都瞠目结舌。
谁也没想到啊,这谢大人是真的给好处的。而且这好处还是实打实的,对于他们商户来说,是顶天了的好处。
凡事儿加上一个皇字,那待遇能差了吗?
别的不说,宋家以后和别家商户完全不一样了。不止银子不愁了,身份地位也是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宋父走路都带风,积极的帮助谢来联络商市的事情。
不过,进过宋家这个榜样在前,愿意跟着谢来走的大户那是越来越多了。
谁不想跟着一个真的愿意给好处的大人混?
当然,谢来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面。孙大庆和杏花这边也动员起来了。
总不能都是本地商户,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行。
杏花道,“当初云州那边我们的商铺就不够了,如今咱家要多买一些。等水路通了,咱家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往这边运送。我推测这几年粮食要卖的好。”
孙大庆也不落后,“我也不能拿少了,我如今可以往这边运送羊肉,日后没准可以垄断这边的肉类和皮货生意。”
谢来道,“你只怕垄断不了,如今我正要在此地搞养殖,还需要你配合。”
孙大庆:“……”
谢来给他指明了一条道,“你可以在此地开作坊嘛,专门加工肉类和皮货,运往各地,岂不是比从外面来的更方便?”
杏花立马道,“他不乐意,让我来,三哥可是在边关呢。让他和那边的外族商人接触,也不是不行。”
“哎,等等,我也没说不愿意。你可不要随便的找来寿。他是武将,掺和这些不合适。”
孙大庆赶紧道,“还是我合适。我人脉广。兄弟,你放心,这东州府的商市,保准盘活了。”
听他们争争抢抢的,谢来忍不住笑起来了。心里又想起了小时候,在家里的日子。那时候几兄弟也总是互相斗嘴,争抢。
一切场景,仿佛还在昨日。
如今大哥经商,组建商会。二哥科举,又积极组织同志会地下线。三哥远在边关,如今似乎也升了官,在那边经营的不错。而自己,也成了一地父母官。
晚上,谢来忍不住,让二哥给大哥带信,又让边城的举子,给来寿送信。
来禄这边倒是方便。因为杏花在外,来福也就没出远门,在家里附近打理生意。
倒是边城那边犯了难。
谢来问道,“是有什么困难?”
“学生上次去问过了,您的兄长似乎不在边城,又去办什么事情去了。这些事情学生也不能打听。”
谢来叹气,“罢了。”
他猜测,只怕三哥是闲不住的。蛮族这些年也没老实,上次挨揍了之后,休养这几年,也在蠢蠢欲动。
谢来如今就希望蛮族卷土重来的一天稍微晚点儿。给自己一些时间做完想做的事情。
否则以如今的君臣,朝廷,如何抵挡蛮族?
远在关外的来寿此刻正在策马奔驰在大草原上面。
在不打仗的日子里,他就喜欢带着自己的心腹们在这草原上游荡。然后画下地图。
为日后打闪电战做准备。
他在边关这么久可一刻都没放松过,哪怕那些将军们都已经荒废了武备,他这个小小的副将也还在为了和蛮族将来的大战做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