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漂亮蠢货后 第180章

作者:金鞍玉勒 标签: 生子 欢喜冤家 种田文 科举 成长 逆袭 古代架空

第145章

姚瑜生怕刘文武狗急跳墙,在拿下瑶山关之后,他便刻意封锁消息,甚至往京城传播假消息。

或许刘文武可能能察觉到不对,但山高皇帝远,他掺杂一些或假或真的消息,足以拖延几天,而这几天里,他必须要尽快赶往京城。

毕竟刘文武已经让曾顺进京了,说明他打算动手了。

而与此同时,时刻关注瑶山关动态的秦征部也收到了风高守军异动,似乎要与瑶山关守军交手的消息。

“姚瑜那边动了,陛下却仍让我原地待命,看来他老人家是想让姚瑜手下的风高守军拖住瑶山关守军了。”秦征收起信函道。

早已暗中逃到秦征处的太子嚯的一下起身,“三万对八万?”

“是啊!”

太子和秦征此时都还不知道风高守军的真实人数。

一想到此场纷乱之后,天下必定又是需要一番大动作的整治,太子便焦急的不行。

姚瑜乃治世之臣,他的所作所为与自己的所念所想很是契合,上次他已经错失与姚大人好好交流一番的机会了。

本想着他们二人年岁都不大,来日方长,迟早能再见。哪知机缘巧合,一再错失机会,如今姚瑜更是要以身报国,若是身死,从此无缘得见,岂不成了他人生憾事。

“秦将军,可否出兵驰援……”太子急切的拉住了秦征的手。

“抱歉,殿下。”秦征拱手道:“大局为重,臣不能轻易出兵,除非陛下有令。”

太子失落的收回手。

他是知道父皇的,父皇心思缜密,这么安排一定有他的原因。

可他有预感,若是他有机会和姚瑜促膝长谈,交换治国理政的策略,他们一定会成为知己的。

秦征虽不知太子对姚瑜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奇怪,但他还是吩咐手下道:“加派人手,时刻关注瑶山关方向的动向。”

“陛下,刘家这几天似乎不对劲。”刘文武不同其他人,办事还是立竿见影的。故而被别人察觉也是无可避免之事。

皇帝叹了口气,举手投足,尽是疲惫之色,“终于沉不住气,要动手了吗?”

自从身体越来越差,他的动作便急切起来,只想尽快扫清奸佞,给太子留下晴朗的态势。

照常理推算,姚瑜应该与瑶山关守将交上手了。五万对八万,人数上没有优势,再加上瑶山关地势险要,要想完全拖住那八万人是不可能了,但要牵制一半的兵力硬是没什么问题的。

“咳咳咳……”向来沉着冷静的皇帝眉目间生出急色,“瑶山关那边可有战报。”

“回陛下,尚未收到战报。”

皇帝手指研磨着腕上的手珠,努力去压制心头的燥意,却终是没压住,一时竟咳出血来。

侍奉的人急切的叫了太医。

但此刻他已然顾不得许多了,拭掉唇角的血,皇帝即刻召见了林尽。

如今林尽已然放在了明面上,所以他也不必过于避讳。

此次召见林尽,目的明确。

“刘氏最近异动频频,恐怕是坐不住了,爱卿须得提前布局以作防范。”

林尽一脸难色,他道出自己的为难之处:“陛下,若现在动手,臣无必胜的把握。如今虽说臣已经兵权在握,可几乎各家族都有子弟在军中任职,官职或大或小。

臣虽然拿到了兵权,可是根基不稳,若真的动作起来,尚不知是否堪用。”

那些人,许多也都是官家子弟,他们应当是不会拿着刀对着自己家人的。

他所说的皇帝岂能不知。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他才会在建国初期就大量重用那些没有根基的书生。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他才会在建朝后一步步走到了这些人的对立面。

这些人都是些陪他推翻前朝暴政的功臣,他们陪自己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打下来这样一片江山。而如今,这些人成了他们曾经想推到的人。他们成了国家的病灶,抢夺了大部分的财富与机会,他们甚至还觉得不够,仍想不断壮大下去,占尽天下好事,让其他人再无出头之日……有朝一日,若是继续发展下去,或许那日很快,很快便又成了前朝的样子。

所以,他明知很难,可他还是义无反顾。

皇帝看了眼林尽,说着最坏的可能,“若是京军真不能为我所用,但朕希望京军至少也不会成为朕的阻碍。”

林尽心头一凛,陛下这意思,是让战斗在京军内部解决?

那陛下所能倚仗的便只有禁卫军了……禁卫军就那么点兵力,这岂不是太危险了!

“至于其他……”皇帝微微一笑,“不管京城输赢,刘氏都输了。”

只要姚瑜能拖住瑶山关守军一二。

……

姚瑜那天走后,到今天已经六天了,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宋凉心头沉甸甸的,总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他连县城都不想去了,每日在家里抓着善善读书练武。

然后便是等姚瑜。

赵氏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姚瑜走的那样匆忙,宋凉整日的愁容满面,她也受了影响,这几日都不出门闲逛了。

“听说了吗?瑶山关打起来了,死了不少人,附近弥漫着血气,打猎的都不让靠近了。”

这个消息姚瑜无意封锁,所以很快便在周围县城间传开了。

宋凉心里怦怦跳。

“姚瑜是不是也去了?”赵氏声音发抖。

宋凉也这样觉得,不然他想不到姚瑜为何那般急切。

眼下,周围似乎只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也只有这件大事值得姚瑜不顾老村长的寿宴,提前离席。

听到风声之后,姚家自此紧闭大门,门口的护卫巡逻的也更频繁了。

……

刘文武本该在两日后动手的,可是期间他收到了曾顺的信,曾顺告知他,再有四日便能率领瑶山关守军抵达京城。

刘文武大喜过望。

考虑到皇帝手里的禁卫军,刘文武还是保守的决定将起事之日再往后延一天。

头一天起事,先与势均力敌的皇上斗个七七八八,顺势摸清皇帝的底牌,第二天曾顺便能携大军来援。对方若是弱势,曾顺来也算锦上添花,若是对方还有留手,曾顺晚一天来也来得及弥补。

不管皇帝是否占优势,届时大军压上,京城尽他他手。

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八万瑶山关守军会折在风高州那“三万”人手里。

……

借曾顺之手给刘文武写了数封信安抚。

姚瑜只盼刘文武看到信之后能再等一等,不要轻举妄动。

“大人,何必这般着急,如今瑶山关守军已经被剿灭,刘文武独木难支,就算在京城闹起来,也成不了气候。”

姚瑜闭嘴不言,只是坚持急行军。

他该怎么告诉别人,京中的陛下以身做局,抱着玉石俱焚的打算策划了这么一场大戏。

若是正常布局,不该是现在这样:禁卫军在京中与那些大家族之人对峙,风高守军与瑶山关对峙,此两处主打就是消耗,待将刘氏极其党羽势力消耗殆尽,禁卫军和风高守军也恐将不复存在。

而秦征手下将士及太子则是按兵不动……以逸待劳。

身为臣子,以身报国是应当应份的事,那么朝中的陛下呢?

“吩咐下去,再加把劲儿,务必在天黑之前,再行军二十里。”

他能猜透皇帝的心思,若只是斗赢了,朝廷还不能将这些人彻底清除。

可若是让这些人背负了弑君之名,秦征与太子在后发制人,必能将这些人连根拔起。

届时,太子便能将这些人这些年掠夺的财富用之于民,朝堂少说也能因此能清朗数十年。

关于这点,姚瑜与皇帝的想法是不同的,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若那些老家族都倒了,也会有新的家族起来,人心是贪的,若是无人制衡,无序发展扩张是必然的事。

就是这群人倒下了,总会有新的势力起来,做着同样的事。

要想世事澄明,必须要长长久久的与之斗争下去。

……

姚瑜有忠心,但不多。

之所以不想皇帝死,是因为他算个好皇帝,他活着,百姓能过的好。

姚瑜纵然当官多年,但仍不习惯将自己放在当官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仍觉得自己还是小小山村的小小农户,他的根永远在村里在田里,而不在朝堂。

所以今次,他会拼尽全力,以身入局。

只为像村长、许叔、江恒……和自己这样的无数的普通百姓。

……

两天后,曾顺仍没有抵京。

但这期间刘文武不断收到曾顺报告行军进度的书信,知晓他就算没来也快了,当夜便提前动手了。

京军是最能影响局势的一股力量,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刘文武,都知会过京军。

而两方都动的结果就是都按兵不动,但都严防死守,若对方一动手,便立刻后发制人。

因而,主战场就放在了离军营二十里的京城。

刘氏一党早有反心,所以他们早早就豢养了私军。

而禁卫军虽然在皇帝手里,但毕竟是在京中,早有大族渗透其中。

那夜皇帝没睡,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书房,也难得没有看奏折,只是闭目在那里等着。

“陛下,这可如何是好?”倒是内侍王寿泉在外面急的跺脚,时不时的进来跟皇帝汇报,“都打到宫门口了。”

“无妨,等着看吧。”到了这种时候,皇帝心中反而无比的平静。

“哎呦……”陛下这心可真大。

然而皇帝这么久的布局也不是白布的,直到天空渐白,叛军都没有打进来。

见外面的动静小了,王寿泉松了口气,“陛下,抵挡住了……”

可言罢,他又发起愁来了,今日是挡住了,那么明日后日呢?

禁卫军就这么一点,早晚会拼完的,也不知秦将军知道了会不会从东南赶回来勤王救驾。

可那会儿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