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间柳
沈淮之也跟着弯了眼,“回来了。”
“坐着歇会儿,等爹娘回来就喝杏子茶,今年最后一锅了。”
家里有一棵杏树,但每年结的果并不是很多,除了自家吃的,再送两篮子给邻居和沈奶奶就没了,今年也是如此,铺子里用的基本都是买的,村里种果树的不少,几乎都是盖房子那年就种下的,桃李杏梨都有,今年林樾买了不少,一半做的饮子和浆水,另一半做的点心,杏子糕和桃子桂花糕是卖的最好的两种。
沈淮之两步走到林樾身边,问道:“要我帮忙吗?这会儿没什么事。”
林樾迟疑了一下,熬个杏子茶而已,他都没让沈凌之帮忙,沈淮之自然也不用,但看他真的很想帮忙的样子,林樾还是道:“那你帮我看着火,别太大。”
“好。”
正丰收的时候,沈家今晚的晚饭也很丰盛,刚碾的新米蒸的米饭,今天特意用蒸的就是为了喝一碗米汤,丝滑浓稠的米汤,一碗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还有香甜细腻的苞谷粑粑,种苞谷的时候特意晚了好多天才种的,现在正是鲜嫩的时候,苞谷磨成浆,加少许面粉拌匀,放到嫩绿的苞谷叶上直接上锅蒸,比包子馒头嫩好几倍。
林樾还做了茴香炒鸡蛋,盐水毛豆,再加上去年的腊排骨,满满当当一桌子。
今天吃饭吃的早,吃完饭一家人才去院子里收谷子,林樾和沈淮之在一边,沈正初夫妇在另一边,剩沈凌之一个人,没人给他撑着口袋,忙活半天才装了半袋子,干脆麻袋一扔,拎着个扫帚开始扫边角处的谷子,最后也扫了不少。
一家人干活快,等谷子全收到柜子里了,太阳才落山,此时距离一家人睡觉的时候还早,沈正初吃了手里最后一把毛豆,抬头看向了沈淮之,“淮之,趁现在还早,我们去你奶奶家一趟。”
这是要送粮食过去了,往年都是交了秋税后才送去的,但今年他们不用交税,现在送去也合适。
“爹,就我们两个去吗?刚才柜子装不下还有两麻袋谷子在外头,就送那两包吧,还有豆子也送一袋,南瓜要送吗?”
沈正初摇摇头,“送谷子就行了,再加一袋麦子,豆子樾哥儿他们铺子用的多,今年送点做菜的花豆过去就行,南瓜也不送了,等过年的时候看她缺什么再送一回。”
父子俩说完就要走,被宋寻春拦住了,“这是急什么,去年就说要碾了米再送去,麦子也给娘磨好,免得送去了还要磨,多麻烦。”
沈正初拍了下自己的脑门,“还真是给忘了,前两天咱们刚碾了两袋米,面也有,那就先送那个过去。”
林樾探出头,“爹,一样一半吧,米容易生虫,谷子要稍好些,等过年接奶奶来吃饭的时候再顺带把剩下的给碾了。”
“还是樾哥儿想得周到。”
原本只打算是沈家父子去的,最后出门的时候全家都跟上了,还把小推车也推上了,宋寻春手里还拿了个包裹,是给沈奶奶新做的棉衣,沈老爹自然也是有的,但塞的棉花就那样,原本都不想做,但为了不落人口舌宋寻春还是做了,到时候穿不穿就看他自己了。
林樾突然还有点紧张,自从在沈老爹家吵过一架,他每次去都是避开他们只见沈奶奶的,后来开铺子忙得脱不开身,这几个月就去了一回,过年的时候本来想接沈奶奶来家里吃饭,但沈奶奶不肯来,只和沈云初见了一面就回去了。
今天显然是全家都得见的,林樾眉头都皱起来了,应该不会再吵架吧?
沈淮之捏了捏他的手,小声道:“放心吧,什么都不会发生的。”
林樾茫然抬头,“啊?为什么?”
“等会你就知道了。”
两家隔得不远,眼看又要天黑了,沈正初一行人不约而同加快了脚步,很快就到了沈大伯家,院门半掩着,沈正初喊了一声“娘”就径自推开门进去了,看都没看院子里的沈德初一眼,直接去了沈奶奶的屋子。
屋里沈奶奶正在洗碗,看他们进来高兴得不行,都顾不上擦手就要过来迎他们,沈凌之一个箭步就冲上去了,“奶奶,你快坐着,过来做什么?”
沈奶奶笑呵呵的,“奶奶想我的乖孙啊。”
林樾看他们说话,挽起袖子就进去洗碗了,沈淮之也跟着去了。
沈老爹坐在角落里,看这一家子进来没人喊他本来就气得不行,这会儿沈淮之一个大男人还挽着袖子去洗碗了,他真是怎么看怎么生气,重重地哼了一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林樾。
林樾就知道刚才不应该相信沈淮之的,这哪像是没事的样子,看那瞪人的样儿,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打他了呢。
沈淮之面无表情地看了回去,“爷爷,怎么这样看我,是哪里不满意吗?”
沈老爹喘着粗气,嘴角嗫嚅了几下,还是没忍住,“你看看你这是什么样子,哪还有一个秀才的样子,你……”
这句话最后还是没说出口,被匆匆进来的沈大伯打断了,沈德初笑容满面的进来,和之前那个趾高气昂上门的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爹你说什么呢?淮之好不容易过来一趟,你可别乱说话。”说完慈爱地看着沈淮之,笑意更浓了三分,“淮之来了?怎么也不去大伯家坐,我和你伯娘都惦记你呢。”
林樾:“……???”
沈淮之倒是习以为常了,从过年到现在,沈大伯就是这幅样子了,偏变就变吧还不彻底,对他笑容满面,对他爹娘还是没个笑脸,沈淮之真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多谢大伯惦记,不必了。”沈淮之说完扭头继续洗碗去了,看林樾呆呆的还伸手把他手里的碗也接过来了,等会儿摔了就不好了,容易伤到手。
不得不说,沈德初在这方面还是令人佩服的,这会儿已经面不改色地和沈奶奶说话去了。
沈正初冷眼看着,简直想发笑,他这个大哥一向是唯他爹命是从,怎么现在瞧着都要站他爹头上去了。
“娘,时候不早,我们就先回去了,过两天得空再来看你。”
沈奶奶看她二儿子这样,自然也知道他在想什么,“天快黑了,你们回去路上慢些走,秋收忙完了就歇两天,我看你们都瘦了,特别是樾哥儿和凌之,脸都尖了。”
沈凌之其实没感觉自己变瘦了,但他奶说瘦,那就是瘦了,“我知道了,奶奶,我吃得可多了呢,你也要多吃点啊,等过两天来看你的时候我肯定就胖回去了。”
林樾也跟着开口,“奶奶你放心,我们都好着呢,没两天就胖了。”
沈奶奶还是笑,拍了拍他俩的手,“回去吧回去吧,再耽搁天就黑了。”
沈正初一行人来得匆忙,走的时候更是利落,几乎是三步并作两步出去的,一直到离开沈大伯家外的路口才慢下来。
八月里白天还是很晒,但夜间的风已经带上了一丝凉意,实在很适合睡觉,一家子洗漱完就回屋了,虽然田地里的活计剩得不多了,但早点干完也能早点安心做其他事,可不能耽搁。
秋收假的最后三天,沈淮之准备再去一趟府城,这天夜里,他就和林樾商量了。
第133章
读书是不能闭门造车的, 但沈淮之这一年都是自己学的,已经积攒了很多问题,趁现在有空闲, 他便想去一趟府学,寻个老师请教。
府学并不限制老师在外面收学生, 只是府学一月也就三日假,老师们大多也没那个精力, 所以最普遍的是在放春耕秋收假这段时间, 学生可以带着课业上门请教, 因府学的老师都是举人,所以这上门请教要付的数修也是不低的。
府学的束脩一年五两银子, 若是学识好, 前几名还会有补贴, 这些银钱都是由朝廷给的, 但假日里额外求学的费用就得全部自己出了,所以甚至有在外求学十日的束脩与府学一年的束脩相等的情况, 不过如果是府学的学生上门, 那束脩就是其他人的三分之一, 这些消息还是当时在府城的时候打听的。
对于沈淮之读书这件事儿, 林樾一向是非常支持的,沈淮之特意强调的“束脩不低”,林樾压根儿就没在意。
开年来这几个月,铺子里的生意有好有坏, 宴席也不是每个月都能接到,但总体来说还是赚的,林樾的目标已经从重新攒够五十两变成攒够一百两了,就算束脩稍贵些, 家里应该也能负担得起。
“既然要去府城,那最好明儿一早就出发,赶着牛车去也得三个多时辰才能到,再耽搁一会儿,去到老师家里太阳都快落山了。”林樾说。
沈淮之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要与我同去吗?”
林樾:“嗯?我还想着是爹和你一起去,这样爹赶车你也能多休息会儿,我去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怎么会帮不上忙?”沈淮之摸了一下林樾的额头,接着道:“今天中午我已经问过爹了,家里还有点儿活计,爹腾不开手,而且爹对府城也不熟悉,我出去了,还担心他一个人在客栈会不会出事儿。”
其实沈淮之自己一个人去也不是不行,只是那样就不能赶着自家的牛车去了,只要赶车,势必就得有一个人看着牛,一头牛十几两银子呢,这要是丢了可不得了。
林樾有些犹豫,沈淮之一个人去他肯定是不放心的,但爹说的也有道理,良久,林樾才点头,“那成,我跟你去,娘要是得空让他和凌之一起看着铺子,免得凌之忙不过来。”
为了忙秋收,铺子关了两天门,重新开张的时候肯定有一堆事儿,一个人估计够呛。
两人商量完就去了灶房和沈家父母还有沈凌之说这事儿,孩子要出远门,宋寻春有些担心,但不去肯定不行,所以她也只是叮嘱道:“早晚吹风有些凉了,多带两件衣裳,明早我起来给你们做早饭,吃饱了再去,还有,府城地方大,你们住客栈的时候挑个好一点儿的,这样也安全……”
宋寻春零零碎碎说了一堆,林樾和沈淮之也没有不耐烦,全都一一应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林樾和沈淮之就大包小包的赶着牛车出门了,东方既白,夫夫二人穿过了四方镇,随后是游江县城,过了县城,路边开始变得荒凉,没有人声,也看不到村庄,上回走这段路的时候,林樾心里就有点怕怕的,这回也是如此,只能催促沈淮之动作快些,一直到看见下一个河水环绕的村庄,沈淮之才勒紧缰绳,给小牛喂了食水。
他们出门的早,路上又几乎没有停过,午时刚过,两人就来到了府城,按照商量好的,两人先去了上回住的悦来客栈,依旧是住的地字房,但现在并不是院试期间,也没有其他的考试,所以住一晚只要二十五文钱,比之前便宜了五文,因不知道第三天什么时候走,所以林樾定了两天半的,再加上找伙计看管牛车,一共花去了七十文。
看管牛车的费用比上回还高些,是林樾特地选的,有一个伙计专门看着他们的车,中途还有换班,客栈的后院又是锁着的,他一天大半时间也是在客栈的,想来十拿九稳不会出问题了。
店里的伙计把他们送到房间门口,殷勤的推开门,“二位请,客官若是有什么事儿只管招呼,饭食也可以送到房间来。”当然这是要额外付钱的。
林樾笑着道“多谢,劳烦多送些热水上来,我们要梳洗。”
“好嘞,您稍等,马上就送上来。”
坐了大半天的牛车,沈淮之便是再急着出门也没法子,全身灰扑扑的,看着不庄重。
早上出门前带了不少干粮,林樾和沈淮之也没有再叫饭食,就着热水把今早带的干粮吃了大半,而后两人就出门了。
虽说沈淮之之前打听过,府学的老师可以在假期里收学生,但也仅是如此了,这老师究竟住哪儿?怎么收?收多少?这些都不清楚,还需得细细打听过才能上门。
这间客栈距离学政考棚不远,距离府学也近,两人便直接去了府学,出乎意料,府学看门的老先生一听他们的来意,就滔滔不绝的说开了,“这位秀才公,你现在来真是来对了,最近几日,府学几位教授经义的老师都是许学生上门求教的,不过各位老师收的束脩略有差别,不知这位秀才是想寻哪位老师?”
这是还能选的吗?毕竟府学的老师都是举人,在外头都得叫一声老爷呢,沈淮之有些惊讶,但随即还是开口:“多谢老丈,只是在下初来乍到,对诸位老师实在了解不多,因时间紧迫,所以更想寻一位擅长解惑的老师,不知找哪位老师更合适?”
府学放假时有不少外地的秀才来上门求教,府学这位看门的老丈,也是有童生功名在身的,教授特地安排他在此,便是为了给诸位学子解惑。
“说到解惑,那自然得是杨老夫子,杨老夫子在府学已有十数年,教出了不少举人老爷,而且杨老夫子德高望重,但凡学生上门,哪怕给的束脩低些也不会把学生拒之门外。”
沈淮之又问道:“不知这束脩具体是多少?”
“秀才公尽管放心的去,看日子长短,这束脩几百文到几两银子都是有的,他家就在对面的府学巷子,巷子里最大的那家,门头上挂着杨宅的那家就是。”
沈淮之和林樾再次谢过,林樾还递了一包点心过去,今早新做的点心,仔细包了,拿来送人也不算失礼。
离开府学门口,林樾便问道:“你要现在就去吗?”既是上门求学,他就不好跟着了。
沈淮之点头,方才从客栈出来,他已经带上了书箱,这一年的课业也带了不少,趁现在还没到饭点,先去瞧瞧正好,万一不在也能请人代为转告,明早上门便不算唐突。
这杨宅的位置果然显眼,两人进了巷子没走几步就瞧见了,他俩刚在杨宅门口站定,里头的门房就迎了出来,“敢问可是来寻我家先生求学的?”
看这问话就知道最近来的学生不少,想来真是学识渊博之人,沈淮之应道:“正是,不知现在可方便上门?”
那门房点点头,“我家老爷刚送出去一个学生,这会儿正闲着,您二位请进来吧。”
话虽如此,但林樾还是没有进去,等沈淮之进门,他就转身离开了。
刚才出来的时候,沈淮之身上装了十两银子,想来怎么都够了?好不容易来一次府城,他得先打探打探,府学附近的几个巷子哪里适合住人和做生意的,赁资多少,以免到时候来两眼一抓瞎,连个住所都找不到。
沈淮之被门房迎了进去,一直送到正堂前方才离开,里头只有一个奉茶的侍女,请沈淮之坐下又上了茶,然后才开口询问此番来几日,可需住在杨宅等等,沈淮之一一答了,最后给了二两银子的束脩钱,这位侍女才带着沈淮之去侧屋寻杨夫子。
这间屋子是杨夫子的书房,也是日常用来教授学生的地方,这会儿杨夫子正在写字,见他们进来,摆摆手便让侍女出去了。
沈淮之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学生是游江县四方镇的沈淮之,去年侥幸得中秀才,因故无法在去年入府学,只能在家自学,今日为了求学冒昧打扰,还望杨夫子莫怪。”
杨夫子已年过不惑,华发渐生,看着面容可亲,倒不像严格的夫子,反而像路边的老翁,沈淮之说完话,他便招呼人上前坐下,温和道:“既是求学,可带了功课?”
沈淮之立马从书箱里拿出课业,双手递了过去,杨夫子没再多问,低头开始翻看沈淮之的课业。
良久,杨夫子才抬起头,“学问还算扎实,不错。”夸了一句,随即便是考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何解?”①
桌上自有纸笔,沈淮之思考片刻,便执笔书文。
……
杨夫子当年也是苦出身,自然知道农家子求学不易,沈淮之既然上了门,他自当竭尽所能。
等沈淮之走出杨宅时,已然日暮西斜了,他一抬眼便看见墙角蹲着的林樾,手里还举了个糖葫芦,沈淮之大步上前,搀了一把把林樾从地上拉起来,才问道:“怎么不在客栈里等?”
“我才刚过来没多久呢,担心太晚了你一个人不安全。”林樾说完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一把塞到沈淮之手里,“快吃,还是热乎的,我买了一个饼,两个包子,你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回去再吃饭。”
沈淮之一时说不出话,许久才缓缓道:“你在外头我也担心,明天别过来等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我一个人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