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神断 第239章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标签: 种田 古代架空

  长公主躺在大床上,比起上回见面,气血衰败的更甚,生机寥寥,的确是末路之象。不过,长公主神色豁达,没有惊惶哀怨,对此早有预料,早有准备。

  “小清来了。”长公主淡淡一笑,恍惚好似气色有几分恢复。

  “表姐。”穆清彦换了更亲近的称呼。

  长公主听他这般喊,挺高兴:“这么晚了把你叫来,也是怕我撑不过今夜。家里小辈们我都见过了,该说的都交代了,就想见见你们。可惜,你三哥和侄儿赶不来,唉,你侄儿修驰生的好,又会说,我就爱听他说话,惯会哄得人高兴。”

  长公主好似开了话匣子,声音轻缓的一句一句说着,时而发笑,完全是是个慈和长辈,仿佛正常跟儿孙小辈念叨、回忆。

  “修驰像他母亲,当年这亲事,还是母后做的媒。母后喜欢小孩子,皇家复杂,皇子皇女们不敢随意示好,况且人家都是有亲娘的,母后就喜欢颜家的孩子。

  你当年出生,母后还让人把你抱进宫里看过。父皇见她喜欢,说把你留在宫里养,母后拒绝了。母后不敢啊,小十都没保住,母后哪敢把你留在宫里。”

  悼瑞太子在皇子中行十,比长公主小。

  穆清彦还知道,元后明面上只有一双子女,但实际上在长公主之前,也曾有孕,但没保住。那时元后只是太子妃,又年轻,内宅之事繁杂,难免心力不济。落胎伤身,后来隔几年才得了长公主,又几年才有悼瑞太子,可惜生悼瑞太子不顺,底子伤了,及至悼瑞太子亡故,悲痛沉郁致疾。

  长公主声音怅然,提及元后和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似在走神。

  穆清彦没惊扰,静静坐着。

  只听长公主话音再度响起,说的却是颜家的一些趣事。

  长公主虽和穆清彦同辈,但年纪和颜芝鹤一辈相当,从小一处长大的,自然熟悉。许是很多年都没跟人说起过这些,她感觉分外怀念,不知不觉越说越多,自己觉得有趣,时而皱眉,时而发笑,语气或是嗔怪,或是取笑。

  穆清彦听得多了,对于从未见过的颜家,多了两分熟悉。

  长公主讲一会儿,便会走一会儿神。

  当再次等待许久,依旧没听到话音,才发现人睡着了。

  室内只有穆清彦和付景春。

  两人轻手轻脚退出来,另有人进去服侍看守。

  付景春叹道:“近来母亲一直如此,爱跟我们讲古。”

  老人一般都怀旧,喜欢跟人念叨过往的旧事,但长公主并不是这样。现在变得爱念叨,是因感觉大限将至,对亲人留恋不舍,且到了余生尽头,不免回想整段人生,那些记忆深刻的、美好的、痛苦的,全都浮现出来。

  今夜长公主把穆清彦叫来,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并没什么重点,也不是多么要紧,甚至可以不是穆清彦,只要是颜家的某个人就行。

  “那夜宫中的事,大公子可知道了?”穆清彦问。

  付景春看他一眼:“惠妃做的那些事?”

  穆清彦点头:“关于颜家的。原以为元后的死是温妃所为,但皇帝却说有惠妃插手,却不知惠妃做了什么。”

  皇帝没精力去详说,当时的场合,他肯定也不会继续讲。

  惠妃那边,新帝倒是询问过,但惠妃已是绝路,即便说了又如何?没半分好处。最后没能得到什么内情。贤郡王那头也是一样,疯疯癫癫的,据说毒酒是太监强灌下去的。

  新帝是最终胜利者,没落井下石,哪怕贤郡王不能修陵寝,也给好好儿下葬,贤郡王生前之物随葬,墓室只寻常。

  付景春摇头:“先帝去后,母亲病情恶化,我也没多少精力关于别的。母亲那边,也不知此事,我没告诉她。”说着略显愧疚:“等过些日子,我再打探打探。”

  “不知道就算了,你顾着长公主这边,颜家的事我来办。”穆清彦忽然想起,蔡骏驰做了贤郡王十几年的幕僚,对元后之事,只怕也清楚。

  “你别着急。新帝刚登基,难免忙碌,待局势稳定,颜家之事再提起来,必然会解决。”付景春有这个自信。

  说到底,颜家之事并不难,先前一直没解决,乃是先帝的态度有关。颜家之事,难免涉及元后,先帝当然不愿人提。再者,那时惠妃等人势大,也是颇多阻挠。

  从长公主府回来,已近子时。

  闻寂雪还没回来。

  *

  大理寺是司法部门,通常刑部负责案件审理,大理寺负责最终审核。大理寺的监牢,也被外人称之为“天牢”,关押其中的都是重大案件的重刑犯。

  此回贤郡王惠妃等人涉及的案子,干系甚大,因先帝已断了案件结果,新帝登基后,基本是清扫收尾。贤郡王府那边有宗人府料理,而一干附逆者,则由三司负责,涉案者众多,一部分关押刑部监牢,一部分关押在大理寺。

  蔡骏驰作为贤郡王最受倚重的幕僚,众多大计划策划、推动者,自然受到重点关照。

  新帝对此人也很关注,不仅仅是其在贤郡王府的作为,还因涉及了雪家。

  天牢内关押了不少重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

  闻寂雪并非独自一人,而是跟着几名官员,打头的便是三司主官,文书从属也都跟着。皇帝万金之躯不能来天牢这等地方,已发话,要看审案卷宗,自然不能粗略大意。

  一行人直往里走,在最里面的一间牢室,只关押了一个人:蔡骏驰。

  大理寺的监牢并不是修建在地下,而是地上建筑,但用料不寻常,基本是用石头修筑,糯米石灰浆浇灌,十分坚固。牢中只在高处开小小天窗,没有什么窗户,所以采光不好,地面潮湿,虫蚁多。进来时,也要经过层层把守,且必须有文书印鉴等物,通常还会有人“陪同”。

  关押蔡骏驰的监牢在最深处,且相邻的几个牢室都没人,他只能听到一墙之隔的其他监牢中偶尔的声响。

  地面铺着稻草,散发着霉味,也有尿骚味。

  因知道要问案,狱卒们清理过牢房,收走了恭桶,否则味道更难闻。

  蔡骏驰背靠墙,坐在稻草上,但他的双手被铁锁链拷在一起,两根锁链延伸到墙体内,一左一右拉着,并没给出多少活动空余。他口中也被塞了铁球,套着跟铁链子锁在脑后,一切都是为防止他寻死。

  闻寂雪走在最末,穿了一身刑部属官服色,很不起眼。

  终于看到蔡骏驰,平静的目光陡然锐利。

第333章 心魔

  身为阶下囚,蔡骏驰神色淡然,哪怕看到三司来人也没什么波动。但在他心里,快速划过一丝疑惑。

  贤郡王的案子基本都了结,哪怕要从他口中问些细节,却也犯不着晚上来。

  蔡骏驰一贯擅谋多思,即便到了如今地步亦是如此。

  三位主官没进监牢,狱卒搬来座椅放在牢门外的过道,三位主官依次坐了。旁边又摆着三张矮几,分属三司的属官跪坐,铺开纸张,研好笔墨,准备记录。

  闻寂雪站在一侧。

  他在打量蔡骏驰。

  时隔多年,记忆中的“公孙良”早已模糊,回忆起来只能想起对方的气质神态,像隔着一层纱,熟悉又陌生。

  眼前的蔡骏驰,发髻略显凌乱,两鬓斑白,穿着一身灰蓝交襟绸缎长袍,脚上浅口缎面鞋,没系腰带,且一身穿着较为家常。被抓时正值半夜,想来蔡骏驰听到动静,仓促穿衣,才这般简便。

  算年纪,蔡骏驰五十余岁,相貌儒雅,好似老书生。

  乍一看,给人的印象比较好,容易令人放松防备,且去亲近信任的一类人。

  他的肤色较白,养尊处优的缘故,留有长胡须。但若去观察他的手,便能发现他双手修长,指结突出,且虎口留疤,乃是陈年老伤。十几年富贵生活,养细了他的皮肉,但有些东西是很难磨灭的,好比他手上的那些老茧,并不是早年遗留,而是他没能更改早年从军的习惯,依旧操练着某些东西。

  他谋略出众,相信自己的智力布局,却也在骨子里认为强者为尊,武力才是保障。

  亦或者,他心有隐忧,担心自己的安危,不信任其他人保护,想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狱卒将牢门打开,又在监牢内插了两支火把,视线更明亮,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犯人脸上任何一点变化。

  狱卒又将犯人身上的锁链打开,延长了锁链长度,把人往前拖了几步,令其跪下,而后摘下其堵口之物,恢复他言语的能力。当然,为防犯人作乱,双手上的镣铐没解。

  狱卒们处理完一切,就离去了。

  审理要案,有必要的保密流程,通常不让狱卒在场。

  三司会审,最终结果由皇帝批准。

  三司乃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每逢重大要案便由这三个部门负责“圆审”。刑部尚书从一品,与都察院右都御史平级,大理寺卿是正三品,不过审案时不看品级,看职能。刑部负责审案,都察院负责纠察,大理寺负责最后一道程序复核。正因此,通常三司会审,几位主官都出席,却是由刑部来主问。

  刑部尚书乃是陈十六之父,陈义博。

  陈义博等人来之前,先见过皇帝,有些事便心中有数。

  陈义博对着闻寂雪摆了摆手。

  哪怕他不知闻寂雪什么身份,却知能参与到这件案子的审理,必然跟雪家有些干系,甚至极有可能是雪家人。就是不知,此人如何跟皇帝有了联系,还能得皇帝恩准。

  其他几位大人各有相似的思量。

  闻寂雪步入监牢,站在蔡骏驰两步距离,主要是防备蔡骏驰咬舌自尽。

  作为贤郡王幕僚,参与、策划了那么多大案,根本不必抱什么侥幸,必死无疑,且会死的很惨。以往便有这等犯人,想逃过处刑,千方百计寻死。然而狱卒们也自有应对,好比之前对付蔡骏驰那般。

  不过眼下要问案,不能堵嘴。

  蔡骏驰转动眼睛,没有掩饰的看向闻寂雪。

  他又如何看不出闻寂雪的特别。

  哪怕穿着一身官服,但绝不是做官之人。蔡骏驰在京中这么多年,也见过各种品级的大小人物,而眼前这人,没有丝毫官气。

  神捕司?

  若是神捕司,完全不必遮掩才对。

  蔡骏驰百思不得其解,心下却警惕起来。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种警惕无用,或者说,明知是死路一条,审问时说不说都无所谓。可实际上,对于犯人而言是很不同的。为何那么多死刑犯想自己寻死?就是因为正式行刑更痛苦,亦或者不愿活着被砍头,落个尸骨不全。如在审问时,抗拒不从,牢狱里多的是各样刑罚手段,令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蔡骏驰从前再如何厉害,现在也只是囚犯,也扛不住各种花样的炮制。

  对他这个聪明人来说,没必要去受罪,反正都是一死,还有什么秘密不能说?说了还能换来轻松,死前还能得顿酒肉。

  蔡骏驰很快收回目光,垂下眼,一副配合的样子。

  “陈大人,开始吧。”另两人朝陈义博示意。

  陈义博手中有个册子,来之前他就看过几遍,只因其中内容太过震惊。这册子上记载的不是旁的,而是蔡骏驰的生平,尤其是每个身份的变更,每一个简单。

  蔡骏驰还不知底细已经全暴露。

  却听陈义博张口道:“蔡骏驰,曾用名:赵书成、刘生、公孙良。”

  蔡骏驰猛地抬头,满脸惊疑。

  “你本名赵书成,十岁时落水诈死……”陈义博没在意对方的神色,用平铺直述的语气,将其经历的一生讲了出来。埋葬在记忆中那些不堪的往事,为了得到一个好身份而汲汲营营、下手狠辣,也随之揭破,摊在阳光底下。

  蔡骏驰在最初舍弃“赵书成”的身份,最大的缘故就是其母。

  不堪的出生,他痛恨提及,也正因此,他哪怕恢复的真正血脉家族的“蔡”姓,也跟父母不亲。

  他盯着陈义博,难以控制的迸发凶光,双手青筋暴起,若非有只手压在他肩上重若千钧,他早暴起伤人了。他坐轮椅只是伪装,他即便坡了腿,一身武艺也没放弃。他多年前已不亲自动手杀人,可当年从军,杀的人何其多。

  “公孙良啊,雪家军的军师,当年号称‘再世诸葛’,想不到,竟是个叛徒败类!”都察院右都御史嘲讽的摇头,心里也感慨。若无内贼,雪家军何等彪悍骁勇,雪家又如何会烟消云散。

  且不提当年对雪家如何态度,至少看到这样的内贼是不齿的。

  陈义博神色依旧平稳:“今日不问其他,只交代当年为何要‘公孙良’诈死?雪家案,你在其中扮演何等角色?”

上一篇:临洛夕照

下一篇:拒不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