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72章

作者:麻辣笋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是夜,一个浅眠的九铢士兵隐约间听见了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近,似乎马上就到他的耳边了。他随意拿手一捞,指尖触到一个软软的东西时,一阵剧痛也随之袭来。

  “虫子!!好多虫子!”

  当日大魏军人哀嚎翻滚的场景,今日在这断崖下又重新上演了。

第443章 学习经验

  九铢和浪穹围攻越析之困的缔造者们在这无数的哀嚎声中彻底瓦解。用岳山血液吸引来的毒虫, 显然比当初咬大魏军的那一批还要毒。

  等寇静第二天早上过来打扫战场时,发现他们都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原本意气风发的九铢二王子阿托那此时也奄奄一息躺在床上。将所有人清点过一遍之后, 寇静发现, 这里少了一个人。

  昨天晚上他分明看见有一个神似岳山的老头,可是这里面却没有他。他们一直都派人在路口把守着,根本就没有发现有人出来过。

  此人十分邪性, 要是不把他找到恐生大祸。因此, 寇静立刻派人全方位搜寻他的下落,不能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在这样仔细的搜查下, 他们果然发现了不寻常。在这平地的一侧有一丛带刺的灌木, 那上头挂着一块破布,据九铢人交代, 这就是那位小岳先生的衣服。

  此处距离崖下还很高,一般来说, 人若是从这里摔下去, 必然是活不成了的。不过, 只有没看见他的尸身, 那么也许一切皆有可能。为求心安,寇静还是命人绕道去崖下搜索了一番。士兵们回来时很是高兴,说已经找到了一具尸体, 那尸体被野兽啃的稀巴烂, 但是从衣服上的纹饰来看,这就是那岳林的。

  此事告一段落, 寇静押解着阿托那等人出了山。在这山中数十天,他们不修边幅,整个人十分邋遢, 如果此时有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估计都要捂着鼻子走。

  在临沧城修养了几天的吴春林气色已经大好,这会儿他见到寇静,便十分热情,再无之前的高高在上之感。

  寇静对他的态度还是如往常一般,并没有借机给他难堪。这让吴春林对他又高看了几眼,之后回到驻地复命时,还替他在李质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其实也不用他美言,因为李质看见被生擒的阿托那时,就已经难掩激动之情,有了这么个人质,他这最后一战总算不辱使命,想必这次回去圣上必定重重有赏。思及此,他对将阿托那生擒的寇静也满意了不少,言谈之间似乎对他十分赞赏。

  寇静表面是在认真听李质说话,实际上心思却已经飞出了越析,回到了大魏。他想,总算可以班师回朝了……

  另一头,楚辞正忙得不可开交。正所谓放假一时爽,赶工火葬场,他最近几乎每天都忙到二更天才睡下,愁的张虎每天都想着法的炖补品替他养神。

  原来自他从西江省探亲回来的那日,提学司的官员们就如同见到了主心骨一般,借着汇报公事的名头聚集一堂,拦住了楚辞不让他走。

  楚辞有点懵,往常他也出去过,难不成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漳州府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大人,这是全府测试的成绩和分析表,请您过目。”周青率先走上前来,将手上的一摞纸放在了书案上。全府测试定于四月初二,此时已是四月中旬,所有工作都已经收尾完毕了。

  楚辞一张张翻阅着,发现各县报上来的成绩都还不错,可见这些学子对于新教材的解读还是比较到位的。虽然也有一些村子比平均值低了不少的,但也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一项政策的推行,哪能一时之间让所有人都遵守并推崇呢?他相信,这些阳奉阴违之人,在经过这次测试后,应该也会有所改变,毕竟成绩全府通报,他们不上进,那些地方官也得逼着他们上进。

  翻完了成绩他又翻了分析表,发现大家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都十分中肯,不由赞许道:“这次全府测试本官虽没有参与,但从这些东西上面,也可看出各位大人操办的是井井有条的,可见各位大人这段时间于公务上十分尽心,本官心中深感安慰。今晚便由本官请客,必好好犒劳大家一番。”

  然而大家的反应却不在楚辞的想象之中,只见周青又呈上了几封信函,并且声明其实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禀报的事情。其他的事他们商量着便处理了,这件事,却非得楚辞拿主意不可。

  楚辞接过信函扫了一眼,发现信封上的落款都是xx府提学司,他顿了顿,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与他们之间的纠葛,好像也没得罪谁吧?

  回忆无果后,他拆开信函一看,发现这居然都是其他几府提学的亲笔信。各位大人行文风格迥异,但从用词上能看得出都是经过再三斟酌后才写出来的,甚至有些还隐隐透露出几丝讨好之意。除此以外,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想过来互通有无,顺便学习一下漳州府先进的办学经验。

  当然,这句话是楚辞根据他们的说法自己总结的。可是,这几府怎么会贸然提出这个要求呢?要知道之前漳州府模拟考的时候,他们还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的。上次漳州府用新编的教材时,也从其他几府传过什么“误人子弟”、“断人前途”之类的话,怎么一时之间变化如此之快?

  面对楚辞不解的眼神,周青连忙替他解惑,听了他的话,楚辞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是因为提学齐鲁直被刺杀,巡抚林甫同事迹败露导致的。钦差大人如今正在彻查此事,顺着线索往下一查,大小衙门里已有不少人落马了。这导致南闽省内部官员人人自危,毕竟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上,谁私底下没点见不得人的东西呢?一旦查出来可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在这严峻的形式下,有些敏锐的官员却发现了,此事虽牵扯了不少人进去,但提学司的另一位正提学杜玉却是稳坐钓鱼台,不止没有被盘问,反而还隐隐有一家独大的倾向。根据他们私底下的分析,杜玉也是最有可能接任南闽省巡抚的人选。

  当然,这个前提是皇上不从京城指派人手下来。不过,就算是从京城派了官员来接任也没什么好怕的,自古以来都是强龙难压地头蛇,新来的哪比得上已经在此地根深蒂固的杜玉呢?

  要知道,单凭职位来看的话,正提学是与巡抚同级的。眼下南闽省出了这样的大事,正是群龙无首之际,虽说水师大营里还有一位元帅,可这岸上的事,和他们可没多大关系。是以,一贯不显山露水的杜玉一派,就凸显出来了。

  为了讨好杜玉,那些官员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打听到他为漳州府的“全府测试”亲自命题,平时对于漳州府提学楚辞提出的一些想法也多加赞赏之后,某些人便纷纷向楚辞飞去信函,誓要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借此达到讨好杜玉的目的。

  楚辞盯着信函出神,本来他是准备循序渐进,待漳州府这边的模式进入成熟阶段后,再逐步向外推行的。没想到林甫同下马,反而推动了他前进的步伐,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声巧合。

  “大人,您是怎么想的?”周青等人见楚辞盯着信函沉浸其中,忍不住开口询问。

  楚辞回过神,看着下面的官员们,说道:“此事诸位也已知悉,本官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下官觉得此事可行,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既然虚心请教,我们何不大方接受,有好的方法也该惠及其他几府的学子们。”有人说道。

  话音刚落,又有人反驳:“此事不妥,新策才实施数月,怎能让旁人知悉?”

  底下的官员们纷纷各抒己见,其中有赞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最终还是赞同者居多,最重要的是,楚辞本人也是持赞同的态度的。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决定了之后便是制定计划,商议章程。此次是他们漳州府面向外界的第一步,若是出了差错,恐怕会贻笑大方,也会让他们在漳州府学子面前失去信誉,对之后要推行的一些政策十分不利。

  为了让这次活动合理化,楚辞特地去信询问了一下杜玉的意见。杜玉仔细考虑之后,给楚辞回了信。

  楚辞看完之后总结了一下杜玉的意思:一,互通有无很好,但要注意别让他们生搬硬套,还需针对各府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二,此次交流的新式教学仅限于蒙童班,科举班暂不适用。

  对于第一条,楚辞很赞同,前世的教育模式也经常创新,一旦有哪个地方出现了现象级的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立刻就会招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争相学习,像什么“x郎口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等,无一不令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叫苦不迭。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模式虽然都有好处,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上级强行要求教师们把它们套在自己的课堂上,最后只能学成四不像,根本是与之前想要实现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第二条,楚辞想了一下,而后明白了杜玉的顾虑。

  蒙童班的孩子们刚入学,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使之按照他们预想的路线成长,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其他人更强些。

  而科举班的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方式,乍然要求他们接受新东西,只会让他们更加迷茫,甚至影响他们在科举试场上的表现。在老派取仕的科举制度没有改变之前,他们的学习方式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变化。

  而楚辞想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循序渐进的改变原有的制度,让老百姓们可以多几条出路。这个想法实现起来也许很难,但能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也该是一件幸事吧?

  想到这里,楚辞拿出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再次开始修改……

第444章 大课间

  “这漳州府也不怎么样啊!想来百姓日子应也不太好过。”一个穿着长袍大腹便便的男子下了船, 面对着稍显冷清的码头,忍不住感慨道。他们株洲府乃是南闽要塞之地,每日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王兄此言差矣。”从另一艘船下来一个蓄着山羊须的清瘦中年人反驳道, “此地码头修建不过一二年,有这般景象已是难得。你看那些百姓,穿的衣裳虽旧, 但上面可没几个补丁。”

  姓王的依言看去, 码头上那群扛着布袋穿着短打的汉子衣服上确实少有缝补的痕迹,但他嘴上仍强说道:“出门在外, 自然是要体面些的。”意思是说他们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表面光鲜罢了。

  山羊须笑了笑:“普通百姓自然如此,可他们是干粗活的, 好衣裳哪里肯穿来干活?要不是生活确有富足,恐怕这样的天气, 他们宁愿光着膀子, 也是不肯让汗水渍了衣服的。”

  “杨兄真是明察秋毫, 是我失言了。”姓王的也不死鸭子嘴硬了, 痛快地承认自己刚刚说错话了。

  “哪里哪里。”姓杨的摆摆手,“我也是来前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漳州这两年的生意已经不声不响做到江南一带去了。你还记得前两年风靡一时的玉融丸吗?听说就是那楚提学弄出来的。”

  姓王的听见玉融丸, 忍不住回味了一下那滑弹鲜嫩的口感, 而后才疑惑地说:“可我听说,玉融丸是京城那边的菜色啊?”

  “非也, 老夫有一个学生在京城当差,我特地写信去问过,以前京城的人根本就没吃过这个。想来是为了卖出好价钱, 借势罢了。”

  两人正聊着天,没察觉不远处一个脖子上挂着奇怪牌子的年轻人看了他们好几眼,还是他们的手下发现后,警告地看了那年轻人一眼。

  没想到的是,那年轻人被警告了不仅没有离开,反而还上前几步,恭敬地问道:“敢问两位大人可是受邀前来参观的客人?”

  王、杨二人有些讶然,他们明明已经乔装打扮,为何这人还能一眼认出他们的身份呢?

  也许是他们惊讶的表情太过明显,那年轻人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虽身着常服,可你们通身的气派却不是普通百姓能有的,故而小人一眼就认了出来。”

  姓王的被他说的舒心不已,姓杨的环顾了一下四周,顿时了然于心,原是他们脚下踏着的官靴出卖了他们。

  “我们大人让小的给二位先告个罪,这几日事务繁忙,实在是没空亲自相迎,特命小的在此恭候大驾,还请二位大人见谅。过去的车马已经备好了,还请两位大人随小人前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年轻人一脸笑意,说话又十分好听,叫人根本生不起气来。

  王、杨二人刚想跟着走,却见这年轻人突然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一脸懊恼地说道:“小的差点忘了,这是小人的工作牌,还请二位大人过目。”

  他摘下脖子上挂着的东西,递到姓杨的人手上。

  这工作牌小小一张,上面记录的东西却不少,最末还盖着提学司的大印,以防假冒。

  王、杨二人面面相觑,他们为官虽已有二十余载,但这警惕之心尚有不足。没点出来倒罢了,但点破之后细细一想,竟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假若这接应之人心怀不轨呢?他们这样贸贸然跟上去,岂不危险?

  楚辞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唤起这些大人们的危机感,他只是考虑到可能会有人警惕心较高,才让他们出示一下工作牌的。

  很快,王、杨二人便被接到了一间客栈里。他们二人属于来得比较晚的,南闽一共七府,除了东道主楚辞还没有过来之外,其他几人已经坐在大厅里饮茶了。

  他们先各自见礼,而后一起坐下品茶。这茶叶是徐管家采买来的君山银针,楚辞最喜欢用它来待客,体面又不失礼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价格不算昂贵,不会超出他的消费水平。

  没过一会,楚辞过来了。他观察到有几位提学的脸上有些不虞之色,便立刻向大家请了罪。

  这些人来此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找茬,见他真心实意地道歉了,也就不计较多等了一会的事。但他们也很想知道,一贯礼数周到的楚提学,今日是为何事怠慢了他们?

  楚辞刚开始不欲多说,见大家寻根问底,只好说道:“方才接了一封密旨。”既为密旨,内容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大家便也熄了刨根问底的心思。

  只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激起了无数波澜。密旨?圣上下发的旨意?为何圣上会传旨于区区一府提学?难道真如流言所说,这楚辞在京城时,当真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楚辞看着他们浮想联翩的表情,心中十分无奈,只好出声提醒:“众位大人,时间也不早了,不如先随在下去县学走走?”

  “走,呵呵,走!”那几位大人尴尬地笑着起身,跟在楚辞后面走去。

  他们刚刚待的那间客栈离县学很近,只是拐个弯的功夫便到了。进入县学后往左绕道直行,眼前一堵围墙将这里分成了两块区域。楚辞私底下称呼它们为小学部和初中部。

  小学部,也就是蒙童馆。这里的规模比当初楚小远他们就读的袁山县学要大上许多。最初的原因是因为民间学风不正,私营的书院很少,想读书的人都往这边来了。现在的原因则是,比起私营的书院,大家还是更相信这些官办的。

  蒙童馆里有十几位夫子,二十几个教员,一共收纳了三百多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就读。按照年龄区分的话,又分为启蒙班,开智班和明理班。

  启蒙班都是些六七岁的孩童,楚辞带这些大人们过去时,这些孩童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教员的带领下做一些伸臂弯腰,曲膝下蹲的动作。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团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员,学的十分认真。这些动作配上他们略显圆滚的身材后添了几分憨态可掬之感,让人不免心生喜爱。

  约莫又做了半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分钟后,教员停了下来,宣布解散。孩子们欢呼一声,而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掏出一个鸡毛做的毽子,或掏出一根稻草编的跳绳,抑或是竹藤编的蹴鞠,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孩子们玩的虽然开心,看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是一团乱象。

  “楚提学,这里的夫子也太不称职了。学堂乃是清净地,怎能放任这些孩童肆意玩耍呢?大好时光,不应花费在这上面,业精于勤,荒于嬉呀!”他表面上是批评夫子,实际上却另有所指。

  楚辞自然明白他的潜台词,他解释道:“这是蒙童馆的大课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健其体魄。进学一事劳心伤神,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恐怕难以支撑。”

  “大课间……活动?”其他大人对于这位楚提学的作风有所耳闻,知道他喜欢弄些新鲜词出来,这会儿见又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便出声询问。

第445章 寓教于乐

  “正是。”楚辞说道, “所谓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强身须强练。若一天到晚坐在那, 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利。要知道, 县学里的孩童,一般辰时进学,酉时才能休息, 中间间隔五个时辰左右, 怎可让他们这么长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呢?因此,本官在巳时和申时分别定了两刻钟的时间, 让他们出来活动活动, 这段时间便称作大课间。”

  听了楚辞的解释,有些人低头思索, 有些人却还是觉得不能理解。

  “可,入学堂不就是来读书的吗?要是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些夫子竟是这样上课的, 能放心将他们送到这里来吗?”一个老者突然发问, 他是长宁府提学手下的一个分巡道, 做事最讲规矩。

  楚辞看向这位老者, 说道:“张道员不必担忧,此事他们的父母俱已知悉,在入学之前, 这里的教员会拿课程表给他们看并针对他们不了解的做详细解释, 如有不能接受的,自去寻找其他书院便是。”

  “课程表?”又是一个没听过的词, 这些别府的大人们忍不住对视一眼,他们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刚进城的乡下人一样,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鲜。

  “去把那个教室里的拿出来看看。”楚辞拍拍身旁的随员, 很快,那人就进到最近的教室里,将课程表取了出来。

  这些大人们纷纷凑上去看,只看上面画了一些格子,从右到左分别有五竖,这五竖又分上下两栏。第一竖的上方写着语文、九章和乐府,下方写着德育、丹青。其他的几竖里还有书法、射箭和礼仪之类的,可以说是中类繁多了。

  “楚提学,老夫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看完后,四阳府的提学面露难色地发问了。

  “周大人但说无妨。”楚辞道,这位周大人看上去是一位慈和的老人,给他的印象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