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寓风
沈青越:“费时间?”
姜竹点头。
“你想要吗?”
正好冬天没什么事干,他可以给沈青越做两个。
沈青越:“村里能做这种帘子的多吗?”
姜竹想了想,“应该有吧?”
沈青越:“我记得村里好几家挂的都是这种帘子。”
姜竹笑:“那个是灯芯草做的。”
也有用稻草、麦秸做的。
姜竹:“你想让大家做帘子吗?”
沈青越:“嗯。”
趁着《长腿鸟》火了卖周边嘛。
反正没事,他们俩打算试试看。
竹帘子做起来确实麻烦,他们俩一直琢磨了半个月。
沈青越本来想像从前做扇子一样,用不同的颜色把鹤做出来,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
除非他们给篾条染色。
即使染色了,一个帘子要记长长短短很多根篾条的位置。
如果编好了画倒是简单,问题是他一个人画不了多少个。
他们还试了试用麻绳编出图案,可行性是有的,同样的问题,编的时候得记位置。
这样的工程想一家一户做根本不可能,他们不自己时不时挂起来看看,都要找不准形状了。
除非分工合作。
每个人只负责一部分,只用记一小块儿内容,减少记忆量,最后组合到一起。
这么干,他们就得弄个作坊了。
沈青越抬头欣赏着刚做出来的卷竹帘,漂亮是漂亮的,当装饰也很漂亮,但是……
“还是先从简单的开始吧。”
姜竹也深以为然:“嗯。”
沈青越琢磨起怎么尽可能简单地画出鹤纹。
像先前的福、寿那样,能让大家学一学就能上手,且尽可能地漂亮。
先前他给刘三画过两个印花布的模子,也不知道实际效果如何,不过图倒是现成的,拿来再改一改就能用了。
除了扇子,他还可以做点儿别的小物件,比如他的茶叶罐,比如篮子,比如灯笼。
他可以去找池远舟、张叔阳借之前刻坏了石板用用,只用局部能用的部分,就能往灯笼上印图了。
或者他们自己去雇人帮忙刻几个小图也行。
沈青越想了想,画了底图,依旧是从出壳到飞上天际,不过这回图画得更小,从下方斜着向上方,十二张小图连起来,如果转动灯笼,转快一点儿,粗糙地能算走马灯了。
正经的走马灯他是不会的。
虽然原理他也懂,但学过不等于能做。
来了灵感,他又画了小鹤大战狐狸,这回是分解了动作细节,连起来就是打架过程。
沈青越让姜竹做了灯笼,贴上去后,他转挂灯笼的绳子,再松手,让灯笼自己转。
姜竹看呆了。
沈青越:“怎么样?帅吗?”
姜竹:“嗯!”
第一次见能动起来的图,效果堪称震撼。
沈青越猜大城市应该是有走马灯的,这东西也不算太难,不过他们家小姜师傅大概没见过,那一个打架的灯笼从白天玩儿到晚上,还在琢磨以什么样的转速转绳子,转多紧,转多少圈,打出来的效果最好。
沈青越很想告诉他,二十四帧每秒。
但靠他们这样转,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画的本来就缺帧。
然而姜竹还是对这灯笼上瘾了,第二天就开始自己琢磨怎么给它做个灯托,怎么让它能固定下来转。
沈青越给他解释了一番走马灯,然而没等姜竹研究明白怎么做走马灯,池远舟就想抢他的小玩具了。
先前的话本子印上封面后效果不错,池远舟选个暖和的天上山,本来是想找沈青越再订两张画的,等瞧见姜竹在玩的灯笼,就非要拿回去给他老婆孩子玩。
沈青越嗤之以鼻,凭什么?他们小姜师傅就不是小孩儿了吗?
“我画了底稿了,你找人描也行,刻出来印也行,现在抓紧时间弄,赶在元宵节前说不定还能卖一批灯笼。哦对了,你可以打听打听有没有人会做走马灯。”
他从折腾竹帘到做灯,前后花了快一个月,眼看都要腊月了,哪还有时间刻?
池远舟火烧屁股似的拿着底稿跑了,都没顾上给话本子提封面要求。
他得回去让刻后面画的工匠们先停一停,先把灯笼用的图刻了。
没两天,他还真找到会做走马灯的人了。
从难民里。
第112章 走马灯(二更)
池远舟派人给沈青越送来两盏走马灯, 还有他签好字的合作文书。
内容和之前的文书大同小异,不过利润分成是一人一半。
沈青越笑笑, “你家少爷找了几个人做灯?”
小厮:“就一个!会做的就那一个,您不知道,那还是我们少爷才找的写话本儿的先生,手艺也不怎么好,我家少爷正满县城找灯笼师傅学呢,要不然他就亲自来了。”
“要找人学啊……”沈青越放下了文书, “我给你推荐啊。”
小厮:“啊?”
沈青越:“这样,你带我们村几个师傅去学,他们学会了再回村里教别人,你们约定个时间, 到时候来村里收灯笼不就行了?我们村里工钱肯定比县城里的师傅低。”
小厮:“这……这能行吗?”
沈青越:“怎么不行?你们收灯笼时候验验质量啊,不能转的, 不好看的, 不要就是了, 又没什么损失。”
小厮想想也是。
沈青越把文书给他, “这个, 你先拿回去吧, 要是你们少爷同意了, 还按之前的分成就行。”
小厮:“啊?”
他为难地看着沈青越。
他家少爷特意嘱咐了让他在沈公子面前夸夸他呢, 再拿回去……
沈青越:“没事, 小姜师傅跟你一块儿去, 他能替我签。”
“哦……”小厮放心又不放心地跟着姜竹去村里找人了。
正是农闲时候, 姜竹到村里一问,一下喊出来十多个人,有年轻的有年长的, 除了好奇想看看的姜家俊,别人都是会扎灯笼会做手工的。
小厮领他们到外乡人住的小院去了,里面已经有好些个在学的。
除了池远舟找来的灯笼师傅,还有好些同住的难民。
冬天他们也没什么赚钱的营生,多一点儿收入是一点儿,学会好歹能赚些钱。
教他们做走马灯的是个年轻人,看上去不到三十岁,挺瘦的,身上的衣服虽然很旧,但看得出来原本的料子不错,从前家境应该不错。
他模样有些沧桑,不过除了耳朵和手上有点儿冻疮,看上去还算健康,说话也和和气气的,性格挺温和,突然来了这么多要学的也没一点儿不耐烦,从头教了一遍又一遍,谁没弄明白就继续教。
就是可能冻得有点儿风寒,说话声音有点儿闷:“对,就是这样,你们可以问问这位师傅,他现在做得比我好多了。”
姜竹学了学,学会怎么做了。
但看到点燃蜡烛就能把灯转起来,还是觉得够神奇的。
原理那个年轻人也说不清,“我也是买着玩儿过,到底为什么,其实我也不明白。”
从前他也是个纨绔子弟来着。
虽然正经念过书,但是学得不求甚解,他家里家境殷实,他排行又小,家里对他也没什么要求,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去书院混混日子,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谁知道会有这种日子?
逃难路上他们还遇到了水匪,带的家财细软都被抢了,好在那船老板还算是个好人,这趟自己也被抢了,还死了两个伙计,但还是信守承诺把他们带到了大虞。
他们一家老小病的病,受惊的受惊,实在是去不了更远的地方了,打听到宝峰县对难民不错,跟着其他人沦落到这里,能租到这房子,还多亏他娘反应快,被抢时把手上的金戒指压在舌下藏在嘴里。
可怜他娘也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那种混乱之下连掩面的手绢都被抢了,她硬是护着家里的女眷孩子,还把戒指给藏下来了。
结果一安顿下来,全家都病了,就他这个纨绔身体最好,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他上街找了几天活儿,人家都嫌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都打算去找当铺把身上的衣服当了,路上路过池远舟家的书铺。
瞧见挂在门口的《长腿鸟》他忍不住驻足看起来,然后就听到了池远舟想要找人写话本子。
他就进去自荐了。
谁能想到呢,从前做纨绔看的那堆话本子竟然还能救他一命。
他连个纸笔都没,每天得上书铺里现场写,他也不知道宝峰县流行什么话本子,就按照他从前看的,在他们纨绔中受欢迎的使劲儿编,写得很卖力。
沈青越画那个小姐掀帘子就是他写的。
这回池远舟找人做走马灯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上书铺来问了,结果……
他会。
衢国出事前一年的元宵,他曾经重金买过一个十分精巧的走马灯。
转的灯用的薄薄的皮子,做灯笼的木头是上好的香檀,图案是刻出来的仕女簪花图,点的蜡烛都是带香气的,当时他好奇,拆了玩,为了和人显摆,还组装了两次。
上一篇:漂亮死对头他超会钓的
下一篇:真佛系与假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