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218章

作者:寓风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市井生活 轻松 治愈 穿越重生

原来画个故事竟然需要知道这么多东西。

之前画《长腿鸟》时候也没这样。

但是想一想,沈青越那时候也会下山到河边看鸭子,还经常观察他们家鸡来着, 他也见过沈青越在他那个大镜子平板里翻东西看来着。

他明明没有见过鹤,自己还怕蛇, 更没见过狐狸之类的动物, 竟然能自己画出来……

姜竹忽然觉得好像他从前都没注意过沈青越竟然这么厉害。

明明他亲眼见过沈青越把他们游玩的小湖画成封面上那样辽阔的大湖, 他竟然理所当然地觉得沈青越就是能画出来, 不是太难的。

走到路上, 姜竹忽然问他:“画画是不是也挺辛苦的?”说不定比他做竹编、打猎、进山做生意更难。

“嗯?”沈青越被他问得莫名其妙, 还是马上道:“辛苦, 当然辛苦, 特别辛苦……也不是特别辛苦。”

姜竹:“?”

沈青越:“你想听辛苦还是不辛苦?”

姜竹:“……?”

沈青越:“先跟我说说为什么问这个?”

姜竹:“没什么, 咱们去……去下馆子吧?”

沈青越:“嗯?”

姜竹:“去吃好吃的。”

沈青越:“啊……好呀!我辛不辛苦都不妨碍吃好吃的!”

姜竹笑:“你爱吃鸭头吗?”

沈青越更莫名:“鸭头?”为什么吃鸭头?

姜竹:“嗯!”

家业他们倒是挺爱吃 的。

不过草市的鸭头都是辣的, 他又不能吃。

沈青越:“县城的鸭头有不辣的吗?”

姜竹:“有的, 没有我们可以点整只的鸭子吃。”

沈青越:“?我吃鸭头你吃鸭腿和鸭翅吗?”

姜竹:“你吃,鸭腿和鸭翅也是你吃,要不然吃鱼头也行。”

沈青越:“???”

他愈加迷茫还有些好笑地看姜竹, 问他:“要不然再点个猪头?”

姜竹:“你不是不敢吃那个嘛……”

沈青越后知后觉:“看不出形状我也能吃,不是,你这是要干嘛?以形补形?”

他拽拽酱酱的缰绳靠过去,等距离够了狠狠戳了姜竹一下,“你是不是骂我缺脑子呢?”

姜竹连忙往一旁躲:“没有,我是觉得你画画太辛苦了,要补补……”

沈青越:“那你怎么不给我补猪蹄、鸡爪、鸭爪呢?非要我吃头吃脑子?”

姜竹愣了下,“啊……你想吃吗?”

沈青越:“我想啃你两口尝尝!”

追风被酱酱挤得越来越靠近路边,眼看都要被挤出路了,没忍住抬脚踹酱酱。

酱酱挨了一下,一扬脑袋碰一下把追风撞出去,沈青越和姜竹连忙拉缰绳,追风一路往道边偏,已经跳进别人刚割完的稻田里了。

“……”沈青越怔了怔,开始大笑:“干得好酱酱!”

姜竹拽着追风赶紧跑回来,回头看了看,幸好人家稻子已经收了,没什么影响。

追风有些不服气,抬脚朝酱酱的方向空踢了两下。

酱酱脾气也上来了。

可两头骡子较上了劲,酱酱还要追着追风咬。

追风在前面狂奔,酱酱在后面狂追,越跑越快。

路过他们村和隔壁刘家村的田,在田里秋收的村民远远地围观他们俩。

匆忙间姜竹还看见了在刘家田里帮忙的家俊。

“小叔?!”家俊震惊大喊。

姜竹只来不及招招手,和沈青越已经疾驰而过。

今天的追风名字确实很符合,风一样往前狂跑。

一直追到县城外,姜竹勒住了追风让酱酱踢回来一脚,两头疯骡子才安生了,隔着姜竹和沈青越,各喘各的。

进城是不能骑马、骑骡子的,平民百姓也不得在城中纵马,过城门这一段儿管得尤为仔细。

沈青越拍了拍酱酱,等它们喘得不那么厉害了才牵着往城里走。

“你看看,俩傻小子,也不知道随了谁。”刚开始是挺好玩的,后面颠得他屁股疼。

姜竹见他走姿有点儿奇怪,低声问:“怎么了?”

沈青越往四周看看,左边右边都是骡子,旁边一个姜竹,“你给我挡一下。”

姜竹:“?”

沈青越稍往前一步,趁着姜竹遮挡的时候揉了揉颠疼的屁股。

姜竹忍笑,想抬手帮他揉揉,但桥边都是进城、出城的行人,只好作罢,“回去我们骑慢点儿。”

这回进城,他们又在瓮城看到了不少难民。

看穿着来看,应该是新逃难来的,许多人穿的还是单薄的夏衣和刚入秋时才适合穿的薄衫。

想起先前在码头听到的传闻,沈青越不禁都要多信几分。

好在县城、县衙这两年都要习惯了,他们路过时有官差正在登记难民的信息,按流程安置难民。

到饭馆吃饭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议论邻国的局势。

沈青越:“不知道能不能给咱们书院捡个先生。”

先前问的人一直没去姜家村找他们,也不知是不是嫌远不愿意去。

然而人就是不经念叨,他们俩吃完饭正往县衙走,迎面就遇上了那天在码头遇到的年轻人。

“哎!”

“哎呀!二位有礼……”

沈青越连忙道:“有礼有礼,不必多礼,这位是……?”

年轻人:“这是小女。”

八九岁大的女孩儿也跟着父亲行礼,然后有些拘谨地往父亲身后躲了躲。

沈青越:“你们这是?”

年轻人:“哦,我家中妻眷接了些绣活,今日刚刚做完,我正想去姜家村寻你们,不知道贵书院找到先生了吗?”

沈青越:“还没,正巧,要是你再不来,我们也要另找人了。”

年轻人笑道:“这可真是赶巧!二位若是有空,我请二位去喝茶?”

沈青越应下,他们一同到街边一个小茶铺点了壶茶水,还给小女儿点了盘儿点心。

叫曲学博的年轻人有些拘谨地给沈青越和姜竹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家中有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大女儿八岁,小女儿五岁,另外还有弟弟一家,弟弟弟妹,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才三岁,他们逃难出来,还有个没出嫁的妹妹,今年十四岁。

他们逃难路上遇到了水匪,他父亲当时受伤落了病根,一条腿有些跛,家中的女眷要照顾孩子,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在城内还能找些刺绣和缝补的活来看,孩子们则年龄太小。

“不瞒二位,如今家中全靠我小弟写些话本子才能交得起房屋租子,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捉襟见肘,我家实在是人多,若,若是……”说着他脸开始发红,“若是每月能有三五两银子……我家……我可举家搬到贵村或者邻近的镇上,若是……若是太低,还需要我家夫人、弟妹、小妹做绣活养家,曲某实在是要辜负二位的好意了……”

虽然搬远了也能接绣活,但大半日的路程到底没在县城中方便。

他们家又老的老小的小,女眷多,男丁少,他和他弟弟不算手无缚鸡之力,也差不太多,带全家去一个陌生的村镇,是有安危风险的。

宝峰县就还不错,至少日夜能看到城内巡逻的差役,一路逃难过来,他们几乎什么都听过见过了,有些惊弓之鸟,好不容易有了个安全的宅子住下,实在是不想再有变动了。

然而去年他们在城中过了一个冬天,也知道以他们如今的财力想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地过冬实在是困难。

去年弟弟家三岁的幼子就差点儿因为风寒病去了。

一直让弟弟养家,身为长兄,他心中有愧,他也学着写了话本子,奈何他一肚子圣贤书,写的实在没人爱看,书铺不收。

先前他也到城中的书院去应聘过,人家不缺人。

找记账的活,不是本地人对方不信任。

代写书信倒是能干,奈何干这个的人太多。

大虞倒是准许他们参加科考。

只是要在大虞落籍满三年,无劣迹有担保才行,况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天越来越冷了,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他也知道如今这状况,沈青越和姜竹给他的条件应当是现下他能找到最好的了……

不想沈青越听完他说的,沉默了一会儿问他:“你弟弟……是叫曲学甫吗?”

曲学博愣了愣,“啊?你认识舍弟?”

沈青越:“……”

果然啊!

难民。

写话本子的。

姓曲……

那不是池远舟家书坊合作的会做走马灯的话本先生吗?

他还给对方画过封面呢!

沈青越:“我读过他的话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