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107章

作者:端瑜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甜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谁管他们吃没吃饭,徐家主脑子里下意识这样反驳。

二十个从岚县过来的人基本都是年轻的人,甚至还有岚县县学的学生,在县学里读书也不尽是有钱家的子弟。

他们被留在一块空地上,手里紧紧的攥着布袋子,里面一颗米也没有。

“这怎么办,我看新奉县的人是不会给我们卖粮食的,谁让我们是岚县的人,而不是新奉县的人呢。”

“好饿啊好饿啊……”

“把我们留在这里连土都吃不了,我好饿,我真的好饿啊……”

朱典史来时只觉得这些人身上弥漫着死气,今日休沐朱典史没穿官袍,只说,“我是新奉县典史……”朱典史的话还没说完。

人群中一个人就慌慌张张的说,“我们不买粮食了,不要抓我们去坐牢!”

“不买了,不买了……”

其余的人也被吓到了,忙不迭附和起来。他们摆手,手上可以看见骨头了。

“吵嚷什么,郑大人说了请你们去郑府用饭,别吵吵,跟在我身后。”

休沐日还要来管邻县的糟心事,朱典史本来心情不顺,看见他们这一副惨样,于心又不忍了。

岚县的百姓闻言面上一喜,又惊疑起来,朱典史不管他们,只在前面走。县学的学生跟上去了,其余的人看着他都跟上去了,他们忙不迭跟上去。

到了郑府,他们都有些约束,办了三桌的菜,还有米饭也是蒸好的。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站在一旁,朱典史上前拱手,“郑大人,我把他们带来了。”

“辛苦你了。”

朱典史说没事退到郑山辞身后。

岚县的百姓要给郑山辞行礼,郑山辞忙道,“免了,你们先吃饭吧。等会我们再来谈谈买粮食的事,今天你们睡觉的地方也不用担心,县衙有多余的房子可以让你们先睡一晚。”

“多谢郑大人。”

他们迫不及待坐在椅子上开始扒碗吃菜,有人不禁啜泣出声,他们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流泪。厨房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米饭,他们吃了七八分饱动作才慢下来,桌子上的菜都吃完了。他们有些不舍得把这顿饭吃完,吃完这顿就不知道下顿饭在哪了。

郑山辞见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开口道,“坦白的讲,你们说想来新奉县买粮食,这事我是不同意的。还请你们体谅,要是给你们开了口子,你们岚县的百姓都到这儿来买粮食,我们这儿的百姓就不够吃了,我毕竟是新奉县的县令,要先顾着他们。”

朱典史心中一动。他还以为郑大人会让粮店给他们卖粮,因为郑大人一向是好心的,现在听见郑大人这般说,朱典史心里却觉得郑大人更好了。

吃了饭,岚县的百姓也明白自己的请求有些无理,但事关生死,还是有人跟郑山辞说情。

“这四家粮店不能卖粮食给你们,但你们可以找小粮店买粮食,只是价格上要贵一些。你们还可以向新奉县的百姓买粮食,有的百姓每七日都会去买粮,家里一定还有剩的,就看他们愿不愿意卖给你们。”

听到价格要贵一些时,他们心情低落。找新奉县的百姓买粮食也是一条路,只是还是太难了。

郑山辞说,“这些小粮店,陈米一斤大约是五十文,新米是八十文。”

这跟岚县的价格比起来已经是很便宜了,城中几个大户价格那么低,小粮店还是想赚点,一直倔强着,郑山辞懒得管他们。

“那现在铺子还开门么?”有人问道。

“朱大人你带他们走一遭,然后安排住宿,明天就送他们出城。”

朱典史拱手应是。

郑山辞回到屋子里,捏了捏自己的眉心。

“处理好了么?”虞澜意给他倒了一杯果茶。

“暂时处理好了,岚县这事应该没完,听徐家主说的岚县那番场景,两县距离这么近,一天的路程,以后岚县的百姓可能会来我们这里买粮食。”

“你把粮食卖给他们了?”

郑山辞摇头,“没让四家大的粮店给他们卖粮食,不然新奉县这边怕顾不过来。”

让朱典史带着他们去买粮,也是怕他们受到了一些粮店的蒙蔽,花了冤枉钱。朱典史这张脸,新奉县的百姓都认识。

郑山辞有些担心岚县会出现瘟疫了。

“别想了,今天晚上还是你的休沐日,留在明天再去想吧。”虞澜意双手捧着郑山辞的脸,亲了亲他的唇。

郑山辞笑起来说了一声好。

岚县的百姓来买粮食后,过了几日又有人来买,他们都去了小粮店买到粮食,非常高兴的就走了。还有的想改了户籍过来,但岚县的县衙不准他们改户籍。

日子还是恢复了平静。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青州的州府又写了一道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青州出现了瘟疫。

青州太守火烧眉毛,他做太守这么多年没想到会遇见这事。瘟疫要是搞不好,他头顶的乌纱帽不保,还有可能会累及家族。

“大人,感染瘟疫的人又增多了!”

青州太守:“还不快把他们隔离起来,再请大夫去看!”

……

郑山辞还在县衙里办公,江主簿惨白着一张脸进来了,他气喘吁吁的说,“郑、郑大人岚县发生瘟疫了,听说江县也发生瘟疫了!”

刚发生干旱又发生瘟疫,这是老天爷存心跟他们作对。

“新奉县怎么样?”

“目前还没发现。”

郑山辞冷静道:“写告示让百姓知道这件事,这段日子不准离开新奉县,城门口那边不准放人,整日紧闭。要是发现得瘟疫的人,先把他们隔离,不要跟他们有过近的接触。熏艾,喝热水,注意干净。家里有黄酒的,隔两三天就洒在屋子里。最好没什么事不要出门。跟人说话隔三丈远。”

“是,郑大人。”

该来的总会来。

县衙的这则告示一出,整个新奉县的人陷入到一种巨大的恐惧中,他们知道瘟疫是什么,每一次瘟疫出现都有很多人会得这种疫病,而且这种疫病反复,治疗很难。一般情况得了瘟疫就相当于判死刑。

“这里写了应对的方法。”

书生们看见这则告示大声的念出来,还有的衙役骑马去镇上跟乡里去了。

郑山辞下值后立马回到家里,看见虞澜意躺在软榻上看话本,郑山辞心中松了一口气。

“郑山辞,你……”虞澜意看见他还有些诧异,话还没说完,郑山辞就大步上前抱住了他,手臂把他抱得紧紧的。

“最近你不要出门了。”

“怎么了?”虞澜意问道。

郑山辞平复了一下心情,放开虞澜意说,“岚县那边发生瘟疫了,应该不止他们一个县发生了瘟疫,目前新奉县还没发现瘟疫。”

第92章 紧闭大门

“瘟疫!”虞澜意心中一震,这种疫病他只听说过,还没有经历过。虞澜意坐卧不安,人命关天的事,他能不慌吗?他还这么年轻,可不想折在这里。

“郑山辞,我、我不出去。你……”虞澜意对上郑山辞的眼睛,他从郑山辞的眼中知道了他的答案,“你在外边要小心。”

郑山辞抱着虞澜意轻轻的拍他的后背,“你放心,我知道家里还有人,不会乱来的。我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你们负责。”

郑山辞把金云跟邓雪招过来,说了一些话,两个人皆是恭敬的点头。府上的人除了要去采买的管事去买粮食跟菜外,其余的人一概不准出府,可以多采买一些菜放在厨房里预备着,现在也不管菜新鲜不新鲜的事,只要能吃就好。每几日就要熏艾做防备。

“另外你们去宋大夫那买药材,里面的药材要有佩兰、茅香、香药,这三味是主要的,买回来后你们抓紧缝制成香囊,每个人戴一个。”

郑山辞把旺福招过来,“你去纺织厂让他们先不做丝绸跟布料了,这是口罩,图纸我画好了,让他们生产口罩,另外派人买佩兰这些,让纺织厂做出香囊,比例这些我也写在这张纸上了。”

旺福应一声是迅速出门了。

他们都知道瘟疫的厉害。

新奉县刚恢复过来的小摊又不敢开了,他们对瘟疫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不到半个时辰,街上人影稀疏,只有卖菜的小摊还在,他们也是隔了很远才说话。

住在县里的消息灵通一些,住在镇上跟乡里的知道这件事后,他们也是心神剧震。立马把乡里的人召集起来,把县衙的条例说给乡民们听。

“瘟疫来了,没事不要出去串门,都知道瘟疫一个传染一个,你上别人家去能憋什么好,自己在家待着,都是庄稼人,除了粮食,家里的菜都有,安安分分的待在家里。要是我抓住有谁在村里闲逛,串门子,我就把你交到县衙的大牢里关着。”

里正的话说这么重,他们光是想到瘟疫两个字,脸色就白了,听县衙的话根本也不想出门。今年不赚钱可以,亏钱也行,但人不在了就是真的不在了。他们分得了轻重。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

众人没有像以前一样凑在一起说话,脚步飞快回到家里就把门关上。

“这蝗灾刚完没几天就出瘟疫,岚县跟江县都有了,我们新奉县还没有,这也要小心。”邓老爹愁眉苦脸。

但一想到县衙是靠谱的,他心里还是好受许多。

家里的粮食够吃一个月,他们还有一些杂粮混在一起吃,应该能再多半个月,这段日子他们不出门了。

“家里还有多少艾草跟黄酒?”

“蝗灾过后家里还剩了两捆艾草,还有一壶黄酒,这黄酒需要去镇上买点。”

除邓家外,其余的百姓回到家里也是一边唉声叹气,一一边清点家里的粮食。他们惴惴不安,不知道哪一刻噩耗就降落在他们身上。听说新奉县目前还没有瘟疫,他们这一口气悬在半空中。

“幸好,我是新奉县的百姓,不然……”一个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神色惆怅。

小孩没什么抵抗力,要是得了瘟疫,只能是一命呜呼了。

县衙贴出告示后,一夜之间所有百姓都知道瘟疫来了,这边高效的速度得益于水泥路的便捷,还有基层官员的速度。

郑清音收到郑山辞的信,他也不敢放松,组织工人们连夜制造香囊跟口罩。

夜晚,林哥儿抱着多多一阵心惊,“怎地瘟疫就要来了?”

“谁知道这事来的太快了,山辞已经让新奉县的城门关好了,不会放任何一个人进来。我们暂时还是安全的,你跟多多要好好的,特别是多多还这么小。”郑山成摸着儿子的头。

“我不出去,这瘟疫快点过去吧。”林哥儿把孩子放在婴儿床里,趴在郑山成的怀里,感受到郑山成的平稳的心跳声,他的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

晚上大家吃饭都是心不在焉的,回到屋子里,虞澜意还能闻见熏艾的气味。两个人上床吹了蜡烛,虞澜意躺在郑山辞怀里,“希望新奉县不要有瘟疫。”

“会的。你要好好的。”郑山辞低声说。

“光说我,没你我能好么。”虞澜意咬了一口郑山辞的喉结。

郑山辞吃痛,笑着说,“我们都好好的。”

郑山辞翌日就去县衙,纺织厂的工人熬了一个大夜,把香囊跟口罩赶制了一些出来,郑山辞把谭和招过来,让他带人把这些先发给县衙的文吏跟衙役,有剩余的就按照户籍挨家挨户的发。

衙役们佩戴香囊,戴着口罩,给县衙里熏艾。郑山辞把户房的人叫来,对今后买菜的事做了一些交代。

“派一个人去集市监督。”

要想让底下不乱,首先就要让他们吃得饱才行。菜价跟粮价一个道理,可以涨,但涨太高,郑山辞就会出手控制。

距离蝗灾一个月过去了,还有一段日子京城才会收到青州发生蝗灾的事。蝗灾之后的瘟疫再给京城写折子,这般折腾起来,说实话人早就死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