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院门没关,他们直接就进去了。
一个侍从从屋子里出来看见郑山辞跟自家少爷,面上一喜,“拜见大人跟少爷。”
郑山辞把他扶起来,语气温和,“辛苦你了。”
侍从摇摇头,“这都是我该做的。老爷跟夫郎去田地上了,我这就去叫老爷跟夫郎。”
还有一个侍从刚从鸡圈里出来,郑清音搬来板凳让众人先坐下。家里大变样,郑清音还找不到家里的茶叶跟糕点放哪去了,还是另一个侍从找到给泡了茶。
“好久没回来了,家里变了模样,我现在看着就有些陌生。”郑清音看着鸡圈里的鸡还有些亲切。他从小就会上山去割鸡草,早上、晌午、晚上都要进鸡圈里去看看有没有母鸡生蛋。把鸡蛋捡出来,攒一攒就能到镇上去卖了。鸡蛋两文钱一个,他跟大哥一起去卖鸡蛋就是最高兴的时候。镇上的人喜欢吃鸡蛋,只要去卖,准儿能一下子全出了,一点也不费劲。
虞澜意第一次看见鸡,他看见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到处觅食,虞澜意看着小鸡可以想去摸,他偷偷的跑过去,抓住一只小鸡,摸了摸它身上毛绒绒的毛。
郑清音看见母鸡做出攻击的姿态冲着虞澜意飞过去,他大喊一声,“二嫂快把小鸡放下!”
母鸡跳起来啄虞澜意。
虞澜意躲开了,母鸡还一直跟着他,记仇得很。
郑清音把母鸡赶走了,带虞澜意去洗手。
“二嫂,这时候的母鸡最护崽,不好惹。”
虞澜意委屈巴巴的应了一声,“我不知道。”
郑山辞过来用帕子给他擦手,虞澜意乖乖的伸出手让郑山辞擦。
“郑山辞,那有小狗。”虞澜意扯了扯郑山辞的袖子。
郑山辞一看是土狗,很大一只。
“小心些,怕它咬你。”郑山辞说。
他们没坐一会儿郑父跟郑夫郎得到消息后就从田地里赶回来了,两个人脚步很急,到了院门口却还有些踌躇起来。
郑父哎一声还是走进去,他看见了林哥儿,郑清音,还有郑山辞跟一个漂亮的哥儿。
郑清音喊道:“爹,阿爹我们回来了。”
郑夫郎打量郑清音见他气色很好,模样也是好好的,性子似乎也活泼,不像在家里的样子,他满意起来。
“爹,阿爹。这是多多你们的孙子,山成的腿不好挪动,等您二老到了镇上就能看见他了。”
郑父惊疑道,“他的腿怎么了?”
他大儿子已经成一个瘸子了,现在腿上又出甚事了,郑父的心里焦灼起来。
林哥儿笑着说,“他没事。新奉县的宋大夫说山成的腿还能治,所以把腿打断了,让骨头重新长,只要骨头长好了,山成以后就不是瘸腿了。”
林哥儿说到这里,心里又感触起来。他相公这辈子什么都好,瘸腿也是好的,只是别人总是会看他的腿,他自己心里也是念着的。
郑夫郎喜极而泣:“太好了。”
大儿子的腿能治好,这比什么都好。
“爹,阿爹,这是我的夫郎虞澜意。孩儿不孝,这么晚才来看你们。”郑山辞跟虞澜意给郑父跟郑夫郎见礼。
“山辞你这孩子还说这样的话,你是孝顺的,你都这么出息了,人也长大了。现在又成家了,有这么漂亮的二儿媳,我心里也高兴。”郑夫郎看见虞澜意越看越喜欢,心里还有些忐忑。他知道虞澜意是侯府的哥儿,怕他脾气不好。
虞澜意跟着郑山辞叫了一声爹跟阿爹。
郑夫郎:“澜意,我可以这么叫你么?”
虞澜意:“可以的,阿爹。”
郑山辞都多看了他几眼。虞澜意心中得意,他虽说不是什么贤惠知礼的人,但他看得多了,也会装一点。
“……我什么事都听相公的。跟着相公去新奉县怎么会辛苦,我只怕相公会吃苦。”虞澜意跟郑夫郎聊天。
郑夫郎:“山辞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二儿媳你还是要好好说他,不要这么惯着他。”
虞澜意乖乖的点头,“相公挺好的。”
郑夫郎并未生气,他知道虞澜意是侯府的哥儿待他客客气气的,就是没对大嫂那般亲切。虞澜意并未放在心上,他是嫁给郑山辞,又不是嫁给他全家人的。而且他跟郑家阿爹才见了一面,就变成亲热起来也不可能。
郑父说,“今晚你们留下来吃饭吧,家里的房子很多,给你们三兄弟都留了房间。”
郑山辞说想把他们带到京城去享受。郑父心中有些意动,终究是有儿子在身边好上一些,再加上他们有多多这个孙子了,他们想跟孙子一起。
郑父抽了一杆旱烟,院子外边只有他跟郑山辞两个人在,“我们去京城跟你们住一起么?”
“我手里攒了一些钱,打算在京城另外买院子供爹跟阿爹住。”
二儿媳是侯府的哥儿,现在看样子是好说话的。但他们老两口还是不习惯跟这样的富贵人接触,只怕遭人嫌弃,又跟二儿媳观念不和闹出矛盾,闹出笑话来,让儿子夹在中间为难。
郑山辞说了一些话,是说他在京城受到长阳侯府很多的恩惠,到了新奉县虞澜意对他又是如何的。郑父的面色和缓,笑着说,“二儿媳这么一个出身跟着你受了不少苦,你要待他好。看着也是一个聪明贤惠的人。至于长阳侯府,你也要孝顺那边的丈人。别人把这么宝贝的哥儿嫁给你,可见对你是看重的,莫要辜负他们了。”
郑山辞点头应是。
“你这孩子现在变得沉稳起来了。我就免不得多说一些。”郑父叹气说,“我们老郑家一辈子都是庄稼人,结果你变成朝廷的官了,还有这样显赫的岳家。我的有些话不讨喜,但作为你的爹,我还是要说。你踏踏实实的,要知恩图报,别去做那些贪污的事,爹跟阿爹心里最得意的就是你,你别没了良心。”
郑山辞点头应声。
“还有当初山成跟清音去找你,我心里还是不安的。你小时候就心高气傲,不太看得上你的兄弟们。现在看见林哥儿跟清音的样子,我就放心了。”郑父还是操了一颗老父亲的心,担心郑山成跟郑清音被郑山辞欺负去了。
“爹放心,他们都是我兄弟,我会待他们好的。更何况当时我科考,大哥跟小弟都出了很大的力气,我不能忘恩。”
郑父连声说好,眼中欣慰。
林哥儿跟郑夫郎说了一声,把多多交给他,自己提了礼物回一趟娘家。
他要从大道上走,有村民在田地上瞅见他,喊了一声林哥儿。
“还真是你啊,你们咋地回来了?”
“这不是山辞升官了,要上京城去做官了,我们跟他一起回来看看。”林哥儿笑着说。他倒是不怕被人知道郑山辞要到京城做官了,这事迟早村里的人要传开。他出门时,里正就去家里了。
“天啊,山辞要到京城做官了,这才几年啊,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朱婶心中大吃一惊。
这老郑家真是祖坟里冒青烟了。瞧见林哥儿身上穿着好料子,头发上还是银簪的,整个人春风得意,手里提着的不知是什么好东西。
“不跟婶子扯白了,我先回去了。”
朱婶子说好,心里一阵泛酸。这郑山辞一出息,林家也要跟着得意了。林家就是嫁了一个哥儿嫁给郑山成了,这也要去京城享福了。
林哥儿还没到家在自家田地就看见爹娘了,他忙不迭喊道,“爹娘!我回来了。”
林老爹跟林婶子听见自家哥儿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自家的哥儿。
林哥儿跟爹娘回到家里,把礼物交给他们,“这是买的一些养生的药材,每天泡在热水里喝。这是我给娘买的簪子,还有给爹买的烟。还有给你们买的衣裳,你们一年到头都不知道给自己买衣裳。”
第99章 清乡村2
“这花了多少钱,多浪费啊。”林婶看着这些料子明明是喜欢的,嘴里还要这么数落林哥儿。
“还给哥哥嫂嫂他们带了东西来。”
林老爹拿着烟就喜欢,看儿子穿的衣服华贵,一看就是好料子,知道他跟着郑山成过上好日子了。
林婶给林哥儿泡茶,让他坐下,问道,“你不是跟山成在新奉县么?怎地还回来看我们了?”
“山辞要到京城做官了,我跟相公跟着他去。”林哥儿眉飞色舞的说,“娘,新奉县的大夫说相公的腿能治,这个夏天才打断了骨头,要养养骨头才能好。”
林婶:“那儿婿以后的腿就好了,太好了,太好了。我儿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林老爹:“你们都要去京城了?你这二叔子太有本事了。之前还说他是一个看不起村里人的人,现在看来不是的嘛。你跟山成跟着一起好好过,去京城找一门营生做。”
林哥儿笑着说,“我在新奉县做掌柜呢。山辞说了以后到京城就盘个店,让我继续做掌柜。爹你这就不用担心我了。”
林大郎从田地里赶回来,还有大嫂。林哥儿也给他们买了料子,“我摸不清你们俩的身形,直接买的料子,大嫂手巧会做衣服。”
“这多不好。”林大嫂眉开眼笑,“哪能让你一回来就花钱的。”
“你今儿是还要回郑家去么?”林婶打算给林哥儿做一顿好饭好菜。
“不用,我明天就要走了,今晚在这陪你们一起吃饭。今天是回来接山成他爹跟阿爹一起去京城的。”林哥儿依偎在林婶的怀里。
大嫂本来对林哥儿颇有微词,现在一看林哥儿带了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对他哪有什么气,只有热情了。她把林哥儿带来的东西拿去放好,一看这些药材,这一拿就是镇上卖得很贵的糕点跟茶叶。这是真跟着郑家过上好日子。谁想到林哥儿会过得这般好。
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饭,林二郎在外边在活,走南闯北的,没留在家里,家里只有林大郎在。
“娘,这是给你们的红包,你拿着回去看。”林哥儿给林婶塞了一个红包。林哥儿也给大哥塞了一个红包,这是他事先就装好的,正好递给他们。
“还有二哥的,等他回来,你正好递给他吧。”
林婶回到屋子里打开红包一看,拢共有五十两银子。
“这孩子给这么多,自己在外面赚钱多不容易。”林婶抹眼泪。
林老爹却是看了一眼就默认了,“他跟着郑家有好日子,这时候念着娘家本来就是应该的。不然孩子白养了。”
“当初我本来就不同意林哥儿嫁给郑山成,郑山成一个瘸子,家里又没甚积蓄,嫁给他以后还能做什么。这郑山成以后老了,还要靠林哥儿来养他,一个男人做到这个份上,还要娶什么夫郎。”
林婶:“山成的腿是为了林哥儿被人打断的。”
“人家公子看上林哥儿,就是去做个妾也好,犯不着郑山成什么事,这是他多管闲事。再者说,等他们成亲后,哪回打谷子我们没去帮忙。”
林婶:“又说这种话,哪回小两口回来没给家里带东西,你非要这么说,嫁给镇上的人作妾是什么光彩的事么。”
林老爹不想吵,“反正现在好了,郑山辞出息了,连着山成跟林哥儿也有好日子过了,以后林哥儿跟着他们踏踏实实的就成了。”
林老爹这话从来没在林哥儿面前说过,只是跟林婶发牢骚时说过。他心里也是念着林哥儿的,只是觉得郑山成当时是一个瘸子真不是好的儿婿,而且被镇上的公子看上了,以后还能过好日子。
现在看还是嫁给郑山成好。
“你就是一个势利眼。”林婶说。
郑家
林哥儿走后,何里正就过来了,他忙不迭向郑山辞见礼,郑山辞把何老爹扶起来,“里正用不着这么客气。”
“这哪使得,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何老爹恭敬的说,跟郑山辞聊了一会儿知道他要上京城赴任了,心中震惊,心里越发敬畏了。
“郑大人考上进士还没有办过酒席,郑大人要不要今天正好办一场。”
郑山辞说好,他到了这儿还是要入乡随俗。
何老爹去安排了,郑夫郎找了几个做菜好吃的妇人跟夫郎一起在厨房忙,他们一边忙一边说话。
“你们家山辞要上京城去做官,你们也要去京城享福了,真好啊。我这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你们就要去京城了。果然养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太重要了。”
郑夫郎蒸饭,闻言说道,“都是山辞自己努力,我们给不了他什么帮助。他自己争气,我们就是跟着他享福了。”
几个郑家的亲戚也来了,虞澜意看着院子都站满了人,根本没处可以下脚。农村的人没什么讲究,他们有的是刚从田地里来的,脚底还有泥巴,浑身都是汗水味道。吵吵闹闹的,耳朵嗡嗡作响,虞澜意屏住呼吸,一点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