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崽保育堂 第1680章

作者:歪脖铁树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可这些学生都是保育堂第一、第二学堂的学生,如果他们撒谎的话,会扣很多分数,他们肯定是不敢撒谎的。

那就是说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咳,那……今儿个便先熟悉熟悉衙门。”有人说。

“是!”学生们声音响亮的回答。

然后两边人就都同时散了去。

歧元县县衙就那么大,有什么好了解的呢,再者说六部如何划分,他们自己都没有划分好,这群学生又如何帮忙?

所以诸位大人打定主意把这些学生晾着。

学生们倒也没有闲着没事做,很快便聚集到一处,正巧县衙还有个空房子,于是大家伙儿便都聚集过来,压低声音开始讨论事情了。

“六部章程,和其余的衙门提议咱们都有,现在就看看如何划分。”

“划分先不急,咱们先选址,把地方圈出来。”

“应该跟京城差不多的,各个衙门距离都不会很远。”

“那要找一大片地方,谁带堪舆图了?”

很快堪舆图拿来,大家商量一番,都一致同意在新县城旁边那座山的另外一边圈地,正巧那边现在暂时还没开发,住户也都搬走了,方便大家各展身手。

堪舆图画了一个圈,学生们便雷厉风行的行动了。

“先把工部拉起来。”

“歧元县早有成熟工匠,而且都是有证的,拉起来很容易。我记得李木石前阵子好像在京城,给他写信,叫他来帮咱们掌掌眼。”

“也需要大量劳动力,单单是歧元县的百姓怕是还不够。得想法子叫外地人来做长工。”

“这就得需要粮钱调动了。咱们现在手头什么都没有,得想法子把户部筹备起来。我觉得京城户部不一定会愿意拨给咱们钱粮用。”

“那可不一定。别忘了十三殿下就在户部。实在是不愿意拨给咱们钱粮,可以借,等将来各个衙门拉起来,钱粮都不会愁,还清很容易。”

“先试试,这两个衙门耽搁不得。”

当年,他们就找人到处贴了告示,招工匠。

歧元县工匠可多,一是因为歧元县这些年一直在发展,需要工匠;二是工匠在这里地位比别的地方高,且如果技术过硬能拿到证书,还能拿有官职和补贴拿,所以学生们的告示一贴出来,就有许多工匠前来应招。

第721章

一群占据歧元县县衙的大人们眼瞅着这些学生神神秘秘的凑到一起,还以为他们是怕了,凑到一起报团取暖,想跟他们抗衡,亦或是准备去找背后的靠山求救。

只是这么一想,诸位大人就很想笑。

大秦官场是一张网,新来的甭管是什么人也得一点一点融进来,想一下子闯进来号召群臣,便是太子殿下也不成。

朝堂中也有旗帜鲜明的站在太子殿下对立面的人呢,还有不少,大家各为其主,这也是皇帝有意为之,制衡知道嘛。

便是皇帝,在登基以前,不也是皇子、太子,也是经过这样的步骤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所以即便是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些确实是出身世家,可以回头求助家中长辈,但就算是这样,也得按照官场的规矩来,一步一步,慢慢的融入进来,被大家同化,变成一样的人,这样才能顺利存活下来。

想当年他们便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许年轻的时候也锐利过,但现在早就叫这张无处不在的网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变得跟其他人一模一样起来。

“工部暂时拉起来了,户部也还行,就等着京城那边回信了。”有学生脚下生风地跑进衙门,一边跑还一边念叨,短短一瞬功夫更是又定下新的章程,“人员暂时灵活调用。大人不是给咱们提议过,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这时候可以组建一个临时衙门,等到时候再安排下去就是,正好也能叫大家都磨练磨练,涨点经验。”

“这个法子好,马上安排。”

“临时衙门就叫临时衙门?”

“恩,反正是临时的。”

又有学生飞快地跑出来,手里头拿着盖了章的文书,显然是三言两语的功夫,这新章程就马上要实行下去了。

效率快的惊人,给人一种很不真切的感觉,像是几句话说完,手头上就同步做饭这些活计似的。

他们又都很年轻,从来都不肯慢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走路都是脚下生风,在县衙里面恨不得直接跑,一旦出了县衙,基本上都是翻身直接上铁驴跑,有时候也会骑马,若是遇上紧急情况还会请幼崽们帮忙,调派一辆妖车来,风驰电掣一样狂奔着离开。

他们像是从未休息过似的,整天忙得飞起。

还留在衙门的诸位朝官大人,慢慢地咂摸出味道,脸上的从容不破便消失不见了。

有人冷哼,“办差效率再高又有什么用,没得银钱寸步难行。”

“歧元县银子倒是有不少,但是直接调用不合规矩,也调用不出来,除非借用。”又有人说。

他们刚来的时候,眼瞅着歧元县各个作坊做的风生水起,再加上这里地广人稀,花钱的人少,但每天却又有许多银子进账,许多人看着眼红,曾经打着朝廷的名义想要调用一批银子。

这歧元县新上任的县令名不见经传,名号都没几个人知道,却偏偏是个硬骨头,非要按规矩行事,银子是半点不会调用的。

偏偏硬骨头县令态度再不好,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列为朝官大人虽然在歧元县高人一等,可他们上头可还有着一言不发就把他们弄来的燕大人呢,私底下做点小动作可以,谁敢闹大,燕大人能把他们送来歧元县,就能把他们扔出大秦,直接扔到妖国,到时候岂不是直接成了妖国妖怪的口中餐?

故而他们也只敢消极怠工,却不敢做过分的事情。

屋里正说着话呢,外面又有学生跑过去,“十三殿下来信了,银子马上送到,一半是拨款一半是借给咱们的。”

“那真是太好了,刚好解决燃眉之急。”

“先把工钱什么的补上。其余衙门马上同时开建,盐署也马上跟上。”

几个学生飞快地跑过去,三言两语就说了这短短几日他们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