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 第203章

作者:雁过寒潭 标签: 民国旧影 穿越重生

五月,时迈百货香港分公司正式开业,罗夏至携全家老小南下,视察公司这两个月的经营状况。

因为笑笑明年就要国中毕业了,她到底要不要去香港念书的事情又被摆到了台面上。这次干脆罗云泽和白凤凰一起去香港,全家为她考察学校。

离开上海之前,埋伏在樱花百货的内线传来消息,那位在日本的罗沐泽曾经的情妇,在生下一个男婴后,不幸难产身亡。

“孩子呢?”

罗云泽在得知消息后,表情复杂地问道。

“被椿樱子收养了……但是这孩子先天不足,不久之后就夭折了。”

罗夏至点燃火柴,将写着情报的纸条烧毁。

“也好……也好……”

罗云泽听闻孩子的死讯后,脸上是掩饰不住的伤痛。那是他二弟留下的唯一血脉,却在异国他乡也消散不见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罗夏至却觉得是再好不过了。他之前还曾经忧虑过,椿樱子会不会挟持这个孩子,来威胁罗家,贪图罗家的财产。

如今连这点忧虑也没有了。

“我是不是变坏了?变得冷血了?”

罗夏至也曾这么这么问过自己。

时间若是返回到十年前,把同样的事情放到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罗夏至”身上,他压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甚至,“现在”的他若是遇到了“当年”的黎叶,根本也不会收养他,让自己有一点养虎为患的可能。

时间就像是一把熨斗,把软弱的心烫得有棱有角。用被岁月打磨出的尖刺来抵御这世界的残忍,让人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时迈百货开在香港弥敦道的分公司足足有十二层楼高,再加上天台上的广播塔也有两层楼之高。在这个年代,无疑是香港最高的建筑了。

罗夏至把整个上海的时迈百货和七重天国际饭店,全部搬进了这栋十二层楼的大厦,然后结合了香港本地的特色,让它甫一开幕,就成为香港人人赞叹的“小上海大厦”。

“小上海大厦”一共分成东楼和西楼两部分。根据岭南多雨多湿的天气状况,结合当地的建筑特色,整个一楼为骑楼。

罗夏至花重金,在骑楼靠内侧所有的门廊上方都安装了冷气出风口。行人只要在骑楼下方行走,就会感觉到凉风习习,然后忍不住移步进入商场,多少喝口汽水,买点东西。

东楼的主体是“远东大上海饭店”,堪称香港最奢华的饭店。同时包含了电影院、剧场和保险、旅游、置业公司,保龄球馆、台球馆,旱冰场以及歌舞厅。保证每个月都有从上海过来的歌手及乐队登台献艺,带来上海的最新潮流。

西楼则是一整栋的百货大厦,基本上照搬了上海时迈百货的布局,而且来的更加崭新、豪华。国货洋货一应俱全,且价格公道,基本完全聘用本地雇员。比之香港本地原有的外国百货公司,来的更加亲民,接地气。

至于楼顶,罗夏至干脆让设计师在东、西两栋楼上加盖了两个“摘星楼”,然后用廊桥将它们联系起来。

东楼上方是天台嘉年华,主打各种游艺项目和各种曲艺唱歌表演;西楼楼顶则造了一片岭南地区绝对见不到的江南园林,小桥流水围绕着黑白相间、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叫人顿时觉得风雅起来。

这楼上还仿照上海城隍庙豫园的花园,引了一池子碧水,在水上盖了九曲桥和湖心亭。湖心亭里售卖广式和扬州早茶,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营业。

坐在湖心亭里,可以吃到粤式虾饺,又能品到扬州汤包。极目远眺,有半山葱翠环绕,还能看到远处海中的点点白帆。

所以甫一开张,就引得岭南文人雅士们纷纷登楼品茶,乃至吟诗作对。这摘星楼上的湖心亭,也成为了一段美谈。

“就是为了建这两栋大楼啊……差点导致我们资金周转不灵。幸好有梁少龙出手帮忙,不然保险公司信用破产,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这两栋流光溢彩的大楼,罗云泽感慨万千地说道。

“只要百货公司能够顺利开出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罗夏至望着滚滚涌入的客流,心潮起伏。

这还是第一步,等公司资金充裕了,他就要开始疯狂购置入地了。要知道,香港的土地价格,在后世,那可是按“寸”来算的!

“你就那么看好香港?这里的经济发展跟上海根本不能比。”

这几天罗云泽对这里也考察了一番,就目前而言,香港的经济规模也好,消费水准也好,莫说现在的上海,哪怕十年前的上海都比不上。

他本来以为小夏只是想要在香港建一个差不多规模的分公司而已,如今看来,他简直是要把罗家未来的商业中心全部都放在这里了。

这个英国的殖民地,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他的?

“大哥,相信我。香港接下去的发展绝对会超过你的想象。而且……国内局势动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战争。香港这里毕竟是英国人管辖的地方,再怎么说,治安还是有保障的。”

说来心酸,殖民地和租界都是屈辱的代名词,最后却畸形地成为了一方庇护所……

“是啊,哎……”

说起治安,就让人想到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几乎没有一天太平过的上海。对于他们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大忌讳。

不过今年江南这边夏粮的生产据说得到了大丰收,原本汹涌的难民潮总算有所回流和收敛,经济也一点点地恢复了起来。

“听说李家的老大快要不行了……年纪大了,受不住刺-激。他决定把上海的产业全部交给弟弟李兆业负责,自己回广州养老。”

罗夏至和罗云泽一边在百货公司内巡视,一边谈这话。

香港分公司这边的高级经理一半是本地招聘,一半是从上海拨过来的。由于本地职员只会说粤语,不得不由让专门的人进行翻译。

听着半点意思都不明白的广东话,罗夏至下定决定,下半年照搬上海职工夜校模式,在这里推行国语、英语和珠算教育,提高整体员工素质。

甚至要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进行人员流动,让时迈变得更加鲜活,富有激情。

“对了,我们这里有个国语说的特别好的女营业员,听说是上海人呢。”

正在翻译的经理突然想到了什么,“说起来,她也姓罗,和您是‘本家’呢!”

姓罗的上海人?

罗夏至不由得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