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吻江湖
蜀中因为盛产竹子,这家店铺只贩卖竹筒饭,一个竹筒本钱不多,直接当打包盒用,健康绿色又卫生。
地方不大但是来的人不少,大家都排队购买竹筒饭,用的是麻绳小兜子,一兜能装三五个,也有大兜子,能装七八个那种,一个竹筒饭,足够一个成年人吃饱。
十块钱一份,
竹筒饭的做法很简单,以“香米”配肉类为原料,一种旱稻的名字,学名叫山兰稻,是一种旱田稻子。
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
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
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在古代的时候,这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
而现在经过了加工改良。
第23章 有了新发现
竹筒饭里不仅有香米,还放了腊肉,泡发的干香菇。
搭配外面五块钱一份的麻婆豆腐,荤素搭配,绝对美味!
还有五块钱一碟的炝拌菜,一顿饭最多花二十块钱。
也有人单独买竹筒饭回去,家里有菜,对付一顿就管饱。
要不怎么说,山城人民的生活很是悠闲,慢节奏呢。
“这家……是个老店了。”因为是只卖一样吃食的关系,这里的生意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老店也有老店的传统,例如这种买卖竹筒饭的店面,为了显示干净卫生,门匾是白色的,据说每日都要有人用干净的抹布擦一遍,越是老店,这门匾越是锃亮,像是古董一样,是有包浆的。
而且小店内另有乾坤。
门面上看,只有五米大小,里头热气腾腾。
但是你进去,就会发现,里头守着门那里有燃烧的竹炭,正在制作竹筒饭,而里头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像是瓶子一样,口小肚子大。
里头起码摆了五十张桌子。
主食就是竹筒饭,没有别的了,但是菜有十八道凉拌菜,泡菜免费,但是不允许浪费,以及几道快炒的小菜,例如麻婆豆腐,树椒土豆丝等等。
其次就是这里的价格,非常的亲民,号称“二十块吃饱,三十块吃好,五十块吃的极好”的程度。
店里的服务人员也不是什么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们,而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娘们,一口川音,非常地道……也非常让北方过来的一行人有听没有懂。
幸好老陈师傅是个厉害的本地通,翻译了一下之后,带着他们坐在了一个大圆桌,是个隔出来的四个雅座之一。
外面基本上都是二或者四个人的小桌子,唯有靠里头东墙那边是隔出来的四个雅座,专门给来吃饭的多人顾客准备的。
他们几个坐下之后,自然是独孤浩炎去点菜了,但是他为了锻炼弟弟,很是生硬的将弟弟推了出去:“去干活儿!”
然后自己心安理得的坐在道淼身边,等待吃饭。
“我非要花光你的零花钱不可。”这是独孤非炎作为一个弟弟,所能发出来的最严厉的诅咒了。
然后去点菜了。
他看什么都好吃,眼睛大肚子小,点了好多回来,几乎泡菜一样一小碟子,看什么都觉得能吃下去。
回来之后,一吃泡菜就完蛋了!
“好辣的泡菜!”道淼吃了一节泡菜豇豆角,酸辣酸辣的超级开胃,就是有些太辣了,道淼是一边吃一边吐舌头,小舌头粉红粉红的。
独孤浩炎吃了一小点:“配饭正好。”
其他人多少都是抱着“品尝一把”的心态,吃了一点点,味道果然十足。
邱春山吃不了太辣的东西,每一样只用舌头舔了舔,放在自己的餐碟里,一会儿准备就饭吃。
幸好东西也不多,不会太辣着他的胃。
不一会儿,竹筒饭就上来了,其实众人刚吃过早饭,虽然消化过了,也坐了车子,可现在也才十点多点,要说饿吗?还不饿。
但是刚才吃了泡菜,这会儿急需吃点米饭。
一伙人稀里哗啦的开吃,但是下一刻,邱春山就爆发了:“是这个味儿!是这个味儿!”
老陈师傅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其实他不是很理解有钱人的脑袋瓜子都在想啥子,一个个明明是很有钱的大款,不去吃什么山珍海味,反而跑来这个小店跟他一起吃竹筒饭,吃五元一盘的小菜,吃免费赠送的泡菜。
更何况,这个年轻人一看就是个好孩子,但是貌似脑袋不太灵光啊……。
但是在下一秒,这年轻人的父亲就站了起来,拎着钱包去找老板了。
这里的老板川普说的也不太好,索性老板的儿子倒是个大学生,会说普通话,慢一点的话,俩人还是交流上了,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并且邱总是红光满面的样子:“问到了,问到了!”
大概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老陈师傅立刻就站了起来:“我去那边,让他们上一大壶甜豆浆,诸位好像是吃不得辣,甜豆浆解辣。”
“老陈师傅,不急,你坐,你坐!”独孤浩炎是个生意人,不靠家族,自己白手起家,什么看不明白啊?知道这是他们的导游兼司机,什么事情不跟他说清楚,他肯定也跟你藏心眼儿,所以他干脆的直接就编了一个理由出来,还是个合理的理由:“我们是想找一家以前老人吃过的川味儿,您是知道的,我们这样的家庭,要什么没有?可就是喜欢以前那一口老味道,所以我们这回来,是为了寻找美食之旅,当然,也有寻找一些老人的过去的意思。”
“哦哦哦!”老陈师傅恍然大悟:“就像是那个什么”寻根”是吧?老人……这位独孤翁老爷子吧?是您要找什么老友?”
“是吧?”独孤翁老爷子顺着大孙子的话往下编:“多少年不见了,儿时的记忆都差不多就饭吃了,现在能认得的就是那点子川味。”
他说的是儿时伙伴,其实独孤家几代人都是东北坐地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