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吻江湖
独孤浩炎却有些疑问:“张继宗跟张继先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俩的名字很像是兄弟啊。”
“这上面说,张继宗当年可是在京中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视,并且亲封为正一天师、正一品的散阶光禄大夫。”小夏秘书终于有看得懂的文字了,于是他就念了出来。
“高官啊!”众人纷纷羡慕了一下。
要知道,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
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
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就算是散阶,那也是正一品的散阶。
要知道,清朝的正一品官,每年有俸银一百八十两,加禄米九十石呢。
换算成现在的斤数,可有一万四千多斤呢!
就算是都带壳儿吧,那起码也能出一万斤的米吧?
由不得大家不羡慕啊!
加上他们都是干这一行的,古代应该更好混,谁家想请大师们去办个法事,起个科仪什么的,都要给钱粮的。
“是啊,高官,但是没修个好亲戚。”小天师往下看:“他的堂侄子就是在朝为官的张氏子弟之一,后来在他的丧礼上,哭晕了过去,然后……嗯?”
众人看到后面的记载,一个个都无语了!
独孤浩炎更是没忍住,一下子笑了出来!
原来后面记载着:其实这位侄子是装的!
他回来是为了康熙帝的六十大寿,康熙八岁登记,康熙五十二年,那可不正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么。
这张家子弟在朝为官久了,就沾染上了一些官场的恶俗,但是张氏一族以天师为尊,他一个钦天监监正,回家还得给头上的各种天师和长辈们磕头。
心里不平衡了。
加上他们是旁支族人,族里供他念书考官,在他当了官之后,也就不再供应他了,好歹也是个官了不是?
只是当时的人们太天真了,这当官也有讲究,张家子弟当的也不是什么好官,多少教派都盯着朝廷钦天监监正这个职位呢。
加上京城花花世界,迷乱了他的眼睛,让他看不到张氏一族的初衷,根本不是让他当什么大官,走什么路子。
他们只想在钦天监那里挂个名而已。
只是向朝廷表明他们汉嗣天师府的一种态度。
可是这个张家子弟却一门心思的往上爬,可是他一个小官,在京城那种地方,一块匾额掉下来,都能砸个三五个,何况他没钱!
京城居,大不易啊!
那点俸禄,加上一些额外的收入,也就勉强够生活,保证小康水平,要想大吃大喝,过奢侈日子,是不可能的。
何况外族统治的朝代,吏治就没清过,何况清朝还是两班制,什么是两班制呢?
就是有满汉之分。
有一个满人当尚书,再搭配一个汉人当尚书。
而且有些任人唯亲的倾向,还有各个府邸的侍卫、奴才都能讨个官职,这让汉人出身的张家子弟有些寸步难行。
第一没钱,第二没靠山。
谁会跟一个钦天监的监正拉扯关系?
钦天监又不是什么重要的部门,官职不高,作用不大。
这位张家子弟就想到了宗族之地,想到了镇宫里的那些东西。
其他地方的东西他碰不到,也不敢打主意,因为那些地方都是被严格看管的,他也没资格靠近。
所以他就想到了镇宫,那地方不起眼不说,还是在偏僻的后山角落里,周围方圆二十里地之内都没人家!
目前只有五六个道童,以及两对上了年纪的张氏族人在那里看守,其实就是养老的地方,一群小孩子,加四位老人家,有什么的啊?
他身为张氏一族目前除了天师之外,官职最高的人,去看看镇宫也没什么吧?
于是就趁着所有人都以为他哭晕了过去,在厢房那里休息的时候,自己换了衣服带着两个常随就熘走了。
去的镇宫那里,正好是晚上,那几个小道童跟四位老人家,早早地吃完了饭,就去睡了。
因为这几天办丧事,连他们都要轮番去本家一趟,哪怕是给上一炷香,也是个心意,一天来回走了很久的路,有点累了呢。
这位张监正让两个常随守着门口,自己进入了镇宫的地宫里去,他没多拿,因为里头的东西虽然多,但是个头都挺大,他搬不动不说,也怕拿出去太显眼了不好,何况他也怕被人发现。
于是就挑了一个汉代时期的古董拿了出来。
他不认识这个是什么东西,但是看起来做工不错,又是非常少见的汉代文物。
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彩釉四耳细陶罐”。
这东西小巧玲珑的又是汉代物件,上千年的东西了,又是汉代御窑出来的珍品,好东西,好东西啊!
他就抱着这个,跟两个常随偷偷地离开了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