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韵小尸
赵母也在一旁道:“乖孩子,你放心,爸妈都是按照你教给我们的说法说的。”
“你们做的很好。那些人都是坏人,他们想要让我们分开……”女孩甜甜的声音从屏幕之中传来,“爸,妈,我最爱你们。我们是会永远在一起的。”
第204章 11
自从找到了赵守宁家那起疑似诈骗的案件。
接下来的两天, 专案组又确认了好几起类似的案子,这些案件都有一些共同点。
报警人一般是亲戚,反应说自己的家人遭遇了诈骗, 当事人却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
账户同样呈现出小额多笔的神秘转款,疑似是洗钱行为。
因为缺乏线索,当初的反诈警察多半只是了解了一下情况就调查不下去了。
贺临又从中发现了一个此类案件的共同点, 那就是这些人家中也有一些去世不久的年轻人,去世时间都是最近两年内。
根据这些共性, 黎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他让顾念堂去调取了省会中这两年内有年轻子女去世的家庭信息。
这样的家庭在这样的超大城市中, 每个月都会新增上百个, 去年更是有两千余家。
果然,警方在很多家属的银行账户上都发现了类似的疑点。
调查线逐渐明晰。
很可能在这些家庭中,有人在参与普赛的洗钱行为。
孩子们去世的原因各种各样,有因病的, 有车祸的,还有意外的,其中一些较为集中的, 比如之前的花灯会踩踏事件,十几名死者的年龄都在这个范围区间内。
这个案件的遇难者众多,涉案人员也较多, 容易从中发现问题。
贺临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下令调取了花灯会所有遇难者家庭的资料, 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李临希带着经侦队仔细筛选了那些受害家属的账户信息, 把各种的情况都列出来,除了赵守宁外,账户存疑的还牵扯到了九个家庭。
这个概率和眼下的情况就不单单是疑似了。
随后贺临让周天易去查了花灯会的详细情况,当年花灯会后, 省厅也做了一些调查,留下了一些记录。
这场事故的遇难人数众多,有一定的随机性。
由于当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整件事有谋杀的可能性,就把事件定为了意外。
贺临和黎尚两人对着案子进行了复盘,两人经过了讨论,却从中找出来几处疑点。
首先,看似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其实是有一些发生的必然性。
当年因为忽然有一家公司要在花灯会上举办活动,提供了不少丰厚的奖品、现金、金条、游戏机,就算是末等奖也是无线耳机。中奖名额很多,人们才被吸引。
园长想要增加活动的人气,拉点投资赞助无可厚非,但是过丰的奖品却埋下了安全隐患。
那次花灯会做了几轮网络宣传,当时有不少人,特别是学生都是冲着奖品来的。甚至有的宿舍是集体参加,一起出动。
事发当日,抽奖处设置在了花灯会的一角,有不少人从入口处往抽奖处走。
通过一处喇叭口时,路径陡然变窄,人们又都在往里挤。
据后来的幸存者描述,当时有人一直在后面推推嚷嚷,还在不停喊着让人们往前走,还说来不及,就要抽奖了。
由于事发时是黑夜,游园会的灯火挂在高空,下方照明不足。
人们也没看清那些推嚷的人是谁。
以上重重原因叠加,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按理说,这样的活动都要在警方这里进行详细报备,排查所有隐患,做好安全预案后再开展。
可因为花灯会是省里的重点文旅项目,举办了多年,公园的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系都很好,就直接给了通过。
当日园子里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也没有相应的情况预案。
还有那家赞助公司在花灯会后人去楼空,只剩下了一个皮包壳子。
公园方面的领导和负责审批的人都受到了惩处,可对于造成的严重后果却于事无补。
事后,由于当天的现场太过混乱,那几个挑事的人警方也没能找到。
随后,专案组搜索了网络,发现了关于这次游园会事件,网上有不少的爆料贴。
有人在事故发生的几天前就转述了一条预言,说今年的花灯会举办日是所谓的血日,会有神罚,引发血光之灾。
可随后当警方想要去找这则预言的原始信息时,却没能找到。
以上的种种疑点,再加上这些家属账户上的奇怪转账,顺着这些线索调查下去,贺临觉得整件事情异常诡异。
其中有太多的巧合之处。
那些年轻人们被一些客观因素煽动着,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了公园,参加了活动,就此失去了生命。
在这之后,他们的父母又被卷入了一起洗钱案件。
这一切是随机发生的概率太低了。
可贺临又有点想不通的是,当时去参加活动,死亡者是随机的,如果真的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件事,怎么能够保证遇难的人就是他们的目标呢?
他把心中的疑惑说出。
黎尚安静沉思了片刻,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终于把最近的线索联系了起来:“也许,那些人不是目标,而是他们死亡后,成为了目标。”
贺临皱眉:“那是怎么做到的?”
黎尚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问贺临:“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关于这些人可能入教的分析吗?”
贺临道:“记得。我们怀疑那些参与洗钱的人是某个教派的信徒。”
黎尚开口:“也许本末倒置了,可能不是教派的信徒参与了洗钱,而是那些人被制造成了信徒,从而参与了洗钱。”
“在孩子死后他们成为了目标,父母被引导成为信徒?”贺临听他这么分析,还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现在还难以判断,只是我的推测。不过我想,背后既然有一伙人,那我们可以合理怀疑,必定有其传播方式。比如,也许是通过那种亲人去世后的哀伤互助组来传播的。”黎尚的眼睫低垂,凝神思索片刻又道,“不管其中有什么缘由,有一点可以确认,家属们的转账时间都是在孩子们去世后开始,其中应该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试试从这一点查下去,随后再倒着往上查。”
只有父母才会这么毫无顾虑地为孩子花钱,即便是已经去世的孩子。意外枉死的孩子,会让家长们很久都无法从悲伤之中走出来。
黎尚顿了顿又说:“还有我觉得所谓的预言也是值得细查的线索。”
贺临问他:“先说家长这边,你觉得其中哪个家庭适合做为突破口?”
黎尚略一思索,从中挑了一个出来。
那份案卷特征明显。
杨淑敏,四十二岁,一位丈夫去世多年的单身母亲,本科院校毕业,受教育程度较高,较为年轻,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员工。
她的独生儿子,十八岁的杨致远死在了那场花灯会中。
这样的背景,意味着女人会比较通情达理,受家庭影响少,容易沟通。
人选定了下来,贺临走好了流程,孙诚给杨淑敏打了电话,约她来省厅谈话。
忽然接到了警方的电话,杨淑敏非常敏感,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有什么事情不能电话里说?”
“我不是不配合你们的工作,但是我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犯罪的事。”
“对不起,我这里有电话打进来了。”
女人慌慌张张的,干脆直接挂了电话。
孙诚再次拨打了几次电话,都是无人接听,他抬起头来,有点茫然地看向贺临:“贺队,她不接了……”
贺临道:“不是有工作单位的信息吗?打她工作前台的电话。”
孙诚马上照做,电话接通,前台跑去联系,把人叫了过来,杨淑敏再次接起了电话。
贺临想了想,伸出手对孙诚道:“我来和她说吧。”
孙诚急忙把听筒交给了他。
女人的声音从听筒之中传来:“我……我的工作很忙,可以不去吗?”
“你好,我们目前在调查的案件和你儿子的去世有关。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调查。”贺临的语气礼貌,但却严肃到带着点压迫感,看女人没吭声,贺临继续道,“你最好能来省公安厅一趟,如果你不能过来的话,我们也可以去你的工作单位找你,但那样可能不太好。”
贺临的语气坚决,这句话一出,杨淑敏沉默了片刻,终于是同意了:“什么时间?”
贺临道:“下午,两点。”
.
准时的,杨淑敏来到了省厅之中。
女人长发,盘头,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身材依然保持得挺好,看起来职业端庄,贺临没有让她去接待室,而是让周天易直接把人带到了审讯室里,让她稍等。
审讯室无窗的密闭环境,能够给女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对警方的调查更为有利。
贺临有种预感,这次的问询如果顺利,可能会成为案件的突破口。
档案上看,杨淑敏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把孩子独自抚养长大,这些年的心酸,恐怕只有女人自己知道。
只是孩子十八岁,刚刚考上大学,还在大一,就发生了这种惨剧。
就算她非常坚强,这件事依然对她的打击很大,让她看起来有些憔悴。
贺临去办公室里叫了黎尚。
这次,黎尚在观察室旁听,贺临带着孙诚进去审问。
核对完个人信息以后,他们收走了女人的手机,问询正式开始。
贺临先从那些异常转账问起。
杨淑敏安静听完了贺临的讲述,看着他递过来的文件,抿了下嘴唇才迟疑开口:“这些钱……是我转出去的,我能够确认,这些款项不是诈骗,但是具体的用途,时间太久,我也记不清了。”
贺临听到这明显的谎言,指了指单子上上个月一笔五千的转账:“最后的一笔只过了十几天,你就想不起来了?”
女人垂头,眼睫也低垂了下去,他开口道:“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你们不能强迫自证其罪。”
贺临听到这里眉毛一挑,又是这个词。
他直接开口问:“是不是有人教给了你这个说法,如果有警方来询问时,让你采用这种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