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积羽成扇
却被郭嘉避过。
“不妥。”接收到崔颂疑惑的注视,郭嘉解释道,“‘分李(而食)’,‘分离’也,此举不详。”
崔颂:……
他记得自家挚友从不信谶纬之学,怎么突然计较起谐音吉不吉祥了?
似是看穿崔颂的疑惑,郭嘉郑重道:
“事关子琮,纵是不经之谈,也该慎重几分。”
大约是郭嘉的神色太过认真,崔颂亦收起轻忽之心。
“诚如奉孝所言,这‘李(离)’分不得。”
他从另外一个碟子上拿了一只,又大,又粉嫩的桃子,
“不若分个桃?”
郭嘉:“……”
见郭嘉神色微妙,崔颂意识到:看来这个桃也是不能分的。
他在脑中扒拉了一番,总算在角落里扒拉出一个很早以前看过的有关分桃的典故。
《韩非子》记载,卫国有个叫瑕的,很受君主的宠爱。有一天他在园里摘了个桃子,咬了几口,觉得很甜,就把剩下的桃子丢给国君吃。
国君十分感动:“他肯定是很爱我,满心想把好吃的东西让给我,忘记他自己已经咬过(显得不恭敬)了。”
后来,瑕老了,人变丑了,国君也就不喜欢他了。回想起以前的事,国君很生气:
“这人竟然把吃剩的东西给我。”
……
这就是弥子瑕分桃的故事。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崔颂只觉得这个国君卫灵公特别双标且颜狗:臣子年轻貌美就对他十分纵容,怎么折腾都不生气;就算臣子逾越了,也给他找一千种理由,各种开脱。后来臣子年老色衰,不好看了,什么光环都没了;不仅看他不顺眼,觉得他做什么都是错,还翻旧账。
后来再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后世“断袖分桃”里的分桃吗?
哪怕此时的分桃和断袖一样,尚未成为“某性向”的专有代名词,这个典故本身的寓意也不太美妙。
“奉孝放心,等你老后,我不会嫌你‘色衰’而对你‘爱弛’的。”崔颂以为郭嘉之前的沉默同样是因为这个典故有个BE的结局,所以出言宽慰。并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他还巴不得奉孝越长寿越好,怎会嫌弃他年老变丑?
郭嘉忽而轻笑出声,取过崔颂手中的桃:
“那便‘分桃’吧。”
用匕首将桃一分为二,分而食之。
崔颂吃了其中半个甜丝丝的桃子,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应该是错觉吧。
翌日,崔颂在城中查看水道。他从民区旁边一处池塘绕过,发现岸边站着一个穿着旧衣的男子,双手倒背,如同一棵松柏,一动不动地立着。
应该不是准备投湖的吧……
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崔颂脚步一转,往湖边走了过去。
那人警惕心颇强,竟察觉到后背有人靠近,缓缓转过身来。
一看到那人的脸,崔颂便停了脚步,甚至想扭头就走,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返回原点。
“崔部丞。”
然而来不及了,那人不仅看到了他,还友善地与他打了个招呼。
崔颂只得点头致意,含笑客气道:“未想到会在此巧遇刘豫州。”
原来,这在池边半天不动的人形松柏正是刘备。
崔颂对刘备倒没有特殊的想法。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写成一个时常泪目、动不动“为之奈何”的慈弱之主,但历史上的刘备可是“刚”得狠。
至于怎么个“刚”法……《三国演义》开篇写了“张飞酒醉鞭打督邮”这个情节,实际上,正史上鞭打过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而且还是“杖二百”,足足打了两百棍,可见刘备之“刚”。
这样一个敢“刚”的人,当然不可能是《演义》中那个略显软弱,除了哭与逃跑就只剩下仁义的慈弱之主。真正的刘备,乃是一个有胆有谋、武力过人的人中豪杰,担得起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赞誉。
世人对于英雄豪杰,总归有着几分敬意。
崔颂对刘备虽然称不上有多少好感,但也没有多大的恶感。
普通的不想接近,仅此而已。
他正打算找个理由撤退,刘备已先他一步接过话茬。
“崔部丞来此,亦是为了赏荷而来?”
崔颂抽空扫了眼池面,只见池面被数米长的绿色占满,苍翠欲滴的巨大荷叶间次分布,小心地托举着井口大小、亭亭玉立的荷花。
联系刘备之前所站的方位……他还真的是在赏荷。
崔颂保持着脸上风淡云轻的笑意,缓缓点头。
他总不能说:自己以为这里有人自杀,所以过来阻止吧……
上一篇:穿成残疾男主怎么走剧本
下一篇:英灵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