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君莫笑
宜王摆了摆手,示意吴蔚出去,无所谓地说道:“你想去就去吧,别耽误了正事就好。”
“是!”贤朱夫
吴蔚来到了院内等候,过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才有侍卫奉宜王的命令来带吴蔚出府,宜王府门口立了一匹通体玄黑的高头大马,还有一匹枣红马。
“吴姑娘,请吧。”
吴蔚翻身上了那匹玄马的背上,那名侍卫则跳上了后面的枣红马。
“殿下不是说调了一队人马给我,怎么就咱们两个?”
“吴姑娘莫急,兵马已经等候在城门口了。”
“可否容我回家通报一声?我家离王府不远,不会耽误正事的。”
“殿下只命我贴身保护姑娘,一切单凭姑娘做主!”
“那走吧!”
……
吴蔚带着侍卫一路骑马来了吴宅,叫来门房吩咐道:“告诉柳姑娘,就说我请了殿下的恩典,带人去清庐县半山小院去接人,顺路再去办点差事,估么着要两三日才能回来,让她别担心。”
门房领命去了,吴蔚这才放心和王府的侍卫一同朝城门的方向奔去。
验看过王府侍卫的令牌后,守城的士兵才给他们开了城门,随着城门缓缓移动所发出的沉闷声响,吴蔚也看到了整装待发,等在城外的那队兵马。
果然如宜王所言,够风光!
这对兵马共有一百二十人,其中骑兵五十人,弓箭手二十人,还有五十是步兵。
这队人马的配置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既能冲锋杀敌,也全完有能力保护吴蔚全身而退。
稍稍安心的同时,一个疑问也在吴蔚的心头闪过。
依照梁朝律例,一字亲王的府兵至多也不会超过一万人,除非是与邻国接壤的重镇,朝廷才会下旨准许其府兵增加到一个明确的数量。
这次萧盛带了五千精兵前来,看宜王的态度似乎并没有把这些兵马放在眼里,反而是对萧盛的个人军事素养有所忌惮,证明宜王府的军队是要远远大于五千这个数量的。
可奇怪的是,吴蔚在泰州生活了这么久,并没有见过什么校场和军营,宜王的兵马究竟藏在哪儿了呢?
宜王的侍卫清点过兵马后,对吴蔚说道:“吴姑娘,可以出发了。”
“出发!”
吴蔚一勒缰绳,策马行在最前面,听着身后如雨点般的马蹄声,脚步声和兵甲碰撞的声音,还真有种心潮澎湃,意气风发之感。
……
一路急行军,一直到了深夜才抵达清河县境内,这一路下来,吴蔚感觉自己的腰背都快散架了,真不知道那些步兵是怎么一路跟过来的,吴蔚与宜王的侍卫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地扎营,埋灶做饭,休整一夜,明日清晨再进县城。
夜里,吴蔚第一次体验了一回军营的生活,全军上下只有吴蔚拥有一顶帐篷,剩下所有的士兵都只能垫着自己的铺盖,围着火堆休息在荒野中。
和宜王府的侍卫请教过后才得知,像这么小的一次任务,是不会有什么随军辎重的,将士们的行囊中会代够三日的口粮,夜里休息普通士兵也没有什么帐篷睡,只能围着火堆找个能靠坐的地方,便是一宿了。
吴蔚当即提出了质疑,蓝星电视剧里可不是这么演的,难道不应该有帐篷,有伙房,还有随行的军医吗?
侍卫听完忍俊不禁,直夸吴蔚是天真烂漫。
如吴蔚所说的那种规格的军营,需得参战士兵数量达到千人以上,甚至万人,而且还得主帅的身份贵重,军资充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如这种不过百人,三日内就能结束的任务,根本不可能,还不够麻烦的!吴蔚的这顶帐篷,还是宜王特意交代过才有的,否则吴蔚也只能比普通将士多两床铺盖,再安排几个人守夜就行了。
听完侍卫的科普,吴蔚稍稍有些愣神,第一次切身体会了古代军旅生活的艰苦。
翌日,吴蔚起床时,天刚蒙蒙亮,一百二十名士兵已经整装待发了,吴蔚匆匆跨上马背,朝清河县的县城进发。
走了不过半个时辰,清河县城近在眼前,眼前的清河县与吴蔚上次所见截然不同,洪水和时疫对城池和百姓造成的影响,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破碎的城池被修补的同时还进行的加固,多余的石料还铺设在了地面上,沿途见到的百姓虽然都远远地躲开,但不难看出,百姓的精神面貌不错,定然是能吃饱穿暖的。
吴蔚一拉缰绳,对一旁的侍卫说道:“让所有人原地休息,你陪我进去就好,清河县的县城没多大,这么多人一同进去,恐怕会惊扰了百姓。”
第321章 晓之以理
“这……殿下再三叮嘱我, 要保护好吴姑娘的安全,不带兵马,万一与县衙里的衙役们对上, 恐怕难以全身而退啊!”
吴蔚却是自信满满, 答道:“不会的,即便劝降不成, 张成顶多也就是痛斥我一番, 然后和我割袍断义,不会喊打喊杀的。”
“吴姑娘,殿下不希望姑娘有任何闪失。我知道姑娘是想以礼相待, 感化张成。可即便劝降不成, 也无伤大雅, 何必为了区区一个县令,拿自己的性命去赌呢?”
吴蔚压低了声音对侍卫说道:“我不仅仅是对张成以礼相待, 同样也是为了殿下的声望考虑。若我们如悍匪一般大摇大摆冲到县城里,这清河县的百姓们对咱们殿下还能有好印象吗?一个县令的确不足为道,可这一县的百姓呢?难道也不要了?”
“这……”面对吴蔚犹自上升的高度, 侍卫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便只能听从吴蔚的安排, 命令一百二十人全部原地休整,只有他陪着吴蔚进了清河县的县城。
“吴姑娘,一会儿若是局势不对, 姑娘尽管先走,不要管我, 我自有办法脱身!”
“多谢。”
……
吴蔚和侍卫来到县衙外, 平日里只有两名衙役把手的县衙门口,今日站的衙役特别多, 也不知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吴蔚大方上前,捕快的目光立刻警惕起来,其中有几人是见过吴蔚的,可是吴蔚不是已经死了吗?难道是传言有误?还是自己认错人了?
“几位差爷,在下姓吴,名蔚,清庐县人士,求见张知县,劳烦通报一声。”
“吴蔚?你……你不是死了吗?”听到吴蔚的名字,那名衙役总算是确认了吴蔚的身份,惊愕地看着吴蔚。
吴蔚笑而不语,抬了抬双手,示意自己活的好好的。
“你等着,我这就去通报。”
其余捕快见状也纷纷放下了防备,片刻后前去通报的捕快快步回来,脸上现出笑意,客气地说道:“吴姑娘,我们家大人请你进去。”
“多谢。”
衙役领着二人穿过大堂,掀开一道门帘,比划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二位请吧,我家大人就在后院。”
听说吴蔚没死,张成差点直接跑出来认人,不过一想到自己与吴蔚的立场有别,再加上碍着男女大防,若是自己太过主动,对双方的名声都不好,便只等在了院子里。
不过是几步路的功夫,张成却莫名觉得有些漫长,直到看见熟悉的身影跨过门槛,穿过檐下回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张成才欢喜地应了上去:“吴姑娘!”
距离还有两步远时,二人双双停下了脚步,张成难掩惊喜,上下打量着吴蔚,说道:“原来你还活着!到底是谁传出来的谣言?”
吴蔚微微一笑,朝张成拱了拱手,说道:“张兄,别来无恙。”
“外面冷,咱们到我的书房里去说吧!”
张成扫了侍卫一眼,但见对方的打扮,只当是吴蔚的随从。
来到书房门口,吴蔚足下一顿,对侍卫说道:“你在门口等我吧。”
“是。”外人面前,侍卫严格恪守宜王的吩咐,一切听从吴蔚的安排。
吴蔚和张成进了书房,张成有些激动地搓了搓手,请吴蔚上座,迫不及待地问道:“我听说……你出了事,还专门派人去打听了一番,又给水生写了两封信,询问你的情况,如今见你安好,可真是万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外面传的神乎其神,我却是半个字也不信的。”
“此事说来话长了,我奉命去了一趟扶桑,回程的时候,遭逢海难被困在了一个无名的小岛上,船毁了,人也受了点伤,错过约定好归来的期限太久,三娘和二姐二姐夫他们都以为我死了,宜王殿下担心柳婶儿和三娘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就破例给了我一个死后荣封,本意是想让她们娘俩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儿,后来……”
想到当时发生的事情,吴蔚还是忍不住感叹了一声,继续说道:“后来,清庐县小槐村因洪灾受损严重,交不出那年的赋税,朝廷又迟迟没有减免赋税的旨意,就打起了三娘的主意,误打误撞之下……凑成了今日的局面,后面的事情,你应该都知道了。”
吴蔚的经历,张成也颇觉离奇,又听吴蔚提起那段多灾多难的日子,忍不住叹息道:“造化弄人,天意弄人啊!别说是受灾最严重的清庐县,就是我们清河县,也差点儿交不上当年的赋税,还是我将县中的公田抵押给了钱庄,换了白银来,借给无力交税的农户,这才勉强没出什么乱子!只是这公田尚未赎回,大抵还得拖个两三年,才能攒够赎回公田的银子。”
张成的回答,不禁令吴蔚刮目相看,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县令,绝对算得上是爱民如子了!这样的好官,梁朝要多一些才好!
“张兄高义,清河县能有张兄这样一位知县,真是百姓之福!当时的清庐县县令张宽死在了洪水中,可怜清庐县遭逢天灾,却连个出头为百姓说话的人都没有,小槐村还算是好的,不管怎么说也找到了一个避税的手段,我听说有几个村子的人,被逼死了好多。”
张成面露不忍,摆了摆手,说道:“前尘往事,莫再提起,说了也是徒增伤心。”张成突然反应过来,问道:“对了,那你去找宜王辞官了没有?”
“什么?”
“宜王给你追封了个官职,这件事儿我也听说了,你后来找他辞官了没?”
“没有。”
张成闻言,眉头紧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关切地说道:“你就住在泰州城里,难道还不知道前两日发生的事儿?莫非我得到的……又是假消息?”
作为一县之长,张成的消息自然比寻常百姓要灵通的多,他在今天一早就听说了泰州城外似乎发生了战事,已经派了两名衙役往泰州方向去打探消息了,不过以衙役的脚力,最快也要两日后才能带回确切的消息,即便如此张成还是立刻调集了所有衙役,守在县内各处。
吴蔚明知故问道:“什么消息?”
见吴蔚如此,张成更显疑惑,答道:“今日一早,我接到禀报,说是两日前的夜里,泰州城外有战事发生,好像是朝廷和宜王府兵……你从泰州来,可有此事?”
吴蔚点了点头:“有。”
张成霍然起身,双目蹬的溜圆,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门窗处,见门窗紧闭,才压低了声音,低吼道:“我听说那刑部尚书是带了天子剑来吊唁宜王妃的,宜王此举,莫不是……要反了?!”
“张兄,稍安勿躁,你先坐下听我慢慢和你说。”
张成见吴蔚如此淡定,隐约明白了什么,眼中满是惊疑不定,盯着吴蔚,缓缓地坐了下来。
“张兄,有没有听说一位姓周的老先生,被判了凌迟?”
“这是自然,本朝第一位真正被执行了凌迟的犯人,天下谁人不知?”
“罪名是什么呢?”
“听说是‘通敌叛国’,怎么?”
吴蔚讽刺一笑,低声道:“我给张兄讲个故事吧。”
“……好。”
随后,吴蔚将周老先生的事迹,讲给了张成,所有吴蔚知道的细节,一点儿不落。
张成听完,眉头紧锁,面色动容,问道:“此话当真?!”
“张兄,你我相识于微末,也有几年的情义了,我何时骗过你?我又为何要特意从泰州赶来骗你?不瞒张兄,那次火烧扶桑京都之事,我也参与了,不仅有我,还有玉面神机东方瑞,平佳县主……不现在应该叫平佳郡主了!我们三个当时是一起行动的伙伴,都是这件事的参与者。”
“什么?!”
“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被困在一个无名海岛上,差点死了?还有扶桑和梁朝几十年来都相安无事,为何扶桑会突然和疯了一样,进攻我们的海州?”
“难怪,难怪朝廷一直都抓不到东方瑞,原来是躲到扶桑去了!”
“张兄,扶桑觊觎梁朝疆土已久,周老先生在苏桑蛰伏几十年,人脉能直达扶桑皇室,在扶桑国内也是不容小觑的存在,他之所以舍弃在扶桑的一切,就是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故乡,不想看到同胞,百姓,受到战火的荼毒,如此忠心赤胆,却被按上一个叛国的罪名,落得一个千刀万剐,尸骨无存的下场,张兄难道不觉得寒心吗?”
张成已经被吴蔚提供的消息彻底镇住了,连半个字都答不上来。
“太后薨逝以后,皇帝对宗室多有加封,平佳县主也被封为了郡主,请张兄抛开一切,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平燕王老千岁身份最贵,整个平燕王府只剩下郡主和老千岁两个人了,郡主是女子,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是她这辈子能得到的最高尊荣了,她为何要悔婚不嫁?又为何会跑到扶桑去,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还不是因为心系百姓,不忍看到百姓受苦?”
第322章 张成愿降
上一篇:穿回出生前认错了亲妈
下一篇:我是女主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