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尘微
秦玅观的指腹摩挲着剑缰,她淡淡道:“那便卸了吧。”
众人抬眸。
秦玅观云淡风轻道:“让刑官把他蹄子卸了。但要保他性命,留着慢慢审。”
方二娘忽然想起了什么,低低道:“陛下,那杨澍只是被轰昏过去了。人还活着……”
“绑了,留着朕明日来审。”秦玅观解着臂缚,“好了,今日便到这,你们都回去歇息吧。”
“是——”女卫们齐齐应声。
众人退帐口之际,十八又横身进来,垂着脑袋偷瞄秦玅观。
秦玅观解着蹀躞带,叹息:“别一副贼眉鼠眼样,有话就说。”
十八咧嘴憨笑:“陛下,十九她伤的重,我们那帐子地方小,又不暖和……”
衣桁上挂着秦玅观的披风和一串配饰,靛青色的荷包落随着她整理的动作落道了地上。秦玅观拾起,转身看向帐口:“直说。”
十八笑得更憨了:“微臣不敢。”
秦玅观又好气又好笑,拈了件顺手的东西掷去。
方十八脑门挨了砸,呲牙咧嘴地接住秦玅观丢来的东西,看清是什么后,当即塞进了嘴里,含混道:“谢陛下赏,谢陛下赏!”
秦玅观倚靠在太师椅上,衣袍松散。
“抬她进来吧。”秦玅观道。
方十八囫囵吞下果脯,欢天喜地道:“这就去,这就去!”
女卫们动作迅速,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不一会便将唐笙抬进了中军大帐。
秦玅观扶额,靠着太师椅闭目养神,一睁眼女卫们都巴巴地望着她。
秦玅观太阳穴欢快地跳了两下,但还是指了指边角处的短榻。
躺在被卸下的门板上的唐笙终于睡上了正儿八经的床铺。
军营里干净热水是个稀缺物,即便是秦玅观今日也只是简单梳洗了下。
女卫们帮唐笙擦拭了身上的血渍,但秦玅观倾身时还是嗅到了淡淡的血腥味。
方十二并未夸张,唐笙却是伤得很重:
鼻骨附近青了一片,唇角开裂,脖颈上留有细长的刀痕,靠近脉搏的那块有大片划伤。
秦玅观视线下移,看到了唐笙布满伤痕的指节——那是关节击打在甲胄上划伤的。
唐笙的臂缚被女卫们解开了,窄袖袍因为移动没能遮挡住她的手腕。
秦玅观微屈指节,指腹点在她的脉搏上。
内伤略重,秦玅观在心中道。
事发突然,没人预备换洗衣物。唐笙身上还穿着原来的衣物,白色衣领上沾染的血渍已显暗淡,盖在身上的外袍更不必提——到处都是血污。
秦玅观蹙眉凝望着她,心绪芜杂。
较艺大典结束回潜邸那晚,唐笙值夜退下前说得那番话引起了秦玅观的警觉。
年关京都人员繁杂,及易混入些心怀不轨之人。秦玅观听出了唐笙在提醒她注意刺杀。
只是,她想得要比唐笙深许多——她是一国之君,她若是身死,那背后必定云波诡谲的政治博弈。
秦玅观并不惧怕,她将自己和刺杀者交换了视角,在每个可能的时间节点做足了准备,明面上却无任何异样。
唐笙失踪的节点实在太巧了,秦玅观当机立断,调动了布置:
方六娘假扮成她端坐潜邸,她则跟随女卫们深入虎穴。秦玅观将计就计,假借搜寻使女的接口颁布宵禁令搜查城中细作,调动远驻京郊的黑水营。
都说灯下黑。秦玅观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谋逆者也灯下黑了一回。
太后、朝臣、藩王、地方大员、瓦格人……
秦玅观猜透了所有人的动向,却独独没有猜透唐笙的立场。
她想不通唐笙到底是哪方人,既提醒她有异动,又在出事被叛军打得几乎昏死。
是细作的苦肉计么?
秦玅观又觉得说不通。
总之,一切都很怪异。
昏迷中的唐笙并不知道秦玅观思考得肠子都要打结了,只知道自己醒来时,身上盖着件干净的棉袍,周遭干净且温暖,再也没有尸山血海了。
昏迷的这段时间,她做了个很可怕的梦。
梦里她还在杀敌,满身是血。可是杀着杀着,那些尸体瞬间腐烂,从地上爬起来冲向她。她怎么劈砍,那些尸首都不会倒下。最后她也死了,灵魂漂浮在半空。
唐笙莫名高兴,还和方家姐妹们告别,说自己要回家了。结果睁开眼睛,周遭还是那么古朴,并不是她那间塞满书和衣服的卧室。
唐笙心里落空空的。
大帐中很静,隐隐透进些灰蒙蒙的光亮。帐内的炭盆滚着热浪,打眼望去,另一侧的短榻上有个模糊的人影。
唐笙抬手揉眼,结果迁动了伤口,疼得直抽凉气。
对侧短榻上的人觉轻,听到声响便咳嗽起来,随后便披衣起身了。唐笙看到那道走近的身影,感觉天都要塌了。
到底是谁把她塞秦玅观这的?
皇帝来了她还躺着动弹不得,这不是凑着被拉出去杀头吗!
唐笙咬翻了后牙槽,终于起了身,结果双脚一碰地,便双腿一软直接滑了下去,结结实实磕了个响头。
刚走了一半路的秦玅观:“……”
“你伤着,倒也不必行此大礼。”秦玅观虚扶了唐笙一把,唐笙腿更软了,直接不敢起身了。
秦玅观见状,只得负手退至一边,看她龇牙咧嘴晃晃悠悠地爬起来。
地上铺着氍毹,唐笙跌得倒也不重,只是浑身伤口拉扯得很痛。
“奴婢,谢陛下……赐榻……”唐笙抱拳,谢恩的话自己说着也觉得怪怪的。
秦玅观扣着衣带,轻笑了声。
她知晓唐笙不经吓,念着她重伤,并未开口,而是折到衣桁边,挺直了身束好腰带,披上氅衣。
帐外传来声响,唐笙循声望去,十二娘已打帘进来。
“陛下圣安——”十二娘行了礼,这才道,“十九也醒了。”
秦玅观招手,示意十二娘将信件递上来。
十二娘恭恭敬敬奉上,拱手道:“陛下,外城叛军和瓦格人已经剿灭。”
秦玅观边看军报边用青盐漱口,半晌道:“干好的好。”
“只是——”方十二打量着秦玅观的神情,“外城烽火燃了。”
秦玅观抬眸。
军报遮挡住了她大半张脸,方十二只能看到一双幽暗的眼睛。
“黑水营的将士去时,外城守军已死伤殆尽。林将军是照您的吩咐打开外城门放进瓦格人,再由内外夹击的,只是不知道为何,外城烽火台突然就燃了……”
方十二嗓子发紧,秦玅观方才的神情已透出了不满,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太后不会容许点燃烽火的。”秦玅观缓缓道,“这中间,可有人横插一脚。”
“太后派裴敬山去传令,但调动的府卫军不知为何却并未增援。”方十二道,“微臣赶到时烽火已燃了许久了。”
秦玅观取下搁在案上的铜盆,露出完整的舆图来。方十二侧身接过,送至帐外。
烽火一燃,那些藩王便有了带兵进京的理由。本朝承袭了汉代的推恩令,封王势力相较于前朝已大为缩减,多数王室宗亲只有个散衔,但一旦京城异动,秦家江山不保,少部分藩王仍有召集府兵进京勤王的余力。
眼下朝局错综复杂,秦玅观并不想将藩王势力再牵扯进来。她料定,太后在她遇刺后必然会为秦妙姝做打算,做出谋夺大位的举动,所以太后也必不会允许点燃烽火,因而放心大胆地分出了些兵权供太后运作。
谁料,这烽火还是燃了。
秦玅观的指尖沿着京畿至平川关一带移动,临近藩王的名姓在脑海中翻覆。
除夕赐宴,藩王是需要到场的。这几日,京中宗亲不少,但还有几位未至。
倘若……
秦玅观叩响桌案,已成一计。
唐笙立了半晌没听懂她们在说啥,又没得御命,不敢坐下。
思忖了一会,唐笙扶着腰,一瘸一拐的行至帐中。
她刚要行礼告退,便听见秦玅观道:“过来。”
行动困难的唐笙:“……”
方十二掀帘进来,顺便架了唐笙一把,这才磨蹭到了秦玅观跟前。
秦玅观下诏,令探子注意各地藩王异动,又令方十二密切关注宫中动向。吩咐好这些,等到帐中无人了才开始问唐笙话。
唐笙知无不言,将自己被绑和被拷打问话的经历讲得一清二楚。
“如此说来,唐简真著有《朝中见闻录》一书?”
唐笙摇头:“我不知。”
秦玅观喉咙不适,想要啜些茶缓一缓,指尖还未碰到茶盏便躬身咳嗽起来。
她摸出怀中的帕子掩住口鼻,眼尖的唐笙看到了帕上的血渍。
“陛下,您——”
秦玅观指节抵唇,做出噤声的手势。唐笙一瘸一拐地靠近,替她顺了顺气。
“这个节骨眼上,朕不能有事。”口脂被蹭掉了,秦玅观抬眸,唇瓣泛白,“你明白么。”
唐笙点头:“奴婢不说。”
秦玅观道:“朕赏罚分明,这次你有功,朕当赏你些什么。”
她倚着太师椅,微扬着下巴打量着面前神色乖顺的唐笙。
“回陛下话,陛下赏赐奴婢是天恩,不赏奴婢亦是天恩”唐笙道。
这滴水不漏的回答听得秦玅观转起扳指来:“此话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