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182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她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为了大局还是压下去了,“陛下,你可以去江宁,但不能迁都,为了大周基业,为了陛下之圣明,所以臣请陛下早立储君,留在圣京。”

圣元帝看着她问,“你觉得立谁好?宝安王?顺承郡王?还是皇太孙。”

他每说出一个名字,就仔细看着迟晚的表情变化,想要从她的表情里面看出来什么。

迟晚垂眸,看不太到她的表情,圣元帝失望地挑眉,便等着她给自己一个答案。

她想了想道:“主少国疑,宝安王即将三十而立,顺承郡王即将加冠,而皇太孙太小了。”

宝安王年纪大,做了皇帝能马上投入帝王的工作,但对圣元帝可不好。

圣元帝不太相信,宝安王能认他为父,一旦掌握了帝王权力,说不好他会怎么做。

历史上继承了皇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父亲正名,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的可不少。

最重要的一点,宝安王给他的感觉不太好,很奇怪的一种感觉。

刚开始不争不抢,结果突然就剩下了他自己,竞争者都死了。

几乎成为了储君的单项选择,又做了信国公的女婿,一下变成了储君有力的竞争者。

中山王,颖王之死,宝安王在里面出了不少力,他可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与世无争。

从此以后,圣元帝对他就保持着怀疑,用更大的恶意想他。

上辈子这些事情都是虞九舟做的,宝安王保住了自己的人设,这辈子他所谓的与世无争贤王人设,几乎碎得一塌糊涂。

上一世圣元帝是真的相信他的人畜无害了,这辈子他亲自下场做了这么多事情,圣元帝要是还信,那真是白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

至于顺承郡王,年龄正好,还有三年就及冠了,是一个好的选择,可她跟家中关系很好,能预见的,她不会不认自己的母亲。

宝安王跟顺承郡王,前者小心思太多,出手阴狠,说一套做一套,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人算计得太多,圣元帝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身后事要是被他掌控在手里,为了政治利益,不知道会做出多少让他身败名裂的事情呢。

后者的话,不会做些阴狠的事情,但她也绝不会认自己为父,这便是症结所在。

最合适的还是皇太孙,皇太孙除了年纪小,哪哪都合适,是自己的亲孙,不可能追封皇帝,她姓虞,难道封姓迟的为皇帝,那她得位就不正了,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同意。

圣元帝觉得自己还能活个十年,到时候皇太孙十岁,再由她的娘亲,长公主辅政十年,未必不行。

算来算去,圣元帝心里有了想法,便挥手让迟晚离开了。

谁知道圣元帝要干嘛,迟晚只知道,她离开皇宫不久,皇帝就召见了好几个老臣,那些老臣的脸色都很凝重。

迟晚回到了长公主府,第一件事就是给虞九舟擦拭身体,暖阁里面热乎乎的,也不怕着凉。

过两天,她就帮虞九舟洗头,人家说月子里不能洗头,那是因为古代没有吹风机,当然了,大周也没有,可是有她就够了,纯人体烘干机,长公主殿下值得拥有。

过程中,迟晚把在皇宫里发生的事情,一字不落地说了一遍。

虞九舟蹙眉,“你真是大胆。”

就这么直愣愣地回怼皇帝,还好后面反应快,又圆了一下。

迟晚认真道:“那是我知道,殿下肯定不会抛下百姓,抛下将士的,既然殿下肯定会选择留下,那有些话我就必须得说,有些东西也该争取。”

她说的那些话也不是白说的,总要让圣元帝想清楚。

“对了,我问了汪海,陛下见过宝安王,在信国公离京前,又跟信国公单独待了半个时辰。”

最近皇宫的风声很紧,许多事情汪海不敢传,迟晚跟虞九舟不去皇宫,他可不敢让人把消息带出来,一旦泄露,他的下场就会跟成娇一样。

虞九舟躺回了床上才问,“你觉得迁都这件事,是他们两个的主意?”

“可能不止他们两个,还有别的人。”

贵妃派人在路上泼油这件事,迟晚马上就报复了回去,现在的贵妃,只是冷宫一个妃子。

皇宫里肯定还有宝安王的人,还身处高位,普通的宫人,可接触不到皇帝,更别提跟皇帝说那些话了。

能接触皇帝的人不少,查这个也没有必要了。

重要的是,她能看出来,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迁都了。

虞九舟拍了拍她的脑袋瓜,“无妨,是谁都不重要了,这件事你做得对,迁都是不能的,中枢不能离开京都,但皇帝可以。”

皇帝想要离开圣京,但不能带走中枢,走可以,必须把中枢的权力留下。

以后皇帝是否在江宁重新成立一个中枢班子那不重要,至少目前不重要,一时半会儿也成立不起来,况且要不了多久,圣元帝就死了。

那圣京就是永远的国都。

迟晚想了想问,“殿下,你觉得他会立归一做皇太孙吗?”

“会。”

虞九舟很肯定,“因为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十年,那个时候归一也长大了。”

归一是皇太孙,监国长公主跟皇太孙留在了圣京,皇帝是放弃了帝王的权力到江宁休养。

但他是皇帝,随时都可以重组中枢,可他命不久矣,走就走了,她们在京都也省得有个人在头顶看着,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那宝安王呢?”对宝安王的去留,迟晚有些猜不准。

跟皇帝一起走的话,万一有个什么,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他是重生的,自然知道皇帝命不久矣。

他蛊惑皇帝迁都,重点是在“迁都”两个字,江宁成为新的国都,近乎等于刷新重来了,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利益。

而且,虞九舟了解他,他同样了解虞九舟,知道虞九舟不会跟皇帝离开京都,何况她正在月子期间,孩子还太小了,根本不适合长久赶路。

要是虞九舟也要一起去江宁,孩子在路上出现个什么意外,那皇太孙就不成立了。

路途遥远,宝安王再做些什么手脚,有太多情况让孩子没有了。

虞九舟肯定能想到这点,所以宝安王无论怎么想,她们都不会跟着圣元帝迁都的。

这样一来.......

虞九舟肯定了她的想法,“皇帝驾崩的时候,身边只有宝安王,只要他篡改圣旨,那他就是新的皇帝,江宁是新的国都,我们同样没有势力,他占据了大义的情况下,想收拾我们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一定会去江宁,为了皇位,他已经无所不用了。”

但他的计划想要成功,前提是迁都跟不立储君,两个条件都达到才行。

就算两个条件都没有达到,宝安王也是有好处的,在圣元帝死之前,把人骗到江宁去,他能操作的空间,总比京都多的。

有圣元帝在手里,再想办法弄一道圣旨,无论如何都比在圣京好。

宝安王跟信国公具体要做什么,虞九舟还猜不出来,大概方向也不过是这些。

迟晚坐直了身体,“那我们还要放宝安王离开吗?”

虞九舟摇头,“皇帝想要离开京都是铁了心的,宝安王提出了这件事,肯定早有准备,强留 是留不住的。”

“要不我派出绣衣去试探一下?”

毕竟很早之前,她就脱离了小说剧情,宝安王也不是傻子,他身边还有信国公,发展别的势力很正常。

“不必了。”虞九舟的心里闪烁着一个疯狂的想法。

迟晚想了想,也是,宝安王的身边有高手,除非派出更厉害的高手,不然跟送死没有区别。

要是从圣元帝那里阻止宝安王呢,用圣旨阻止宝安王的离开。

不管怎么样,先试试再说,总不能让宝安王真的达到目的吧。

迟晚的想法,虞九舟能理解,可她跟宝安王是多年对手了,互相了解,她知道宝安王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一切都做好了准备。

但迟晚想得也对,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总不能看着宝安王离开。

其实宝安王离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可能是一件坏事。

虞九舟暂时没有想明白,便拉了拉迟晚的手,“你想怎么做?”

“算了。”

迟晚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目前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她刚打消皇帝迁都的想法,皇帝还想立皇太孙,这个关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以她对宝安王的了解,对方没有万全的准备,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

为了不让圣元帝迁都,为了立皇太孙的过程平稳,有些事情必须忍。

圣元帝决定要去江宁了,她说的那些话并不是只为了吓唬皇帝,前半部分她都是认真的,毕竟迁都就是置前线将士于死地,让北方百姓乱起来。

在皇帝决心要离开京都的情况下,绝不能以迁都的名义,而且必须立储君,这是稳定军心民心的最佳办法。

于公于私,在这个时候,她都不能轻举妄动。

虞九舟的手在迟晚的脑袋上抚摸着,“别担心,有孤在呢。”

如果有些事情注定避免不了,反抗就是唯一的道路。

虞九舟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人,不会让迟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险地,她更要保护大周的千万子民。

迟晚的头在她的掌心蹭了蹭,“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殿下。”

长公主殿下保护千万子民,而她就保护长公主殿下。

第115章

圣元帝之孙虞承昭, 诞于盛世,生于龙兴之地,盖得天地钟灵毓秀之厚赐……特立为皇太孙。

圣旨上有很多内容, 重点就是,长公主之女虞承昭被立为了皇太孙, 日后的皇帝。

不声不响地就立了皇太孙,朝堂上一半人沉默, 四分之一的人反对,四分之一的人支持。

这就叫沉默的大多数,这样正好不会引起圣元帝的怀疑。

要真是支持起来, 虞九舟可以让朝堂上大半人都支持, 但没必要,保持沉默就好了。

沉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目的。

归一立为皇太孙后,宝安王很生气,他只觉得凭什么,一个没有满月的小儿。

他不停得诅咒着归一,什么恶毒的话都说出来了。

归一的年龄是硬伤,特别是在古代,一个孩子养大可不容易。

比起宝安王的诅咒, 还有更多人质疑归一的年龄。

未满月的皇太孙,这不是在搞笑的嘛。

可有长公主在, 这些声音就小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