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佑幸川
迟晚站在虞九舟的左手边,只比虞九舟低一个台阶,她的眼睛是闭上的,明显在闭目养神。
一袭红色蟒袍站在那里,给人压迫感十足。
本来虞九舟是让人给她做一把椅子的,她说,椅子的压迫感,没有站着强。
就是不知道,她闭上双眸站在那,是怎么站得这么稳的,很多人站着闭上眼睛,多少有点儿摇晃,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摇摇欲坠。
虞九舟冷眼看着朝堂上一个又一个人站出来,一双眸子变得阴冷。
她们的耳边传来,这些人义正词严的话语,到底是真的正义,还是为了利益,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陛下,从姜维扬带领船队出海,至今已经两年四个月二十七天,却没有传回来一点儿消息,臣以为,可以给船队家人抚恤金。”
“陛下,太宗时期,大周开过海上贸易,结果带来了倭寇,海上倭寇横行,沿海百姓受罪,如今好不容易海面平静,重启海上贸易,是否会为大周带来强敌。”
“陛下,我大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自产自销,不需要跟外族做生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陛下,我大周乃上国,拥有世上最先进的文化,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有何好贸易的。”
“启禀陛下,海上贸易会让他国文化影响大周,从而影响百姓,臣以为,不可进行海上贸易。”
听听这些人的话,听起来都是为了大周好,一个比一个说得好。
但那些支持海上贸易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启禀陛下,臣与他们意见不同,我大周缺的是黄金白银,海上黄金白银那么多,能用丝绸,瓷器,茶叶等换回,我大周何愁缺银子用。”
“陛下,我大周最不缺的就是丝绸,瓷器,茶叶,好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留着,那些品质稍差的,完全可以换成银子。”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外族蛮邦,虽是茹毛饮血之辈,像北宁骑兵养马,难道我大周就不可学吗?”
“所谓自产自销,当真销得掉吗?据臣所知,我们大周有更先进的技术,然而,因为销不掉那么多,所以一直没有投入使用,要是能销到海上,对大周而言,何乐不为?”
“没错,再说了,不是在讨论姜维扬带领的航海队伍吗?如今这又说什么,重要的是,航海队伍还没有消息,而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要真是遇到什么了,臣不信那么多人会全死了,当年下海,从未有过这种情况,总会有人回来报信的,一个人都没回来,要么是他们还在海上,要么是被灭口。”
“若是依然漂泊在海上,那找到回来的路自然就回来了,若是被灭口了,臣请陛下派人搜寻,并严查。”
此人话音刚落,对面又开口了。
朝堂仿佛成了一个辩论场所,正反方自由辩论的感觉。
迟晚忽然睁开了眼,目光移向虞九舟,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即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
于是……
她们溜了。
今天肯定是吵不出什么结果的,就算吵出来什么结果,结果也必须是她们想要的那个结果。
迟晚跟虞九舟肯定不会下场的,以她们对朝堂的掌控,也用不着亲自下场。
皇帝跟王上都离开了朝堂,众人还咋吵呢,好一会儿才有人提醒。
陛下生气了?那有人遭殃了。
所有人的心里出现了这个想法。
结果迟晚也不见了。
王上也生气了?那有人要死了。
在大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得罪了皇帝还有可能活,得罪了秦玉王,皇帝必不可能让你活。
一场朝堂辩论,在迟晚跟虞九舟的离开下结束。
她们自然有别的办法结束这场辩论,但有些事情,不必说出来。
虞九舟迈步往寝殿走着,“你我对航海的态度,全天下都知道,他们竟然还是反对。”
看来大周刚过了两年好日子,她们太久没有提刀了,让那些人开始觉得,她们是好脾气。
迟晚握住虞九舟的手捏了捏,“他们这么多年,在海上赚得盆满钵满,突然不让他们赚了,他们当然不满意。”
“但无妨,国库吃肉,那些商人可以跟着喝汤,但要是有人想连肉带汤全部端走,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因此,她们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朝堂,吵吧,大声些。
她们给朝堂上的态度就是,这件事没得商量,吵也没有用,她们是不会改变的,直接离开,就是给那些人这个态度。
虞九舟笑道:“这群人,还真是迫不及待。”
两年时间一过,就开始谋划了。
迟晚勾起唇角,手自然的揽上了虞九舟腰身,多细的腰,藏在这袍子之下都看不出来。
虞九舟无奈拍了一下她的手,“好好走。”
干嘛呀,人家情侣走路上搂腰不是很正常的嘛,果然是古代。
迟晚委屈撇嘴,虞九舟余光看着她不满的表情,轻咳一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就在她扭头看过来的瞬间,飞快地在她的唇上印了一下。
别说低头跟在她们身边的人没看到,迟晚都还没细细感觉呢。
两人回到寝殿,就看到了下课的姐妹三人。
现在是正统六年,晨晨跟归一生于圣元二十九年,如今是七岁。
鱼鱼生于正统二年,目前还没有满四周岁,不过已经启蒙了。
三人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一半不会回来打扰她们过二人世界的。
相比于还小的鱼鱼,晨晨跟归一已经开始接触朝堂事务了,小的时候多尝试,才知道以后喜欢什么。
就目前来说,晨晨对政务比较感兴趣,而归一更喜欢骑射模拟打仗。
但她们才七岁,最后喜欢什么,到现在还说不准。
“娘亲,母亲。”姐妹三人一本正经地行礼。
迟晚挑眉,也假装正经模样,要不然这家里,不正经的就她一个了。
“今日学了什么。”
晨晨主动上前,“今日学,开展海上贸易的利弊。”
“哦?”虞九舟来了兴趣,“你们如何作答。”
晨晨作答:“女儿以为,天下之大,我大周哪里去不得,开海,利大于弊。”
归一:“海域也是大周疆域,不仅要守,还要打。”
鱼鱼:“海边,好玩。”
还真是各有各的说法,但说得都有道理。
迟晚开心地笑笑,“不错,今日奖励晨晨归一算术二十道,大字十篇,鱼鱼大字一篇。”
姐妹三人:“?”
虞九舟忍不住笑出声,确定这是奖励?
甭管是不是,总是要接受这个奖励的。
迟晚可不想跟老婆亲密的时候有人来打扰,自然要把她们给支开了。
第146章
好消息, 在越来越多人说船队回不来的时候,终于有人传回了船队的消息。
船队正在往大周码头行驶, 预计半个月后抵达江宁港口。
江宁上岸,距离京都更近,且可以在大周水路上行驶一圈,对大周上下宣告,船队回来了,声势浩荡,且收获颇丰。
半个月后的,船队靠岸,江宁全体官员亲迎。
谁不知道, 当今陛下,秦玉王, 非常看重航海, 要是航海失败那就算了, 可如今航海成功了, 能预想得到, 参与航海的这些人, 会就此平步青云。
特别是为首的姜维扬, 船队的总官兵, 之前在灭倭时,就获得不小的功劳, 一跃升为参将, 后组建船队, 直接升任总兵官。
这相当于由正三品参将,一下子升任为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这个跨越不可谓是不大。
要知道, 武将到了都指挥使,就能独统一军了,比如迟晚是皇城司都指挥使,这一个衙门都听她的,然后直隶帝王。
武将到了都指挥使再升,就是五军都督府了,要是陛下欢喜,甚至能给姜维扬封爵。
而且谁都知道,下海肯定不会只有一次,后续还有很多次,只要她能一直受到重用,封侯是迟早的事。
这样一来,江宁肯定要巴结着。
毕竟江宁出过叛乱,后面虽然重建,但地位一落千丈,从仅次于京都的地方,变成与普通地方差不多的一个城。
江宁官员还是想让老大看看自己,江宁很努力,江宁需要关注。
中枢会时常拨款给地方进行基建,在迟晚跟虞九舟看来,光京都一地繁华可不行,大周之大,要全部都兴盛,才是真正的盛世。
当然了,先发展京都,以京都带动北方,再发展明州,也就是虞九舟做长公主时的封地,以明州带动南方。
至于江宁?当初里面不少世家豪族支持叛贼,尽管没有连坐,却也要这些人过过坏日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
又过了一个多月,姜维扬带领车队终于回京。
迟晚跟虞九舟早在京都翘首以盼,尽管已经八百里加急拿到单子,但她们还是很期待。
两人期待的点不太一样。
虞九舟期待的是,若海上贸易的事真的能成,至少能占大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周目前一年的收入,兑换成白银,在3000万-4000万两白银之间,要不了多久,很有可能到达五千万两银子。
若海上贸易成功,增加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那就多了一千多万两白银,甚至更多。
有了钱,她们就能做很多事情,基建,教育,加上科技发展,大周要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钱,钱越多,大周发展得就越快。
大周人靠吃苦也能做出来成绩,毕竟数千年以来,中原大地,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历经数代,依然有此成就,文明上国。
但有钱就能少吃苦,也能少走弯路,让大周可以飞速发展。
于迟晚而言,她期待的不仅是虞九舟期待的这些,她还有种马上要见证历史的兴奋。
在她熟知的历史里,郑和下西洋,堪比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大周初期虽也下过海,但没有走远,且很快就被禁止,而现历经两年,姜维扬定然去过更多的地方,可谓是这个异世界历史的一个节点,迟晚如何能不兴奋。
在姜维扬回来时,迟晚亲自出城迎接,以表对海上贸易的重视,也是为海上贸易力挺。
上一篇:清冷对家她好像喜欢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