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81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圣元帝满意之余又有些失望,这些道理他都知道,能看到这点,说明迟晚还不错,可她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哪知迟晚下一句道:“所以,臣认为,擒贼先擒王,与其急着动五军营,不如直接从三王身上着手。”

“中山王兼并民田证据确凿,臣请以律处置,至于颖王可以先圈禁起来,等宝安王回来,也进行圈禁,然后调查二王是否有触犯大周律,若是没有再放出。”

圣元帝:“……”他就不该问,这是什么破办法。

好端端的,处置一个王上,圈禁两个王上,这不是逼着他们反吗?

还有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必然会引发朝堂内乱。

可看到迟晚正的发邪的脸,圣元帝又骂不出来,“你可知道,这样做会引发什么后果。”

迟晚当然是故意这么说,她要做个纯臣,谏臣,就该无差别攻击才对。

“陛下,一时乱象,总比引发兵变政变更好,到时只会更乱,陛下不能把自己放在危墙之下,三王一旦动乱,百姓更是遭殃。”

她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衬托出圣元帝很不爱民如子的模样。

不等圣元帝说话,迟晚又道:“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昔日藩镇割据,四方战火纷飞,三王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若他们回到封地揭竿而起,更是糟糕,若三王动乱,势必出现人间地狱,生灵涂炭。”

“如今三王虽有势力,但尚可掌控,万不可等他们兵变政变,殿下宜当机立断。”

迟晚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圣元帝只有一个念头:等舟儿来了再说。

他怎么不知道迟晚说的是对的,可这不是上策,他想不出来上策,对迟晚的中策又不想采纳。

还好,长公主府距离皇宫近,虞九舟来得很快。

虞九舟来时,迟晚恭敬地弯腰行礼,“殿下。”

随后她起身,两人的目光触碰到一起,虞九舟心下了然。

来之前,虞九舟就猜测到,圣元帝找迟晚是为了什么,也告诉了迟晚,要怎么应对。

当然,她不是一字一句地教的,她只是跟迟晚说:打太极就好。

虞九舟在入宫之前,就知道迟晚在御书房说了什么,知道迟晚看似什么都说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因为迟晚说的,很多人都知道,特别是迟晚说的一本正经,正气凛然,这样显得圣元帝就是个昏君似的。

虞九舟是个很出色的演员,哪怕心里再想笑,进入御书房的那一刻,她的脸上就没有出现第二个表情,一如既往的沉静冷漠。

迟晚算是发现了,冷脸真的好演,高冷人设太棒了,都不需要别的表情。

等虞九舟走到圣元帝边上时,迟晚才默默地退到一边。

她是离圣元帝远了几步,故作不经意的,站在了虞九舟的身后,这样她离虞九舟就更近了。

随即,耳边就传来了圣元帝跟虞九舟的对话。

圣元帝还是那些话,也把折子给虞九舟看了。

然后就听到虞九舟道:“驸马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臣以为,可以先采取安抚之策,分化三王之势。”

“中山王罪证确凿,颖王迫不及待地拉他下来,陛下不如看看他会怎么做,必要的时候推波助澜就好。”

“等宝安王巡盐回来,陛下可以重用,让他与颖王的实力持平,两人必然会进行最后的储君争夺。”

“陛下可以把新法设在两人封地上,想必他们不会拒绝,先断了他们的根基,那他们就只能在京都,京都之内,陛下说的算。”

稳定住两人封地,再收拾二王就容易得多,到时候禁军直接把二王的王府围了,是杀还是圈禁,圣元帝一句话的事。

但封地是二王的根基,他们的死忠必然不少,万一出现什么意外,结果很难说。

满朝文武里面,至少有一大半都站队了,不能一击必杀,就不能妄动。

谁就能肯定,禁军里面就没有他们的人了。

只能让他们逃无可逃的情况下,才可以动手,不然京都这漏地跟筛子一样,虞九舟也很难保证,就这么把他们留在京都了。

别人迟晚不知道,可宝安王毕竟是主角唉,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最好不要动手,除非直接杀了他。

可宝安王巡盐被那么多人刺杀,说身上被捅了十几刀,还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现在还住在林千朵那里呢。

这该死的主角光环,只有五马分尸才安全。

虞九舟说完这些,显然还有话没说完,圣元帝见状,“但说无妨。”

“陛下,臣请陛下加强京都之防卫,同时让五军营进行一次大型操练,陛下找一个能代替陛下巡查的人,前往京营参加这次操练,最好是带上银子去。”

圣元帝心在滴血,怎么又要花银子了,“舟儿,不是朕不想给他们发军饷,实在是户部没钱。”

户部没钱,皇帝的少府有钱,但圣元帝是个守财奴。

虞九舟拱手,“陛下,我大周的将士很忠心,但他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若给他们银子的人是三王,陛下觉得,五军营里面还会有多少人坚持效忠陛下。”

“放肆!”圣元帝怒了。

他就是典型的不想花钱,只想让人家免费给他办事,还要人家忠心耿耿。

天底下哪有这么多好事,虞九舟本来打算自己垫银子的,迟晚没有同意,银子必须是皇帝给的才行,不然以皇帝的疑心,会以为她们是在收买人心。

要是以皇帝的名义送到五军营,凭什么要长公主府掏钱。

一旦知道长公主府有钱,那皇帝岂不是要天天惦记着。

大周军队一百五十万左右,一年军饷约莫五千万两银子,大周一年财政收入才多少。

总之大周财政一直是入不敷出,每年都欠军饷。

五军营一年的军饷需要六七百万两银子,实际上一个普通兵士的月饷是1.5两左右,二十万大军一年三百六十万两,再加上将军军官的,就按照四百万两算。

那剩下的两三百万两银子到了哪里?

就算按照真实情况来算,大周一年军饷也要三千万两,同样是不够的,可剥下去的银子很难到普通军士手里,除非户部真的能拨出五千万两银子,普通兵士才能拿到钱。

大周有两个问题很重,官太多了,做事的少,兵太多了,能用上的少。

说的是,大周可以短时间内拉起百万大军,事实上能战的有一般就不错了。

还好地方的卫所军是地方自己养着的,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京都的压力。

卫所军跟驻军还不一样,驻军必须由京都养,毕竟谁给饭吃,他们就听谁的。

大周要改的东西太多了,兼并民田只是其中一项,剩下的很多东西,还要一步一步地来。

可京营的军饷发放迫在眉睫,京营是保护京都的,他们的钱都不给够,谁还给你干活。

五军营十个月没有发军饷,外省驻军以及边境驻军更是十三个月没有发了。

年一过完,各地就派人来京都要军饷了,再要不到钱,那些人商量好了,直接跪死在皇宫外面。

这些人要跪死了,那些驻军会怎么想?又将会引起怎样的骚乱。

少府有钱,至少两千万两银子,圣元帝拿出来一半,也能解了燃眉之急。

听圣元帝发怒,虞九舟只是淡淡道:“臣在内阁议政,都是多听少言,那些阁臣们个个哭穷,个个找户部要钱,今年的税还没收上来,就算收上来了,也不够各个衙门分的。”

“这都是后话,可军饷等不得,五军营十个月没有发饷,驻军十三个月,陛下觉得,他们还能忍多久,或是说,如果三王给他们钱,他们会怎么选。”

“陛下,臣不是在危言耸听,臣是陛下的女儿,与陛下永远共同进退,臣把话说得这么透彻,只是想告诉陛下,军饷不能再拖了。”

虞九舟说完,迟晚立马接过话来,“殿下也不必把情况说得这么严重,等燕北新法实施下去,内阁就会拿到一大笔银子,到时再给军饷就是。”

“迟晚,你懂什么,等不了了,三王虎视眈眈,不能稳住京营,就靠禁军跟金吾卫守住京都吗?你以为,禁军跟金吾卫就没有三王的人了?”

虞九舟的呵斥,让迟晚闭上了嘴巴。

两人假装争吵,惹的圣元帝把她们赶了出去,本来是让她们是来出谋划策的,结果是来添堵的,可虞九舟说得很对,确实没有一丝夸张。

离开了大明宫,迟晚才开口道:“殿下刚刚好凶哦。”

虞九舟:“……”那不是在做戏嘛。

迟晚假装委屈模样,“伤心了,难过了。”

“别闹。”虞九舟低声说了一句,不是呵斥,是一种无奈加宠溺的语气。

迟晚满意的不再说了,转而问道:“殿下觉得,陛下会同意吗?”

“会。”

颖王都能在钱跟储君之位上做出选择,圣元帝更不想自己的皇位被抢走。

迟晚点头,“那就好。”

虞九舟微微扭头瞄了一眼她的侧颜,“你做好去五军营的准备。”

“啊?又要出差。”

“什么?”虞九舟不知出差为何意。

迟晚耸肩,“就是又要跟殿下分开了。”

“浑说什么,又不是不回来了。”虞九舟压了压嘴角,发现没压住……

第59章

迟晚也没有想到, 圣元帝决定下得这么快,但他还是抠门了,没有给她六百万两银子, 只给了她三百万两, 三百万两银子,只够发给普通兵士的,可喂不饱那些将军。

上面的人喂不饱,下面的人兵饷能到手里吗?

迟晚接到圣旨,让她带皇城司众人与一队金吾卫护送饷银去京营, 这个消息一出, 朝堂都沸腾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帝竟然自己出钱给京营。

然次日早操圣元帝就留下了一句话:税银收上来,要先以边境驻军为主。

这个消息刚好被前来讨要军饷的边境驻军知道,他们深感陛下圣明, 却也不好再逼陛下马上拿钱。

税银一半为秋收后开始收取,春节前后由各地护送入京,户部那边有银子, 还是天天哭穷。

也是户部实在没钱,税银一一运送到京, 户部还要清点入账, 各衙门闻着腥味就来了,生怕来晚了,钱就给了别人。

大周一年财政收入为一千万两, 再加上一些额外的, 只要不出现什么天灾人祸,勉强还能过活。

事实上,大周今年天灾人祸不断, 处处需要银子,不仅是发不出军饷,连许多官员都好几个月没有领俸禄了。

不靠俸禄吃饭的官员自是无所谓,那些清水衙门呢,贪不到,俸禄又不发,难道要一家老小饿肚子。

听说那些官员也要闹起来了,准备找内阁讨要俸禄。

直接找皇帝他们不敢,找内阁要俸禄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