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花辞树
侍驾是宫中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可周内侍却本能地有些害怕,预感这一趟,断不是好事。
可皇帝发了话,哪有他小小内侍说不的余地。他只得跟上。
皇帝领着公主到了一处大牢。
宫中设有牢狱,用以关押犯了事的宫人与妃嫔。牢狱建在一处低洼处,里头阴冷潮湿,一眼望进去,昏暗得难以看清。
皇帝兴致盎然,公主则十分疲惫,行走时,腿都是抖的,可她仍是打起了精神,竭力维持着清醒。
他们走到最里头,刑架上吊着一人,那人披头散发,衣衫被血浸透了,身上没一处好地,挂在刑架上,还留了口气。
皇帝站在一旁,笑吟吟的,没开口。
公主先是远远地看了看,她发觉了什么,面色有些变了,踉跄着上前,口道:“李中官!”
也不知她怎么瞧出来的,她上前拨开那人散在脸前的头发,露出一张满是血污的脸。
周内侍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这确实是曾经皇后身边最受重用的内侍,李槐。
李槐是官宦人家出身,父祖犯了事,他被充没为奴,成了宦官。
因出事那年,他已有十余岁了,十余年的诗词文章与安宁和乐的岁月浸润出来的温文尔雅早已渗入骨髓,此后不论他将性子打磨成了什么样,许多喜好,与内里的秉性,总是不变的。
宫中人人皆知,李槐侍奉皇后与信国公主极为忠心。
尤其是信国公主,自她年幼时,李槐便是事事关切,将她照料得极是妥帖,二人的主仆之情,是多年的照料中培养出来的。
相处了久的事物,哪怕只是一条狗,也少不得生出许多情分。
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有七情六欲,有欢笑悲喜的人。
公主欲将李槐从刑架上放下来,却解不开那打得死死的绳结,她急得落泪,李槐见了她,却很高兴,唤她殿下,要她不必为他一将死之人费力。
皇帝在边上看着,笑意不减,他挥了下手,命人将李槐放下来。
李槐被挑断了手筋脚筋,根本站不住,一放下来,就倒在地上,公主大急,忙去扶他,皇帝好整以暇地看着,而后慢悠悠道:“朕要你办的事,便是这件了。”
他说着话,不紧不慢地将一旁墙壁上悬挂的宝剑拔出,走到公主身边,将剑放到她手里。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公主愣住了,剑从她手中脱落,掉在了地上,一声铮亮的脆响。
皇帝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她摇头:“不……”
皇帝笑,淡淡道:“想要郑宓活,你就得亲手杀了他。”
公主做不到,泪水毫无知觉地流下来,她颤着手,浑身都在发抖,跪在地上,哀求:“换一件,父皇……”
“就是这件。”皇帝丝毫不退让,语气出奇的柔和,“逃亡的滋味,你是知道的,朕要的人,将天下翻过来,都能找得到,你杀了他,朕宽赦郑宓,留她一命,你要不敢动手,朕便命人继续通缉郑宓,就地格杀,将她的人头,送到你面前。”
他步步紧逼,握住了她的命脉。
公主低下头,看向李槐。李槐没多少力气了,一张脸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面目,声音嘶哑,话语却极温和:“小的本就活不成了,殿下只管动手便是,于小的是解脱。殿下不动手,小的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他没提郑宓。周内侍听得出来,他是有意的,不想让公主以为,是用他的命换了郑宓的命,让殿下心中留下阴影。
公主拿起了剑,她的手在抖,用剑抵住了李槐的胸口。她下不了手,眼睛里全是眼泪。
周内侍不忍心看,低下了头,但他却听到皇帝的声音。
“这可不行,谋逆之人,哪能死得这般干脆。”
周内侍看了一眼,便见皇帝拨开公主的剑,将剑锋对准了李槐的肩。
公主像是已麻木了。
皇帝叹了口气,道:“连这小事,都不能替朕办成,又何来诚意?朕没工夫陪你耗在这里。郑宓本是逆犯,绝不能赦。”
他说罢要走。
一声惨叫传来,剑锋没入了李槐的肩膀。
在场之人,无不掩面,不忍目睹。
“还有呢。”皇帝却道。
公主拔出了剑,刺入了李槐的腿上,又是一声惨叫。
鲜血流出来,血腥气使人毛骨悚然。
周内侍不敢看,也压根记不得接下去,又是多少剑,他只知道,后来,李槐倒在血泊里,抽搐着,却怎么都断不了气,合不上眼,不知受了多久折磨。
而公主像是已经失了神志,身上脸上溅满了血。
“你可记住了,你今日是用李槐的命,换了郑宓的命。”皇帝最后这般说。
贤妃说完了。
淑太妃问:“周内侍呢?”
“当夜陛下灭口,命人诛杀知情之人,我不敢留下周内侍。”贤妃说道。
恐怕不只是不敢,必然还命人杀了周内侍,且掩去他来过的痕迹,以免惹祸上身。
郑宓来前便隐约有了猜想,可她却没想到,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可怕百倍。
明苏用李槐的命,换了她的命,可那时,她早被刺杀于容城外了。
皇帝用一件虚假的事,骗得明苏亲手将李槐折磨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