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第67章

作者:大叶湄 标签: 打脸 爽文 无C P向

小丫头在这里没有玩伴,王听澜也没多余时间陪她,在把江州逛完了后,就整日缩在房里睡觉,凌湙说她正在长身体,需要充足的睡眠补充,幺鸡已经好几日没见她了。

得到了应允,他哎一声就驮着身上的大刀跑了,除了他自己的趁手兵器,属于凌湙的那把也在他身上,凌湙让他随便挂在哪都行,只他不同意,天天背着双刀到处跑。

等看不见他人影了,凌湙才转过头来,将自己的马缰绳递给了崔闾,“我这马性子温和,且极听号令,你坐上去放心,不会出意外的。”

崔闾挑眉接过他递过来的马缰绳,望向能跟太上皇一起记入史册的名马荆棘,点头半点不带迟疑道,“我不担心会发生意外,你这马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它若能叫我意外了,换其他马来也一样能叫我意外,行了,走吧!”

于是,凌湙去骑了幺鸡的马,两人没带衙差小厮的跟随在侧,一路风驰往府城最西边跑去。

直到了一片低矮的,且分散四处的居住区,看见有百姓在田间地头上忙碌的身影后,两人才拉了马缰绳停下。

这时,崔闾才将邸报上自己觉得违和的内容说了出来,声音里带着犹疑和不确定,“那位耿大人,是故意激怒陛下的吧?可他图什么呢?”

好好的官当腻了么?

凌湙惊讶的看向他,对其的敏锐度有了新的认识,简直跟自己不相上下呀!

“也许是图个纯臣的好名声?毕竟敢于顶撞皇权,不一向是言官们青史留名的捷径么?”

崔闾摇头不同意,“丢了官帽,什么名声都没用,不会有人记得他的。”

凌湙笑了笑,轻声低语道,“那你说,那些在金殿之上撞柱而亡的监察御史们,图什么?”

崔闾张了张嘴,他说不出来,邸报里能获取的信息太少了,他能凭直觉觉得这个耿大人有问题,已经是他足以敏锐的结果,再要更多的洞析朝事,还需要更多的一手消息源。

可他没有,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眼前这个人身上,这人肯定有专门的消息渠道,只从没叫自己发现过。

凌湙凉凉的哼了一声,“以公挟私,图有御史言官的名号,却是半点风骨都不曾有,这种人,就应该赐他一杯鸩酒,以绝心存侥幸之人的后路。”

崔闾却觉得他话里有话,似在刻意说反话般的引导他,相信那登上邸报上的内容。

可惜崔闾没那么容易上当,再次道,“城门吏卑贱,却是替陛下守的京畿门户,一般都是亲信执掌的九门都督印,能把人放在亲信手里的,会是个被皇帝厌弃之人?”

他能想到的,旁人也能想到,所以,都不清楚皇帝弄这么个人蹲在城门处干什么。

旁边接着又传来一道幽幽声,“那位耿大人,是开武十六年的进士。”

崔闾瞪大了双眼,扭头与身旁之人对视。

大宁开武十六年,正是太上皇退位前一年,也就是说,这个耿大人应当是眼前人的门生,天子门生,近臣,亦有可能是太上皇死党。

当今是最力挺太上皇的人,按常理来讲,是不可能将太上皇留下的人弄走的,还以如此打脸的方式,除非此举另有深意。

身旁人没再出声,将两匹马散了任它们闲逛,已经养熟了的爱驹,是不需要再往树上栓的。

崔闾揣着满脑子的思绪,跟在太上皇身边,看他在对每一个遇到的百姓温和细声的询问,有关于土改的想法,以及对于征税方面的意见,这块地方原属于严修府上的,他被抓了后,地契什么的都自然被抄进了衙署,而佃了严府上土地耕种的百姓,原还要担心官府会派人来收了他们的地,结果等来等去的,却悚然得知,新上任的府台大人,竟然想将这些地免费分给他们。

免费?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于是,这些日子以来,有胆子大的前往衙署找人打听,打听来打听去的,就传到了凌湙的耳朵里,然后才有了这场私下查看调研之举。

董知事之前领着人来仗量过土地,当时说的是府台大人体恤百姓,准备将收缴上来的田地,免费给他们种,是以各家在数人头的时候,恨不能连孕妇肚子里的孩子都给算上,后来董知事发了火,这才让喧闹的现场安静下来,然后登记造册表上,这才录上了一家一户里壮劳力的名字。

壮劳力,以前都特定指男子,可董知事录人时,竟然把正当年的女人也给录上去了,这下子猜测声又扬了起来,大家心里隐隐期盼着什么,却又实在不敢那样异想天开,这会子遇上似官员样的大老爷,可不得停下来问一问么?

“真的要给女人分田?还是自留田?这……这,大人这不合规矩吧?”

凌湙望向驻足与他说话的那位老者,年龄应该与他差不多大,但在对方眼里,自己应当正值壮年期,是以恭敬里又有一种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忧虑,总之是不大信任他能办成事的样子。

崔闾在旁边接过话来,表情里透着一派温和,像是已经收拾好了紊乱的心绪,他道,“老丈,你家里也有女人吧?难道你不想家里多得一些地?”

那老农扛着日前新从衙署户科门下的农事官处,赊买来的精铁铁铲,脸上尴尬一闪而过,顿了顿终是没忍住,“若是地多了,都可以往男人头上分嘛!女人自己都养不活,给她们地干啥?”

江州开市,北境那边往这里支持的铁器成船拉,但总有一些买不起精铁工具的,于是崔闾就让户科管这块的,找人往乡里各处传话,说衙署那边可以赊账,分期付款将东西买回家,且不加利子。

这下子,北境那边运来的铁制器具,有一船卖一船,狠狠将农用器具这方面的空白给填上了。

这老农的话如此难听,那是因为所谓的自留田,是一种记录在户籍册上的私产,哪怕女孩嫁人了,这私产也是想捏手里就捏手里,想给谁种就谁种,万一过不好和离,这到手的田就得飞,如此,才有了老农的自私言论。

女人跟着男人吃喝就是了,要什么私田给什么保障?不是助长她们气性,敢跟男人对着来么?

甭管他家有没有女眷,都改变不了女人没了男人活不了的古旧思想,是以,这种超常规的改革,让他们欣喜不了一点,因为妇协部的成立,王听澜四处普及妇女权益法的事情,都已经狠狠触动了这群男人的内心,看着欲发蠢蠢欲动准备跳脚讲诉女人不顶事的老农,崔闾忽然觉得,可能古来人对男子都太优待了,导致女人的利益稍微有点起色,就有男人开始跳脚,觉得女人不配。

可是配不配的,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这个当官的说了算,真正能说了算的,已经黑脸了。

董知事做事很贴心,他丈量土地的时候,把那一地的人数分了男女册,上头用粗细箭头,列写了所有人头浑同一起分田,各人所得数,与只有男人参与分田的各人所得数,当然是前者的分配,有害到男人的利益,到手的田亩数会比后者的分配方式,每人至少少三分之一亩田。

他这么记录的时候,可能是当闲话聊天的与那边的乡里长说过,于是这话就一加二三的传了出来,传到后来,就变成了女人要跟男人抢田,没有女人参与分配,男人能得至少翻出一倍多的田亩数。

这还了得?于是,近日的乡里镇上,都在议论着女人参与分田之事,王听澜的工作也跟着受到了阻碍,连家中闺女多的,都不接受这种分配方式,因为一但分到个人头上,被记入户籍册的自留田,家里是落不着的,嫁人时得全部带去夫家,那跟剜肉一般,简直要心痛死,家里儿子多的,那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意味着女孩的身价银子会水涨船高,以前百姓花个三五两银子,就能娶个媳妇回家,现在有了自留田的加持,那姑娘的父母怎么可能轻易放人?不得要个多多的聘礼才许嫁啊?

婚姻市场都跟着乱了,若遇着心狠的娘家,扣着姑娘不给嫁,好家伙,得出现多少光棍汉呢!

总之,推行土改之事,上层这边已经全都接受并有被成功说服,没料到了百姓这边,却意外的遭到了反对,他们倒也不是反对土改整个推行政策,而只是希望能将属于姑娘的头上的自留田,归入家庭户,主打一个女孩子就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话。

百姓们的眼界,就门前那一亩三分地的事,田是根本,而根本如此重要之物,怎么能落女孩儿的手里?平常给她们买个头绳,就算是家里的宠爱了,说出去都是掌上明珠般的待遇,分田给她们?那不是削薄了儿子们的利益?使不得使不得,头摇的拨浪鼓般的反对。

听说为了这田,已经有议好了亲的姑娘家起反悔之意的,六礼都过了,那边说突然不给嫁了,能为了啥?哪怕被人戳脊梁骨骂,也没有即将分到姑娘头上的田地香,以前把姑娘早早嫁出去,是为了替家里减轻负担,现在看着马上分到头上的田地,恨不能姑娘一辈子不嫁人。

王听澜近日提了立女户的事,大概就是察觉到了这股歪风,想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让那些扣着姑娘婚嫁事的自私父母醒醒,别那么鼠目寸光的害了闺女一辈子。

凌湙今日出门来查探,就是想亲身体会一下王听澜报上来的,所谓民意汹涌,到底是怎么个汹涌法,结果,不大一会儿的功夫,身边就围满了各年龄段的男子,七嘴八舌的阐述着这个田到底要怎么分的意见。

也是近日江州门户大开的原因,各种惠民之举施行开来后,连百姓的胆子都给养肥了许多,以往就绝不会有百姓围着衙署官员分说自己意见的场景,现在围着说一说提一提,只要不发生推搡动手之事,就不会有衙署老爷轻易抓人的事发生,有了这种认知后,再遇上下乡来公干的官吏,便没有以前那么胆怯害怕了。

崔闾叫人围的寸步难行,那些人盯着他手中的笔,非得叫他将他们提的意见记上,回头好呈给他们江州最大的官,府台大人看,让府台大人一定要重视起这股汹涌的民意,再三妥帖的重新考虑女人们参与分田的事。

直到回了衙署,凌湙的脸都是黑的,女人的生产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拉女子参与分地,也是想要拉出这股生产力,促进整个大环境向上的整体水平,结果,这些男人只盯着自己头上的利益。

就整得太上皇特别寒心,真的,特别寒心。

崔闾在旁边欲言又止,他之前在族里搞土改的时候,虽然只是以租赁的方式将地给了族人,但在女人分田这块上,没有像太上皇这样,完全单刀直入的将问题具象化,他依托的是自己身为一族之长,这许多年来的亲身体感,直觉让他将女人的利益,弱化进了家庭内部,而太上皇此举,则是从家庭内部就将女人分割出去了。

就很有一种步子迈太大,兜不住之感,好事也做的民怨四起,变成了谁都不理解他的愤怒,当然,或许也有江州田地本来就少的原因,反正目前弄的两边都不开心。

凌湙闷气,喝干了一壶茶后,突然捡起了之前城门吏的事,提点了一直为此思索,时不时说着话就陷入了沉默里的崔闾,道,“开武十一年,整个检察院都在以清河崔氏一派的官员手里,那一年也是因为流民安置问题,动到了一些世家手里的土地,朝廷想僻一处地方,分田发地让流民们能安心落户从事生产,结果,就惹的朝议纷飞,当庭就有一监察御史撞了柱子,后不治而亡,京中坊市上,立即掀起了一股新皇逼死臣工的流言……”

可后来经过深挖,他才知道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自杀事件,那个御史背后站着世家子们,他们需要他用生命,来诬陷当时在百姓们眼里,名望人气都极高的太上皇,想以此一石二鸟。

似想起了过往不愉快之事,凌湙连声音也低沉了许多,“那时上面才意识到言官之重,并决心往里安插自己的人手,于是,取了一些新科进士放进去,只可惜,除了耿御史,其他人都没留下来。”

崔闾静静听着,这些都是他不曾知道的朝堂硝烟,虽不见血,却处处刀锋相见。

凌湙敛目,垂眼继续道,“城门吏虽位卑,在那些高贵人眼里,是贱藉之辈人才干的事,可那也是最能探查到各府动向的职位,普通的小吏没有受过朝堂争斗的洗礼,也认不得来往各世家勋贵府邸的人物系别,想要靠蛛丝马迹提前获知各府的动向,推敲他们相互之间关联的门第网,就必须得有一个有眼识之人蹲在那里,没有比这些年参遍了满朝文武官员的御史更合适,他的政治眼光,会替……他过滤掉九成无用消息,并提前凭蛛丝马迹,获知那些人的下一步动向,好叫今上能有所准备,不至于每回都在朝堂对擂中,处于下风局。”

当今孤掌难鸣是事实,那些人欺的就是他无人可用。

凌湙叹气,到底是他留下了个烂摊子,叫那孩子匆忙上阵,如今真是举步唯艰,日日殚精竭虑的,连往内库里捞点钱,都要受百官参本指责。

一个没把钱花在修园子,建墓园,耽于自己享受事上的君主,凭什么要受到如此苛待?扑风捉影般的臆测着帝王,往后即将开展的骄奢淫逸般的生活?论骄奢淫逸,谁能比得过那些世家勋贵呢!

真是个颠倒黑白的说词,叫人怎么能不气,怎么能不起杀心?

凌湙习惯性的去摸腰间上的佩剑,他的趁手兵器是刀,斩马刀,可现在却时时佩柄剑,还是所谓的文人君子剑,为的便是在他怒急时,提醒自己,按捺杀意。

崔闾敏锐的感知到了太上皇的怒意,忙立刻拱手出声,打断他深陷回忆里的不良情绪,“多谢宁先生为我解惑,江州离朝堂甚远,如此,今后若再有令我不解之迷,还望宁先生不吝赐教,切勿敝帚自珍啊!”

凌湙瞟了他一眼,哼了一声,终是收敛了脾性,点着他道,“你倒是很会用人,怎如此肯定我会为你分解朝堂局势?嗤,宁某是该了你的么?”

崔闾轻咳,哈哈打马虎眼道,“这不是近水楼台么!”

两人心知肚明,相视而笑,郁气倒是一扫而空。

可不就是近水楼台么!

再没有任何人比眼前这位更了解当朝的局势了,并且手中还有朝堂动态第一手的信息门路,崔闾当然眼馋,此时不蹭个信息差,都对不起他现在这么个便利条件。

正气氛轻松着,那头前堂处就传来了一阵骚动,有衙差焦急的声音从前面传来,跟着就是凌嫚的声音,尖厉里带着哭音,“去叫大夫,快点去叫大夫。”

王听澜一身血的被人抬了回来,人整个昏昏沉沉,却还紧紧拉着凌嫚的手,嘴里无意识道,“别哭,别动手,别杀人,姐姐没事,没事,回去找主上。”

第71章

王听澜今日去的是南城,南城破败且逼仄,民房低矮无序,搭建的人车难行,有些地方想过就得侧着身子挪过,各种动物粪便,以及人为造就的脏物,全摊在狭长的烂泥地上,人脚踩上去,连隔夜饭都得吐出来。

但这里,却住着将近小两万人口,老人孩子占了近一半,青壮闲汉约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全是大龄妇人以及卡在婚嫁之龄的姑娘,一个全州府最贫穷脏乱差的地方,也是鳏夫和老光棍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姑娘是不允许外嫁的,基本全在内部消化,且是以亲换亲的那种嫁娶法。

崔闾上任之初,并腾不出手来整治这块地方,东西二城,以及他就任的衙署所在的北城,分豪绅、富绅,与平民,内城以衙署所在的北城门正中心为起点,绕西往东为半圆内的地方,都属于生存条件很好的富裕区,便是佃着严修土地耕种的佃农,实际上的生活也强过府城以外的县镇百姓,而外城则与小部分西城接壤,与南城共用一条饮水渠,再往东连接近码头处,形成南北两个半圆,也就所谓的内外城区分。

仿如南北两个天堑,当内城人声鼎沸的商超,汇聚了整个府城人来购物时,南城门这块地方,却似被遗忘了般,天未暗灯便熄了,整个区域陷入安静的死寂中,偶有一两声嘈杂的怒骂哭泣声,都似见惯了般,无人理会,什么内城逛夜市,商超购物优惠等翻天覆地的改变,都映射不透这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依然麻木的过着从前的日子。

整个南城门里生活着的人,之前都有一个共同身份,便是罪民家属,比如偷鸡摸狗又够不上诛连的犯徒,其家人就会被剥夺居住条件的优越地,全家赶至南城门里自生自灭,后来从东西城也流过来了一些人,却要么是灶户家里失了劳力,被排挤出圈的孤儿寡母,要么就干脆就是遭逢突变,躲这里来自暴自弃的,总归是,南城门这片地方,尚没有受到江州变革后的任何惠利。

这里的人似是被府城内的官老爷给遗弃了一般,另三个门是不许踏足的,连最脏最累的倒夜香的活计,他们也没资格做,唯一生存所需的来源,是从另三个门倒出来的泔水和垃圾,捡食废弃之物,便成了他们每日的循环,人生前景近乎断绝。

九家倾覆之夜,江上船仗正酣,那落水的将士和匪寇,那样的在水中挣扎战斗至力竭,沿岸的漕运帮众,有力出力,哪怕是为了崔闾当时喊出口的赏银呢?好歹他们拼着命的参与了,要么捞人要么补刀,总归是没有干瞪眼看着。

但这最靠近码头处的南城人,根本叫不动,哪怕崔闾当时喊的身价银子足够高,捞一人而足以富全家,也依然喊不动这些人来帮忙,就只晓得抄着手看热闹,并伸长了脖子指着落汤鸡似的码头帮众哈哈大笑。

如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着实叫人恨的牙痒痒,甚至他们哈哈笑的声音里,竟充满了落井下石之意,对着殊死奋战的将士嘘声一片,对着贼寇打气加鼓励,一股子我过的不如意,别人凭什么要如意的泄愤心理,将府城内有名有姓的人家,包括各家里美名在外的女孩儿,全都给播报了一遍,大有只要成功打上岸,金银美女样样有的意思。

一时竟分不清,这是敌方喊来助威的亲友团,还是我方辖下庇护着的子民了,等事后再深入一了解,还真有那些因罪被罚入了贼寇窝的家属亲朋。

他们在本州府治下过不好,亲人被罚入海岛晒盐场也生还无望,寥寥的几个因凶恶不怕死的劲头,被选入海寇窝,偶尔因做好了差事,得已通过奖惩通道,往家将赏钱捎回,那就是这两头终身不得见的亲人,唯一的寄托了。

九家子掌舵者,要拿捏着这些被挑选出来,替他们卖命的罪者,手里自然得捏着他们最在意的东西,并且给了他们最后的生存价值导向,也就是只要对他们的命令言听计从,让驾船往哪打,就将刀指向哪,而事成之后的奖赏,就是可以将所得的财物奖赏,通过他们特意开通的邮寄渠道,捎带给在府城挤兑下生存困难的家人。

如此,南城里的这波人,才能在如此恶劣又无任何生活来源的日子里,吊着一口气的生存繁衍,但这股子破罐子破摔的堕懒风气,却是不是从何时蔓延了开来。

奋斗是不可能奋斗的,这吊日子,能活就活,不能活就拉倒,有今日没明日,就图一个嘴上乐喝,身体力行改善生活?那不是他们的风格,哎?就摆,就烂,有本事你们把整个南城给屠了。

厌世之人恨不能拉所有人一起去死!

就着这份过节,崔闾上任之后,便无视了这块地方,他倒要看看,南城门这块地的几个乡里长,会对着日渐兴旺的江州府城,生不生得出奋起之心,会不会为了这块地上的百姓,来主动与前往各城门县镇做调查了解的胥吏接触。

他掌管过一族事务,对于这类人的心理那是一摸一个准,就一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逆反心理,明明是为着对方好的心思,到了人家眼里,就得跪着求着,好像没有他们的配合,就做不成事的那种恶心心理。

笑死,我出钱出力的改善的是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利益,结果倒成了我是为名为利,需要用你们搏名声一样的那种互利关系,倒贴也不带这么倒贴的,老子的钱撒进海里,也不带你们玩。

南城门里的这些人,就跟他族里那少数几个二百五族人一样,以为自己糜烂下去,就能以独树一炽的姿态,成为最后被跪求着上轿的稀罕人,然后可以从他这里讹到,相比其他族人扶持金的几倍多的利益。

说到底,也是一种博弈心理。

一方以为他图名,一方就以此做要挟,好坐地起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拆迁谈赔偿款的时候,懂分寸的,拿到心理价位上的数额,也就搬离了,指望靠拆迁一举成就亿万富翁的,永远不会对所提赔偿款项满意,于是,钉子户也就产生了。

崔闾开在内城的商超,说了不禁止任何人出入,废止了从前外城人不得踏足内城的禁令,结果就这样一个对于外城百姓而言如此欣喜的消息,传到南城门那块,竟然无波无澜的过去了,爆火的商超开了一个月,南城门那块的百姓,无一人前往,他派在那边蹲守的衙差,闲出屁的去聊骚那里面的孩子,想哄着人踏出南城,结果叫乡里长唆使个疯汉子给咬了一口,正正好在腮帮子上留了个大血牙印,回衙秉告时,简直一脑门火大,要不是大人耳提面命,不许动手,他那刀就真的忍不住了。

没见有人这么堕落的,东西两城都有一条道可以于南城相望的,结果,那两城来往的百姓,个个手拿肩扛的往家里搬东西,每天热火朝天的干活挣银子置家伙什,换谁不得跟着一起奋斗啊?

偏南城门这块上的人,就不,就能忍得住诱惑,管孩子在家哭闹,老婆娘子低声哀求,那里面当家做主的男人,把着道路口,严防死守的不让出,就要把自己日子过成异类,过的人弃鬼厌。

崔闾也来火,给了那个被咬了脸的衙差病假,冷笑着吩咐所有胥吏衙差,再不许往那边去,他们想堕落就堕落,想烂就烂着,他才不会出面去与他们谈,揣着如此心思之恶毒之人,不配得到他的怜悯与接济。

这些人永远不明白,一个上位者想要搏名声,永远是不必去向下讨好的,就像钉子户的房子非要坚持不肯拆,那规划者完全可以绕开他,就让他遗世独立,独门独户,索群寡居,成全他的独立与冒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