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 第165章

作者:芃县令 标签: 种田文 成长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徐州的雪和怀朔的雪也不一样,徐州的雪是一粒一粒的,金贵得很。不似怀朔, 天像是破了口的鹅毛枕头, 巴掌大的雪片纷纷扬扬。

“又一年过去了。”下邳城中, 贺兰定倚在窗边看雪,感慨着时光飞逝,“这都第几年了?”因着总是改年号,贺兰定都不记得这是自己穿越而来的第几年了。

“什么第几年?”阿鹤疑惑着为贺兰定续上热茶。贺兰定要粮要人的书信送到怀朔后, 在斛律金的组织下,众人很快装齐辎重, 带齐人马南下。硬是在过年前赶到了徐州下邳, 与贺兰定汇合了。

“没什么,随便感慨一下的。”贺兰定揭过这一茬。

阿鹤却笑道,“今年是怀朔羊毛大联盟成立第十二年啦!”

羊毛联盟都十二年,自己来到此世应该也有十四五年了吧。时光飞逝,许多记忆竟是已经模糊了, 就连刚来那会儿烈火灼胃般的饥饿感都记不起来是什么感觉了。

不知想起什么, 贺兰定突然轻笑一声, 惹得阿鹤好奇询问。

贺兰定道, “就是想起年少时,肚子饿得要命,有一回虎头抓了一只肥老鼠回来,阿昭和阿暄高兴地蹦得三丈高。”

阿鹤没想到自家师父竟然也有这样的艰难往事,安慰道,“如今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好了。”

贺兰定摆摆手,打住追忆过往的念头——大约是身处异乡的乡愁,让贺兰定无故多了些多愁善感。

不知不觉中,贺兰定早已将怀朔当做家乡。

“咱们啊,往前看!”说着,贺兰定拉着阿鹤一道规划徐州的生产计划。

徐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丰富,土壤肥沃。这样一块好地方,本该是富裕丰饶之地。可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北国锁钥,南国门户。

特别是在如今这种南北对立的时期,徐州就是南北之间的缓冲区,是一块天地大棋盘。战火纷扰让这块本该富饶的土地千疮百孔。

阿鹤也想到了这一点,“想要把徐州的产业发展起来,必须要维持住整体的安稳。”

“尤其是河道安稳。”河道可以运输货物,也能运兵,而诸多工坊又都依着水源而建。

“如此一来,工坊就不是单纯的工坊了,需要军队保护。”阿鹤将自己的想到一一道来。

贺兰定顺手将之前的军队改制草案递给阿鹤,“我正好有心将士兵划分为专业士兵和后补士兵。”专业士兵只负责军事训练和学习,不需要承担生产任务。

“后补士兵则是半兵半农半工的状态。”闲时为农为工,战时服从指挥上战场。

阿鹤点头,“如此正好!”工坊在生产加工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战斗力。一旦敌人攻击到腹地,工人们抄起大刀就能上阵杀敌。

“怀朔的大半产业都转移到了徐州,怀朔怎么办?”阿鹤问出了北境儿郎心中的担忧。

贺兰定展开舆图,指向关中地区,“这一片战火不断,敕勒川商路被阻断。”就算战火平息,这片区域也是有主之地,商路从其中经过,总得被扒掉一层皮。

“等今年开春,争取拿下安州。”六镇往北就是安州,安州再往东就是营州。如今营州为阿史那虎头所把控。

“如此连成一片,打通一条新的商道,尔后从营州出海南下至徐州。”营州临近渤海,可从白狼水入渤海。徐州往东则是黄海、东海。

阿鹤看着地图,脑海中模拟了一边新商道,尔后重重点头,“如此也行。”

“怀朔皮毛运送到徐州,在徐州加工成成品后散卖到各地。”徐州水路交通便利,沟通南北,倘若贺兰定能维持徐州的安稳,无需多久,便能将徐州发展成为南北商业中心地。

“而徐州的布匹、粮食也可运回敕勒川。”如此,整个敕勒川基地的功能就会趋向单一化,重新回归到以前的放牧生涯。

阿鹤又些担忧,“这会不会是一种退化。”面对自家师父,阿鹤没什么不敢说的,“如今在您的掌控之下,能够维持这条商道的双向流动。”可是以后呢?

万一徐州做大,敕勒川终究会沦为其附庸之地。届时只要拿捏一下皮草的价格,就够敕勒川方面难受的了。

“你的顾虑是对的。”贺兰定叹息一声,他如何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呢?一旦商道打通,不仅仅是各种物资流向徐州,人口也会流向徐州。谁会愿意守着荒芜之地放牧呢?

“但是.....”贺兰定声音深沉,他的手指在大魏版图上画了一个圈,“从敕勒川到徐州,才是一个开始。”

“等把这个圈盘活了....”贺兰定的手指点在地图的西北点,“再打通河西走廊,如此可以将敕勒川发展成第二个商业集散地。”

西域的商品从敕勒川经营州入海至徐州,南方的商品也可以经徐州运输到敕勒川,再贩卖向西域。

“商品的流动会带来人气,敕勒川不会被荒废。”

听着贺兰定的未来宏图,阿鹤心如鼓点,蜜色的脸庞上染上了激动的红晕。

“而这一步之后。”贺兰定点点关洛地区,心道,等自己打通了大魏的外.围圈,大魏也已经完蛋了吧。

切实感受到大魏就要完蛋的不仅仅是贺兰定,身在洛阳的阿昭更加深有体会。

时间进入孝昌二年的正月,各地战报不断进洛阳。

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城戍兵哗变造反,叛兵聚众两万之多。

六镇降户葛荣率六镇流民于定州左城造反,改年号为鲁兴,定州危急。

西部敕勒斛律洛阳反于桑乾西,响应费也头牧子。

眺望神州,遍地烽火,全然没有一个好消息。

“朕要御驾亲征!”突然觉醒男子气概的皇帝元诩叫嚣着要亲自带兵北征。

然而,没有人会将他的话当真,只做儿戏,“区区贼子,何须劳累陛下万金之躯。”

安抚好“叛逆期”的皇帝,众大臣聚集碰头,商讨着派什么人去平叛。

“广阳王可为!”有人推举曾经在朔州平叛成功的元渊再度带兵去平叛。

如今是中书令的元渊连忙推辞,“万万不可!”自己的大仇敌元徽坐镇朝堂,自己领兵在外,这不是找死吗?

私下,元渊呈请胡太后,“倘若陛下使元徽出朝至外州任职,臣则无内有之患。”可惜,胡太后舍不得元徽。

兜兜转转,众大臣将目光落在了阿昭的身上,“贺侍中之兄用兵如神,收复徐州,何不令其北上平叛。”

阿昭心中冷笑,阿兄好不容易拿下徐州,还未能吞下消化。如今又调他北上平叛,那岂不是要把刚到手的徐州吐出来?

然而,不等阿昭找个理由拒绝此事。胡太后突然张口,“倒是将他给忘了!”

胡太后目光灼灼地看向阿昭,“阿昭之兄可托大任。”

“喏。”阿昭只能接下此事,暗中多给阿兄多谋算些粮草辎重。

身在徐州的贺兰定正琢磨着用什么借口拿下安州——徐州的生产工坊即将建成,就等着敕勒川的羊毛下锅了。

结果朝廷一道指令如瞌睡送枕头——送到了心坎上。

“北讨大都督?”打完南边又让自己打北边去了。

“师父要离开徐州?”阿鹤大惊。如今徐州遍地开花搞土地革命,动荡之下可离不开贺兰定这根定海神针。

贺兰定摆摆手,让阿鹤等人莫要着急,“自然不需要我去的。”一个安州,让斛律金领兵过去便成了。

“只是分兵去打安州,六镇守备就空虚了。”贺兰定挠头琢磨着。

就在这时,于谨和郑令修到访。

于谨负责军制改革的整体框架搭建,郑令修则带着贺兰小学馆的一众毕业生负责人事档案整理、编制登记,以及士兵们的思想建设和指导——其实主要就是多聊天,及时发现、摸清士兵们的思想情绪,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疏导。

聊着聊着就发现问题了。

郑令修道,“不少士兵思乡心切。”十四万降民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造反也是因为饿得活不下去了。如今不打仗了,也吃饱肚子了,就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们了。

“六镇战火,他们惦记着家里人的安危。”郑令修觉得要及时疏导士兵们的这种情绪,不然会影响整体士气。

“如此正好。”贺兰定将朝廷征令递给两人,“要去打安州,六镇兵力不足,正好送一部分降民北归。”

“等打完安州,他们可驻扎北境一年,方便归家探望。”贺兰定交代郑令修,“告诉士兵们,等拿下安州,打通新商道。他们可以将家人接来徐州,也可以趁着护送商队的机会回家探亲。”

第二百零一章

大魏战火纷飞, 盗匪四起,便是世家豪族也难以安稳立足于世——甚至更加危险。这样的情况下,无数世家豪族举家南迁, 前往政治相对清明, 世道相对安稳的南梁。

然而, 并非所有的世家豪族都有强有力的家族府兵能够护送他们穿越火线抵达淮河之南, 拖家带口、携带辎重的他们就是流寇、叛军眼中的大肥羊。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如此世情之下,必达雇佣军应运而生——以前运货,现在送人。

除了护送世家豪族南下梁国避难, 必达货运还会护送一些平民百姓去往徐州, 仅仅收取极其低廉的一点护送费。

整个大魏卷进了战争的血色漩涡之中, 唯有徐州成了一抹亮眼存在,简直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去徐州,在那儿,没有仗打。”

“去徐州, 在那儿,人人有田种。”

“去徐州, 在那儿, 男女老少都能凭借自己的手养活自己。”

“去徐州,就能活下去!”

乱世之中,一句“去徐州”成了许多深陷炼狱的老百姓们最后的一丝希望和救赎。

必达货运行与贺兰定合作已久,以前是帮贺兰部落运货,如今是帮徐州送人。

贺兰定一点不嫌人少, 徐州有着广袤的土地, 人口却很稀少, 大片肥沃的土地空置长满了荒草, 看着就让人肉疼。

而且这些拖家带口逃亡来徐州的老百姓和一无所有的流民可不同,他们起码带着锅碗瓢盆、破被一卷、些许干粮。安置这些百姓,让他们扎根徐州,可比之前在怀朔收容安置流民来得容易多了。

贺兰定在徐州风风火火搞生产建设的时候,阿昭在洛阳为徐州之事舌战群儒。

“天下之大,焉有如此之理!”贺兰定在徐州均分土地让这些“大地主”们感到了恐慌。

“均分田地非是今日创新。”阿昭直接回怼,“难不成冯太后做得,胡太后做不得?”

胡太后并未临朝,但那位挑刺的大臣依旧吓得噤声闭嘴,原本还想说此一时非彼一时,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冯太后时期的均田改革增强了中央集权,如今地方自己搞分地,那是动摇了中央朝堂的权威。

谁知阿昭根本不和他细细辩论,只简单粗暴一句:你是觉得胡太后不如先时的冯太后?立马堵得人哑口无言。

“可是他把士兵落户为平民,这总不对了吧!”浩浩荡荡的军制改革是藏不住的,十四万六镇降户既当兵又当民,不是乱了规矩吗?——兵民无界,日后徐州岂不是全民皆兵?

“哪里有士兵了?”阿昭吊着眼角厉声问,“前两年朝堂不就下了诏令,六镇府兵皆免为民。不都是平民?”

“不能因为人家评叛有功,就要将有功之民列入军籍吧!”

“这位大臣恐记忆不佳,头部有疾。”阿昭说罢广袖一挥招来吏部尚书,交代,“那位王大人身体有恙,可乞骸骨。”身体不好就早点退休回家。

“诺。”

这事儿一闹,谁也不敢对徐州之事指手画脚了——别好处没捞到,反而把自己给赔了进去。

混乱的朝会结束,阿昭脑仁抽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后宫。尚未步入宫殿,嬉笑之声便传进耳中。

“今日是何人陪伴陛下?”阿昭问内行官。

“是郑大人。”

郑俨,胡太后目前的“真爱”,近日夜夜宿于宫中。

阿昭揉揉眉头,轻声道,“进去通传一声。”今日朝会提到了冯太后,还是自己先行在胡太后跟前透个底为好,免得被人到那位面前添油加醋的说了。

女人总是讨厌被人比较,尤其另一位真的很强的时候。

不多时,屋内歇了响动,内行官请阿昭入内。

上一篇:美强惨大佬不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