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 第168章

作者:芃县令 标签: 种田文 成长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斛律明,也就是陆木还傻愣着,没从自己有了汉名儿的惊奇中回过神来。面对贺兰定的询问也很不知所措。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不一样。和哥哥黑塔不一样,和斛律家的其他堂兄弟们也不一样。

而从小到达,阿妈教导自己的都是:跟着黑塔阿兄,保护黑塔阿兄。可这会儿怎么突然让自己跟着阿兄的阿兄去做事了?

斛律明迷茫无措地望向斛律晖,寻求帮助。

斛律晖心中复杂,可是看着陆木信任的眼神,还是心软了,轻声安慰道,“陆木,你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在阿兄这儿什么都能说。”

斛律明傻乎乎地指向斛律晖,“黑塔阿兄去哪我就去哪儿。”

闻言,阿兰眼神一暗:自己的儿子终究不如大娘子的种!

第二百零四章

阿兰夫人的野心昭然若揭。当日酒席之后不少人私下向贺兰定谏言, 让他防备阿兰夫人膨胀的野心。

贺兰定却笑道,“谁没有野心呢?”跟着自己的哪个是没有野心的呢?大家不都是各怀着目的走到了一起么。

“难不成只许男儿有野心,不许女人有想法?”再者, 阿兰敢想、敢干、敢闯的劲头还是值得佩服的。

不过, 阿兰夫人的所作所为还是给贺兰定敲响了警钟——他需要一个继任者。这个继任者不仅要有能力接手自己所有势力, 还必须能够认同自己的政治理念、延续各项举措。

贺兰定想来想去, 只有阿昭是最合适的人选。

心有所动的贺兰定立马写信送去洛阳, 问阿昭什么时候回来——大魏已经烂到无药可救了,四地烽火,洛阳焉能独存?

“徐州百业待兴, 一切都是朝气蓬勃的模样。”贺兰定让阿昭回来帮自己, “在徐、兖两州, 阿昭想办学堂就办学堂,可以让所有人都用上阿昭纸。”

想要接受自己的产业,不仅仅需要能力,还需要和自己的手下建立起深入的联系。

贺兰定希望阿昭来徐州, 逐步接手自己手上的事宜,在办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让众人接纳她、拜服她。

“哎, 等阿昭回来,我就能轻松很多了。”贺兰定咧着嘴畅想着美好“退休”生涯。

送去洛阳的信很快又了回应,阿昭没有回来,只送回了一份信件和几个落魄文士。

“阿兄止步于徐、兖之地否?”才拿下徐州、兖州难道就满足了?就止步不前了?

“兄当大有可为!”阿兄,你得再加把劲儿啊!

贺兰定:......这是被嫌弃了吗?

心塞的贺兰定转头望向墙上挂着的大魏舆图, 目光在徐州周边的几个州郡打转, 心道, 嗯, 那就继续北上拿下齐州、冀州?西进占领豫州、司州?把地盘扩大两倍后阿昭总该回来了吧——再继续挺进可就打进洛阳啦!

贺兰定叫来于谨,手指在地图上点出几处,问,“这几处可有叛乱?”

于谨回,“这四地还算安稳。”

贺兰定:失望.....

于谨:?

贺兰定:“我想着近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些好事,救万民于水火。”谁知自己看中的几块地方竟然是大魏硕果仅存的安稳地。

于谨心领神会,连忙补充道,“不过这几地的隔壁地区可不安稳。”齐州、冀州西边是定州、殷州、相州。

“葛荣的起义军就在这一片活动。”

贺兰定摸着下巴思索,嘀咕道,“我总不能跨区域救援吧?”

不等于谨接话,贺兰定眼睛一亮,右拳砸左掌,恍然大悟道,“我可以借道嘛!”有些路,借着借着,就成自家的了。

“殷州刺史是不是崔家的那谁?”崔家也是自己的老熟人嘛。自己出兵帮帮老熟人,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贺兰定心里有了主意,将另外一件事情交给了于谨。

“这三个人从洛阳来的,有些本事,但在朝中不得志。”阿昭送来徐州的几人都是她看好的人才,不忍这些人在朝廷政治倾轧中做了炮灰,便送来贺兰定这边为他所用。

比如这三人中有个叫辛雄的官员,原本是吏部郎中。他认为汉、夷之名相聚生乱,究其根源是因为当地官员不作为。

父母官、父母官,不为百姓做主谋福利算什么父母官。不仅不给谋福利,还带头欺凌压榨百姓,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才有了如今的大魏之乱。

官员们为什么会如此素质底下呢?根源又在朝廷的选人用官制度。

他认为朝廷应当改革弊端,将郡县分为三等的清官,选补之时要兼顾才能和门望,且个人才能更加重要。

辛雄这样的提议无疑是有利于江山社稷长治久安的,可是,世家势大,他想从世家盘子里分菜吃,那就惹了众怒。

最后,谏言不仅没有被采纳,辛雄自己还被罢了官。最后被惜才的阿昭送到了徐州。

贺兰定道,“最近徐、兖两地正在考核选拔官员,正好让这位辛郎中全程观摩,说不定能提些中肯的建议。”

于谨领着人走了,贺兰定又叫来郑令修,将辛雄几人的事情告诉了她。

“这三个人,你先考察着,看看能不能为咱们所用。”

然后贺兰定又问起崔家的事情,“崔小郎回来了吗?”

郑令修噗嗤一笑,“您可别在崔真跟前再提崔小郎的名号。”都是黑历史。

“崔真从殷州回来了。”郑令修轻叹一声,“无功而返。”

崔楷为殷州刺史,朝廷一尺长的刀、一斗的米粮都没有给,就让他两手空空去赴任了。崔真千里迢迢过去劝说,希望崔楷自己单人匹马去赴任,不要带着家属一起去受苦。

然而崔楷只道,“食君俸禄,分君之忧。我单身独往,将士焉有坚守之志?”自己作为一州之首都怕了,底下的士兵、百姓哪里还有守城之心呢。最终还是带着一家老小去殷州赴任了。

听罢,贺兰定感叹,“倒是个义士!”

“我准备住他一臂之力!”

郑令修将贺兰定的意思转达给了崔真。崔真却不见喜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贺兰定千里迢迢援救殷州,他又想从中得到什么呢?崔家给得起吗?

郑令修见不得他这磨磨蹭蹭的样子,直言,“要什么,要殷州呗。”

“郎主不出兵,崔楷能守住殷州?”最后大概率是城破人亡。

崔真正要开口,被郑令修一把制止,“别和我说什么为了国家大义死得其所。什么都没活命重要。”

崔真沉默了,他知道郑令修说得是对的。良久后,崔真才哑着嗓子开口,“需要我做些什么?”

郑令修道,“以崔家的名义向徐州刺史贺兰定请求救援。”如此,贺兰定就能光明正大出兵殷州平乱了。

“明白。”

然而,天不遂人愿。崔真的求援文稿尚未润色完成,朝廷终于选出了合适的平叛人选:广阳王元渊为大都督征讨葛荣,元融为左都督,裴衍为右都督,两人具受元渊指挥调遣。

中央军去平叛了,也就没贺兰定什么事儿了。

“未必!”贺兰定不死心,他道,“朝廷中央军不顶用的。”

广阳王元渊为大都督看似大权在握,实则腹背受敌。内有有元融、裴衍的掣肘,外有有元徽这么个权臣大仇人给他背后捅刀子。

果然,正如贺兰定所料。元渊领兵在外,可是束手束脚,什么也不敢干,下个指令都先要向朝廷请示,得了批复后才敢行动。

如此一来,平叛迟迟见不得成效,朝廷方面又怀疑他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

元渊难啊。

等大军好不容易抵达定州,定州刺史又怀疑他,不信任他,不让他进城。无奈,元渊只得领着大军驻扎在定州南边的南佛寺。

得到情报的贺兰定为元渊感到可惜。倘若朝廷能够信任元渊,让他放手一搏,说不定还能力挽狂澜。

可惜,万事没有如果。

这是天要亡大魏啊!贺兰定感叹着,让于谨点兵选将、整顿军务,准备大军开拔,援救定州、殷州。

不等贺兰定选出这次领军出战的将领,定州方面又传来了新的情报——元渊死了!

“怎么死的?!”

死在叛军首领葛荣之手。

原来,元渊抵达定州后被定州刺史杨津拒之门外。元渊一心想要早点平叛结束,不想再拖,便召集众人订立盟誓,共讨葛荣。

谁知,不相信就是不相信,任是元渊把嘴皮子说破了,其他领军就是不相信他,认为他要造反。

不相信也就罢了,杨津、毛谥还倒戈相向,讨伐他。

元渊逃走,结果半道上遇见了葛荣的活动骑兵被俘虏抓走。

“广阳王素有贤名,便是贼寇亦为之倾倒。”贺拔岳满脸悲愤,咬牙切实,“葛贼担心手下拥立广阳王,便将其杀害了。”

元渊:我这不被信任的一生啊!

“贺兰大人!”贺拔岳跪下重重一拜,请求脱去自己开阳守备的职位,“吾意北上为广阳王报仇!”

旧主蒙冤而死,贺拔岳心下激愤,为了北上给元渊报仇,连如今徐州的地位、官职、权利都不要了。

贺兰定问,“你有人马?”

贺拔岳一愣,回道,“欲沿途收拢流民义士。”他还没脸皮厚到带着新主的人马为旧主去报仇。

“何须如此麻烦。”贺兰定道,“阿斗泥你尽可带上敕勒川联盟军援驰定州,为广阳王报仇。”

说着,贺兰定将崔家的求援信递给贺拔岳,“解决了定州之事,顺道南下解殷州之困。”

贺拔岳愣住,心道,什么地方怪怪的?感觉自己像是自投罗网了。

贺兰定拍拍贺拔岳的肩膀,“广阳王大义,死得憋屈,为其复仇,亦吾之责。”

追根溯源地讲,贺兰定从元渊手中顺利接管六镇降民,还得了贺拔岳等几名大将,贺兰定也是受了元渊的恩惠的,也该为他复仇。

“多谢!”贺拔岳心中激荡,冲贺兰定重重一拜。

“只是你走了,开阳为徐州北边门户,谁来守呢?”贺兰定让贺拔岳推荐一个人选暂代开阳守备之职。

“独孤郎可为。”贺拔岳推荐了一名自己手下少年将军,名为独孤如愿。因其长相俊美非常,被众人称作独孤郎。

“可!”

这一回,六镇联盟军将于世人面前展现真正的实力!

第二百零五章

贺拔岳将开阳守备之职交给独孤如愿暂时代理。

“如今兖州已归附贺兰大人, 齐州那边又还算太平,一时半刻间,开阳无虞。”贺拔岳细细将开阳军务交代给独孤如愿。

“贺拔大哥还是想想自己怎么办吧!”独孤如愿自信自己能够守住一个小小开阳, “还有, 我如今叫独孤信!独孤信!”

自从知道贺兰部落每到年节还保持着“打如愿”的传统风俗——一边用木槌打牛粪堆, 一边大喊如愿。

上一篇:美强惨大佬不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