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咸鱼 第125章

作者:寒星孤月 标签: 天之骄子 系统 快穿 轻松 无C P向

沈明烛慢吞吞地答:“朕去看了秦铮将军,朕突然不想杀他了。”

“为何?”韩如海厉声问:“陛下忘了狄戎的话吗?‘必杀秦铮,始可和’。陛下如今要放了秦铮,可曾考虑过祖业江山?”

沈明烛平淡地看了他一眼,不悦道:“朕是大雍朝的天子,怎么可以向异族道歉?”

韩如海这才缓和了语气:“原来陛下是担心这个,奴不是说过了吗,陛下要是不想,奴愿替陛下跪献降书。”

狄戎派了使者过来,条件是需要沈明烛这位一朝天子下跪称臣献降书,再用秦铮的项上人头做赔偿。

想也知道,这样屈辱的条件,必定是韩如海私下与狄戎达成的。

否则,要是文武百官早知道,那他们是宁愿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皇帝向异族下跪。

——纵然下跪的是韩如海也不行,没人能以皇帝的名义做这种事,这辱没的是一整个皇朝,就算是皇帝自己都没这个权利!

因而原剧情里这件事发生后朝野上下才这么难以接受,最忠心耿耿的臣子都心如死灰,反戈倒向。

沈明烛吐字清晰地重复:“朕说,朕不同意。”

“陛下,奴都是为了你好啊,”韩如海步步走近,状似情真意切,“那狄戎能征善战,既能以些许金银与一人之命得太平,秦将军若是忠心,定然也求之不得。”

他一手将宽大的袖子捋起,一手去拿沈明烛手里的刀。

“陛下若是实在难以接受,不如明日就待在宫中,奴替您招待上使。”韩如海噙着笑意:“陛下自幼养尊处优,哪里执得起刀戈?”

雨水冲刷掉了血迹,将其洗得如同全新,悄然掩去刀锋下死不瞑目的人命。

沈明烛手腕微动,厚重的刀灵活地在他手背转了一圈,险些割掉了韩如海伸过来的手掌。

沈明烛问:“你要软禁朕?”

他这一手完全不像没习过武的,韩如海神色骇然——沈明烛是他看着长大,从小不学无术,哪来这一手用刀功夫?

韩如海忙倒退两步与沈明烛拉开距离,再也没有方才从容得意的模样,色厉内荏道:“陛下,你莫非想杀我?你别忘了,我若死,狄戎大军顷刻便会踏碎国门,你要当亡国之君吗?!”

“朕本来确实没打算现在就杀你。”沈明烛叹了口气,“但一想到要与你这样的人虚与委蛇,朕实在是……恶心得不行。”

韩如海悚然一惊,正要喊人,忽见一柄刀穿胸而过,断了他未出口的惊叫。

他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然而大口大口的鲜血自喉咙呕出,到底是遗言都未曾留下。

临死之前,虚弱无力消磨了恨与怒,韩如海的眼神逐渐变得疑惑——只不过一个晚上未见,沈明烛怎么变化这么大?

“来人。”沈明烛朝外面喊了一声。

韩宜轻轻叩了叩门,又唤了一声“陛下”,这才推开门。

刚打开一条小缝,蜿蜒一地的鲜血与胸口中刀倒在地上的尸体便映入眼中,韩宜瞳孔猛地一缩。

然后他很快稳了下来,不动声色地快速进了殿,重新将门掩上,没让任何人看见。

“陛下,”他躬身行礼,冷静地分析:“依奴所知,文武勋贵之中,不少人已投了韩如海,诸如御史中丞李沐、吏部侍郎陆文远、尚书右丞张瑾、中书舍人王翰、左庶子孙曾、吏部侍郎郑陆繇、恭顺侯吴克忠……”

这其中甚至有当初对韩如海厌恶不已多加反对的,他们也没有办法,连英国公张佐这样的大人物都被韩如海构陷而死,他们还能怎么办?

他们还有家庭,他们还不想死。

韩宜接着到:“宫中太监皆以韩如海为首,半数口称‘干爹’,连禁卫军副统领方广年亦不例外。”

准确地说,方广年正是因为如此放得下身段去谄媚,才能得了副统领之位。

第120章

韩宜似乎只是为了向沈明烛介绍情况, 除此之外便不再多言,但无一句不是在说他处境之危。

沈明烛是傀儡皇帝,是被细线捆住手脚的木偶, 线断之后,木偶得到的不是自由,只能是变成废品。

沈明烛“嗯”了一声,问:“你怕吗?”

韩宜当即跪地,语气坚定:“愿为陛下驱使。”

沈明烛笑了笑,他走到死去的韩如海身边把刀拔出, 往前递给韩宜:“起来,拿着它。”

韩宜依言起身接过。

他双手托举, 掌心触碰到刀刃上残留的血液,温热黏腻的感觉让他不由自主颤抖了一下, 但他仍稳稳托着。

沈明烛又问了一次:“怕吗?”

韩宜如实道:“怕。”

他深吸一口气:“但奴相信陛下。”

“日后见到朕, 不必称‘奴’。”沈明烛负手而立,微微而笑,温声道:“称‘臣’。”

韩宜呼吸猛地一滞。

待反应过来后, 当即便要跪下谢恩, 沈明烛眼疾手快扶住他。

韩宜半跪不跪, 就保持着这么一个被沈明烛抓着的姿势,慢慢红了眼眶。

他声音哽咽但铿锵有力地应了声:“是。”

韩宜是个太监,太监是不算人的。

哪怕是韩如海,人人畏他惧他,面上喊他“九千岁”“韩大人”,但韩宜知道,他们不过是畏惧权势,他们也没把韩如海当人。

选择踏上沈明烛这艘船的时候, 韩宜想要的也不过是金银权势,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成为下一个韩如海。

但是,但是啊……

他还是想当人的。

他原来还是想当人的。

沈明烛拍了拍他的肩膀,算作安慰,“别哭。”

韩宜后知后觉感到难为情,他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忽而注意到沈明烛身上还湿着,“陛下请先更衣……”

他手忙脚乱想去取干净的衣服,沈明烛伸手制止他,“先不忙。”

反正一会儿还是会湿的。

沈明烛问:“朕的马在外面吗?”

韩宜愣了一下,“在偏殿,陛下还要出宫?”

沈明烛“嗯”了一声,指了指韩如海,又指了指韩宜手里带血的刀,微微笑道:“他杀了朕,你杀了他,记住了吗?”

“陛下?”韩宜不懂。

沈明烛道:“朕走之后,你让人拿着朕的令牌,去请晋王、郑国公、许太傅三人入宫,按朕刚才与你说的话告诉他们,接下来你就不必管了,他们三人会处理好的,只两件事情……”

他顿了顿:“倘若他们忘了把秦铮从天牢里接出来,你便提醒他们一下,以及,天牢里有个叫崔循的狱卒,他是朕的人,你找个机会把他调到宫中当个禁卫军。”

韩宜越听越是惊讶,“陛下,这……”

怎么像是在留遗言……呸呸呸,忒不吉利,他的意思是——沈明烛此去,还打算回来吗?

韩宜迟疑片刻,试探问:“陛下,万一三位大人将陛下的‘死讯’传了出去……”

沈明烛是要假死,但问题是,只有他一个太监知道陛下是假死。倘若小皇帝的死讯传遍五湖四海,那纵然他有朝一日再回来,似乎也名不正言不顺。

更甚者,若是这三人咬定皇帝已死,那沈明烛还能不能回来都是疑问。

沈明烛摇了摇头,“无碍。”

晋王是小皇帝的皇叔,是皇室这几代里少有的正常人,剧情里就是他忍无可忍入宫清君侧,推翻了小皇帝建立新的政权。

郑国公郑孟贤,是太后执政期间一手提拔起来的丞相,不肯与韩如海同流合污,心灰意冷下挂印辞官。

他素有清名,韩如海都不敢随意将他压入大牢,只得任由他离去。

郑国公卸官后便在家中清修,不问世事。

直至晋王登基后多次派人相请,国公到底是无法袖手旁观民生多艰,这才重新领了丞相一职。

可以说,晋王能够专心前线战事,与狄戎死磕了近十年,离不开郑国公□□后方,于满目疮痍中还能源源不断给他们输送粮草。

太傅许瑞章人如其名,文采斐然,写得一手好文章。

最关键的是,他绝非无病呻吟,郑国公曾多次公开表达对许瑞章的欣赏,赞他“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许瑞章是个清正刚直的人,所以他文章里的正气与热忱像是要透出来,要将这世界同样染得浓墨重彩。

小皇帝行事如此荒唐,忠臣良将还能耐着性子等,自欺欺人想着陛下及冠就好了,这功劳许瑞章得占八分。

剧情里,他们三人,沈应血战沙场,守住了国门;郑孟贤经世济民,恢复了民生;许瑞章文以传道,稳定了人心。

共同扶持着,帮助这个民族再一次度过了最危难的时机。

把大雍交给他们,沈明烛还是挺放心的。

他们又都是主战派,定然会妥善思量秦铮的未来。

而以他们的品性,也绝不会伤害不仅无辜且还有功的韩宜——韩宜杀了韩如海,怎么不算是大功一件?

“别这幅表情,”沈明烛失笑:“朕又不是一去不回。”

韩宜知道沈明烛趁着今夜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他留在处处财狼的京都实在危险,离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在眼下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何必忧虑那不可预计的未来?

无非是往前走而已。

韩宜没问沈明烛要去哪,陛下的行踪,最好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要知道,如此才算安全。

韩宜只问:“可需奴去寻个死囚来,毁去他的脸?”

要不然就凭他空口白牙说沈明烛死了岂非很不真实?

“没必要。”沈明烛道:“你就说,你亲眼看到韩如海杀了朕,而后为了掩盖弑君的罪过,让人将朕的尸体送出宫处理掉,接着还丧心病狂想要寻人来假扮朕。”

他面色从容,浑然不觉宣布自己的死法属实有些惊悚,“你听闻后太过生气,不愿看此等贼人乱我山河,于是乘其不备杀了他。”

沈明烛指了指韩宜手中的刀:“用的这个。”

找来一具尸体毁去脸,傻子都会觉得尸体身份存疑,何必多此一举,撒这种一戳就破的谎。

韩宜问:“他们会信吗?”

沈明烛慢吞吞:“反正他们又没证据。”

雨声渐小,韩宜看了眼窗外,在心里暗自估算了一下时辰。

推荐阅读